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17779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在透镜单元(1)中,第三透镜(13)及第四透镜(15)被压入至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且利用形成于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的螺纹槽(70)对透镜镜筒(7)进行固定。在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处形成有圆周槽(76),该圆周槽(76)在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外周面(73b)之间从像侧端面(730)朝物体侧(L1)凹陷,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靠物体侧(L1)的位置,该第四透镜(15)在最靠像侧(L2)的位置被压入至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
【专利说明】
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透镜被压入至透镜镜筒的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透镜单元中,有时采用多个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被压入固定至透镜镜筒的内侧的结构。另外,当将透镜单元应用于摄像装置时,有时采用以下结构:将形成于保持件的内周面的阴螺纹固定至形成于透镜镜筒的外周面的螺纹槽,以将透镜镜筒和保持件一体化,并通过保持件保持摄像元件(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 — 593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当将透镜镜筒(透镜保持件)设为树脂制时,在将透镜镜筒拧入保持件(保持件底座)时透镜镜筒朝内侧发生变形,被压入至透镜镜筒的透镜受到应力而发生变形。因此,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那样,必须将所有的透镜设为玻璃透镜,从而存在不能使用塑料透镜这样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在将透镜镜筒(透镜保持件)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当将透镜压入至透镜镜筒时透镜镜筒朝外侧变形,不能将透镜镜筒顺利地拧入至保持件(保持件底座)。因此,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结构中,在采用了利用压入固定有透镜的透镜镜筒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对透镜镜筒进行固定的结构的情况下,难以将透镜镜筒设为树脂制。
[0008]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采用以下结构的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即便在将透镜镜筒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形成于压入固定有透镜的透镜镜筒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对透镜镜筒进行固定。
[0009]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以及树脂制的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具有压入有多个所述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筒部,在所述筒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在所述筒部形成有圆周槽,该圆周槽在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从像侧端面朝物体侧凹陷,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以下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该透镜是多个所述透镜中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
[0011]在本发明中,透镜被压入至透镜镜筒的筒部,且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对透镜镜筒进行固定。在上述情况下,也在透镜镜筒的筒部形成有圆周槽,该圆周槽在筒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从像侧端面朝物体侧凹陷,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以下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该透镜是多个透镜中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因此,即便在将透镜镜筒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当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筒部也不易朝内侧变形。特别地,即便是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容易受到筒部朝内侧的变形影响的透镜(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也不易受到较大应力,不易引起变形和偏心。另外,即便在将透镜镜筒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筒部也不易在将透镜压入至透镜镜筒时朝外侧变形。特别地,当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筒部不易在容易引起阻碍的最靠像侧的透镜压入部位处朝外侧变形,因此,不易对透镜镜筒的固定产生阻碍。因此,即便在利用形成于压入固定有透镜的透镜镜筒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对透镜镜筒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将透镜镜筒设为树脂制。
[0012]本发明在以下情况下是有效的:多个所述透镜中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是塑料透镜。在塑料透镜的情况下,比起玻璃透镜,容易因从外部施加来的应力而发生变形,但根据本发明,即便是上述玻璃透镜,也不易在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受到应力。因此,塑料透镜不易产生变形。
