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1157阅读:808来源:国知局
用户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识别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户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管理领域(如教育、医疗、服务行业等)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管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各管理领域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人才、环境的竞争转移到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竞争,另一方面,很多管理领域人才资源的相对缺乏,如何提高管理业务工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成为许多管理者面临的难题。通过引入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业务工作的效率,缓解和弥补资源的匮乏,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看,物联网技术、智能化、移动化成为管理应用的热点。

目前管理信息化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以医院信息化系统为例,例如,当遇到突发事件,面对必须及时施救的病人时,医院和护士必须寻找该病人的病历,在查找病人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等重要信息后,才能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施救,然而这些查看过程会延误抢救病人的最佳时机,传统的使用条码手段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在遇到紧急情况条码信息破损或者网络出现信号不稳定情况下,医院和护士无法第一时间获取病人的基本信息和护理情况,因此,传统的用户信息管理方法管理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用户信息管理方法管理可靠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管理可靠性高的用户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一种用户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扫描电子标签的标识码后,输出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

接收根据所述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输入的密钥;

根据所述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权限;

根据所述权限发送对应的指令至所述电子标签,用于指示所述电子标签根据所述对应的指令发送对应的用户信息;

接收所述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所述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所述电子标签。

一种用户信息管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扫描模块,用于扫描电子标签的标识码后,输出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

密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根据所述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输入的密钥;

权限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权限;

指令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权限发送对应的指令至所述电子标签,用于指示所述电子标签根据所述对应的指令发送对应的用户信息;

读写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所述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所述电子标签。

一种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和电子标签,

所述移动终端扫描电子标签的标识码后,输出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接收根据所述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输入的密钥;根据所述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权限;根据所述权限发送对应的指令至所述电子标签;以及接收所述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所述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所述电子标签;

所述电子标签存储用户信息;以及根据接收的对应指令发送对应的用户信息至所述移动终端。

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上述用户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扫描电子标签的标识码后,输出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接收根据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输入的密钥,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权限,根据权限发送对应的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对应的指令发送对应的用户信息,接收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管理人员有对应的权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及时根据权限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内的用户信息和/或写入信息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管理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子中用户信息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子中用户信息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3为一实施例子中用户信息管理装置结构图;

图4为一实施例子中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子中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图;

图6为一实施例子中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用户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0:扫描电子标签的标识码后,输出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

具体地,用户信息管理方法适用于各种用户群体较大的管理领域,如医院、学校、养老院、月子会所等等,通常管理人员会对用户的基本信息录入,但是这些详细的信息不会实时跟着用户,只有管理人员到办公区域的电脑终端或者存储数据库才能查到用户的准确信息,在本申请中,所有实施例均以医院为例进行说明,每位住院的病人都将对应有一个标识牌,标识牌的具体形式不唯一,可以是腕带,也可以是挂在病床上的标识卡等等,在本实施例中,标识牌为腕带,腕带佩戴在病人的手腕上,一个病人对应唯一的一个腕带,腕带内包括电子标签,电子标签使用射频技术,但是并不限定于是射频,也可以是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一个电子标签中存储有对应的挂号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如用户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主治医生、床号、病人id号(门诊卡号)、住院号等)及药物过敏史、护理注意事项、诊断等重要信息,进一步地,腕带上还标识有对应的编码,关于用户更多的详细的信息可以通过编码到数据库中查询,扫描电子标签的标识码后,移动终端上会输出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的形式不唯一,可以是语音提示,也可以是文字提示等。

步骤s120:接收根据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输入的密钥。

具体地,电子标签内存储的用户信息是经过加密处理的,有可读可写型用户信息、只读不可写型用户信息和不可读只可写型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用户的基本信息和与用户相关的其他信息,比如医疗信息等等,不同的密钥对应不同的权限,对电子标签内存储的用户信息进行加密,即使腕带丢失,也不会被其他人破解,提高了用户信息管理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对电子标签内的用户信息的写入设置要求如下:

以上扇区1-扇区5,写入规则,卡与系统出厂已设定,仅允许密码可改,keya一致,规则按以上设置。

步骤s130: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权限。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权限包括: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密钥为只读密钥时,根据只读密钥确定权限为只读权限;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密钥为只写密钥时,根据只写密钥确定权限为只写权限;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密钥为可读可写密钥时,根据可读可写密钥确定权限为可读可写权限。

