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阴极管连接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3984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冷阴极管连接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模块的设计,特别是关于一种冷阴极管连接模块。
背景技术
冷阴极灯管因其具有使用耐性强、低耗电量及高亮度的特性,现今已有多数灯具或发光器材业者采用冷阴极灯管作为产品的发光器具。冷阴极灯管技术于今日已广泛使用于各种领域,例如应用于室内、柜内灯具或是电子产品屏幕的背光源…等相关发光器材。
为因应各种不同消费者须求,冷阴极灯管及供电线材之间所应用的电
连接方式也因应各种不同须求而改变,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305356号,其揭露一种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灯管连接结构,为提供一种使冷阴极灯管于背光模块中呈现更佳连接效果的连接技术,该背光模块至少包含一控制电路板、至少一个与控制电路板连接的冷阴极灯管,每一冷阴极灯管具有一个以上的电极接脚,其中,控制电路板的侧缘横向设置一个以上供冷阴极灯管的电极接脚直接焊固的连接区,该连接区具有至少一个供电极接脚导接的导接端。
更者,例如中国台湾专利第M243823号,其揭露一种冷阴极灯管的接线构造改良,主要采取接线座导接方式取代传统焊线接线方式,透过基板对应冷阴极灯管输入端及外部电源输出端接线处定义出一接线区域,并于此接线区域组接定位至少一组接线座,以该接线座上具有一个以上连接部,且连接部上设有一用以电性连接冷阴极灯管输入端及外部电源输出端的导电固定件,如是构成一无须焊接而可达便利组卸冷阴极灯管的目的。
然而,以上述技术而言,其一为背光模块的冷阴极灯管连接结构,于其创作的控制电路板的侧缘横向设置一个以上供冷阴极灯管的电极接脚直接焊固的连接区,此种冷阴极灯管焊固于控制电路板上的方式,其焊固的加热点约略为摄氏300度,于加工过程中存有焊固点温度影响冷阴极灯管质量的问题,以此种传统加工方法,不仅可能降低冷阴极灯管的质量良率,更甚者可能造成冷阴极灯管的破坏。
上述所提及技术其二为冷阴极灯管的接线构造改良,虽其创作采取接线座导接方式取代传统焊线接线方式,但其接线座的面积涵盖其灯管背面全范围,使灯具一侧皆被接线座的本体所挡住,而造成接线座使冷阴极灯管显露部分减少,减少其功能性的应用,且外观价值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阴极管连接模块,用以在不须焊接的加工下将冷阴极管及线材之间予以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冷阴极管连接模块,用以使冷阴极管达至最佳显露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冷阴极管连接模块,用以使冷阴极管及线材得以任何角度配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是用以使至少一冷阴极管及一线材电性连接,其中冷阴极管形成有一导电部,且线材外包覆有一绝缘层,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包括有一导电元件、至少一导接端子及一束线端子。其中导电元件具有至少一灯管插槽及一接线头。导接端子具有一插置孔并对应结合于导电元件的灯管插槽,其插置孔用以结合冷阴极管的导电部。束线端子包括有一接线部、一第一夹持部及一第二夹持部,其中接线部形成于束线端子的一端缘,用以对应结合于导电元件的接线头。第一夹持部用以夹持线材,第二夹持部用以夹持线材的绝缘层。线材通过束线端子的接线部与导电元件的接线头电性连接,使得冷阴极管及线材之间予以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一种冷阴极管连接模块,是用以使至少一冷阴极管及一线材间电性连接,该冷阴极管形成有一导电部,该线材外包覆有一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该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包括有-
一导电元件,具有至少一灯管插槽及一接线头;
至少一导接端子,具有一插置孔并对应结合于该导电元件的灯管插槽,该插置孔用以对应结合该冷阴极管的导电部;一束线端子,包括有
一接线部,形成于该束线端子一端缘,用以对应结合于该导电元件的接线头;
一第一夹持部,形成于该束线端子的中段,用以夹持该线材;
一第二夹持部,形成于该束线端子另一端缘,用以夹持该线材的绝缘层。
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更包括有一外覆体,该外覆体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其中该第二容置槽形成有一接线孔,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经由该接线孔相互连通。
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中该外覆体的第二容置槽内槽壁更形成有一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用以卡合固定该束线端子的接线部所形成的一倒勾结构。
