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发声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9978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压电发声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电发声体,例如压电扬声器和压电声响器。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压电发声体被广泛地使用为电子装置、家用电器、手机等产品的压电音 响器或者压电扬声器。传统的压电发声体在外壳内装有压电振动板。压电振动板的边缘 固定至所述外壳。因此,传统压电发声体的问题是谐振频率高。为了降低谐振频率,压 电振动板的尺寸不得不增大。从而,外壳的尺寸也不得不增大。另外,在初级谐振频率 和次级谐振频率之间,声压急剧下降,在整个宽频带不能获得平稳的声压特性。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压电发声体,其中盘状双层压电振动板依附在比压电振动板 大的树脂薄膜,且树脂薄膜的边缘由外壳支撑。从而,压电振动板通过树脂薄膜由外壳 支撑。因此,尺寸减少,且频率下降,在较宽带域内可以获得良好的声压特性。发声元 件具有盘状压电振动板,且根据直径,谐振频率为奇数阶次模态,例如基谐波、三次谐 波、五次谐波。然而,如果各谐振频率彼此远离,或者如果某个谐振模态被极度励振, 将在声压频率特性中产生大的波峰和波谷,并导致声音质量变差。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压电发声体,其中长方形压电振动板被依附在树脂薄膜,该 树脂薄膜比压电振动板大。在长方形振动板的情况下,振动板具有分别根据短边和长边 长度的相互独立的奇数阶次谐振模态的谐振频率,例如基谐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 也就是说,谐振模态同时存在于短边和长边方向。因此,通过适当地确定压电振动板的 尺寸,优化在每个谐振模态的谐振频率,以减少声压的波峰和波谷差值,可以在整个宽 频带上获得平坦声压特性。
在专利文献1和2的任意一篇中,都是压电振动板通过粘合剂依附在树脂薄膜。粘 合剂可采用热固性粘合剂,例如环氧树脂粘合剂,硅树脂粘合剂。然而,在采用热固性
树脂的情况下,粘合剂的粘性在热硬化过程中暂时降低。因此,粘合剂可以蔓延在压电 振动板上。例如,如果锡焊电极被粘合剂污染,可能产生连接不良。另外,粘合剂在薄 膜边缘附近会渗出,并当外壳或类似物被贴在薄膜上时形成阻碍。另外,很难使树脂薄 膜和压电振动板之间的粘合剂的厚度均匀化。因此,声压特性是变化的。另外,当热固 性粘合剂被用于粘接的情况下,加工工序包括,例如涂上粘合剂、将压电振动板粘接在 树脂薄膜、固化粘合剂、涂上粘合剂、粘上外壳以及固化粘合剂。因此,需要多个涂布 工序和多个固化工序。另外,由于树脂薄膜在每个固化工序中被加热,树脂薄膜容易变 质。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压电发声体,该压电发声体的制造是通过在整个树脂薄膜的 一个表面的整个表面形成压敏粘着层、将压电振动板贴在带有所述粘着层的树脂薄膜的 所述表面的中心,随后将树脂薄膜压在并固定在外壳。当采用如上所述的粘着层时,与 采用粘合剂的情况不同,可以防止蔓延和渗漏以及粘合剂厚度的不均,粘贴工序简化。 然而,虽然专利文献3没有公开,在矩形振动板被依附在只带有粘着层的树脂膜的情况 下,在发声过程中,压电振动板每个长边的中间和树脂薄膜的粘着层之间会发生分离。 原因在于,当采用矩形振动板的情况下,其长边方向的中部的位移是最大的,粘着层没 有足够跟随压电振动板位移的粘力。 一旦分离发生,压电振动板的驱动力没有充分地传 递至树脂薄膜,因此产生声压变弱。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2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1949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63-682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压电发声体,其中在整个宽频带上 可以获得高声压,可以消除压电振动板被贴在带有粘合剂的树脂薄膜情况下的缺点,且
