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包括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651978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摄像透镜及包括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被摄物的光学像成像在电荷親合元件(ChargeCoupled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等摄像元件上的定焦的摄像透镜(lens)、及搭载该摄像透镜而进行拍摄的静态式数字照相机(digitalstillcamera)或带照相机(camera)的手机及信息移动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ce,PDA))、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tablet)式终端及便携式游戏(game)机等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向普通家庭等的普及,能将所拍摄的风景或人物像等图像信息输入至个人计算机的静态式数字照相机正在迅速普及。而且,移动电话、智能手机、或者平板式终端中,也多搭载有图像输入用的照相机模块(cameramodule)。在此种具有摄像功能的设备中,可使用C⑶或CMOS等摄像元件。近年来,这些摄像元件越来越紧凑(compact)化,从而,也要求摄像设备整体及搭载于其中的摄像透镜具有紧凑性。而且同时,摄像元件也越来越高像素化,从而要求摄像透镜具有高分辨度、高性能化。例如,要求具有可应对5百万像素(megapixel)以上、更优选的是8百万像素以上的高像素的性能。[0003]为了满足所述要求,提出一种透镜片数相对多的为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例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5片结构的摄像透镜,其中,从物体侧起依序包括:具有正折射力的第1透镜、具有负折射力的第2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力的第4透镜、及具有负折射力的第5透镜。[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2815300号说明书[0007][专利文献2]台湾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5652号说明书[0008][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第8179614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0009][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0010]另一方面,尤其是就使用于移动终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终端等越来越薄型化的装置中的摄像透镜而言,随着高像素化的要求,摄像元件的图像尺寸(imagesize)逐步大型化。并且,为了适用于满足此种高像素化要求且具有大图像尺寸的摄像元件,对应于图像尺寸的透镜总长的缩短化的要求日益提高。而且,要求实现一种满足高分辨率度化要求、同时还具有更小的光圈值(Fnumber)且更广角的摄像透镜。然而,就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摄像透镜而言,若要适用于大小满足高像素化要求的摄像元件中,则透镜总长会变得过长,故而不理想。另外,对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所述的摄像透镜要求进一步实现广角化且缩小光圈值。[0011]本实用新型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应对大小满足高像素化要求的摄像元件而实现对应于图像尺寸的透镜总长的缩短化、并且能实现广角化及小的光圈值、从中心视角至周边视角实现高成像性能的摄像透镜、及搭载该摄像透镜从而能获得高分辨率的摄像图像的摄像装置。[0012][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3]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实质上包含5个透镜,即从物体侧起依序包括:第1透镜,具有正折射力且凸面朝向物体侧;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力且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meniscus)形状;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力且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第4透镜,具有正折射力且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及第5透镜,具有负折射力且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并且像侧的面为在从像侧的面与最大视角的主光线的交点朝向光轴的半径方向内侧具有至少1个拐点(inflectionpoint)的非球面形状;该第1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0014]1.29<f/fl<3(1)[0015]其中,[0016]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0017]Π为第1透镜的焦距。[0018]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实质上包含5个透镜,即从物体侧起依序包括:第1透镜,具有正折射力且凸面朝向物体侧;第2透镜,具有负折射力且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第3透镜,具有正折射力且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第4透镜,具有正折射力且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及第5透镜,具有负折射力,凹面朝向像侦牝且像侧的面为在从像侧的面与最大视角的主光线的交点朝向光轴的半径方向内侧具有至少1个拐点的非球面形状;该第2摄像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0019]1.26<TTlV(f·tanω)<1.46(2)[0020]其中,[0021]TTL为将后焦点(backf〇cus,Bf)设为空气换算长度时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至像面的光轴上的距离;[0022]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0023]ω为聚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视角的半值。[0024]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中,通过进一步采用如下优选的构成,能使光学性能更加良好。[0025]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中,优选的是,第1透镜为双凸形状。[0026]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中,优选的是,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在从物体侧的面与轴上边缘(marginal)光线的交点朝向光轴的半径方向内侧具有至少1个拐点的非球面形状。[0027]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中,优选的是,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在从物体侧的面与轴上边缘光线的交点朝向光轴的半径方向内侧具有至少1个拐点的非球面形状。[0028]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及第2摄像透镜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孔径光阑,该孔径光阑配置在比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更靠物体侧的位置。[0029]本实用新型的第1摄像透镜优选的是,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条件式(7)、条件式(1-1)~条件式(5-1)、条件式(1-2)~条件式(2-2)中的任一个、或任意的组合。本实用新型的第2摄像透镜优选的是,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条件式(3)~条件式(7)、条件式(卜1)~条件式(5-1)、条件式(1-2)~条件式(2-2)中的任一个、或任意的组合。[0030]1.29<f/fl<3(1)[0031]1.32<f/fl<2.5(1-1)[0032]I.35<f/fl<2(1-2)[0033]I.34<TTlV(f·tanω)<I.45(2-1)[0034]I.38<TTlV(f·tanω)<I.45(2-2)[0035]0<f/f3<0.27(3)[0036]0<f/f3<0.21(3-1)[0037]0<f/(f3·vd3)<0.012(4)[0038]0<f/(f3·vd3)<0.004(4-1)[0039]0.5<Llf/Φ<0.86(5)[0040]0.6<Llf/Φ<0.84(5-1)[0041]I<f·tanω/L5r<3(6)[0042]-I.6<f/f5<-I.22(7)[0043]其中,[0044]f为整个系统的焦距;[0045]fl为第1透镜的焦距;[0046]f3为第3透镜的焦距;[0047]f5为第5透镜的焦距;[0048]vd3为第3透镜的关于d线的阿贝数(Abbenumber);[0049]Llf为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0050]L5r为第5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0051]Φ为入射光瞳的直径;[0052]TTL为将后焦点设为空气换算长度时从第1当前第1页1 2 3 4 5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