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中该外覆体是由一弹性材料所构成。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更包括有一保护壳体,该保护壳体是包覆
于该导电元件外并形成有一第一贯孔及一第二贯孔,该第二贯孔与该第一
贯孔相互连通。
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中该导电元件是一L型元件。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中该导电元件是一直线型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冷阴极管及线材之间是透过本实用新型连接而不须以焊接方式做电性连接,可以使得于冷阴极灯管所应用的发光器具的加工过程中,防止焊固点温度影响冷阴极灯管质量的问题,增加冷阴极灯管的质量良率并防止冷阴极灯管的破坏,进而达成减低产业消耗成本及产品质量上升的功效。且因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冷阴极管的端缘,使灯具的发光段能完全显露,应用于展示用透明柜的发光器具时,使冷阴极灯管显露部分增加,进而达成最大光源输出的功效。且因本实用新型可使冷阴极管及线材得以不同角度配置,于使用上更加方便配置于各种场合中,达成功能性增加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通过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呈图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侧视断面分解示意
图3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侧视断面示意图,是
显示结合的情形;
图4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断面分解示意图; 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断面分解示意图; 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断面示意图,是显示结合的
情形;
图7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断面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100a、冷阴极管连接模块
100b、100c
1冷阴极管
11导电部
2线材
21绝缘层
3导电元件
31灯管插槽
32接线头
4导接端子
41插置孔
5束线端子
51接线部
511倒勾结构
52第一夹持部
53第二夹持部61
62
621
622
7
71
72
外覆体
第一容置冲
第二容置4
接线孔
卡扣结构
保护壳体
第一贯孔
第二贯孔
具体实施方式
同时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 分解示意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断面分解示意图。 如图所示,冷阴极管连接模块ioo,是用以使至少一冷阴极管l及一线材 2电性连接,其中冷阴极管l形成有一导电部ll,且线材2外包覆有一绝 缘层21,冷阴极管连接模块100包括有一导电元件3、至少一导接端子4 及一束线端子5。
其中导电元件3具有至少一灯管插槽31及一接线头32,而导接端子 4具有一插置孔41并对应结合于导电元件3的灯管插槽31,插置孔41用 以对应结合冷阴极管1的导电部11。于本实施例中,导电元件3是一 L 型元件,可用以设置在例如展示橱柜、或其它立体空间中,以解决空间大 小受限或布线角度不易的问题。
束线端子5包括有一接线部51、一第一夹持部52及一第二夹持部53, 其中接线部51形成于束线端子5的一端缘并用以对应结合于导电元件3 的接线头32。第一夹持部52形成于束线端子5的中段并用以夹持线材2; 第二夹持部53形成于束线端子5的另一端缘并用以夹持线材2的绝缘层 21。
参阅图3所示,其显示本实用新型冷阴极管连接模块的侧视断面示意 图,显示结合的情形。如图所示,冷阴极管1的导电部11结合于导接端 子4的插置孔41后,冷阴极管1通过导接端子4与导电元件3的灯管插槽31间电性连接。
线材2外包覆的绝缘层21经由束线端子5的第二夹持部53所夹持,且束线端子5的第一夹持部52夹持线材2本体后,线材2通过束线端子5的接线部51与导电元件3的接线头32间电性连接,因而使得冷阴极管1及线材2间透过导电元件3予以电性连接。
参阅图4所示,其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断面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理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100a的束线端子5的接线部51外部形成有一倒勾结构511 ,且冷阴极管连接模块100a更包括有一外覆体6,外覆体6包覆于导电元件3外,并具有一第一容置槽61及一第二容置槽62,第一容置槽61形成于外覆体6的一端缘,第二容置槽62形成于外覆体6的另一端缘,第二容置槽62更形成有一接线孔621及一卡扣结构622,且接线孔621使第一容置槽61及第二容置槽62相互连通。
