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16617发布日期:2018-06-16 01:29阅读:1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大部分信息技术(IT)应用建立在非常特定地预先定义通过该IT服务或应用接收、发送、处理和储存的信息的类型和结构的基础上。对于许多行业来说,该模式相当地适用。在医疗保健行业中,当应用是为了运作一个特定的机构或业务,而相关信息相当有限并可被详细定义、收集和管理的时候,该模式也尚可合格地使用。然而,即使是在这样有限的情况下,这些应用也会出问题,因为生物学功能具有固有的随机性。生物学功能固有的不可预见性意味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会按照一个既定的轨迹发展,从而导致使其自动化成为一个难题。

这种模式不是很适合于以个人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方式。医疗保健正从传统的,以供应商为中心的,组织驱动的方式转变为以个人为中心的系统。这种以个人为中心的方式影响到所有的供应商和顾客,而信息来源的内在联系也不能被预计。此外,信息和联系也会因不同人、不同地点、或不同时间而有极大的不同。另外,由于大量不同的病人、从业者及其它医疗保健利益相关者都会接触和使用这些信息来用于不同的目的,信息的来源不只是没有预先定义,连这些信息的用途也没有预先决定。使用现有的模式来尝试建立一个全面且可用的处理个人医疗保健记录的系统会导致形成巨大且笨拙的数据库及应用。这种数据库及应用运行及维护起来昂贵且耗时,而且难以完成它们的功能。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足够稳健及灵活的模式和方法来建立和维护以从大量不同的不可预知来源获得的信息的个人健康记录,并允许不同的顾客、从业者及其它用户来以各种不可预知的方式来操作及使用健康信息。

另外,用户在经过疾病和治疗后,对治疗后的恢复信息不能很好地跟踪,导致把握不好疾病恢复情况,延误治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疾病后治疗的恢复情况进行跟踪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包括:

医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一个或多个医疗保健信息来源接收医疗保健信息;所述医疗保健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疾病的疾病信息和对应的治疗信息;

疾病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对至少一个疾病信息进行分析,获取与至少一个疾病相关的健康指标信息;

恢复数据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治疗信息中包含的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阈值,从所述医疗保健信息中筛选出第一时间阈值后的健康指标信息;

疾病跟踪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健康信息汇总模块,用于对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多个疾病的综合恢复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生成的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疾病跟踪数据分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曲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评价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生成每个疾病的恢复评价报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方法,包括:

从一个或多个医疗保健信息来源接收医疗保健信息;所述医疗保健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疾病的疾病信息和对应的治疗信息;

对至少一个疾病信息进行分析,获取与至少一个疾病相关的健康指标信息;

根据治疗信息中包含的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阈值,从所述医疗保健信息中筛选出第一时间阈值后的健康指标信息;

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后,还包括:

对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多个疾病的综合恢复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后,还包括:

将生成的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曲线。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后,还包括:

根据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生成每个疾病的恢复评价报告。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系统包括:医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一个或多个医疗保健信息来源接收医疗保健信息;所述医疗保健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疾病的疾病信息和对应的治疗信息;疾病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对至少一个疾病信息进行分析,获取与至少一个疾病相关的健康指标信息;恢复数据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治疗信息中包含的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阈值,从所述医疗保健信息中筛选出第一时间阈值后的健康指标信息;疾病跟踪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采用本发明的系统,不仅能够准确地获取疾病在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还能针对每种疾病划分特定的健康指标,从而将各个疾病区分开来,精确地评价每一种疾病的恢复情况,为掌握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医疗数据跟踪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包括:

医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一个或多个医疗保健信息来源接收医疗保健信息;所述医疗保健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疾病的疾病信息和对应的治疗信息;

疾病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对至少一个疾病信息进行分析,获取与至少一个疾病相关的健康指标信息;

恢复数据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治疗信息中包含的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阈值,从所述医疗保健信息中筛选出第一时间阈值后的健康指标信息;

疾病跟踪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健康信息汇总模块,用于对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多个疾病的综合恢复信息。

进一步地,还包括数据发送模块,用于将生成的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疾病跟踪数据分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曲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评价数据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生成每个疾病的恢复评价报告。

实施例2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医疗数据跟踪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方法,包括:

从一个或多个医疗保健信息来源接收医疗保健信息;所述医疗保健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疾病的疾病信息和对应的治疗信息;

对至少一个疾病信息进行分析,获取与至少一个疾病相关的健康指标信息;

根据治疗信息中包含的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阈值,从所述医疗保健信息中筛选出第一时间阈值后的健康指标信息;

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后,还包括:

对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进行分析,生成多个疾病的综合恢复信息。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后,还包括:

将生成的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曲线。

进一步地,步骤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后,还包括:

根据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生成每个疾病的恢复评价报告。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疗数据跟踪管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的系统包括:医疗数据获取模块,用于从一个或多个医疗保健信息来源接收医疗保健信息;所述医疗保健信息包含有至少一个疾病的疾病信息和对应的治疗信息;疾病信息分析模块,用于对至少一个疾病信息进行分析,获取与至少一个疾病相关的健康指标信息;恢复数据筛选模块,用于根据治疗信息中包含的时间信息确定第一时间阈值,从所述医疗保健信息中筛选出第一时间阈值后的健康指标信息;疾病跟踪数据分析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间阈值后的每个疾病对应的健康指标信息,根据所述健康指标信息生成每个疾病对应的恢复信息。采用本发明的系统,不仅能够准确地获取疾病在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还能针对每种疾病划分特定的健康指标,从而将各个疾病区分开来,精确地评价每一种疾病的恢复情况,为掌握患者在治疗后的恢复情况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