具体地,通过设置对应的权限,对应权限的执行者只能根据权限执行对应的操作,可保护用户基本信息安全,保证医护执行安全。

步骤s140:根据权限发送对应的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对应的指令发送对应的用户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权限包括只读权限、只写权限和可读可写权限,当权限为只读权限时,发送只读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只读指令发送只读型用户信息;当权限为只写权限时,发送只写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只写指令发送只写型用户信息;当权限为可读可写权限时,发送可读可写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可读可写指令发送可读可写型用户信息。

具体地,拥有只读权限的执行者,只能读取只读型用户信息,拥有只写权限的执行者,只能通过移动终端看到只写型用户信息,拥有可读可写权限的执行者,可读取可读可写用户信息,且对应写入信息,可保护用户基本信息安全,保证医护执行安全。

步骤s150:接收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

具体地,当权限是只读时,则接收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当权限是只写或可读可写时,可写入信息,比如根据已存储的医嘱执行信息执行医嘱或者更新用户基本信息,并将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存储。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的写入设置要求如下:

扇区15写入后,新医嘱执行记录从扇区7起写入覆盖该扇区原记录,写入规则,卡与系统出厂已设定,系统仅允许密码可改。

移动终端的读取设置要求与电子标签内的写入设置要求一致。

将用户基本信息加密存储至电子标签内,电子标签安全性高且不易损坏,可保障用户基本信息的安全性,管理人员有对应的权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比如网络出现信号不稳定或者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根据权限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内的用户信息和/或写入信息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管理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和用户(病人)的腕带了解用户的基本信息,例如病人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护理要求、诊断情况以及医嘱执行记录、护理记录如今天是否已经打过针,今天是否已经吃过药,今天是否已经做过身体检查等,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病人的rfid腕带反应出来,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护理病人的效率和质量,可保障执行者执行的安全可靠性,管理可靠性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50包括:比较接收的对应的用户信息和预设的匹配信息得到比较结果,当比较结果一致时,接收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

具体地,移动终端中设置有可使用的区域,比如,1号移动终端只能在1号病号使用,执行对象为1-3病床的对象,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匹配信息为对应的科室、病房、病床号、姓名等信息,当比较结果一致时,则表明执行对象是准确的,当比较结果不一致时,输出匹配失败的提示信息,同时也可监视、追踪未经许可进入高危区域闲逛的人员,比如有病人进入icu等高危区域,通过移动终端扫描病人腕带发现匹配失败,则表明该病人不是icu内的病人,可及时监控到不属于某病区的闲逛的人员,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50还包括:检测通信速率;当通信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写入信息记录上传至服务器。

具体地,当通信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即表示网络恢复正常,将存储至本地的写入信息记录上传至服务器,保证电子标签中存储的用户基本信息和服务器中存储的用户基本信息的同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用户信息管理方法还包括步骤s160和步骤s170。

步骤s160: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执行信息并存储输出。

具体地,服务器端有信息更新,比如新增的医嘱执行信息、护理注意事项、病人过敏体征等有更新,服务器会将待执行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执行信息并存储,实现同步存储。

步骤s170:获取根据待执行信息得到的更新信息,并将更新信息发送至电子标签和服务器。

具体地,比如,待执行信息为待执行的医嘱或护理操作时,执行者根据待执行的医嘱或护理操作对应执行得到更新信息,在执行操作同时将更新信息发送至电子标签,保存执行记录,移动终端设置为自动记录每个病人所被执行医嘱对应写入扇区,并根据该病人当天已执行的医嘱排序至本次医嘱执行所写入电子标签区域,如,记录扇区3已写入,当次执行医嘱写入扇区4,且自动记录每项待执行任务对应的执行时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70之后,还包括:接收核对指令,根据核对指令比较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当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一致时,输出核对成功的提示信息;当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不一致时,输出异常处理的提示信息。