[0013]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具有光圈,该光圈位于多个所述透镜中的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两个所述透镜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两个所述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在配置于光圈的两侧的透镜中,偏心对光学特性的影响特别大,但根据本发明,当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应力不易作用于上述两个透镜,因此,不易产生偏心。
[0014]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在多个所述透镜中包括将塑料透镜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并且,所述接合透镜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所述接合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在将塑料透镜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中,容易因应力而产生剥离,但根据本发明,当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应力不易作用于上述接合透镜,因此,不易产生剥离。
[0015]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形成有所述螺纹槽的区域靠物体侧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应力不易在筒部的外周面与内周面之间传递。
[0016]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圆周槽在所述筒部中的压入有透镜的部位形成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中央。根据上述结构,在筒部中压入透镜的部位,当对透镜镜筒进行树脂成形时,不易产生因树脂的缩孔而导致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的降低。另夕卜,在筒部的外周面形成螺纹槽的部位,也不易产生因树脂的缩孔而导致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的降低。
[0017]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筒部的径向的厚度因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所述圆周槽的槽宽度在光轴方向上变化,以使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以及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分别在光轴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例如,所述筒部的径向的厚度因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逐级变化,所述圆周槽的槽宽度在光轴方向上逐级变化,以使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以及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在光轴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根据上述结构,在筒部中的位于比圆周槽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以及位于比圆周槽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处,都能使壁厚均等化。因此,当对透镜镜筒进行树脂成形时,不易产生因树脂的缩孔而导致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的降低。
[0018]另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圆周槽的槽宽度在光轴方向上变化,以使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和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在光轴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根据上述结构,当对透镜镜筒进行树脂成形时,筒部整体不易产生因树脂的缩孔而导致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的降低。
[0019]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透镜镜筒具有直径在光轴方向的中途位置扩大的凸缘部。根据上述结构,当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对透镜镜筒进行固定时,能利用凸缘部对透镜镜筒进行定位。
[0020]在本发明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筒部具有铆接部,该铆接部将物体侧透镜朝向在比所述物体侧透镜靠光轴方向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一侧按压,其中,所述物体侧透镜是多个所述透镜中的位于最靠物体侧的位置的透镜。根据上述结构,能在光轴方向上对多个透镜的位置进行固定。另外,能利用最靠物体侧的透镜对光轴进行调节,因此,与利用灵敏度较高的光轴方向像侧的透镜进行位置调节的情况比较,能容易地进行位置调节。
[0021 ]本发明的透镜单元能应用于摄像装置,在该情况下,摄像装置包括:保持件,在该保持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固定于所述螺纹槽的阴螺纹;以及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通过所述保持件保持于比所述透镜单元靠像侧的位置。另外,在该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包括配置于所述圆周槽的弹性密封件,所述弹性密封件对基板与所述圆周槽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基板安装有所述摄像元件。这样,能将圆周槽用作承接弹性密封件的承接部。
[0022]另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透镜单元包括:多个透镜;以及树脂制的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具有压入有多个所述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筒部,所述筒部通过压入而固定于其它构件,在所述筒部形成有圆周槽,该圆周槽在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从像侧端面朝物体侧凹陷,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以下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该透镜是多个所述透镜中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
