望远镜头以及具有该望远镜头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9765315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1透 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配置有光圈。
[0522] [附注项 3-11]
[0523] 根据附注项3-1~3-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在对焦时,所 述第2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0524] [附注项 3-12]
[0525] 根据附注项3-1~3-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透 镜组由1个透镜成分构成。
[0526] 运里,所述透镜成分是单透镜或接合透镜、且是与空气接触的光学有效面是两个 面的透镜。
[0527][附注项3-1引
[052引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052引附注项3-1~3-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W及
[0530] 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通过所述望远镜头形成在所述摄像面上的像转 换为电信号。
[0531] [附注项 4-1]
[0532] -种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
[0533] 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
[0534] 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W及
[0535] 正屈光力的后透镜组,
[0536] 所述后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和正屈光力的 第5透镜组,
[0537]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至少一个接合透镜,
[053引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透镜具有至少1个正透镜,且满足W下的条件式(15B)。
[0539] 85 < V sub2w< 100 (15B)
[0540] 运里,V sub2。。是所述至少一个接合透镜中的至少1个正透镜的阿贝数。
[0541] [附注项 4-2]
[0542] 根据附注项4-1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透镜组具有在与光轴垂直 的方向上移动的手抖降低透镜。
[054引[附注项4-引
[0544] 根据附注项4-1或4-2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朝 像侧依次具有第1子透镜单元和第2子透镜单元。
[054引[附注项4-"
[0546] 根据附注项4-3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透镜组在所述第2子透镜 单元的像侧具有第3子透镜单元。
[0547] [附注项4-引
[054引根据附注项4-4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子透镜单元的屈光力和所 述第3子透镜单元的屈光力均为正屈光力。
[054引[附注项4-6]
[0550] 根据附注项4-1~4-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透 镜组与第2透镜组之间配置有光圈。
[0巧1][附注项4-7]
[0巧2] 根据附注项4-1~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在对焦时,所 述第2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0巧引[附注项4-引
[0554] 根据附注项4-1~4-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透镜 组由1个透镜成分构成。
[0巧引[附注项4-9]
[0556] 根据附注项4-1~4-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W下的条 件式(11)。
[0巧7] 0. 4 < fjf < 0. 5 (11)
[0巧引运里,片1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0559]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
[0560] [附注项 4-10]
[0561] 根据附注项4-1~4-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W下的条 件式(12)。
[056引一0. 25 < fG2//f <-0. 1 (。)
[0563] 运里,片2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0564]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
[056引[附注项4-11]
[0566] 根据附注项4-1~4-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W下的 条件式(13)。
[0567] 0. 1 < fJf < 0. 3 (13)
[0568] 运里,片3是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
[0569]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
[0570] [附注项 4-12]
[0571] 根据附注项4-1~4-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W下的 条件式(14)。
[057引一0. 1 < fG4/f < - 0. 03 (14)
[057引运里,是第4透镜组的焦距,
[0574]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
[057引[附注项4-13]
[0576] -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0577] 附注项4-1~4-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W及
[057引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通过所述望远镜头形成在所述摄像面上的像转 换为电信号。
[057引[附注项5-U
[0580] -种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
[0581] 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
[0582] 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W及
[0583] 正屈光力的后透镜组,
[0584]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第1接合透镜和第2接合透镜,
[0585] 在所述第1接合透镜和所述第2接合透镜的像侧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成分,
[0586] 所述第1接合透镜具有至少1个正透镜,且满足W下的条件式(15C)。
[0587] 85 < V 皇。< 100 (15C)
[0588] 运里,V sub2。。是所述第1接合透镜中的至少1个正透镜的阿贝数,
[0589] 透镜成分是单透镜或接合透镜、且是与空气接触的光学有效面是两个面的透镜。
[0590] [附注项5-引
[0591] 在附注项5-1所述的望远镜头中,所述第2接合透镜具有至少I个正透镜,且满足 W下的条件式(16B)。
[059引 70 < V sub2ip< 100 (1 她)
[059引运里,V 是所述第2接合透镜中的至少1个正透镜的阿贝数。
[0594] [附注项5-引
[0595] 此外,在附注项5-1或5-2所述的望远镜头中,所述后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 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和正屈光力的第5透镜组。
[0596] [附注项 5-4]
[0597] 根据附注项5-1~5-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4透镜 组具有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手抖降低透镜。
[059引[附注项5-引
[0599] 根据附注项5-1~5-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 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第1子透镜单元和第2子透镜单元。
[0600] [附注项 5-6]
[0601] 根据附注项5-5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透镜组在所述第2子透镜 单元的像侧具有第3子透镜单元。
[060引[附注项5_7]
[0603] 根据附注项5-1~5-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透 镜组与第2透镜组之间配置有光圈。
[0604] [附注项 5-8]
[0605] 根据附注项5-1~5-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在对焦时,所 述第2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
[060引[附注项5-9]
[0607] 根据附注项5-1~5-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透镜 组由1个透镜成分构成。
[060引[附注项5-10]
[0609] 根据附注项5-1~5-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W下的条 件式(11)。
[0610] 0. 4 < fsi/f < 0. 5 (11)
[0611] 运里,fu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0612]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
[061引[附注项5-11]
[0614] 根据附注项5-1~5-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W下的 条件式(12)。
[061 引一0. 25 < fcz/f <-0. 1 (。)
[0616] 运里,片2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0617]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
[061引[附注项5-12]
[0619] 根据附注项5-1~5-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W下的 条件式(13)。
[0620] 0. 1 < fjf < 0. 3 (13)
[062。 运里,片3是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
[0622]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
[0623] [附注项 5-13]
