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569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
又基于夜间安全性的原则,新科技研发采用一种亮度远胜于钨丝灯泡的氙气灯单光点灯管,然而其却只能提供一高亮度光点,对于替换原使用双光点钨丝灯泡将有困难。其虽提供更充足的照明光源,但此种氙气灯单光点灯管并无法于使用时直接达到切换远近灯的目的与效果,故其一般皆是于车头两侧以各配置两个反射灯座的型式,以分别提供远光灯与近光灯,可是这种作法,又将导致成本提高,对于原装设单个反射灯座的车辆将无法适用或换装。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有感于现用车头灯所使用的灯泡及远近灯切换装置如要更换新科技的氙气灯单光点光源体,将无法达到切换远近灯的未尽完善处,乃经详思细索,并积多年从事专业研究开发经验,终而有本实用新型的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是一壳体,是一端形成枢接部,且下方周缘表面形成浮凸的半圆柱形出线孔,另端则设有具束线孔的底盖封闭;一座体,是剖面呈U型,其内嵌设具线圈磁回路的线圈组;一线圈组,是具有一中央设穿孔且外缘复绕设有线材的线轮,于穿孔内设有相配合的固定座及滑动杆,其端缘外侧设垫片,又于滑动杆外围套设有一弹性体及相异于凸锥端复套设一止挡片;一套接管座,是一端设套接部,另端设卡接部,并于其内壁面形成有有一凸出的肋条;一灯管滑动支座,是一圆管体,并于其管体周缘面适位形成有一滑槽;一灯管,是内具单一发光点的,该灯管并自发光点分别牵引出一高、低压侧引出线;一结合座,是中央设透孔周缘设有多个结合翼,表面适位设有多个结合孔,以供汽车灯座的结合定位;藉以利用通电使线圈组产生磁场效应的磁性相吸,并促使其内的滑动杆向下吸引与固定座吸附成一体,且连带使灯管滑动支座带动灯管向后位移7mm距离,又于断电失去磁场效应时,同时搭配弹性体的弹性回复力作用使其复位,藉各结构可使单光点的灯管形成前后位移而改变聚焦,藉以达成切换远近灯的目的与功效。
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技术内容其中于壳体的枢接部内周缘环壁上设有凸出的卡榫。
其中线圈组的穿孔内的固定座是一端形成凹锥状,而滑动杆相对应的端形成凸锥状。
其中的止挡片是于一端面形成凸起的嵌合部与灯管滑动支座底部相结合,另一端面则是与滑动杆一端相抵触提供弹性体的适当挡止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利用电流导通线圈产生磁性,使固设有灯管的灯管滑动支座与线圈组的磁性相吸作用,同时再适时搭配弹性体的弹性回复力复位,将促使氙气灯单光点灯管产生向前或向后至少7mm距离的位移效果而获致改变聚焦的方式,藉以达成所需的切换远、近灯的目的与功效。
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包括有壳体、座体、线圈组、套接管座、灯管滑动支座、灯管、结合座等主要构件组成;该壳体是呈中空状圆管体,一端为内环环设有凸出卡榫的枢接部,又枢接部下方周缘表面形成浮凸的半圆柱形的出线孔,另端则设有底盖;座体是剖面呈U型,而提供具线圈磁回路的线圈组嵌设之用;线圈组是一中央设穿孔又外缘复绕设有线材的线轮,穿孔内设有一可相配合的固定座及滑动杆,于穿孔端缘外侧设有垫片,又于滑动杆外围套设有一弹性体及相异于凸锥端复套设一止挡片止挡并与灯管滑动支座相结合且同步连动;该套接管座,是一端为周缘面上分布等分凸缘的套接部,另端则为周缘面上设有呈L形缺槽的卡接部,该缺槽可供卡榫嵌入旋转定位,又于其内壁面形成有凸出的肋条;灯管滑动支座是一圆管体,并于其管体周缘面形成一滑槽,该滑槽可与上述肋条相嵌合,藉以做上下(前后)位移动作;灯管是内具单一发光点的,并与上述灯管滑动支座相结合且同步作动,该灯管并自发光点分别牵引出一高、低压侧引出线;结合座是中央设透孔周缘设有多个结合翼,表面适位设有多个结合孔,以供汽车灯座的结合定位;并藉由上述构成一全新的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运用光点位移改变焦距方式,来达到切换远近灯的功效,使氙气灯单光点灯管可直接达到切换远近灯的目的与效果,对于原装设单个反射灯座的车辆也可适用或换装。