[0023]本发明的透镜单元能应用于摄像装置,在该情况下,摄像装置包括:保持件,所述筒部被压入至该保持件;以及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通过所述保持件保持于比所述透镜单元靠像侧的位置。
[0024]发明效果
[0025]在本发明中,即便在将透镜镜筒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当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筒部也不易朝内侧变形。特别地,即便是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容易受到筒部朝内侧的变形影响的透镜(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也不易受到较大应力,不易引起变形和偏心。另外,即便在将透镜镜筒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筒部也不易在将透镜压入至透镜镜筒时朝外侧变形。特别地,当利用形成于筒部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固定透镜镜筒时,筒部不易在容易引起阻碍的最靠像侧的透镜压入部位朝外侧变形,因此,不易对透镜镜筒的固定产生阻碍。因此,即便在利用形成于压入固定有透镜的透镜镜筒的外周面的螺纹槽对透镜镜筒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将透镜镜筒设为树脂制。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说明图。
[0027]图2是表示透镜单元与基板之间的密封结构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0028]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变形例I的剖视图。
[0029]图4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变形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1][透镜单元的结构]
[0032]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单元I的说明图,图1(a)是透镜单元I的剖视图,图1(b)是从像侧L2观察透镜单元I中使用的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的说明图。
[0033]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I具有:广角透镜10,该广角透镜10在光轴L方向上配置有多个透镜;以及筒状的透镜镜筒7,该透镜镜筒7在内侧保持广角透镜1,透镜单元I被使用在后述的摄像装置100等中。
[0034]广角透镜10的视场角例如为190°。广角透镜10例如包括四组透镜组。更具体而言,广角透镜10从物体侧(被拍摄体侧/前侧)起依次具有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第三透镜组及第四透镜组,其中,上述第一透镜组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11构成,上述第二透镜组由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12构成,上述第三透镜组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13构成,上述第四透镜组由具有正光焦度的接合透镜14构成。第一透镜由玻璃透镜或塑料透镜构成,第二透镜12及第三透镜13由塑料透镜构成。接合透镜14是第四透镜15和第五透镜16的接合透镜,其中,上述第四透镜15由具有负光焦度的塑料透镜构成,上述第五透镜16由具有正光焦度的塑料透镜构成。透镜单元I在第三透镜13与第四透镜15之间具有光圈18。另外,透镜单元I在比接合透镜14靠像侧L2的位置具有红外线截止滤波器17。
[0035](透镜镜筒7的结构等)
[0036]第一透镜11的外径尺寸比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及接合透镜14的外径尺寸大。第二透镜12的外径尺寸与第三透镜13的外径尺寸大致相等,或者第二透镜12的外径尺寸比第三透镜13的外径尺寸稍大,并比第四透镜15的外径尺寸稍大。在接合透镜14中,第四透镜15的外径尺寸比第五透镜16的外径尺寸大。
[0037]与上述形状相对应,透镜镜筒7具有位于像侧L2的第一筒部73(本发明的筒部)和位于比第一筒部73靠物体侧LI的位置的筒状的第二筒部75,第二筒部75的内径尺寸比第一筒部73的外径尺寸大。另外,透镜镜筒7在光轴L方向的中途位置(第一筒部73的物体侧LI的端部)形成有直径比第一筒部73及第二筒部75大的凸缘部74,由上述凸缘部74形成了朝向像侧L2的台阶部。
[0038]在第一筒部73的最靠像侧L2的位置形成有朝径向内侧突出的圆环部731,在上述圆环部731处固定有红外线截止滤波器17。
[0039]第一筒部73从像侧L2朝物体侧LI形成为内径尺寸不同的第一部分736、第二部分
737、及第三部分738,各部分的内径满足以下关系:第一部分736<第二部分737<第三部分738。因此,在第一部分736与第二部分737之间形成有朝向物体侧LI的圆环状的台阶部735。另外,第二部分737中的在物体侧LI与台阶部735相邻的部位形成有压入用小径部734,该压入用小径部734朝径向内侧小幅地突出。
[0040](透镜的固定结构)
[0041]以下,对透镜单元I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并对透镜固定于透镜镜筒7的固定结构进行说明。
[0042]首先,将接合第四透镜15和第五透镜16的接合透镜14从物体侧LI装设于透镜镜筒7的内侧。此时,第五透镜16的外径比第一部分736的内径小,因此,在第五透镜16的外周端部与第一部分736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
[0043]与此相对,第四透镜15的外径比第一部分736的内径大。因此,第四透镜15配置于第二部分737的内侧。此处,第四透镜15的外径比第二部分737的内径小,但比压入用小径部734的内径稍大。因此,第四透镜15被压入至压入用小径部734,并在上述压入部位77处沿径向对第四透镜15(接合透镜14)进行固定。另外,第四透镜15的外周端部由台阶部735支承,以在光轴L方向上对第四透镜15 (接合透镜14)进行定位。
[0044]接着,在将光圈18配置于第一筒部73的内侧之后,将第三透镜13配置于第一筒部73的内侧。第三透镜13配置于第三部分738的内侧,但第三透镜13的像侧L2的一部分进入第二部分737的内侧。此处,第三透镜13的外径比第二部分737的内径稍大。因此,第三透镜13被压入至第二部分737,并在上述压入部位78处沿径向对第三透镜13进行固定。另外,利用第四透镜15隔着光圈18从像侧L2对第三透镜13进行支承,以在光轴L方向上对第三透镜13进行定位。
[0045]接着,将第二透镜12(物体侧透镜)配置于第一筒部73的内侧。其结果是,第二透镜12配置于第三部分738的内侧。此处,第二透镜12的外径比第三部分738的内径稍小。因此,第二透镜12未处于被压入至第三部分738的状态。接着,对第二透镜12在X方向及Y方向上的位置进行调节。然后,使从第一筒部73的内周缘朝物体侧LI突出的突部朝内侧加热变形而形成铆接部739,使该铆接部739盖住第二透镜12的外周端部,并利用该铆接部739将第二透镜12按压固定于第三透镜13—侧。能通过该按压固定可靠地在光轴L方向上对第二透镜12、第三透镜13、光圈18、接合透镜14的位置进行固定。另外,在使比第二透镜12靠光轴L方向像侧的透镜组(第三透镜13及接合透镜14)移动而对光轴L进行调节的情况下,灵敏度过高,需要进行高精度的位置调节,但若利用第二透镜12进行调节,则灵敏度不会过高,因此,能比较容易地进行调节。
