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病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9583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病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病历装置,通过WIFI技术和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普通电子病历夹的电子化、智能化,提高医院的电子化管理水平。



背景技术:

医院内对病患病历资料进行管理时,传统上大多均采用纸质形式进行存档,且具体采用病历架、病历车等装置进行存储和管理,不仅占用空间大、整理工作量大、投入成本较高,并且不利于长时间保存、易出现资料损坏、丢失等问题,同时也不方便后期查找。尤其对于规模较大的医院来说,上述传统病历资料管理方式的缺陷表现更为明显。

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提高,有些医院采用了电子化病历管理平台,实行信息化管理,医院内部设有局域网且局域网内建有病人资料数据库,查房后,医务人员回到办公室,然后再通过电脑将病人的资料上传到数据库内,或由建档人员对就诊医生所开具的检查报告等资料进行重新整理,不仅整理工作量大,且易出现信息遗漏、数据错误等情形,同时由于病患人数众多,多个病患的病历资料之间也可能出现混淆情形。综上,实际使用时,现有的电子化病历资料管理方式存在整理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使用效果较差、易出现信息遗漏、错误及多个病患病历资料之间信息混淆等多种实际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取代传统的信息化电子化病历夹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病历装置,以解决目前技术中不能快速录入,以及不能快速获得病人相关信息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病历装置,由包括第一触摸屏、第一控制器、RFID信息卡、第一身份识别单元及第一通讯单元的电子病历夹和包括第二触摸屏、插槽、第二控制器、第二通讯单元、识别接入单元及第二身份识别单元的电子病历夹车组成;所述电子病历夹通过所述插槽放置于所述电子病历夹车上;所述识别接入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相连,用于读取所述RFID信息卡,并核实所述电子病历夹所处插槽位置的准确性;

所述第一控制器和所述第二控制器,均用于信息处理及控制;

所述第一身份识别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相连,用于医务人员的身份识别,并授权医务人员对所述电子病历夹进行操作;

所述第一触摸屏,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相连,用于信息显示及输入信息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通讯单元,其第一通讯端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相连,第二通讯端与HIS系统相连,实现所述第一控制器和HIS系统之间的通讯;

所述第二触摸屏,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相连,用于信息显示、输入信息至所述第二控制器及界面提示;

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单元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相连,用于医务人员的身份识别,并授权医务人员取放所述电子病历夹;

所述第二通讯单元,其第一通讯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相连,第二通讯端与HIS系统相连,实现所述第二控制器和HIS系统之间的通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病历夹还包括电子签名单元;所述电子签名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相连,用于对生成的电子病历信息进行签名,用于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防止被篡改。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病历夹和所述电子病历夹车均还具有备用身份识别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讯单元为第一WIFI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身份识别单元为指纹识别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病历夹还包括电子手写笔,用于翻阅电子病历夹中的文件及输入相关数据信息。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病历夹车还包括备用识别接入单元。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通讯单元包括第二WIFI模块和RJ45通信接口;所述第二WIFI模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HIS系统相连;所述RJ45通讯接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相连,另一端与HIS系统相连。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接入单元包括读卡器和验证单元:

所述读卡器,用于读取所述RFID信息卡;

所述验证单元,用于核实病人的电子病历夹放置的准确性。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病历夹还包括加密单元;所述加密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相连,用于对医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和生成的电子病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病历装置,其优点在于:

由于该电子病历装置采用RFID射频非接触功能和无线传输系统,为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更高的效率,而且实现医疗服务的移动化及数字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病历夹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病历夹车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子病历夹1;2、电子病历夹车2;3、HIS系统;11、RFID信息卡;12、第一控制器;13、第一身份识别单元、14、第一触摸屏;15、第一通讯单元;16、电子签名单元;17、加密单元;21、第二控制器;22识别接入单元;221、读卡器;222、验证单元;23、第二身份识别单元;24第二触摸屏;25、第二通讯单元;251、WIFI模块;252、RJ45通讯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应当理解为这些实施例仅仅是用于更详细说明之用,而不应理解为用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即并不意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病历装置,包括电子病历夹1和电子病历夹车2,通过无线通讯技术与保存有病人电子病历信息的HIS系统3进行通讯。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HIS是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的缩写,即医院信息系统,定义为:利用电子计数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分提供对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取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操作快捷方便。

现在,病人在进入医院时,住院处在接受时,会将病人的信息存储在电子病历夹1中,并将该病人的信息存储在RFID芯片中,该RFID芯片设置在所述电子病历夹1上,即RFID标签,也为RFID信息卡。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病历夹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病历夹车结构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子病历夹1包括RFID信息卡11、第一控制器12、第一身份识别单元13、第一触摸屏14及第一通讯单元15。电子病历夹车2包括第二控制器21、识别接入单元22、第二身份识别单元23、第二触摸屏24、第二通讯单元25及插槽(未示出)。电子病历夹1通过插槽放置于电子病历夹车2上;识别接入单元22,与第二控制器21相连,用于读取RFID信息卡11,并核实电子病历夹1所处插槽位置的准确性。

第一控制器12及第二控制器21,均用于信息处理及控制。

第一身份识别单元13与第一控制器12相连,用于医务人员的身份识别,并授权医务人员对电子病历夹1进行操作。

第一触摸屏14,与第一控制器12相连,用于信息显示及输入信息至第一控制器12。

第一通讯单元15,其第一通讯端与第一控制器12相连,第二通讯端与HIS系统3相连,实现第一控制器12和HIS系统3之间的通讯。

第二触摸屏24,与第二控制器21相连,用于信息显示、输入信息至第二控制器21及界面提示;