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后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电路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座体20是剖面呈U型,是提供具线圈磁回路的线圈组30嵌设之用。
线圈组30是具有一中央设穿孔32且外缘复绕设有线材的线轮31,该线材则自线轮31一侧牵出有一截引线311,而在穿孔32内依序设有一端为凹锥状的固定座33、一端为凸锥状的滑动杆34,穿孔32端缘外侧则设有垫片35,垫片35上适位设有供引线311导引穿入的缺口与小孔,又于滑动杆34外围套设有一弹性体36及相异于凸锥端复套设一止挡片37,该止措片37是一端面形成凸起的嵌合部371可与灯管滑动支座51底部相结合。另一端面则是与滑动杆34一端相抵触,以提供弹性体36的适当挡止作用,又该滑动杆34的凸锥端恰与固定座33的凹锥状相吻合;如此,当线圈组30经电力导通产生磁场效应时,因磁力作用能立刻将滑动杆34向下吸引与固定座33吸附成一体,并在断电磁场消失时,通过弹性体36的弹性回复力能令滑动杆34向上推升达成复位。
套接管座40,是内部中空提供单光点灯管50、灯管滑动支座51、管套52等单元穿设,其一端为周缘面上分布等分凸缘411的套接部41,另端则为周缘面上适位设有呈L形缺槽421的卡接部42,该缺槽421恰可供上述卡榫102的嵌入旋转定位,又于内壁面形成有凸出的肋条401。
灯管滑动支座51,是一圆管体,管体上端通过管套52与灯管50连接定位,管体下端再与上述的止挡片37套接定位,以便与滑动杆34形成连动,遂形成一完整可同步连动的结构,又于该管体周缘面形成有一滑槽511,使与上述套接管座40内壁的肋条401相嵌合,藉以做上下(前后)位移时,不致产生左右扁移现象。
灯管50,是一内具单一发光点者,并于上述灯管滑动支座51相结合且同步作动,该灯管50并自发光点分别牵引出一高、低压侧引出线501,其中行经于灯管50内部为表示正电,而行经于灯管50外部则套设有陶瓷制成的绝缘管502以作隔雏电流之用。
结合座60,是中央设透孔61周缘采三角型态设置有结合翼62,其表面则适位设有多个结合孔63供上述套接管座40结合成一体,并藉此提供与汽车灯泡座结合定位。
以上即为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各构件相关联构造及其位置的概述;接着,再将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动作及所能预期达成的功效陈述如后在实际的组合上,是分别将具有线圈磁回路的线圈组30、座体20由壳体10底端置入,而套接管座40、灯泡50、灯管滑动支座51、滑动杆34及弹性体36等则依序由壳体10上方置入,当完成全部组装后,并将引线311、高、低压侧引出线501等分别绕过灯管滑动支座51下方两侧后,再经由壳体10下方周缘的出线孔103处穿出(可防止灯管滑动支座遭引线或引出线的迫紧而无法位移),最后再套盖上结合座60即可,如图3所示。
请接续参阅图4所示,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当其欲作动时,须先将线圈组30的引线311、灯管50的高、低压侧引出线501等与电力源相接续成导通状态,至于其在电路的实施上则是如图5所示的电路图。由图中可看出,该电路架构是沿袭现用的配置型式,但其不同点在于增加了二二极管体70(D1、D2)、电容器71、继电器(RELAY)72、保险丝(FUSE)73、安定器74等构件的搭配使用,其中该电客器71是可储存电量,且具有延迟继电器(RELAY)72的作用,以便使接点于远、近灯切换时不至于有断电的情形,而线圈组30则是配设并串接于开关接点与灯管50间;如此,在实际作动上则是如图6所示,当电流导通线圈组30后会产生磁场效应,以将滑动杆34向下吸引与固定座33吸附成一体,并连带使灯管滑动支座51带动灯管50向下(后)位移7mm距离,而改变灯管50的光点位置,达到焦距变化的远灯(H)切换效果;若关闭电源形成断路,则使线圈组30失去电流供应连带使磁场效应所产生的磁性消失,此时,滑动杆34将藉由弹性体36的弹性回复力作用,将使整个灯管滑动支座51及灯管50又向上(前)位移回复至最初近光灯(L)的位置。
