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46261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9]后侧支架16大体上成柱状,包括上表面161、后表面162、前表面163和底表面(未示出)及一对侧壁(164L、164R)。后侧支架16位于上述感光单元框架28的后侧,当显影单元11装配至感光单元10上时,后侧支架16还位于上述显影单元框架29的后侧。
[0040]左右侧支架14及后侧支架16与感光单元框架28分别注塑成型。左侧支架14L的一端通过销钉、螺栓、暗扣等方式固定在感光单元框架28的左侧壁282L上,另一端通过销钉、螺栓、暗扣等方式固定在后侧支架16的左侧壁164L上。右侧支架14R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固定。当然,左右侧支架14及后侧支架16与感光单元框架28也可采用诸如3D打印等手段一体成型。
[0041]参见图4至图6所示,显影单元11可包括显影单元框架29、左侧凸柱15L、右侧凸柱15R、用于抓握的把手12、左右侧支柱151以及旋转支撑在显影单元框架29上的显影辊22、送粉辊23和搅拌显影剂的搅拌叶片24。显影单元框架29可包括左侧壁294、右侧壁295、上壁291、后壁292及底壁293,显影单元框架29的上述各个壁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用于容纳显影剂的内侧空腔111。左侧凸柱15L凸出于左侧壁294且位于左侧壁294的后侧上方,并形成柱状。右侧凸柱15R凸出于右侧壁295且位于右侧壁295的后侧上方,并形成柱状。把手12设置在显影单元框架29的后侧,并凸出于后壁292,把手上侧设置有肋条便于抓握。左侧支柱151L凸出于左侧壁294且位于左侧壁294的前侧下方,并形成柱状,右侧支柱151R凸出于右侧壁295且位于右侧壁295的前侧下方,并形成柱状。上述的显影辊22被容纳在前侧开口处,显影辊22两端分别被左右侧壁(294、295)通过轴承221可旋转的支撑。送粉辊23设置在显影辊22的后侧,送粉辊23两端分别被左右侧壁(294、295)通过轴承231可旋转的支撑。搅拌叶片24通过轴承241可旋转的支撑在显影单元框架29上。感光单元10的后侧开口 283与显影单元11的前侧开口相对,即当显影单元11装配至感光单元10上时,显影棍22与感光鼓21处于接触状态。
[0042]在处理盒2的后侧还设置有锁定部17,锁定部17包括设置在后侧支架16上的迫推件18、压缩弹簧19及设置在显影单元框架29上的凹陷部272,后面将详细描述。
[0043]图5B为感光单元10右侧局部视图,右侧支架14R包括靠近后侧的用于容纳显影单元11右侧凸柱15R的凹槽141R和靠近前侧的用于滑动支撑显影单元11右侧支柱151R的滑道142R。滑道142R可以为自后上侧向前下侧延伸的滑道,上述滑道142R的末端(前侧端)靠近感光鼓的端部齿轮21G。左侧支架14L的结构与右侧支架14R的相同,此处就不示出了。当显影单元11安装至感光单元10上时,首先是显影单元11的左侧支柱151L、右侧支柱151R分别接触感光单元10的左侧滑道142L和右侧滑道142R,然后支柱151沿着滑道142由后上侧向前下侧滑动,同时,显影单元11整体靠近感光单元10。当显影单元11装配至感光单元10后,左右侧凹槽141在后侧分别支撑左右侧凸柱15,左右侧滑道142在前侧分别支撑左右侧支柱151,即显影单元11被感光单元10的凹槽141及滑道142向上支撑。同时,旋转支撑在显影单元框架29上的显影辊22在锁定部17的推压下紧靠感光鼓21,感光鼓21与显影辊22之间形成过盈量N。
[0044]在打印装置工作时,驱动接收部13在打印装置I的驱动装置(未示出)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图示Rl方向旋转,即沿着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驱动接收部13继而驱动感光鼓21沿着图示顺时针方向旋转。显影辊端部齿轮2IG在驱动接收部13的驱动下沿着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辊端部齿轮2IG继而驱动显影辊22沿着图示逆时针方向旋转。显影辊22可旋转的被显影单元框架29支撑,但由于显影剂密封性的要求,显影辊22的旋转不可避免的传导至显影单元框架29上,从而导致显影单元11受到具有图示方向(逆时针方向)力矩M的作用。然而在打印装置正常工作中,上述力矩M有使打印质量劣化的趋势。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压盖和抵接元件的方案,但其因稳定性的问题亟需改善,下文中将详细描述一种改善方案。
