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光栅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6277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5]实施例一
[004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光栅,如图4所示,该液晶光栅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1、第二基板2以及位于第一基板I和第二基板2之间的液晶分子层7,第一基板I上设有板状透明电极3 ;第二基板2上依次设有第二透明导电层4、透明绝缘层5和第一透明导电层6,第一透明导电层6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和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相邻的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和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之间具有间隙;第二透明导电层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的电压以及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电压与板状透明电极3的电压相同,且与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电压不同。
[0047]现有技术中,如图3所示,液晶分子层3’中邻近第二基板4’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与第二基板4’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因而第二基板4’上的宽条状透明电极5’的一个边缘13’与板状透明电极7’之间的电场(虚线表示)的方向与位于边缘13’外侧的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之间具有较大的夹角,会使得位于边缘13’外侧的液晶分子受到电场的影响而偏离排列方向,导致光线无法透过,从而使得虚线框所示的区域对应的显示画面上形成黑色条纹。而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上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并且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的电压以及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电压与板状透明电极3的电压相同,且与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电压不同,从而当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有电场时,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和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之间也有电场,上述两个电场在竖直方向的分量对液晶分子的作用力可以相互抵消,从而不会使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因而可以减少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的电场对位于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外侧的液晶分子的偏转状态产生的影响,使得光线能够透过;并且,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与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之间、以及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无电场,因此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不会对其他液晶分子的偏转状态产生影响,因而该液晶光栅可以改善黑色条纹现象,进而改善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0048]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三种设置方式:
[0049]第一种设置方式,如图4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一侧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重叠,另一侧最多延伸至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其中,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一侧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重叠的区域的宽度应该控制在1.2 μ m以内,此时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与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之间的电场,既不会对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所在位置处的液晶分子的偏转产生影响,又可减少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的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影响。
[0050]第二种设置方式,如图6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一侧位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所在的位置,另一侧最多延伸至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
[0051]第三种设置方式,如图7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一侧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之间具有间隙,另一侧最多延伸至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其中,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一侧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之间的间隙的宽度在
Iμ m以内,以使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与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之间的电场可减小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的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影响。
[0052]当然,除上述三种设置方式外,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只要可以减小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的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影响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53]在上述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三种设置方式中,当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一侧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重叠时,改善黑色条纹现象的效果最佳,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第一种设置方式。进一步地,在第一种设置方式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最多延伸至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的以下四种具体情形:
[0054]第一种情形,如图4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和与上述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邻的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之间。可选地,在可减小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的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影响的条件下,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宽度可设置的尽量小,以增加光线透过率,当然,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宽度也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55]具体地,在第一种情形中,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宽度可为419.32 μ m,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的宽度可为84.83 μ m,此时,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宽度为3 μ m,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与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重叠的宽度为1.15 μ m,此时,图4中A区域的光线的透过率如图8所示,其中,横坐标表示位置,单位为μ m,纵坐标表示光线的透过率,虚线框所示的区域对应于现有技术中出现黑色条纹现象的区域,从图8中明显可以看出,在该区域内,光线的透过率逐渐变化,每一个位置处的光线的透过率均低于其左侧位置处的光线的透过率,高于其右侧位置处的光线的透过率,没有某个位置处光线的透过率低于其两侧位置处光线的透过率的现象出现,此时,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设置消除了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的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影响,使光线可以正常透过,从而可以消除黑色条纹现象,同时,由于光线的透过率增加,因而还可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
[0056]第二种情形,如图9-图11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邻的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所在的区域。
[0057]在第二种情形中,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邻的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所在的区域可包括:如图9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邻的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的中间部分,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邻的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的一个边缘,或者,如图11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邻的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的另一个边缘。
[0058]第三种情形,如图12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与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邻的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和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之间的区域。
[0059]第四种情形,如图13所示,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所在的位置。此时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与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不重叠。
[0060]在上述四种情形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第一种情形,即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延伸至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和与上述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相邻的第二条状透明电极62之间的区域,此时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宽度较小,因而光线的透过率较高,使得显示画面的显示亮度较高。
[0061]当然,除上述四种情形外,第一种设置方式中的“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最多延伸至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还可包括其他情形,只要可以减小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一侧与板状透明电极3之间的电场对液晶分子的影响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62]此外,第二种设置方式和第三种设置方式中的“第三条状透明电极41的另一侧最多延伸至下一个第一条状透明电极61的边缘”的具体情形可参考第一种设置方式中的相应情形,此处不再赘述。
[0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