压电振动板和粘着层之间的分离也可被防止。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电发声体,其包括树脂薄膜,比该树脂 薄膜小且被贴在所述树脂薄膜的一个表面中心的压电振动板,支撑所述树脂薄膜的边缘 的外壳。该压电振动板为长方形。在所述树脂薄膜的一个表面形成粘着层。压电振动板 被贴在带有所述粘着层的树脂薄膜一个表面的中心。沿着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粘合 剂被涂布在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中部和树脂薄膜之间。
本发明的第一特征在于,长方形压电振动板被贴在树脂薄膜上。在长方形压电振动 板被贴在树脂薄膜上的情况下,分别根据长边和短边的尺寸,该振动板具有相互独立的 奇数阶次谐振模态的谐振频率,例如基谐波,三次谐波,五次谐波。因此,通过适当确 定压电振动板短边和长边的长度,优化每个谐振模态的谐振频率以,减小声压的波峰和 波谷的差值,可以在整个宽频带上获得平稳的声压特征。
第二个特征在于,压电振动板通过粘着层贴在树脂薄膜上。在粘着层的情况下,与 粘合剂的情况不同,无需热固化工序,且粘贴只是在常温下通过将压电振动板压在树脂 薄膜上。因此,去除了加热工序,树脂薄膜没有被加热过。采用预先形成有粘着层的树 脂薄膜,可使树脂薄膜和压电振动板之间的粘着层膜厚均匀。另外,形成粘着层的胶粘 剂不但不会蔓延至压电振动板,也不会在薄膜边缘附近渗出。因此,压电发声体的声压 特性变动较小。
第三特征在于,沿每个压电振动板的长边,粘合剂被涂布在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 的中间和树脂薄膜之间。在压电振动板被粘贴在只带有粘着层的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在 发声过程中,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的中部和树脂薄膜的粘着层之间的界面容易发生分 离。特别是,在湿热发声以及长时间发声的情况下,更可能发生分离。通过将加强粘合 剂涂在发生分离的最危险地方,可以防止分离,从而防止声压降低。另外通过涂布粘合 剂,声压的变动可以被控制。由于粘合剂不是涂布在压电振动板和树脂薄膜的相对界面, 不存在降低声压特性的可能性。
粘合剂优选具有低杨氏模数(卞^夕'率),以防止抑制压电振动板和树脂薄膜的振动。
例如,可以采用氨基甲酸乙酯(々1/夕V)树脂或者硅树脂热固性粘合剂,且最好是其 杨氏模数低于树脂薄膜的热固性粘合剂。由于粘合剂须沿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的边缘 涂布,粘合剂优选采用分配器等来涂布。
根据优选实施例,将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的中部和树脂薄膜粘接的粘合剂所涂抹 的范围,最好是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的中点为中心,涂布的长度至少为每个长边的长 度的1/2。如果涂布范围的长度为压电振动板每个长边的长度的1/2或更多,特性变化可 以控制在1分贝(dB)或更低。
根据优选实施例,压电发声体可以具有以下结构。也就是说,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 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均为整体金属件,金属件的中心部分具有声音放射孔。前壳和后壳 在厚度方被拉延以使其中间部分离开树脂薄膜的粘着层。前壳和后壳的外围边缘被粘贴 在树脂薄膜的两个表面上。在此情况下,利用形成在树脂薄膜的一个表面上的粘着层, 前壳的边缘可被粘贴上。因此,粘贴工序可被简化,且可减少组成外壳的元件数量。从 而,获得薄且成本低的压电发声体。另外,利用粘合剂或者压敏胶剂,后壳可以被粘贴 在树脂薄膜的下表面。
根据优选实施例,接线板可以通过粘着层依附在树脂薄膜一个表面的外围的一部分。 压电振动板表面上的电极和接线板表面的电极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前壳具有声音放射 孔且覆盖压电振动板而不与之接触,前壳可通过粘着层粘贴至树脂薄膜的一个表面的除 了贴接线板的区域外的外围。后壳具有声音放射孔且覆盖树脂薄膜的中心部分而不与之 接触,后壳可依附在树脂薄膜的另外一个表面。用于外接的导线可以直接连接至压电振 动板。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施加在导线上的负载直接作用在压电振动板上,并阻碍压 电振动板的振动。另外,如果大的张力作用在导线上,压电振动板可能被损坏。当接线 板被依附在树脂薄膜且接线板和压电振动板通过导线连接时,外接通过接线板进行。因 此,可以防止外来负荷直接作用在压电振动板上,且信号可以很容易输入到压电振动板。 虽然接线板可以被依附在树脂薄膜的外围的任何位置,接线板优选依附在沿压电振动板 的短边的位置。原因是在发声过程中薄膜的位移量相对小。