第二身份识别单元23与第二控制器21相连,用于医务人员的身份识别,并授权医务人员取放电子病历夹1;

第二通讯单元25,其第一通讯端与第二控制器21相连,第二通讯端与HIS系统3相连,实现第二控制器21和HIS系统3之间的通讯。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身份识别单元23为指纹识别单元,即医务人员通过设置的指纹识别单元进行身份认证,只能通过身份确认的医务人员,才能授权对电子病历夹车2进行操作,没有通过身份确认的医务人员,不能对电子病历夹车2进行操作。

优选地,电子病历夹车2上的插槽设置有弹簧卡扣结构,用于电子病历夹的锁定或弹出。通过身份确认的医务人员在第二触摸屏24上输入病人的相关信息,比如床号、身份证等。若HIS系统3中含有该病人的电子病历夹1,则电子病历夹车2会将所需的电子病历夹1弹出,医务人员取得该病人的电子病历夹1后,需要再次进行第二次身份确认,才可对该病人的病历夹1进行操作处理。

优选地,第一身份识别单元13也为指纹识别单元,医务人员通过设置的指纹识别单元进行身份认证,没有通过身份确认的医务人员,不能对电子病历夹1进行操作。只能通过身份确认的医务人员,才能授权对电子病历夹1进行操作。即只有授权的医务人员才能进入电子病历系统,对病人病历进行创建或编写,或查看病人病历。优选地,电子病历夹1还包括电子签名单元16,与第一控制器12相连,用于对生成的电子病历信息进行签名,当需要对电子病历夹1中的信息进行创建或编写时,需要对创建或编写生成的电子病历信息进行签字确认,才能保存,保证了病人的病历数据的真实性,并防止不会被随意更改。

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通讯单元15为第一WIFI模块,电子病历夹1通过WIFI网络技术与HIS系统3相连,通过医院部署的WIFI网络与医院的HIS系统进行相应的数据传输及交互工作,可以将病人的病历信息及时传送到HIS系统3中,也可以随时调取HIS系统3中病人的病历信息。

在又一个示例中,所述电子病历夹1还包括加密单元17,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2相连,用于对医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和生成的电子病历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保护了病人的信息不会被非工作人员获得,防止了泄露的发生,保护了病人的隐私。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指纹识别单元出现问题,影响装置的使用,电子病历夹1和电子病历夹车2均还包括备用身份识别单元。除了可利用指纹识别单元模块进行身份认证外,医院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其他信息进行登录,如根据自己的工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具体地,所述读取器为RFID模块,用于读取电子病历夹1上的RFID信息卡11,所述RFID模块优选为2.4G/900M/433M+125K RFID模块。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病历装置为了防止RFID模块发生故障,影响医疗的正常进行,所述读取设备还包括备用的识别接入单元,用于读取病人的身份证,病人在入院时,医院为每位患者的身份证的ID信息与电子病历管理中心中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建立对应关系。

在再一个示例中,第二通讯单元25包括WIFI模块251和RJ45通信接口252;所述WIFI模块251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21相连,另一端与所述HIS系统3相连;所述RJ45通讯接口252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21相连,另一端与HIS系统3相连。即该装置可以通过WIFI模块251与HIS系统3进行无线通讯,也可以通过与RJ45模块252与HIS系统3进行有线通讯,可以提供更稳定、快速的网络传输。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器12和第二控制器21均采用德州仪器公司开发的MCU,型号为Renesas cortex A9。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接入单元22包括读卡器221和验证单元222。所述读卡器221,用于读取读取电子病历夹1上的RFID信息卡1;所述验证单元222,用于核实所述电子病历夹放置是否正确。当病人的电子病历放置位置出错时,电子病历车2会进行提示,比如语音提示、界面提示,或同时进行语音和界面提示。当然,也可以设置电子病历夹1进行错误提示。若放置正确,则插槽对该电子病历夹1进行锁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病历夹1还包括电子手写笔(未示出),用于翻阅电子病历夹1中的文件及输入相关数据信息。相同的,电子病历夹车2中也可以包括电子手写笔,用于翻阅电子病历夹车的文件及输入相关数据信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病历装置,首先,医务人员,先通过第一身份识别单元13,进行身份的确认,通过授权验证后,获得病人的电子病历夹1,然后通过第二身份识别单元23,再次进行身份的确认,通过授权验证后,第一控制器12通过从医院的HIS系统3中下载与病人身份信息对应的电子病历信息,并通过第一触摸屏进14显示,医护人员可对病人的病历信息进行查看等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病历装置,可解决纸质病历本身存在的耗费资源,以及医务人员在为病人医护时携带、查阅不便及记录的问题。

该装置可实现医务人员在探视病人并开药方时,能够在患者的床边快速的查看患者以前的化验和拍片记录,该装置可提供医生、护士书写病案,并通过无线接入方式与医院的HIS系统3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随时掌握患者情况。

相对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病历装置,采用RFID射频非接触功能和无线传输系统,为住院病人的治疗、护理提供了更高的效率,而且实现医疗服务的移动化及数字化。

尽管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描述,明显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条件下,可进行各个条件的适当变化。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述实施方案,而归于权利要求的范围,其包括所述每个因素的等同替换。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