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52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颤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弦乐器用的颤音装置。
颤音装置由底座、支架和把手臂构成,底座上并排地设有所需数量的调弦用的弦马,同时可以以前边缘为支点向与弦乐器本体表面接触和分离的方向转动;支架从该底座以直角状延伸,同时用于系挂弦头;把手臂用于使上述底座转动,这样的颤音装置例如已由实公昭63-36375号公报登载。
先有的颤音装置的如图3所示,在系挂弦头的支架1中设有与所需的弦数一致的穿弦孔2,将弦3分别穿过每个穿弦孔2,同时在弦头上设有系挂端子4,将该系挂端子4与穿弦孔2的下端嵌合,另外,上述弦3由在底座5上并排设置的弦马6支撑着利用图中未示出的弦乐器顶部一侧的绕弦器拉紧架设在其上。
这样的先有的颤音装置,由于设在支架1的穿弦孔2相对于底座形成直角状,所以,当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底座5上形成与穿弦孔2连通的直径相同的通孔2′时,将如图3所示的那样,紧压在该孔边缘上;当底座5上形成直径大于穿弦孔2的通孔(未图示)时,将紧压在穿弦孔2的孔边缘上。
这样,若弦3紧压在孔边缘上,则如图3所示,弦3在紧压处将发生弯曲,所以,在该紧压处,弯曲痕迹3′将作为摺皱而残留下来。因此,在先有的颤音装置中,若在颤音演奏中使底座5倒立时,弦3上的弯曲痕迹3′将增大弦3与孔边缘的摩擦阻力,从而除了会将弦3摩断外,由于摩擦力的作用弦3上的弯曲痕迹3′还会影响弦3在孔边缘附近的滑动,这样,将妨碍底座5的定位复原,使调谐混乱,另外,由于在弦3紧压孔边缘的地方即弯曲痕迹3′处形成支点,所以,在弦马6的弦支撑面与弦3的系挂端子4之间绷紧的弦3的长度将由于支点而振动性地缩短,从而颤动的持续即余音将缩短。
在本发明的装置中,如图2所示,穿透底座20的通孔25和与该通孔25连通的支架30上的穿弦孔31将其内表面形成连续的倾斜面251,312,该倾斜面251,312沿着在穿弦孔31的弦系挂部311与弦受子13之间绷紧的弦50的方向形成,设在弦头上的系挂端子51与弦系挂部311嵌合,弦受子13设在上述调弦用的弦马10上。
因此,在弦马10的弦支撑面131与弦系挂部311之间,上述穿弦孔31和通孔25靠近上述弦支撑面131一侧的孔壁的倾斜程度,从弦系挂端子51向弦引出一侧扩大。
在本发明中,只要在穿弦孔31和通孔25之间形成的绷弦的通路是能以直线状架弦的空间就行,所以,也可以将穿弦孔31的孔壁切除为图2中点画线所示的部分,形成切窗。
另外,在本发明的装置中,最好将弦支撑面131在滚轮13的外圆周面上形成,这样,便可使在支撑弦50的弦支撑面131上的摩擦力更小。
由于本发明的装置是上述结构,所以,弦50在弦支撑面131与弦系挂部311之间以倾斜状在空中绷紧,不论弦马10的位置后退到图2中实线所示的位置还前进到点画线所示的位置,都不会与通孔25的孔边缘252接触,所以,弦50便总是以直线状绷紧。


图1是本发明的装置的斜视图。
图2是示出其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3是示出先有的颤音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10-弦马 13-弦受子131-弦支撑面 20-底座25-通孔 251-倾斜面252-孔边缘 30-弦头系挂用的支架31-穿弦孔 311-弦系挂部312-倾斜面 50-弦51-弦系挂端子实施例本发明的颤音装置如图1所示,由底座20和弦头系挂用的支架30构成,底座20上并排地设有所需数量的弦马10;支架30位于该底座20的下面,与底座20连接成直角状。
上述底座20如图2所示,重叠地以紧密接触或悬浮状态安装在弦乐器的底盘40上,同时,在与弦乐器的顶部一侧相对的前边缘的两侧设有固定孔21,21,如图2所示,将支持螺钉22拧入该固定孔21内,通过操作把手臂23,可以以支持螺钉22为支点向与底盘40接触和分离的方向转动。
在上述底座20上并排设置的多个弦马10与嵌合在底座20的附件24上的长螺钉11拧合,分别可以沿弦50的绷紧方向移动,同时,分别具有调整螺钉12,可以调节高度,这些结构都和先有的众所周知的弦马部件相同。
上述支架30具有多个穿弦孔31和恢复发条32,多个穿弦孔31分别与上述各弦马10对应地设置;恢复发条32总是拉紧支架30将底座20固定到底盘40上,在上述穿弦孔31中设有弦系挂部311,用以嵌合设在上述弦50末端的弦系挂端子51。
并且,在上述底座20上还设有与上述穿弦孔31连通的通孔25,由该绶孔25和穿弦孔31形成绷弦通路。
另外,在上述弦马10上还设有用于支撑从上述穿弦孔31经通孔25导出的弦50的弦受子13,在该弦受子13上形成弦支撑面131,弦50通过该弦支撑面131卷绕到图中未示出的位于顶部一侧的绕弦器上,从而将弦50在穿弦孔31的弦系挂311与绕弦器之间绷紧。
上述穿弦孔31和上述通孔25靠近上述弦支撑面131一侧的孔壁形成为连续的倾斜面251,312,因此,弦50在弦系挂部311与弦支撑面131之间的空间内倾斜地绷紧在空中,与孔壁不接触。
上述弦受子13也可以在弦马10上形成为台阶状,但是,最好如实施例所示的那样,使用可以自由转动的滚轮构成,这样,在弦支撑面131上,就可以减小弦50滑动的摩擦阻力,从而可以减小弦50的摩擦损耗。
这样,使用滚轮构成弦受子13时,最好在滚轮外圆周的中央形成沟槽,利用该沟槽作为弦支撑面131。
这样,在本发明的装置中,由于穿弦孔31的弦系挂部311与弦受子13的弦支撑面131之间的弦50以直线状绷紧在空中,所以,可以杜绝由于紧压在孔边缘上而发生的断弦事故,并且可以彻底解决先有的颤音装置中影响底座复原以及影响余音效果的不利因素。
权利要求
1.一种颤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底座和弦头系挂用的支架,底座上并排地设有所需数量的具有弦受子的弦马;支架与该底座连接成直角状,在上述支架上设有用于插入弦头并系挂弦的穿弦孔,同时,在上述底座上设有与上述穿弦孔连通的通孔,上述弦在上述穿弦孔和上述通孔形成绷弦通路中,以直线状在上述穿弦孔的弦系挂部与上述弦受子的弦支撑面之间绷紧在空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颤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穿弦孔和通孔的孔壁沿着弦的绷紧方向倾斜。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颤音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滚轮构成上述弦受子,并在该滚轮的外圆周面上形成沟槽作为弦支撑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以防止从弦头系挂用的支架的穿弦孔引出的弦在孔边缘磨损断或留下摺皱。将穿弦孔31和与其连通的底座20的通孔25的内壁形成沿着弦50的绷紧方向的倾斜面312,251,弦50在通孔25和穿弦孔31内绷紧在空中,在穿弦孔31的弦系挂部311与弦马10的弦支撑面131之间绷紧为直线状。
文档编号G10D3/12GK1108414SQ9411345
公开日1995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30日
发明者后藤孝夫 申请人:后藤格特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