根据优选实施例,优选导线为金属线,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压电振动板表面的电 极和接线板表面上的电极,导线中部形成松弛部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导线在中部具 有松弛部分,压电振动板和接线板之间的位移是允许的。因此,压电振动板可以自由地振动,并获得良好的声压特性。 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优点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长方形压电振动板被依附在树脂薄膜上,该薄膜的外围由 外壳支撑。因此,分别根据短边和长边的长度,振动板可具有相互独立的奇数阶次谐振 模态的谐振频率,例如基谐波、三次谐波和五次谐波。通过最适宜的谐振模态安排,在 整个宽频带可以获得平稳的声压特性。另外,由于压电振动板依附在树脂薄膜上的粘着 层,树脂薄膜和压电振动板之间的粘着层可获得均匀厚度。另外,胶粘剂既不会蔓延至 压电振动板,在薄膜边缘附近也不会渗漏。另外由于不需要热固化工序,树脂薄膜没有 被加热,因此可以防止劣化。另外,沿着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粘合剂被涂布在压电 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的中部和树脂薄膜之间。因此,在发声过程中,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 边的中部和树脂薄膜之间的界面的分离不会发生,可以获得长时间按稳定的声压。


图i为根据本发明的压电发声体的实施例透视图; 图2为图i所示的压电发声体的爆炸透视图; 图3为图i所示的压电发声体的安装工序透视图; 图4为压电振动板的爆炸透视图; 图5为压电振动板沿图4的v-v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压电振动板沿图l的vi-vi线的剖视示意图7展示了粘合剂的涂布百分比和声压变动的关系,其中粘合剂涂布在压电振动板 的每个长边和树脂薄膜之间,压电振动板已被长时间驱动;
图8展示了粘合剂的涂布百分比和声压特性的关系;
图9展示了压电发声体的第二实施例;
图io展示了压电振动板的几个其它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参考符号
A 压电振动板
B 树脂薄膜
C 粘着层
1, 10 压电元件
2,3,12,13 主表面电极
4,14 内电极
20 中间层
25 粘合剂
31 前壳 31a 拉延部分 31b 声音放射孔 31d 边缘
32 后壳 32a 拉延部分 32b 声音放射孔 32c 边缘
40 接线板
43, 44 导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在以下实施例作描述。 实施例1
图1至图6展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压电发声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压电扬声器。本实施例 具有长方形压电振动板A和该压电振动板A依附的长方形树脂薄膜B,以及容纳该树脂 薄膜B的外壳。外壳包括具有很多声音放射孔31b的前壳31和具有很多声音放射孔32b 的后壳32。
如图4和图5所示,压电振动板A包括两个层积压电元件1和10,两个层积压电元 件1和10之间夹有中间层20,且压电振动板A的形状为长方形。上压电元件l具有两 个层积压电陶瓷层la和lb。主表面电极2和3分别形成在压电元件1的上主表面和下主 表面。内部电极4形成在陶瓷层la和lb之间。两个陶瓷层la和lb在厚度方向上沿相 反方向被极化,如箭头P所示。下压电元件10的结构类似于上压电元件1,但是极化的 方向P相反。也就是说,两个陶瓷层10a和10b是层积的。主表面电极12和13形成在 上、下主表面。两个压电陶瓷层10a和10b之间有内部电极14。陶瓷层10a和10b在厚 度方向上沿相反方向极化,如箭头P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陶瓷层la、 lb、 10a和10b 均是18x10 mm的长方形锆钛酸铅(PZT)陶瓷层,其厚度是15 pm。虽然本实施例的 中间层20是非极化的锆钛酸铅(PZT)陶瓷层,但是它可以被极化。
