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968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声换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声换能器,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电声换能器,它具有与预先形成预定形状的引线框架组成一体的外壳,线圈端子配置部分的结构也有一些改进,从而为减少所需零件的数目、简化结构、减小尺寸以及改善其性能和装配效率等作出了贡献。
电声换能器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类型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在

图11和12中示出作为第一个已有技术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其中有上壳体501和下壳体503,在图11上壳体501的顶面中央形成圆形的发声端口505。在下壳体503中以固定地集成方式装有底座507、印刷电路板509和线圈511。一对针状的引线端子513和515固定地装到印刷电路板509上,并在图11中从板509向下伸出预定的长度。
铁芯511上绕有线圈517,线圈517外置有磁铁519,在其间形成环状的空隙。在下壳体503的上端部分形成的是其中设有隔膜522的台阶部分521。此隔膜522包括弹性板(也叫做共振板)523,以及作为一附加质量装到上壳体侧面上弹性板523中央部分的磁片525。
在如此构成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中,与磁片525做成一体的弹性板523被磁铁519设定为具有给定的极性。当电流在此状态下通过引线端子513和515流过线圈517时,铁芯511被磁化,从而在远端产生一磁场。当由线圈517引入的铁芯511的磁极与由装到弹性板523的磁铁519引入磁极相同时,弹性板排斥铁芯511。当铁芯511的前者磁极与磁铁519引入的后者磁极不同时,弹性板523被吸到铁芯511上。因此,通过让电流间歇地沿两个方向流动,弹性板523重复上述操作。换句话说,弹性板523以给定的频率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此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具有以下将讨论的线圈端接结构。如图12所示,线圈517的两个线圈端子517a和517b都通过底座507中形成的开口507a从印刷电路板509中伸出,并牢固地焊接到印刷电路板509上设置的焊接区509a和509b。
从图12中底座507凸出的定位凸起527和529用于使印刷电路板509相对于底座507定位。具有上述结构的这种电磁型电声换能器装到图11中点划线所指的安装板531上(如果把此电声换能器安装到这样一个单元,它可以是便携式电话、呼叫器或类似装置的安装板)。
以下将参考图13和14讨论作为第二个已有技术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外壳601具有装到其底部的底座部件603。底座605和铁芯607一起固定在底座部件603内。铁芯607外绕有线圈609。在底座部件603内设有支撑环611,在此支撑环611的内壁上设有磁铁613。在磁铁613和线圈609之间形成环状空隙。在图14中支撑环611左端部分形成的是其中设有隔膜616的台阶部分615。此隔膜616包括弹性板(也叫做共振板)617,以及作为一附加质量装到弹性板617中央部分的磁片619。
在如此构成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中,已把外部连接端子621和623以整体方式通过插入预先装到底座部件603中。于是,如图13所示,线圈609的两个线圈端子609a和609b都在外部连接端子621和623的焊接区621a和623a(位于底座部件603中)上伸出,并牢固地焊接到那些焊接区。
因为该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工作与图11和12所示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工作相同,所以不重复其描述。此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可以与第一个已有技术相同地安装在便携式电话、呼叫器或类似装置中;标号“625”指定给图14中点划线所指安装的安装板。于是,电声换能器在四处被焊接,即上述外部连接端子621和623,以及不起电学作用的附着端子627和629(如图13所示)。
现在将参考图15描述作为第三个已有技术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外壳701具有在图15中外壳701顶面中央形成的环状发声端口703。在外壳701中以牢固集成方式装有底座705、绕线筒707和铁芯709。一对针状引线端子711和713装到绕线筒707上,并从图15中的底座705向下伸出预定的长度。绕线筒707缠绕有线圈715。在外壳701内置有塑胶磁铁717,在塑胶磁铁717和线圈715之间形成环状空隙。
在塑胶磁铁717上形成其中设有隔膜720的台阶部分719。此隔膜720包括弹性板(也叫做共振板)721,以及作为一附加质量装到外壳上侧弹性板721中央部分的磁片723。于是,两个线圈端子715a和715b向引线端子711和713伸出,安装到其上并由焊接来固定。
