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干燥器用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6862发布日期:2021-02-03 13:37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干燥器用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消声器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空气干燥器用消声器。


背景技术:

[0002]
轨道交通用空气干燥器在进行双塔发生转换排污时会释放带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到外部,在工作过程中干燥塔体内约有8公斤气压在2s内完全排放,由于压力较高而排气时间较短,从而会形成一定的噪音,导致会影响司乘人员及对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特制的消声装置进行降噪,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干燥器用消声器。
[0004]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轨道交通用空气干燥器在进行双塔发生转换排污时会释放带有一定压力的气体到外部,高压气体在排出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司乘人员以及外部环境造成影响。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空气干燥器用消声器,包括上盖、第一阻板、第二阻板、下盖与限位导套;所述上盖为凹槽结构,上盖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下盖为凹槽结构,下盖的中部设置有出气口,上盖与下盖扣合形成一个两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的腔室,出气口的孔径大于进气口的孔径;所述上盖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的一端,所述固定螺栓上依次套接有限位导套、第一阻板、限位导套、第二阻板、限位导套与第一阻板,然后通过螺母将限位导套、第一阻板与第二阻板锁紧固定在固定螺栓上;所述第一阻板的外边缘与上盖和下盖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气体通过空隙流动;所述第二阻板的外边缘与上盖或下盖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阻板的中心开孔,气体通过圆孔流动。
[0006]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盖与下盖优选为圆形凹槽结构。
[0007]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螺栓远离上盖的一端穿过下盖,在固定螺栓处于上盖与下盖扣合形成的腔室外部的部分上套接有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将上盖与下盖锁紧固定。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盖、第一阻板、第二阻板、下盖与限位导套均采用6061铝合金加工制成。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使压缩空气多次呈“s”型路径流向变化后流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另外由于出风口内径大于进风口内径,其压力也得到了降低,压缩空气通过降速和降压消声处理后噪声得到有效的降低,经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降噪达到约40db。
附图说明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2]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空气干燥器用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4]
一种空气干燥器用消声器,包括上盖1、第一阻板3、第二阻板4、下盖5与限位导套2;所述上盖1为凹槽结构,上盖1的中部设置有进气口,所述下盖5为凹槽结构,下盖5的中部设置有出气口,上盖1与下盖5扣合形成一个两面分别设置有进气口与出气口的腔室,出气口的孔径大于进气口的孔径;所述上盖1与下盖5优选为圆形凹槽结构,能够降低气流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所述上盖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至少两个固定螺栓6的一端,所述固定螺栓6上依次套接有限位导套2、第一阻板3、限位导套2、第二阻板4、限位导套2与第一阻板3,然后通过螺母限位导套2、第一阻板3与第二阻板4锁紧固定在固定螺栓6上;所述固定螺栓6的另一端穿过下盖5,在固定螺栓6处于上盖1与下盖5扣合形成的腔室外部的部分上套接有螺栓,通过锁紧螺栓将上盖1与下盖5锁紧固定;所述第一阻板3的外边缘与上盖1和下盖5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气体通过空隙流动;所述第二阻板4的外边缘与上盖1或下盖4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阻板4的中心开孔,气体通过圆孔流动;所述上盖1、第一阻板3、第二阻板4、下盖5与限位导套2均采用6061铝合金加工制成。
[0015]
工作原理:此消声器为自主研发的消声装置,主要是利用气流阻性消声原理进行设计而成。压缩空气从进气口进入消声器,先通过第一阻板3,使空气流向发生90
°
的变化,即由垂直向下改为水平方向,使空气流速得到初步减缓,再流经第二阻板4使之流向发生180
°
的变化,流经另一个第一阻板3使之流向再次发生180
°
的变化,流经下盖5使之流向发生90
°
的变化。最终通过出气口排出。压缩空气通过多次呈“s”型路径流向变化后流速得到了极大的降低,另外由于出风口内径大于进风口内径,其压力也得到了降低,压缩空气通过降速和降压消声处理后噪声得到有效的降低,经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降噪达到约40db。
[0016]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