[0046]接着,在第二筒部75的内侧,在第一筒部73的物体侧LI的端部隔着橡胶制的O形环41配置第一透镜11,并利用使第二筒部75的前端加热变形而形成的铆接部将第一透镜11按压固定于像侧L2。此处,在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的物体侧LI的端部的沿周向的多个部位形成有在像侧L2处承接第一透镜11的承接部79,因此,第一透镜11固定于承接部79与第二筒部75的前端的铆接部之间。另外,承接部79也可以形成为在全周范围中相连的环状。
[0047](螺纹槽70的结构)
[0048]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I中,在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形成有螺纹槽70。在本实施方式中,螺纹槽70形成于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的沿光轴L方向的全部区域(范围700)。
[0049](圆周槽76的结构)
[0050]在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I中,在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处形成有圆周槽76,该圆周槽76在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外周面73b之间从像侧端面730朝物体侧凹陷。
[0051 ]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周槽76具有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形成有螺纹槽70的范围700更靠物体侧LI的位置的深度760。
[0052]其结果是,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靠物体侧LI的位置,该第四透镜15是多个透镜中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的透镜。另外,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多个透镜中的被压入至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的接合透镜14的压入部位77靠物体侧LI的位置。
[0053]另外,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两个透镜(第三透镜13及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78中的任一压入部位都靠物体侧LI的位置,上述两个透镜(第三透镜13及第四透镜15)是多个透镜中的位于光圈18的光轴L方向的两侧的透镜。
[0054]此处,第一筒部73的径向厚度因光轴L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与上述结构相对应,圆周槽76的槽宽度在光轴L方向上变化,以使第一筒部73中比圆周槽76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径向壁厚(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以及第一筒部73中比圆周槽76靠径向外侧的部分的径向壁厚(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在光轴L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
[0055]更具体而言,第一筒部73中的比凸缘部74靠像侧L2的部分的外径在光轴L方向上恒定,与此相对,第一筒部73中的比凸缘部74靠像侧L2的部分的内径在光轴方向上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凸缘部74靠像侧L2的位置的部分的内径以与各透镜的外径相对应的方式随着从像侧L2朝物体侧LI而在光轴L方向上逐级扩大。与上述形状相对应,圆周槽76的位于径向外侧的壁面762的直径在光轴L方向上恒定,与此相对,位于径向内侧的壁面763的直径在光轴L方向上逐级扩大。因此,圆周槽76的槽宽度在光轴L方向上逐级变化,以使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以及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壁厚分别在光轴L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
[0056]另外,圆周槽76形成于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外周面73b之间的大致中央。因此,圆周槽76将第一筒部73的壁厚大致两等分,在光轴L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使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与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壁厚(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相等。特别地,在第一筒部73的压入部位77、78处,圆周槽76形成于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外周面73b之间的中央。因此,在第一筒部73的压入部位77、78处,圆周槽76将第一筒部73的壁厚两等分,以使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和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相等。
[0057](摄像装置100的结构)
[0058]当将本实施方式的透镜单元I用于摄像装置100时,将形成于保持件8的内周面82的阴螺纹80固定于透镜镜筒7的螺纹槽70。在该状态下,保持件8与凸缘部74抵接,以被定位在光轴L方向上。此外,还处于摄像元件90通过保持件8保持于比透镜单元I靠像侧L2的位置的状态。
[0059]更具体而言,在安装有摄像元件90的基板91与保持件8之间配置有弹性密封件5的状态下,利用螺钉94将基板91固定于保持件8。此时,也可利用螺钉94的拧入量使弹性密封件5弹性变形,以对摄像元件90的光轴L方向的位置进行调节。另外,基板91与保持件8之间被弹性密封件5密封,因此,水分等异物不易从外部侵入。
[0060]也可利用弹性密封件5对圆周槽76与基板91之间进行密封,以代替利用弹性密封件5对基板91与保持件8之间进行密封。另外,也可以利用弹性密封件5对上述两个部位进行密封。在对圆周槽76与基板91之间进行密封的情况下,也可形成在将液状组成物涂布于圆周槽76之后、固化而成的不具有粘接性的弹性密封件。另外,在将由液状组成物构成的弹性密封件配置于圆周槽76的情况下,将液状组成物无间隙地涂布于圆周槽内,以不使空气进入。另外,在对圆周槽76与基板91之间进行密封的情况下,也可配置O形环以作为弹性密封件。