因为该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工作与图11和12所示电磁型电声换能器以及图13和14中所示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工作相同,所以不重复其描述。此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可以与第一个已有技术相同地安装在便携式电话、呼叫器或类似装置中;标号“625”指定给图15中点划线所指安装的安装板。
依据这些已有技术的电声换能器具有复杂的结构和/或体积很大,需要较大数目的零件并涉及复杂的装配。
将特别地讨论这些缺点。相对于依据图11和12所示第一个已有技术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线圈517的两个线圈端子517a和517b都牢固地焊接到印刷电路板509的焊接区509a和509b,通过一对装到印刷电路板509的引线端子513和515制成电声换能器的电学输入端。因此,此电声换能器要承受较大数目的元件以及其中至少需要印刷电路板的复杂结构。
相对于依据图13和14所示第二个已有技术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在驱动部分(它是由铁芯607、线圈609、磁铁613、弹性板617、磁片619等构成的)的侧面设有外部连接端子621和623,线圈609的两个线圈端子609a和609b都在驱动部分侧面部分中伸出,牢固地焊接到外部连接端子621和623的焊接区621a和623a。此电声换能器在驱动部分侧面部分上需要平面空间,于是它变大了。此外,当线圈端子609a和609b牢固地焊接到外部连接端子621和623的焊接区621a和623a时,焊接部分附近的各种元件将干扰焊接工作,从而劣化了可加工性。
依据图15所示第三个已有技术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是必须使用绕线筒707的绕线筒结构。这不可避免地将增加所需元件的数目,使结构复杂并增加了整个尺寸。
考虑到近来对各种类型安装了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较小装置的需求,诸如便携式电话和呼叫器,强烈需要更小的具有更简单结构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
相应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声换能器,它具有与预先形成预定形状的引线框架组成一体的外壳,线圈端子装配部分的结构也有一些改进,从而为减少所需零件的数目、简化结构、减小尺寸,以及改善其性能和装配效率等作出了贡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电声换能器(具有预先形成预定形状的引线框架、与引线框架组成一体的外壳以及包括放置于外壳内线圈的驱动部分)包括在外壳中形成的开口;通过露出外壳外表面上的一部分引线框架形成的焊接区(land);以及线圈,线圈端子通过开口从外壳引出并连到焊接区。
此电声换能器按照外壳是与预先形成预定形状的引线框架组成一体的前提而设计的,它具有在外壳中形成的开口以及在外壳外表面上露出作为一对焊接区的一部分引线框架,从而线圈的线圈端子通过开口从外壳引出并牢固地安装到焊接区。由于与已有技术不同,因此本发明可提供所需的线圈端子装配部分结构,而不需要印刷电路板或绕线筒,也不需要大的平面空间。
在电声换能器中,可在外壳的底面形成开口,可在外壳的底面上露出一部分焊接区。
也可在外壳的侧壁中形成开口,以及在外壳的侧壁上露出焊接区。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却可在外壳中形成槽,开口和焊接区可形成和位于槽中。
在外壳中形成槽且开口和焊接区形成和位于槽中的情况下,在焊接区上形成的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以及位于开口和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之间的线圈不从外壳的外壁伸出,且线圈端子由槽自动定位。
电声换能器还可以包括通过露出外壳侧壁上的一部分引线框架形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其中开口和焊接区位于外部连接端子所在的同一侧壁上。
电声换能器还可以包括通过露出外壳侧壁上的一部分引线框架形成多个外部连接端子,其中开口和焊接区位于不存在外部连接端子的另一侧壁上。
该电声换能器可以是电磁型的、电导型的或压电型的。
依据实施本发明的电声换能器,其外壳与预先形成预定形状的引线框架组成一体,在外壳中形成开口,在外壳外表面上露出用作一对焊接区的一部分引线框架,线圈的线圈端子通过开口从外壳中引出,以牢固地安装到焊接区上。由于与已有技术不同,因此本发明在连接端子时既不需要印刷电路板,也不需要绕线筒,从而允许减少所需零件的数目和整个尺寸,保证一种更简单的结构并有利于装配工作。
当在外壳中形成槽且开口和焊接区形成和位于槽中时,在焊接区上形成的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以及位于开口和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之间的线圈不从外壳的外壁凸出。即使在其上形成开口和焊接区的外壳表面面对便携式电话或呼叫器等其中要装入电声换能器的外部单元的安装板,也不必设置具有一些装置的安装板来保持从电声换能器凸出的部分。此外,因为位于开口和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之间的线圈不从外壳的外壁凸出,所以可防止线圈偶然的断开。这可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因为线圈端子由槽自动定位,所以不需要独立的定位装置,并可简单而可靠地实现焊接区上线圈端子的定位。