具体地,管理人员可核对发送至电子标签内存储的更新信息与移动终端内存储的待执行信息是否一致,从而核对执行者是否有按规定执行待执行信息,其中规定包括是否按照规定的执行时间、执行顺序、详细执行任务、执行人、执行对象等,当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一致时,输出核对成功的提示信息,当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不一致时,输出异常处理的提示信息,可确保医护人员执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70之后,还包括: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核对成功的提示信息,核对成功的提示信息为服务器比较待执行信息和接收的更新信息得到的;或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异常处理的提示信息,异常处理的提示信息为服务器比较待执行信息和接收的更新信息得到的。

具体地,信息核对过程既可以在服务器端完成,也可以脱离服务器在移动终端完成,即在出现网络不稳定的情况下,也可完成信息核对,可监控执行人是否有按规定执行待执行信息,确保执行的准确性。

以上适用于医院的用户信息管理方法,具备以下优点:第一、帮助医生或护士对病人进行身份确认,病人佩戴的rfid智能腕带上记录着病人的基本信息,医院管理人员对腕带数据进行加密,即使腕带丢失,也不会被其他人破解。病区医生的手持移动终端上存储着所负责病人的相关病例,并且可以实时写入医疗的相应信息,同时医院服务器上存储着病人完整的病历;第二、医护人员可通过移动终端和病人佩戴的rfid智能腕带随时查询病人的基本信息如过敏体征等,可随时查询医嘱执行记录;第三、可监控护士是否有按照规定时间执行医嘱,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必须手持移动终端同时将执行内容记录至病人佩戴的rfid智能腕带中,由此保证移动终端记录的医嘱执行时间与实际执行时间一致,确保医嘱执行的对象和时间准确性与一致性;第四、监视、追踪未经许可进入高危区域闲逛的人员。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一种用户信息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模块110、密钥接收模块120、权限确定模块130、指令发送模块140和读写模块150。

扫描模块110用于扫描电子标签的标识码后,输出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

密钥接收模块120用于接收根据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输入的密钥。

权限确定模块130用于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权限。

指令发送模块140用于根据权限发送对应的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对应的指令发送对应的用户信息。

读写模块150用于接收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读写模块150包括比较单元和读写单元。

比较单元用于比较接收的对应的用户信息和预设的匹配信息得到比较结果。

读写单元用于当比较结果一致时,接收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权限确定模块130包括只读权限确定单元、只写权限确定单元和可读可写权限确定单元。

只读权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密钥为只读密钥时,根据只读密钥确定权限为只读权限。

只写权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密钥为只写密钥时,根据只写密钥确定权限为只写权限。

可读可写权限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密钥为可读可写密钥时,根据可读可写密钥确定权限为可读可写权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权限包括只读权限、只写权限和可读可写权限,指令发送模块140包括只读指令发送单元、只写指令发送单元和可读可写指令发送单元。

只读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权限为只读权限时,发送只读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只读指令发送只读型用户信息。

只写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权限为只写权限时,发送只写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只写指令发送只写型用户信息。

可读可写指令发送单元用于当权限为可读可写权限时,发送可读可写指令至电子标签,用于指示电子标签根据可读可写指令发送可读可写型用户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读写模块150还包括通信速率检测单元和上传单元。

通信速率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通信速率。

上传单元用于当通信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写入信息记录上传至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管理装置还包括待执行信息接收模块和更新模块。

待执行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执行信息并存储输出。

更新模块用于获取根据待执行信息得到的更新信息,并将更新信息发送至电子标签和服务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模块之后还包括核对模块。

核对模块用于接收核对指令,根据核对指令比较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当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一致时,输出核对成功的提示信息;当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不一致时,输出异常处理的提示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更新模块之后还包括提示信息接收模块。

提示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核对成功的提示信息,核对成功的提示信息为服务器比较待执行信息和接收的更新信息得到的;或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异常处理的提示信息,异常处理的提示信息为服务器比较待执行信息和接收的更新信息得到的。