[0045]图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迫推件18的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的迫推件18可由倾斜面32、凸出面34、把持件35、一对被支撑件36、与压缩弹簧19配合的凸起37及一对滑槽38组成。倾斜面32位于迫推件18的前上侧,凸出面34位于迫推件18的前侧。把持件35突出于迫推件18的上表面且靠向迫推件18的后侧,当迫推件安装到后侧支架16中时,把持件35至少有一部分突出于后侧支架16的上表面161。被支撑件36凸出于迫推件18的两侧,下侧面与导轨39的上表面滑动接触。凸起37位于迫推件18的后侧,用于可拆卸的周向固定压缩弹簧19。滑槽38位于迫推件18的左右侧面,用于容纳后侧支架16的挂钩40。
[0046]图9、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后侧支架16左侧端的立体示意图和平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后侧支架16的右侧端或其他部位也可以设计为图示结构。下面将对后侧支架16的左侧端进行描述,该端包括与压缩弹簧19配合的固定件20、可滑动支撑被支撑件36的导轨39、防止迫推件18向后侧滑动时脱落的挂钩40及防止迫推件18向上侧移动的挡板41。挡板41可与后侧支架一体成型也可以单独成型。
[0047]结合图11及图12,显影单元框架29的后壁292的下侧形成有凹陷部272。凹陷部272相对于显影单元后壁292朝内侧凹陷,所述的内侧是指后壁292接触显影剂的一侧。凹陷部272包括凹陷面27和接触面30。凹陷面27为显影单元11上下方向上的面,接触面为显影单元11前后方向上的面,上述的接触面30与凹陷面27相交。接触面30、后侧的后端面311及下侧的下表面31包围形成凸起部271。后端面311为显影单元11在上下方向上的面,下表面31为底壁293的外侧面,所述的外侧面为底壁293不接触显影剂的一面。后端面311分别与接触面30和下表面31相交。当然,下表面31既可与底壁293外侧面为同一表面,也可为不同表面。上述的凸起部271也可以形成在左右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中只示出了凸起部271形成在后壁292上的情形。迫推件18在压缩弹簧19的推压下,迫推件18的下表面33与凹陷部272的接触面30压接,凸出面34与凹陷部272的凹陷面27抵接。
[0048]下面将结合附图12至14作进一步的描述。为清楚示出锁定部17动作时各个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2至图14均为去掉左右支架14的剖面示意图。图12所示为显影单元11未接触感光单元10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此时压缩弹簧19处于自由状态,迫推件18靠近前侧且迫推件18的至少一部分突出于后侧支架16的前表面163,具体来说,迫推件18的凸出面34位于后侧支架16的前表面163的前侧。图13所示为凸起部271的下表面31刚接触迫推件18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当下表面31接触倾斜面32后,左右支柱151沿着滑道142向前下侧滑动,显影辊22接触感光鼓21。在用户进一步施加向下压力的情况下,迫使迫推件18沿着导轨39向后滑动,同时,处于自由状态的压缩弹簧19被向后侧压缩。用户持续施加向下压力,迫推件18进一步沿着导轨39向后侧滑动,压缩弹簧19进一步被压缩。当后端面311向下越过凸出面34时,迫推件18的下表面33沿着凹陷部272的接触面30在压缩弹簧19的推力下向前侧滑动。此时,在上下方向上,迫推件18的下表面33受到凹陷部272的接触面30向上的力的作用,但由于迫推件18的上表面接触挡板41,从而限制了迫推件18的向上运动,进而限制了凸起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