[0061]图2是表示透镜单元I与基板91之间的密封结构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在图2的例子中,在基板91与保持件8之间配置有O形环43,此外,还在基板91与圆周槽76之间配置有O形环42。利用形成于圆周槽76的O形环承接部44从物体侧LI对配置于圆周槽76的O形环42进行支承。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圆周槽76的壁面763包括朝向像侧L2的台阶面,该台阶面构成O形环承接部44。
[0062]另外,也可采用在基板91与保持件8之间配置有弹性密封件5、并在基板91与圆周槽76之间配置有O形环42的结构。
[0063]能利用上述密封结构抑制水分等从外部侵入摄像元件90的周围。另外,能抑制在利用螺纹槽70和阴螺纹80进行螺纹固定时、因摩擦等而产生的尘埃附着于摄像元件90。
[0064](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0065]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13及第四透镜15被压入至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且利用形成于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的螺纹槽70对透镜镜筒7进行固定。即便在上述情况下,也在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处形成有圆周槽76,该圆周槽76在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外周面73b之间从像侧端面730朝物体侧LI凹陷,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靠物体侧LI的位置,该第四透镜15在最靠像侧L2的位置被压入至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
[0066]因此,即便在将透镜镜筒7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当利用形成于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的螺纹槽70固定透镜镜筒7和保持件8时,第一筒部73也不易朝内侧变形。特别地,当固定透镜镜筒7和保持件8时,第一筒部73的最靠像侧L2的端部进入保持件8的内周面82,因此,在最靠像侧L2的位置被压入至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的第四透镜15容易受到较大的应力,但即便是上述第四透镜15,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不易受到较大的应力,因此,不易产生变形和偏心。另外,即便在将透镜镜筒7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当将第四透镜15压入至透镜镜筒7时,第一筒部73也不易朝外侧变形。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固定透镜镜筒7和保持件8时,第一筒部73的最靠像侧L2的端部进入保持件8的内周面82,因此,上述端部容易引起阻碍,但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在将第四透镜15压入至透镜镜筒7时,第一筒部73也不易朝外侧变形。因此,即便在利用螺纹槽70对透镜镜筒7和保持件8进行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将透镜镜筒7设为树脂制,其中,上述螺纹槽70形成于压入固定有第四透镜15的透镜镜筒7的外周面。
[006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15是塑料透镜,但不易受到较大的应力,因此,不易引起变形。另外,即便在将透镜镜筒7设为树脂制的情况下,当将第四透镜15压入至透镜镜筒7时,第一筒部73也不易朝外侧变形。
[006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靠物体侧LI的位置,因此,该底部769位于比被压入至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的接合透镜14的压入部位77靠物体侧LI的位置。因此,固定透镜镜筒7和保持件8时的应力不易作用于接合透镜14,因此,接合透镜14不易产生剥离。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透镜14将塑料透镜彼此接合,因此,容易因变形而产生剥离,但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便是将塑料透镜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14,也不易产生剥离。
[006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两个透镜(第三透镜13及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78中的任一压入部位都靠物体侧LI的位置,上述两个透镜(第三透镜13及第四透镜15)是多个透镜中的位于光圈18的光轴L方向的两侧的透镜。上述两个透镜(第三透镜13及第四透镜15)的偏心对光学特性的影响特别大,但根据本实施方式,固定透镜镜筒7和保持件8时的应力不易作用于上述两个透镜,因此,不易产生偏心。因此,能抑制因偏心而产生的光学特性的降低。
[0070]另外,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凸缘部74靠像侧L2的位置的部分在径向上的厚度因光轴L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但圆周槽76的槽宽度在光轴L方向上变化,以使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以及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分别在光轴L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因此,即便第一筒部73的壁厚在像侧L2较厚、在物体侧LI较薄,在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以及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中的任一部分处,对透镜镜筒7进行树脂成形时也不易产生因树脂的缩孔而导致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的降低。
[0071 ]另外,圆周槽76形成于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外周面73b之间的大致中央,在光轴L方向的任意位置,都使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径向壁厚(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和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外侧的部分的径向壁厚(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相等。因此,即便第一筒部73的壁厚在像侧L2较厚、在物体侧LI较薄,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内侧的部分的壁厚与第一筒部73中的位于比圆周槽76靠径向外侧的部分的壁厚也相等。因此,在第一筒部73的整体范围中,对透镜镜筒7进行树脂成形时都不易产生因树脂的缩孔而导致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的降低。