以上用户信息管理装置,将信息加密写入电子标签,保护用户基本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有对应的权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比如网络出现信号不稳定或者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根据权限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内的用户信息和/或写入信息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并在网络恢复正常时,将写入信息记录上传至服务器存储,方便管理人员及时随时了解用户信息,实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执行信息并执行得到更新信息,核对被执行对象是否正确、对应管理人员是否有按待执行信息规范作业等,保证对应管理人员执行安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种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移动终端100和电子标签200,移动终端100扫描电子标签200的标识码后,输出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接收根据输入密钥的提示信息输入的密钥;根据密钥和预设权限密钥确定权限;根据权限发送对应的指令至电子标签200;以及接收对应的用户信息并输出和/或接收根据对应的用户信息得到的写入信息记录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200;电子标签200存储用户信息;以及根据接收的对应指令发送对应的用户信息至移动终端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还包括服务器300,电子标签200通过移动终端100连接服务器300,述移动终端100还用于检测通信速率,当通信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将写入信息记录上传至服务器300;服务器300接收写入信息记录并存储。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300接收待执行信息,并将待执行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服务器300接收移动终端100发送的更新信息,比较待执行信息和接收的更新信息,当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一致时,发送核对成功的提示信息至移动终端100;当更新信息与待执行信息不一致时,发送异常处理的提示信息至移动终端100。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还包括打印机400,打印机400通信连接服务器300,打印机400通信连接电子标签200,服务器300还用于接收用户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送至打印机400,打印机400接收服务器300发送的用户信息,并将用户信息发送至电子标签200。

具体地,打印机400的用户信息的写入设置与电子标签200的用户信息的写入设置一样。

上述用户信息管理系统,服务器接收用户信息发送至打印机,通过打印机将用户信息加密写入电子标签,保护用户基本信息安全,管理人员有对应的权限,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比如网络出现信号不稳定或者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根据权限读取电子标签内存储内的用户信息和/或写入信息存储至本地并发送至电子标签,并在网络恢复正常时,将写入信息记录上传至服务器存储,方便管理人员及时随时了解用户信息,实时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待执行信息并执行得到更新信息,核对被执行对象是否正确、对应管理人员是否有按待执行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执行人、执行时间、执行内容等)规范作业等,保证对应管理人员执行安全,管理可靠性高。

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的方法。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项的方法。

在一个详细的应用场景中,以医院为例,图6为医院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医院服务器300上存储着病人的完整的病历,每个病区医生的电脑终端上也可以存储所负责病人的相关病历,医院住院登记处及科室护士工作站通过打印机400进行电子标签200(在本实施例中,体现为rfid智能腕带)信息打印及写入,打印内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主治医生、床号、病人id号(门诊卡号)、住院号,rfid写入内容:病人基本信息(包含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或病人id号(门诊卡号)、性别、年龄、科室、主治医生、入院日期,药物过敏,护理注意事项,诊断),进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住院管理入院登记操作界面设置,点击打印rfid智能腕带按钮即按以上设置内容将对应病人信息打印且写入电子标签200所在的腕带,护士工作站操作界面设置打印rfid智能腕带按钮,点击即按以上设置内容将对应病人信息打印且写入腕带,点击按钮,弹框打印内容预览及写入内容预览,确认则打印机400自动打印及进行rfid信息写入。

使用移动终端100,执行rfid腕带信息读取及rfid腕带信息写入操作:读取病人基本信息,移动护理系统病人基本信息界面设置读取核对病人rfid腕带信息按钮,点击按钮,读取病人rfid腕带内rfid信息,点击核对,提示信息核对成功;更新病人基本信息,如病人过敏体征、护理注意事项、诊断等信息如有更新,移动护理系统病人基本信息操作界面出有更新提示,护士可点击更新按钮,将更新信息同步写入病人rfid腕带;执行护理操作,移动护理系统执行医嘱操作界面设置有执行按钮,在执行操作时同时将执行的医嘱信息写入病人rfid腕带,保存执行记录;查询医嘱执行记录,移动护理系统查询医嘱执行记录界面设置有查询病人rfid腕带记录按钮,护士可点击按钮,读取病人rfid腕带内rfid信息,点击核对,提示信息核对成功。移动护理系统医嘱执行记录写入,系统设置为自动记录每个病人所执行医嘱对应写入扇区,并根据该病人当天已执行的医嘱排序至本次医嘱执行所写入腕带区域,如记录扇区3已写入,当次执行医嘱写入扇区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