压电元件1的上主表面电极2和下主表面电极3,以及压电元件10的上主表面电极 12和下主表面电极13的彼此相互连接是通过形成在压电元件1和10的第一端面和中间 层20的第一端面的端面电极5。压电元件1的内电极4和压电元件10的内电极14被连 接至形成在压电元件1和10的第二端面上和中间层20的第二端面上的端面电极6。压电 元件l的主表面电极2的一部分被切断。在此间隔中形成辅助电极7,该辅助电极7连接 至端面电极6。当在端面电极5和6之间施加交流电信号时,夹有中间层20的上压电元 件1和下压电元件10沿平面方向以相反方向伸缩,从而产生弯曲振动。
压电振动板A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覆盖层8和9覆盖,如图4所示。覆盖层8和9 起保护层的作用,以防止压电元件1和10因为跌落冲击的过大位移,以及起遮盖作用,
以只暴露电极的必要部分。覆盖层8和9可以由以下材料制成例如环氧树脂,聚酰亚
胺树脂,或者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覆盖层8和9优选为每片厚度约5至20pm的薄膜, 以不阻碍压电振动板A的振动。在上覆盖层8的一个短边的两个角落形成切口 8a和切口 8b,主表面电极2的一部分通过该切口 8a暴露出,辅助电极7通过切口 8b暴露出。另 夕卜,在下覆盖层9形成类似的切口 9a和9b。然而,这些切口是用来消除其方向性的,可 以省掉。
压电振动板A被粘贴在矩形长方形树脂薄膜B表面的大致中心,该树脂薄膜B比压 电振动板A大。粘着层C具有均匀厚度,预先形成在树脂薄膜B的整个上表面(如图6)。 薄膜B的材料优选杨氏模数1 MPa至10Gpa,且具有大的损耗系数(tanS)的,例如乙 丙橡胶材料或者丁苯橡胶材料。这平稳了频率特性。在粘着层C由大损耗系数的材料制 成的情况下,树脂薄膜B可以由小损耗系数的材料制成,例如聚酰亚胺材料。树脂薄膜 B的厚度优选10至100pm。在本实施例中,树脂薄膜B由乙丙橡胶等制成,整体尺寸 为24xl3mm,厚度70 pm 。粘着层C不必覆盖树脂薄膜B的整个表面,可以只覆盖所 需的部分。粘着层C可以由压敏胶粘剂形成,例如橡胶类、丙烯类或者硅树脂类的压敏 胶粘剂。
粘合剂25被涂布在树脂薄膜B和压电振动板A的每个长边的中部之间,线性地沿 着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涂布。该粘合剂25增强了防止在发声过程中树脂薄膜B的粘着 层C和压电振动板A的每个长边的中部之间的界面的分离的功能。粘合剂25优选具有 低杨氏模数的热固性粘合剂,例如,氨甲酸乙酯或者硅树脂类的热固性粘合剂,以不抑 制压电振动板A的位移。粘合剂25优选具有杨氏模数比树脂薄膜B低的粘合剂。优选 粘合剂25的涂布范围L的中心处于压电振动板A的每个长边的中点,该范围L的长度 至少为每个长边的长度的1/2。如果涂布范围的长度为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的长度的 1/2或更多,特性变动可被控制到l分贝(dB)或更低。
接线板40被贴在树脂薄膜B上表面的外围上的粘着层C。在本实施例中,接线板 40被粘贴在沿树脂薄膜B短边的外围,且暴露出前壳30。接线板40包括绝缘基板,例 如玻璃环氧树脂基板,和设置在该绝缘基板上的两个端电极41和42。该端电极41和42 设置有用于与压电振动板A导电连接的接触点41a和42a,以及用于外部导电连接的接 触点41b和42b。所述接触点41a和42a与暴露在压电振动板A的覆盖层8的电极2和7
通过导线43和44电性连接。导线43的两端由焊锡45焊接至电极2和接触点41a。导线 44的两端由焊锡45焊接至电极7和接触点42a。在本实施例中,导线43和44在其中部 有松弛部分,以降低压电振动板A和接线板40之间由于冲击等情况产生的应力,以及降 低对压电振动板A的约束力。
前壳31依附在树脂薄膜B的外围上粘着层的除了用于依附接线板40部分外的区域。 前壳31在中央具有拉延部分31a。该拉延部分31a拉延远离树脂薄膜B的表面。由于拉 延部分31a,保证了供压电振动板A振动的空间。多个声音放射孔31b形成在拉延部分 31a。切口 31c形成在前壳31的外围的对应于接线板40処。边缘31d形成在除了切口 31c 以外的外围。该边缘31d被贴在树脂薄膜B的粘着层C。接线板40暴露于切口 31c。在 本实施例中,前壳31由0.15mm厚的金属板制成。拉延部分31a的深度为0.40mm。声 音放射孔31b的直径为lmm,数量为50个。声音放射孔31b不必一定为圆形,也可以 为长形或四边形。如果孔的直径大,在跌落冲击时,孔的边缘释放出作用在压电振动板 A上的力并且会破坏压电振动板A。因此,直径优选2mm或者更小。
