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具的散热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272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具的散热架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的散热架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灯具的散热架构,该架构 在灯具的盖体内设计一空气流动的路线,再将外部的空气引入,以驱离内部高温的气体离 开该盖体,进而降低电子产品电路板的温度。
背景技术
当今许多电子产品强调多功能、高效能,在科技发展的现代,必将成为未来的趋 势。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多,但强调多功能、高效能的电子产品代表该电子产品需 要更多集成电路晶片(IC)、需要更多耗电量,这些对研发、设计人员来说,是一项必需要面 对的挑战。现在许多驱动电子产品执行多功能的集成电路晶片大多都置于同一电路板上,这 是因为在同一电路板上可以使各集成电路晶片间的电性信号较为方便。但是,小小一颗晶 片中可能有几万个电子元件,当电力供给至该晶片中,所造的热能可想而知。而一电路板上 又有许多集成电路晶片,若散热设计不佳,所产生的热能足以让电子产品当机,甚至永久损 坏。所以需大电力的电子产品,散热装置的优劣往往决定该产品的效能。一旦散热装置足 够散逸所产生的热能,那么电子产品的功能和效能便可以更上一层楼。坊间最常见的散热装置为一散热鳍片(Heat Sinks),该散热原理是利用一散热鳍 片与电路板相互接合,将电路中的热能藉由传导来散布于整个散热鳍片上,再藉由散热鳍 片与空气的大面积接触来将热能散逸于空气中。所以散热鳍片的材质与大小往往决定该散 热的效果。但是,就算散热鳍片的材质与大小可传导百分的一百的热能出来与空气接触, 如果与散热鳍片接触的空气不流动的话,热能依然无法散去。此时,散热鳍片形同虚设,倘 若能让外界的空气流动,将热能驱去,引入较低温的气体,此低温的气体可平衡散热鳍片上 的高温,如此一来,便可达到对该电路板散热降温的效果了。以照明设备为例,发光二极管 (LED)以省电的优势逐渐取代灯泡与日光灯,虽然发光二极管以省电著称,但是因为一些材 料的物理特性,散热不佳往往会使照明效能大为降低、减少其使用寿命,甚至使发光二极管 烧坏,在发光二极管即将主宰照明市场的现在,我们真的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已经有许多用在照明设备上的散热装置被研究、开发,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证书 号数M354697 "LED路灯及其散热架构”、中国台湾专利公报证书号数M360990 “可均勻散热 的LED灯具”、中国台湾专利公报证书号数M335618 “具LED照明装置的路灯座”、中国台湾 专利公报证书号数M353313 “具散热防护效果的户外用LED灯具”…等,在在都显示照明设 备在散热问题上待改善的急迫性。但是上述的散热方式多为让内、外的空气对流的被动式 散热或仅让一抽风装置直接对发光装置降温,这些方法虽可达到散热的目地,但若能将两 者的散热方式结合,相信必定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上述现有习知的技术可得知,散热鳍片虽可使发光装置电路板上的高温平均分 散至散热鳍片中,但是若没有降低与散热鳍片接触的空气温度,此散热效果便无法持续,最 终可能造成该发光装置产生损坏或其效能无法达到预期。[0007]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 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 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灯具的散热架 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 型的灯具的散热架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使散热鳍片可有效地散发灯具中的热 能,以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灯具的散热架构,该灯具的散热架构包含一发光装置电路板,该发光装 置电路板驱动一发光装置;一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设于该发光装置上以传导该发光装置 所产生的热能,且该散热鳍片具有一分隔部,该散热鳍片具有贯穿该分隔部的一连通区;一 盖体,罩设于该散热鳍片,该盖体内部藉该散热鳍片的分隔部形成一第一空间与一第二空 间,该分隔部上的连通区使该第一空间与该第二空间相互连通,且该盖体具有分别对应于 该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一第一孔洞与一第二孔洞;至少一抽风装置,设于该盖体的孔洞, 并导引气体在该第一空间与该第二空间形成气流回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前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中所述发光装置具有至少一 LED发光元件。前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中所述该盖体设有一导风部,且该导风部具有对应第 一孔洞与第二孔洞的入风口与出风口。前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中该入风口与该出风口分别设有一过滤网。前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中所述抽风装置是设置于第一孔洞或第二孔洞的一散 热风扇。前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中所述抽风装置是分别设置于第一孔洞与第二孔洞的 两散热风扇。前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中所述灯具的散热架构更设有一供给发光装置或抽风 装置电源的电源供应单元。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 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灯具的散热架构,该架构具有一盖体、一发光装置电路 板与该发光装置电路板所驱动的一发光装置,该盖体中在发光装置电路板上具有一散热鳍 片,该散热鳍片有一将该盖体内部划分为两空间的一分隔部,该散热鳍片更设有使两空间 相互连通的一连通区,该盖体具有两个孔洞分别对应其中两个空间,藉由一抽风装置使外 部的气体进入该盖体内的一空间中,此时,该盖体内部因发光装置电路板所产生的热能将 因外部所导引进入的气体而产生流动,并经由该散热鳍片上的连通区而进入另一空间中, 再经由该盖体上的孔洞将热能排出该盖体外。