图1是从其下壳体底面看到的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平面图;图2是沿图1中II-II线所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是切去部分上壳体示出弹性板和磁片,以及切去部分弹性板和磁片示出线圈的平面图;图4是沿图1中IV-IV线所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例一部分引线框架的平面图;图6是沿图5中VI-VI线所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是示出在第一实施例中通过插入与一部分引线框架组成一体的下壳体的平面图;图8是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透视图;图9是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透视图;图10是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透视图;图11是依据第一个已有技术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剖面图;图12是从图11中沿XII-XII线看到的第一个已有技术的图;图13是依据第二个已有技术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剖面图;图14是从图13中沿XIV-XIV线看到的第二个已有技术的剖面图;以及图15是依据第三个已有技术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剖面图。
第一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1到7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将参考图1到4以讨论依据本实施例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的结构为开始。如图2和3所示,有上壳体1和下壳体3,在图2中上壳体1的顶面中央形成环状发声端口5。底座6和铁芯7以固定集成方式装到下壳体3的中央部分,且铁芯7外绕有线圈9。在下壳体3的内壁绕线圈9置有磁铁11。如图3所示,磁铁11由四个在下壳体3内壁上凸出的支撑部分4(见图3)支撑在其外周边。如图2和3所示,在下壳体3内壁上形成其中设有隔膜14的台阶部分13。此隔膜14包括弹性板(也叫做共振板)15以及作为附加质量装到弹性板15中央部分的磁片17。
图3是切去一部分上壳体1示出弹性板15和磁片17,以及切去部分弹性板15和磁片17示出线圈9的平面图。
下壳体3具有从底面看到的如图1所示的底部结构。下壳体3具有其中形成槽3b的底面3a。在此槽3b的中央部分形成开口3c。
类似地在位于底面3a内侧上的底座6中形成开口6a(如图3所示),在与开口6a匹配的位置上形成开口3c。
槽3b沿图1中央处开口3c的上下方向几乎对称地倾斜延伸。图5所示引线框架19的一部分引线框架元件19a通过插入整体埋入底面3a中。引线框架元件19a的四个角的部分暴露在下壳体3上,作为外部连接端子21、23、25和27。引线框架元件19a的其它部分暴露在槽3b中,作为焊接区29和31。
装在下壳体3中的线圈9的两个线圈端子9a和9b都通过底座6的开口6a和下壳体3的开口3c伸出到下壳体3底面3a的外侧。这些线圈端子9a和9b分别沿焊接区29和31放置,并牢固地焊接在那里。
现在将专门讨论引线框架19。引线框架19具有图5和6所示的形状。引线框架19具有任意数目并排耦合的引线框架元件19a(被图5中的点划线所包围),每个都连有单个电磁型电声换能器。例如,串联的引线框架元件19a的数目是四个、六个、八个或类似的数目,且同时要制造相同数目的电磁型电声换能器。引线框架元件19a具有位于图5中顶部和底部的宽大部分19b和19c并作水平伸展,在宽大部分19b和19c之间设置了一对桥接部分19d和19e。在桥接部分19d和19e上设有成为上述外部连接端子21、23、25和27的部分,以及成为上述焊接区29和31的部分。
沿模子(未示出)放置如此构成的引线框架19,在模子中注入树脂,做成与下壳体3集成一体的引线框架19。这就是插入方法。图7示出如何实施此插入。图7中点划线所指的下壳体3与引线框架19组成一体。其后,沿图7所示切割线A切割桥接部分19d和19e,把外部连接端子21、23、25和27向上壳体1弯曲,形成图1所示的状态。
在图1、2和7中,标号“33”指用于使树脂在插入时流动的插入孔。在图1和7中,标号“35”代表指示极性的标记,标号“37”是指示方向的凸起。
此实施例具有以下的优点。
与已有技术不同的是,此实施例既不需要印刷电路板,也不需要位于线圈端子配置部分处的绕线筒,从而允许减少所需零件的数目,以简化结构。相应地,可提高装配效率并可把电声换能器设计得更紧凑。
因为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位于驱动部分的背面,所以可减少平面空间以减小平面尺寸。因为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位于驱动部分的背面,所以没有干扰焊接线圈端子工作的障碍,从而提高了可加工性以及线圈端子配置部分的质量。
这些优点对表面安装型电磁型电声换能器特别有用。