[0072]特别地,在第一筒部73的压入部位77、78处,圆周槽76将第一筒部73的壁厚两等分,以使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和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与圆周槽76之间的壁厚相等。因此,在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的供螺纹槽70形成的部位和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的作为压入部位77、78的部位处,对透镜镜筒7进行树脂成形时均不易产生因树脂的缩孔而导致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的降低。
[0073][透镜单元的变形例I]
[0074]图3(a)和图3(b)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变形例I的剖视图。另外,变形例I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共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它们的说明。
[0075]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的底部769位于比形成有螺纹槽70的范围700靠物体侧LI的位置,并位于比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及第三透镜的压入部位78中的任一压入部位靠物体侧LI的位置。与此相对,在变形例I的透镜单元IA中,如图3(a)和图3(b)所示,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A的底部769位于比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靠物体侧LI的位置,并位于比第三透镜13的压入部位78靠像侧L2的位置。
[0076]在上述结构下,当从与光轴L正交的方向观察时,圆周槽76A的底部769位于比第四透镜15的压入部位77靠物体侧LI的位置,该第四透镜15在最靠像侧L2的位置被压入至第一筒部73的内周面73a。因此,即便是容易受到将透镜镜筒7和保持件8固定时第一筒部73的变形的影响的第四透镜15,也不易受到较大的应力。另外,当压入第四透镜15时,起到了第一筒部73的靠像侧L2的端部不易朝外侧变形这样的效果。
[0077]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变形例I的透镜单元IA与基板91之间的密封结构能应用各种密封结构。例如,如图3(a)所示,可采用在基板91与保持件8之间的一个部位配置有弹性密封件5的结构。另外,如图3(b)所示,也可在基板91与保持件8之间配置弹性密封件43A,并在基板91与圆周槽76A之间配置弹性密封件42A,以进行双重密封。或者,也可采用仅利用弹性密封件42A进行密封的结构。例如,在图3(b)中,使用了将液状组成物无间隙地涂布于圆周槽内并加以固化的不具有粘接性的弹性密封件42A。另外,弹性密封件42A、43A的一方或两方也可以是O形环。
[0078][透镜单元的变形例2]
[0079]图4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透镜单元的变形例2的剖视图。另外,变形例2的基本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共同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它们的说明。
[0080]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圆周槽76的内径随着从像侧L2朝向物体侧LI而在光轴L方向上逐级扩大。与此相对,在变形例2的透镜单元IB中,如图4所示,位于圆周槽76B的径向内侧的壁面763B形成为相对于光轴L方向倾斜的锥形面。因此,圆周槽76B的内径随着从像侧L2朝向物体侧LI而在光轴L方向上连续地(呈锥面状地)扩大。上述结构也能实现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081]另外,变形例2的透镜单元IB与基板91之间的密封结构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例如,能使用配置于基板91与保持件8之间的弹性密封件5。另外,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也可在基板91与圆周槽76B之间追加弹性密封件42B,以进行双重密封。或者,也可采用仅利用弹性密封件42B进行密封的结构。另外,圆周槽76B的内径随着从像侧L2朝向物体侧LI而在光轴L方向上连续地(呈锥面状地)扩大,因此,当将液状组成物涂布于圆周槽76B的内部时,空气不易残留于圆周槽76B的内部。因此,不易在圆周槽76B的内表面与弹性密封件42B之间产生间隙,因此,能可靠地进行密封。
[0082][其它实施方式]
[0083](I)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的全周范围中形成供橡胶制的O形环安装的槽,但在这种结构的透镜镜筒7中也可应用本发明。
[0084](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以下结构:在透镜镜筒7的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形成有螺纹槽70,当将透镜单元1/1A/1B应用于摄像装置100时,将形成于保持件8的内周面82的阴螺纹80固定于透镜镜筒7的螺纹槽70,但也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当将透镜单元I/1A/1B应用于摄像装置100时,将第一筒部73压入固定于筒状的保持件8等作为安装对象的构件(其它构件)。在该情况下,将第一筒部73的外周面73b作为未形成有螺纹槽的固定面,并将保持件8的内周面82作为未形成有阴螺纹80的固定面。此外,只要通过压入将第一筒部73侧的固定面固定于保持件8侧的固定面即可。
[0085](符号说明)
[0086]UlAUB 透镜单元
[0087]5弹性密封件
[0088]7透镜镜筒
[0089]8保持件
[0090]10广角透镜
[0091]11第一透镜
[0092]12第二透镜
[0093]13第三透镜
[0094]14接合透镜
[0095]15第四透镜
[0096]16第五透镜
[0097]18光圈
[0098]41O 形环
[0099]42O 形环
[0100]42A弹性密封件
[0101]42B弹性密封件
[0102]43O 形环
[0103]43A弹性密封件
[0104]44O形环承接部
[0105]70螺纹槽
[0106]73第一筒部
[0107]73a第一筒部的内周面
[0108]73b第一筒部的外周面
[0109]74凸缘部
[0110]75第二筒部
[0111]76、76A、76B 圆周槽
[0112]77第四透镜的压入部位
[0113]78第三透镜的压入部位
[0114]79承接部
[0115]80阴螺纹