如此,在实际实施使用上,将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具远近灯切换效用的车头灯单光点灯管结构装设于一般汽车的灯泡座内,并利用结合座60周缘的多个结合翼62而简易的达到与灯泡座结合成一体,藉此利用电源的断开以形成磁场效应的产生或消失,并搭配弹性体36的恢复力复位,而能使氙气灯单光点的灯管50作前、后位移而改变聚焦,藉以达成所需切换远近灯的目的与功效。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所应用技术与其搭配的构造设计,不仅能采用亮度更高的氙气灯单光点灯管而获致更充足照明亮度的效果,同时利用上述简单设计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即可令其分别呈现出远光灯与近光灯的效果,远较现用车头灯切换远近灯的技术手段为优,更足以将之完全取代,进而供大众方便使用,此等进步、实用性均已符合专利法有关条款的规定,依法提出专利申请。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举凡熟悉此项技艺人士,其依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所做的修饰或变更,均理应包含在本案申请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是一壳体,是一端形成枢接部,且下方周缘表面形成浮凸的半圆柱形出线孔,另端则设有具束线孔的底盖封闭;一座体,是剖面呈U型,其内嵌设具线圈磁回路的线圈组;一线圈组,是具有一中央设穿孔且外缘复绕设有线材的线轮,于穿孔内设有相配合的固定座及滑动杆,其端缘外侧设垫片,又于滑动杆外围套设有一弹性体及相异于凸锥端复套设一止挡片;一套接管座,是一端设套接部,另端设卡接部,并于其内壁面形成有有一凸出的肋条;一灯管滑动支座,是一圆管体,并于其管体周缘面适位形成有一滑槽;一灯管,是内具单一发光点的,该灯管并自发光点分别牵引出一高、低压侧引出线;一结合座,是中央设透孔周缘设有多个结合翼,表面适位设有多个结合孔,以供汽车灯座的结合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是其中于壳体的枢接部内周缘环壁上设有凸出的卡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是其中线圈组穿孔内的固定座是一端形成凹锥状,而滑动杆相对应的端形成凸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其特征是其中的止挡片是于一端面形成凸起的嵌合部与灯管滑动支座底部相结合,另一端面则是与滑动杆一端相抵触提供弹性体的适当挡止作用。
专利摘要一种车头灯的远近灯切换装置,主要由壳体、底盖及套接管座构成的外层结构,特征是:其内设有相配合的座体提供具线圈磁回路的线圈组内层定位、及灯管滑动支座与灯管形成的内层位移构造,该线圈组设有一穿孔,内复设有相吻合的固定座与滑动杆,该滑动杆外围套设有弹性体并与灯管滑动支座相结合;如此在应用上,藉由电流导通线圈产生磁场效应的磁性作用,使固定座与滑动杆能在瞬间相吸成一体效果,并连带使灯管滑动支座带动灯管向后位移,又藉由灯管滑动支座与线圈组间所设的弹性体,而得以当电流断路磁场效应消失时能藉此使灯管滑动支座及灯管向前复位,并据此运用光点位移改变焦距方式,来达到切换远近灯的功效。
文档编号F21V14/02GK2502127SQ0123193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0日
发明者严国宾 申请人:严国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