树脂薄膜B的下表面由后壳32支撑。与前壳31类似,后壳32在中央具有拉延部分 32a。该拉延部分32a具有很多声音放射孔32b。边缘32c形成在拉延部分32a的外围。 后壳32被依附在树脂薄膜B的下表面,其中粘合剂33涂布在边缘32c上,见图2。边 缘32c具有多个下陷32d,该下陷形成在与树脂薄膜B的接线板40依附的一个短边相应 的部分。虽然上述说明中,后壳32是由粘合剂33粘贴在树脂薄膜B上,事实上类似于 粘着层C的胶粘剂可以用来代替粘合剂33。由于前壳31的拉延部分31a面向压电振动 板A,拉延部分31a需具有足够的深度以防止与压电振动板A接触。至于后壳32的拉延 部分32a,由于只需要具有足够的允许树脂薄膜B位移的深度,其深度可以比前壳31的 拉延部分31a小。在本实施例中,后壳32由0.15mm的金属板制成。拉延部分32a的深 度为0.25mm。
图3展示了一种安装具有上述结构的压电发声体的方法。首先,如图3 (a)所示, 准备树脂薄膜B和压电振动板A。树脂薄膜B在其整个上表面上形成有粘着层C。其次, 如图3 (b)所示,压电振动板A被依附在树脂薄膜B的中心。再次,如图3 (c)所示, 接线板40被贴在树脂薄膜B外围上沿着压电振动板A的短边的位置。导线43的两端焊 接在压电振动板A和接线板40。另一根导线44的两端也焊接在压电振动板A和接线板
40。接着,如图3 (d)所示,用于加固的粘合剂25涂布在压电振动板每个长边的中部, 之后固化。为了降低热量对树脂薄膜B的影响,粘合剂25优选可以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固 化的粘合剂(例如,120°C)。接着,如图3 (e)所示,前壳31被压向树脂薄膜B的上 表面,其中压电振动板A和接线板40已经贴在该树脂薄膜B上。前壳31由粘着层C粘 贴在树脂薄膜B。当前壳31被贴在树脂薄膜B时,接线板40从前壳31的切口 31c裸露 出。最后,如图3 (f)所示,后壳32由粘合剂33粘贴在已经依附上前壳31的树脂薄膜 B的下表面。从而,完成压电发声体。粘合剂33也优选可以在较低温度固化的粘合剂(例 如,120°C)。
根据本实施例的压电发声体的结构中,贴有压电振动板A的树脂薄膜B的两个表面 由一对拉延外壳31和32支撑。因此,压电发声体的零件数量较少,且压电发声体较薄 (例如lmm或更低)。另外,由于信号通过依附在树脂薄膜B的接线板40输入压电振动 板A,压电振动板A无须直接连接用于外接的导线,几乎没有阻碍压电振动板A振动的 因素。
图7展示了压电振动板A的纵向长度上的粘合剂25的涂布百分率和声压变动的关 系,其中粘合剂25被涂布在压电振动板A的每个长边的中部边缘并且随后固化,且12.5 伏特分贝(dBV)的正弦波信号在温度60°C和湿度93%RH的环境中已长时间作用于压 电振动板A的谐振频率。所示的声压为800至2kHz的平均声压。如图所示,通过如上 述方法涂布上述粘合剂25,可防止压电振动板A和树脂薄膜B上的粘着层C之间的分 离,并且可以防止声压下降。尤其是,如图所示,当粘合剂25的涂布百分比为50%或更 多时,可以获得高稳定声压。即使当压电发声体发声IOOO小时,声压变动至多-l分贝 (dB)。
图8展示了粘合剂25的涂布百分比和声压特性之间的关系。与没有涂布粘合剂25 的情况(0%)相比,涂布粘合剂25使声压增加了大概0.4至0.7分贝(dB)。特别是, 当粘合剂25的涂布百分比为50%或更多时,增强的声压基本恒定。然而,当粘合剂25 没有涂布时平均声压的变动约为土0.7分贝(dB),通过涂布粘合剂25,平均声压的变动 可以被降低至大概土0.3分贝(dB)。
实施例2
图9展示了压电发声体的第二个实施例。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与第一个实施例的相 同零件,所以描述将被省略。本实施例的压电发声体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支撑树脂薄 膜B外围的外壳的结构。已贴上压电振动板A的树脂薄膜B的外围框架34和35从上下 夹持,框架34和35依附在树脂薄膜B。平盖36和37具有声音放射孔36a和37a,并被 贴在框架34和35上,从而形成外壳。上框架34为直角U形,开口向接线板40。下框 架35为中空方形。粘接框架35和树脂薄膜B的粘合剂33形成与框架35相同的形状。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具有均匀厚度的粘着层C形成在树脂薄膜B的整个上表面,框架34 粘贴在粘着层C上。框架34和35以及盖36和37可由树脂材料或者金属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压电发声体可以大批量生产,将多个压电振动板A和多个接线板40 贴在大片树脂薄膜B上,在该树脂薄膜B的上下表面上贴上一组框架34和一组框架35, 在其上下表面贴上一组盖36和一组盖37,之后切成单个的压电发声体。
图10展示了压电振动板的几种例子。图IO (a)的压电振动板A1包括两个层积压 电陶瓷层50和51,以及夹在两者之间的内电极52。主表面电极53和54形成在压电振 动板的上下主表面。两个压电陶瓷层50和51的极化轴P在厚度方向上的方向相同。主 表面电极53和54通过端面电极55相互连接。内电极52连接至另一个端面电极56。