[0624] 根据附注项5-1~5-12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W下的 条件式(14)。
[062引一0. 1 < fG4/f < - 0. 03 (14)
[062引运里,是所述第4透镜组的焦距,
[0627]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
[062引[附注项5_14]
[0629] 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0630] 附注项5-1~5-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W及
[0631] 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通过所述望远镜头形成在所述摄像面上的像转 换为电信号。
【主权项】
1. 一种望远镜头,其中,该望远镜头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以下部件: 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 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 正屈光力的后透镜组, 其中,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第1子透镜单元和第2子透镜单元, 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0. 4 < dsulo2/dG1< 0. 8 (1) 这里,dsulC]2是从所述第1子透镜单元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到所述第2子 透镜单元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t是从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到所述第1透镜组的最靠 像侧的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0. 4 < fsul/f <1.0 (2) 这里,fsul是所述第1子透镜单元的焦距,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所述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4. fSui/dsull2< 15 (3) 这里,fsul是所述第1子透镜单元的焦距, dsull2是从所述第1子透镜单元的最靠像侧的透镜的像侧的面到所述第2子透镜单元的 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在所述第2子透镜单元的像侧具有第3子透镜单元。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1子透镜单元的屈光力和所述第3子透镜单元的屈光力均为正屈光力。6.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3子透镜单元具有至少1片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的正透镜, 16. v su3pmin< 55 (4) 这里,v su3p_是所述第3子透镜单元内的正透镜的阿贝数中的、最小的阿贝数。7. 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0. 35 < fsu3/f < 1 (5) 这里,fsu3是所述第3子透镜单元的焦距,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所述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1子透镜单元由1片或两片单透镜构成。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2子透镜单元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和负透镜。10.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2子透镜单元在最靠物体侧的位置具有接合透镜。11. 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2子透镜单元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物体侧接合透镜和像侧接合透镜。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2子透镜单元的物体侧接合透镜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由负的单透镜和正的单 透镜构成, 所述第2子透镜单元的像侧接合透镜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由正的单透镜和负的单透 镜构成。13. 根据权利要求4~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3子透镜单元由1个透镜成分构成, 这里,透镜成分是单透镜或接合透镜、且是与空气接触的光学有效面是两个面的透镜。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后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和正屈光力的第5 透镜组。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4透镜组具有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手抖降低透镜。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在所述第1透镜组与所述第2透镜组之间配置有光圈。17. 根据权利要求1~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在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18. -种摄像装置,其具有以下部件: 权利要求1~1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以及 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通过所述望远镜头形成在所述摄像面上的像转换为 电信号。19. 一种望远镜头,其中,该望远镜头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 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 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以及 正屈光力的后透镜组, 其中,所述后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4透镜组和正屈光力的 第5透镜组, 所述第1透镜组具有规定的接合透镜, 所述规定的接合透镜具有至少1个正透镜, 且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B), 85. v sub2op< 1〇〇 (15B) 这里,vsub2cip是所述规定的接合透镜中的至少1个正透镜的阿贝数。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4透镜组具有在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的手抖降低透镜。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第1子透镜单元和第2子透镜单元。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1透镜组在所述第2子透镜单元的像侧具有第3子透镜单元。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1子透镜单元的屈光力和所述第3子透镜单元的屈光力均为正屈光力。24. 根据权利要求19~2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在所述第1透镜组与第2透镜组之间配置有光圈。25. 根据权利要求19~2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在对焦时,所述第2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移动。26. 根据权利要求19~2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所述第3透镜组由1个透镜成分构成。27. 根据权利要求19~2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0. 4 < fjf < 0. 5 (11) 这里,L是所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28. 根据权利要求19~2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0. 25 < fjf <- 0. 1 (12) 这里,f<;2是所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29. 根据权利要求19~2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0. 1 < fjf < 0. 3 (13) 这里,fra是所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30. 根据权利要求19~2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其中,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0. 1 < fjf <- 0. 03 (14) 这里,fM是第4透镜组的焦距, f是无限远物点对焦时的望远镜头整体的焦距。31. -种摄像装置,其具有以下部件: 权利要求19~3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望远镜头;以及 摄像元件,其具有摄像面,并且将通过所述望远镜头形成在所述摄像面上的像转换为 电信号。
【专利摘要】一种望远镜头以及具有该望远镜头的摄像装置,该望远镜头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以下部件:正屈光力的第1透镜组、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组和正屈光力的后透镜组,其中,第1透镜组从物体侧朝像侧依次具有第1子透镜单元和第2子透镜单元,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4<dsu1o2/dG1<0.8(1)这里,dsu1o2是从第1子透镜单元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到第2子透镜单元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dG1是从第1透镜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到第1透镜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IPC分类】G02B13/02
【公开号】CN105527700
【申请号】CN201510547169
【发明人】小方康司, 内藤彰子, 原健人
【申请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1日
【公告号】US20160109690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