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灯具的散热架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不断地吸入外部较低温的空气,并吹出内部较高温的空气,藉此来降低该盖 体内部由该发光装置电路板所散发出来的热能,使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习知技术达到的 有益效果在于,有效降低灯具运作时的温度,使灯具保持正常运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使散热鳍片可有效地散发灯具中的热能,以达到散热降温 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 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灯具的散热架构示意图。图2为灯具的散热架构分解立体图。图3为图1中的A-A剖面图。图4为图3中的B-B剖面图。图5为施加一导风部的实施态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 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 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 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一种灯具的散热架构包含一具有第一孔洞11与第二孔洞 12的盖体1、一发光装置电路板31与该发光装置电路板31所驱动的一发光装置3,该发光 装置3可以为任何一种需藉由电力供给而产生光源的元件,例如灯泡、LED (发光二极管)… 等,该盖体1可容置一具有一分隔部21与一连通区22 (示于图2)的一散热鳍片2于其中, 藉由该分隔部21可使该盖体1内形成以分隔部21为界的第一空间4与第二空间5 (示于 图3与图4),该盖体1上的第一孔洞11对应该于盖体1内的第一空间4,且第二孔洞12对 应于该盖体1内的第二空间5 ;被分隔的第一空间4与第二空间5再藉由分隔部21上的一 连通区22而相互连通,该散热鳍片2置于该发光装置电路板31上。而该灯具的散热架构 具有至少一抽风装置6,最常见的抽风装置6为一散热风扇,该抽风装置6可置于该第一孔 洞11或第二孔洞12中,亦可同时置于该第一孔洞11与第二孔洞12中(本实施态样将抽风 装置置于第一孔洞11中),该灯具的散热架构更具有一供给该架构所需电源的电源供应单 元7。且该散热鳍片2与发光装置电路板31紧密接合并可被容置于该盖体1中,当该发光 装置电路板31启动该发光装置3时,会产生热能并传导分布于所连接的该散热鳍片2上, 再藉由该第一孔洞11中的抽风装置6来将外部的空气抽入该盖体1内的该第一空间4中,
5而原本在该第一空间4内的热能会因外部而来的气体而顺势流动,再经由该分隔部21上的 该连通区22流动至该第二空间5中,该第二空间5中的热能也因流动的气体所带动经过该 第二孔洞12而自该盖体1排出。如此循环下去,只要该发光装置电路板31产生热能,经由 该散热鳍片2传导出来,随即被该抽风装置6产生的流动气体而被驱离出该盖体1。简而言 之,藉由该抽风装置6所导引的气流可由该第一孔洞11进入该第一空间4中,再由该连通 区22进入该第二空间5中并经由该第二孔洞12而离开该盖体1,藉由此气体流动的路线而 形成一气流回路,该盖体1内部的热能将依此路线流动。请参阅图5所示,此实施态样中该第一孔洞11与第二孔洞12沿着该盖体1连接 一导风部15,且该导风部15对应该第一孔洞11与第二孔洞12设有一入风口 151与一出风 口 152,该入风口 151与该出风口 152分别设置于该导风部15相反的两侧,避免设于同侧 时,出风口 152吹出的热气马上由入风口 151吸入,且该导风部15更在入风口 151及出风 口 152分别设置一过滤网16,不但可以遮挡环境中的灰尘,当雨水泼在入风口 151或出风 口 152时,更可利用过滤网16来阻挡雨水。所连接的该导风部15可防止外来的异物直接 接触该发光装置3,也可以阻挡外在的光害,使该发光装置3的发光效能不因外在的光害而 降低。该灯具的散热架构具有一电源供应单元7,此电源供应单元7可置于该第一孔洞11 或第二孔洞12下方且在盖体1内,(本实施态样为电源供应单元7置于第一孔洞11下方 且在盖体1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 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灯具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该灯具的散热架构包含一发光装置电路板(31),该发光装置电路板(31)驱动一发光装置(3);一散热鳍片(2),该散热鳍片(2)设于该发光装置(3)上以传导该发光装置(3)所产生的热能,且该散热鳍片(2)具有一分隔部(21),该散热鳍片(2)具有贯穿该分隔部(21)的一连通区(22);一盖体(1),罩设于该散热鳍片(2),该盖体(1)内部藉该散热鳍片(2)的分隔部(21)形成一第一空间(4)与一第二空间(5),该分隔部(21)上的连通区(22)使该第一空间(4)与该第二空间(5)相互连通,且该盖体(1)具有分别对应于该第一空间(4)与第二空间(5)的一第一孔洞(11)与一第二孔洞(12);至少一抽风装置(6),设于该盖体(1)的孔洞,并导引气体在该第一空间(4)与该第二空间(5)形成气流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发光装置(3)具有至 少一 LED发光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该盖体(1)设有一导 风部(15),且该导风部(15)具有对应第一孔洞(11)与第二孔洞(12)的入风口(151)与出 风口(1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入风口(151)与该出风 口 (152)分别设有一过滤网(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抽风装置(6)是设置 于第一孔洞(11)或第二孔洞(12)的一散热风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抽风装置(6)是分别 设置于第一孔洞(11)与第二孔洞(12)的两散热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的散热架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灯具的散热架构更设 有一供给发光装置(3)或抽风装置(6)电源的电源供应单元(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灯具的散热架构,该散热架构具有一盖体、一发光装置电路板与该发光装置电路板所驱动的一发光装置,该盖体中在发光装置电路板上具有一散热鳍片,该散热鳍片有一将该盖体内部划分为两空间的一分隔部,该散热鳍片更设有使两空间相互连通的一连通区,该盖体具有两个孔洞分别对应其中两个空间,藉由一抽风装置使外部的气体进入该盖体内的一空间中,此时,该盖体内部因发光装置电路板所产生的热能将因外部所导引进入的气体而产生流动,并经由该散热鳍片上的连通区而进入另一空间中,再经由该盖体上的孔洞将热能排出该盖体外,如此一来,形同不断藉由外部较低温的空气来降低该盖体内部由该发光装置电路板所散发出来的热能。
文档编号F21V29/02GK201599770SQ20092027051
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3日
发明者洪志儒, 郑钧江 申请人:郑钧江;洪志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