外覆体6的第一容置槽61用以容置导电元件3,第二容置槽62用以容置束线端子5的接线部51,且导电元件3的接线头32经由第二容置槽62的接线孔621凸伸并显露出,以对应结合于束线端子5的接线部51。第二容置槽62的卡扣结构622形成于其内槽壁,当外覆体6的第二容置槽62及束线端子5的接线部51相互结合时,第二容置槽62的卡扣结构622及束线端子5的接线部51的倒勾结构511相互卡合固定。于本实施例中,外覆体6是由一弹性材料所构成。
同时参阅图5及图6所示,图5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断面分解示意图,图6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断面示意图,是显示结合的情形。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理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100b,包括有一保护壳体7,保护壳体7是包覆导电元件3及外覆体6之外,并形成有一第一贯孔71及一第二贯孔72,第一贯孔71对应开设于导电元件3的灯管插槽31,用以导入冷阴极管l,第二贯孔72对应开设于导电元件3的接线头32,用以导入线材2,第一贯孔71与第二贯孔72间相互连通。参阅图7所示,其是显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断面示意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组成与作用原理大致与第三实施例相同,故相同的 构件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不再赘述。其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冷阴极管
连接模块100c的导电元件3是一直线型元件,导电元件3除可为L型元 件及直线型元件外,亦可设计为其它角度,以适用于各种不同形状及空间。 由以上的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确具产 业上的利用价值,故本实用新型业已符合于专利的要件。惟以上的叙述仅 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凡精于此项技艺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 而作其它种种的改良,但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及以下所 界定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冷阴极管连接模块,是用以使至少一冷阴极管及一线材间电性连接,该冷阴极管形成有一导电部,该线材外包覆有一绝缘层,其特征在于该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包括有一导电元件,具有至少一灯管插槽及一接线头;至少一导接端子,具有一插置孔并对应结合于该导电元件的灯管插槽,该插置孔用以对应结合该冷阴极管的导电部;一束线端子,包括有一接线部,形成于该束线端子一端缘,用以对应结合于该导电元件的接线头;一第一夹持部,形成于该束线端子的中段,用以夹持该线材;一第二夹持部,形成于该束线端子另一端缘,用以夹持该线材的绝缘层。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 外覆体,该外覆体具有一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其中该第二容置槽 形成有一接线孔,第一容置槽及一第二容置槽经由该接线孔相互连通。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外覆体的 第二容置槽内槽壁形成有一卡扣结构,该卡扣结构用以卡合固定该束线端 子的接线部所形成的一倒勾结构。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外覆体由一弹性材料所构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保 护壳体,该保护壳体包覆于该导电元件外并形成有一第一贯孔及一第二贯 孔,该第二贯孔与该第一贯孔相互连通。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元件 是一L型元件。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元件 是一直线型元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冷阴极管连接模块,用以使至少一冷阴极管及一线材电性连接,其中冷阴极管形成有一导电部,且线材外包覆有一绝缘层,冷阴极管连接模块包括有一导电元件、至少一导接端子及一束线端子。其中导电元件具有至少一灯管插槽及一接线头。导接端子具有一插置孔并对应结合于导电元件的灯管插槽,其插置孔用以结合冷阴极管的导电部。束线端子包括有一接线部、一第一夹持部及一第二夹持部,其中接线部形成于束线端子的一端缘,用以对应结合于导电元件的接线头。第一夹持部用以夹持线材,第二夹持部用以夹持线材的绝缘层。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1294218SQ20082013713
公开日2009年8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9日
发明者谢祯烜, 陈德鸿, 陈治仲 申请人:松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