图IO (b)的压电振动板A2包括三个层积压电陶瓷层60、 61和62,以及两个夹在 其间的内电极63和64。主表面电极65和66形成在压电振动板的上、下主表面。上、下 压电陶瓷层60和62的极化轴P在厚度方向上方向相同。中间压电陶瓷层61没有被极化。 主表面电极65和66连接至端面电极67。内电极63和64连接至另一个端面电极68。由 于两个内电极63和64処于同电位,中间压电陶瓷层61也可以向任一方向极化。
第一实施例以及图10 (a)和10 (b)的实施例具有双层结构,而图10 (c)的压电 振动板A3具有单晶结构,其中压电元件71被贴在金属板70的上表面。电极72和73 形成在压电元件71的主要表面。电极73与金属板70电连接。交流电信号施加在主表面 电极72和金属板70之间。
本发明的压电振动板不限于以上的实施例。可以采用任何压电振动板,只要它可以 依附在带有粘着层C的树脂薄膜B上,并当交流信号输入时产生弯曲振动。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作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在上述各实施 例中,为了向压电振动板40输入信号,接线板40依附在树脂薄膜B上且位于压电振动 板A旁边,压电振动板A和接线板40通过导线43和44连接。然而,可以采用导电粘 合剂代替所述导线,以连接压电振动板A和接线板40。也可以省略接线板,外接导线可 以直接连接压电振动板A。树脂薄,B无需一定为长方形,也可以是正方形、圆形或者 椭圆形等。从而,外壳也无需一定是长方形。
权利要求
1.一种压电发声体,包括树脂薄膜;比该树脂薄膜小的压电振动板,该压电振动板贴在所述树脂薄膜的一个表面的中心;支撑所述树脂薄膜的外围的外壳;其中,压电振动板为长方形,粘着层形成在树脂薄膜的所述一个表面,所述压电振动板通过该粘着层贴在树脂薄膜的所述一个表面的中心,粘合剂沿压电振动板的长边,涂布在所述压电振动板长边的中部和所述树脂薄膜之间。
2.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涂布的区域的中心処 于所述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的中点,该区域的长度至少为每个长边长度的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前壳和后壳,该前壳和后壳均为中心部分具有声音放射孔的整体金属件,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被拉延 从而其中心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远离所述树脂薄膜,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的外围边缘贴在 所述树脂薄膜的两个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接线板通过所述 粘着层贴在所述树脂薄膜的所述一个表面的边缘的一部分,所述压电振动板表面上的电极和所述接线板表面上的电极通过导线电连接;前壳具有声音放射孔并遮盖压电振动板而不与之接触,该前壳通过所述粘着层粘贴至所述树脂薄膜的所述一个表面的、除了接线板粘贴区域外的外围;后壳具有声音放射孔并且遮盖压电振动板而不与之接触,该后 壳贴在所述树脂薄膜的另一表面的外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电发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为金属线,该导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压电振动板表面上的电极和所述接线板表面上的电极,导线中部形成 松弛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在整个宽频带上获得稳定高声压的压电发声体,包括树脂薄膜(B),通过粘着层(C)黏附在所述树脂薄膜(B)一个表面的中心的压电振动板(A),以及支撑所述树脂薄膜的外围的外壳。压电振动板(A)为长方形。粘合剂(25)沿压电振动板的每个长边涂布在所述压电振动板(A)每个长边的中部和所述树脂薄膜(B)之间。在发声期间,压电振动板和粘着层之间的分离可以被防止,并获得长时间稳定的声压。
文档编号G10K9/122GK101099410SQ200680001348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1日
发明者山内政和, 草开重雅 申请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