[0116]82内周面[Ο117]90摄像元件
[0118]91基板
[0119]100摄像装置
[0120]730像侧端面
[0121]731圆环部
[0122]734压入用小径部
[0123]735台阶部
[0124]736第一部分
[0125]737第二部分
[0126]738第三部分
[0127]739铆接部
[0128]762位于圆周槽的径向外侧的壁面
[0129]763、763Β 位于圆周槽的径向内侧的壁面
[0130]769圆周槽的底部
[0131]L光轴
[0132]LI物体侧
[0133]L2像侧
【主权项】
1.一种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透镜;以及 树脂制的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具有压入有多个所述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筒部, 在所述筒部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 在所述筒部形成有圆周槽,该圆周槽在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从像侧端面朝物体侧凹陷, 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以下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该透镜是多个所述透镜中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的透Ho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透镜中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是塑料透镜。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光圈,该光圈位于多个所述透镜中的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 两个所述透镜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 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两个所述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所述透镜中包括将塑料透镜彼此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并且,所述接合透镜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 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所述接合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形成有所述螺纹槽的区域靠物体侧的位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周槽在所述筒部中的压入有透镜的部位形成于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的中央。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的径向的厚度因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所述圆周槽的槽宽度在光轴方向上变化,以使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以及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分别在光轴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的径向的厚度因光轴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所述圆周槽的槽宽度在光轴方向上逐级变化,以使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以及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分别在光轴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周槽的槽宽度在光轴方向上变化,以使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内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和所述筒部中的位于比所述圆周槽靠径向外侧的位置的部分的径向壁厚在光轴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均相等。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镜筒具有直径在光轴方向的中途位置扩大的凸缘部。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部具有铆接部,该铆接部将物体侧透镜朝向在比所述物体侧透镜靠光轴方向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的透镜一侧按压,其中,所述物体侧透镜是多个所述透镜中的位于最靠物体侧的位置的透镜。12.—种摄像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件,在该保持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固定于所述螺纹槽的阴螺纹;以及 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通过所述保持件保持于比所述透镜单元靠像侧的位置。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配置于所述圆周槽的弹性密封件, 所述弹性密封件对基板与所述圆周槽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所述基板安装有所述摄像元件。14.一种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透镜;以及 树脂制的透镜镜筒,该透镜镜筒具有压入有多个所述透镜中的至少一个透镜的筒部, 所述筒部通过压入而固定于其它构件, 在所述筒部形成有圆周槽,该圆周槽在所述筒部的内周面与外周面之间从像侧端面朝物体侧凹陷, 当从与光轴正交的方向观察时,所述圆周槽的底部位于比以下透镜的压入部位靠物体侧的位置,该透镜是多个所述透镜中的在最靠像侧的位置被压入至所述筒部的内周面的透Ho15.—种摄像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透镜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持件,所述筒部被压入至该保持件;以及 摄像元件,该摄像元件通过所述保持件保持于比所述透镜单元靠像侧的位置。
【文档编号】G02B7/02GK105980904SQ20158000801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0日
【发明人】堀内浩平, 中岛知昭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