因为在下壳体3中形成槽3b,且开口3c和焊接区29和31形成并位于槽3b中,所以在焊接区29和31上形成的线圈端子配置部分和位于开口3c和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之间的两个线圈端子9a和9b都不从下壳体3的外壁凸出。即使其上形成开口3c和焊接区29与31的下壳体3的表面面对外部单元诸如便携式电话或呼叫器的安装板(其中要装入电声换能器),也不必再提供具有一些装置的安装板来保持从电声换能器凸出的部分。此外,可防止由于开口3c和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之间线圈端子9a和9b偶然钩住引起线圈9的断开。这可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因为两个线圈端子9a和9b由槽3b自动定位,所以不需要独立的定位装置,可容易而可靠地实现线圈端子9a和9b对焊接区29和31的定位。
第二实施例以下将参考图8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线圈端子配置部分位于下壳体3的背面,但其位置并不特别限于该位置。在第二实施例中在下壳体3的一个侧壁中形成开口3c,暴露出引线框架19a的一对焊接区29和31,其间有一开口3c。
第三实施例以下将参考图9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在上壳体1的一个侧壁中形成发声端口5,在下壳体3上暴露出暴露端子21和23的一个侧壁中形成开口3c,在同一侧壁上也暴露出焊接区29和31。
第四实施例现在将参考图10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形成的上壳体1的一侧伸出下壳体3,在该伸出的一侧中形成发声端口5。在下壳体3上形成发声端口5的同一侧的侧壁中形成开口3c,在同一侧壁上暴露出焊接区29和31。
本发明不只限于以上所述的第一到第四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许多其它特殊形式。
例如,开口3c(通过它要伸出线圈9的线圈端子9a和9b)的位置和焊接区29和31(在其上牢固地焊接有线圈端子9a和9b)的位置并不特别地限于示出的位置,也可任意地设定。
例如,线圈端子可利用导电的粘合剂而不是焊剂连到相应的焊接区。
虽然已把第一到第四实施例描述为电磁型电声换能器,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它类型的电声换能器,诸如电导型和压电型的换能器。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声换能器,它具有预先形成预定形状的引线框架、与所述引线框架组成一体的外壳,以及包括装在所述外壳内的线圈的驱动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包括在所述外壳中形成的开口;通过暴露所述外壳外表面上一部分所述引线框架形成的焊接区;以及所述线圈具有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外壳并连到所述焊接区的线圈端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底面中形成所述开口,在所述外壳的所述底面上暴露出所述焊接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侧壁中形成所述开口,在所述外壳的所述侧壁上暴露出所述焊接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中形成槽,且所述开口和所述焊接区形成并位于所述槽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中形成槽,且所述开口和所述焊接区形成并位于所述槽中。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换能器,还包括多个通过暴露所述外壳一个侧壁上的一部分所述引线框架形成的外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和所述焊接区位于所述外部连接端子所在的同一侧壁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声换能器,还包括多个通过暴露所述外壳一个侧壁上的一部分所述引线框架形成的外部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和所述焊接区位于其上没有所述外部连接端子的另一侧壁上。
8.如权利要求1到7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换能器是电磁型的。
9.如权利要求1到7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换能器是电导型的。
10.如权利要求1到7所述的电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声换能器是压电型的。
全文摘要
一种电声换能器,它具有预先形成预定形状的引线框架、与引线框架组成一体的外壳,以及包括装在外壳内部的线圈的驱动部分,该电声换能器包括在外壳中形成的开口;通过暴露外壳外表面上的一部分引线框架形成焊接区;以及其线圈端子通过开口从外壳伸出并连到焊接区的线圈。
文档编号G10K9/12GK1168074SQ9611850
公开日1997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7日
发明者田岛和茂, 今堀能男 申请人:星精密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