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85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灯具结构,尤指一种能以其中心轴为中心,散发出360度光 源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环保意识的日渐增强,人们在选购许多产品的标准上,已开始将节能、 环保等因素考虑在内,以降低日常用品在废弃后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举例而言,目前 中国台湾省的家庭中,日光灯管几乎是必备的照明物品,因此,亦会导致其整体的废弃量大 增,根据统计,中国台湾省一年所使用的日光灯管约为7,790吨,由于日光灯管中含有汞、 荧光粉等有害物质,因此,若未经过妥善的回收处理,而是直接掩埋在垃圾掩埋场,将会污 染生活环境并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在回收及处理废弃的传统日光灯管上,则势必会花费大 量的人力及金钱,且亦需民众的高度配合,才能有效达到回收的效果,所以,有业者开始使 用其它的产品来替代传统的日光灯管,以解决回收不力的问题,同时,亦能避免造成环境污
^fe o如上所述,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LED)的技术精进,且具 有省电、使用寿命长及不含汞元素等有毒物质的特点,因此,符合现代人乃至国家的环保标 准,所以,有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灯具开始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主要的发光源,其中一种即 是将发光二极管应用在传统日光灯管造形的灯具结构上,请参阅图1,该灯具1包括一中空 管体11、一发光二极管灯条(LED Light Bar)12及两个灯座14,其中该中空管体11的两侧 端分别设有一开口 111,且其内对应于开口 111的位置形成一容置空间,另外,该发光二极 管灯条12容纳于该中空管体11中,且由一电路基板121及多个发光二极管122组合而成, 该电路基板121在接收到外部电源时,即会将电源传送至发光二极管122,且使发光二极管 122发出光源,并投射至该中空管体11外,再者,灯座14的第一侧面分别组装至开口 111, 且电连接至该电路基板121,其第二侧面则设有多个导电接脚141,以使外部的电源能经由 导电接脚141而传送至该发光二极管灯条12,如此,该灯具1在使用了发光二极管122作为 发光源的同时,还能够安装在传统日光灯的日光灯罩座体16 (如图2所示)上,方便使用者 的使用。但是,请再参阅图2,单就照明部分而言,由于发光二极管122所产生的光线具有 很强的方向性,使得其投射出的光线角度较小,且一般的发光二极管灯条12仅有一侧面会 设有发光二极管122,因此,在实际使用上,该灯具1仅会散发出180度的光源,前述特点即 会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的困扰首先,该中空管体11通常呈现半透明的样式,因此,使用者 若非特别仔细的察看该发光二极管灯条12,则无法仅由该灯具1的外观判断出哪个方向才 是发光二极管122投射出光源的方向,导致使用者在安装完灯具1后,若安装的方向错误, 造成灯具1的光源并非朝使用者预定方向投射时,使用者便必须重新安装,导致使用者在 安装上的不便,另外,由于传统的日光灯管会散发出360度的光源,因此,其所使用的日光 灯罩座体16通常具有反射层,以将投射至该日光灯罩座体16方向的光源反射至使用者预定的方向,以提高整体亮度及使用效率,但前述的灯具1则因仅具有180度的光源,故在安 装至日光灯罩座体16上时,并不会有光源投射至日光灯罩座体16上,使得该日光灯罩座体 16上的反射层如同虚设,发挥不出原有的效果。虽然有业者在电路基板的两侧面皆设有发光二极管,以制作出双面的发光二极管 灯条,但受限于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的方向性影响,仍会使该发光二极管灯条产生照射死角, 而无法形成完美的360度光源,故,如何设计出一种崭新的灯具,不仅能够使用发光二极管 作为发光源,且能如同传统的日光灯管般散发出360度的光源,以能有效利用传统的日光 灯罩座体,并解决使用者需考虑安装方向的问题,即成为目前相关灯具业者,亟欲解决的一 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使其能 够如同传统日光灯管般散发出360度的光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中,该灯具结构包括一中空管体,其设有至少一个开口,且其内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形成一容置空 间;至少一个锥状反射体,该锥状反射体设有一固定部,且容纳至该容置空间,该锥状 反射体的外侧表面披覆有反光层,该外侧表面距离该锥状反射体的中心轴的径向长度为沿 着该灯具中心轴的方向由该锥状反射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递增,且该锥状反射体的一端对应 于该开口的位置;及一灯座,其一第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主发光二极管,其一第二侧面上则设有提 供电源予所述主发光二极管的二导电体,该灯座的第一侧面组装至该中空管体的开口,且 能与该锥状反射体的固定部串联成一体,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该锥状反射 体的外侧表面的该反光层反射至该中空管体的外侧,所述光线以该中空管体的中心轴为中 心散发360度的光源。上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中,该锥状反射体的另一端设有至少
一个副发光二极管。上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中,该固定部为一柱体,且设在该锥状 反射体的一端,并嵌卡至该灯座上的一定位孔中,该副发光二极管与该灯座的导电体电连接。上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中,该灯具结构还包括二导体分别与 该灯座的导电体电连接,所述二导体容纳至该容置空间,该固定部包括二金属夹片,所述二 金属夹片的一端设在邻近该锥状反射体的另一端的位置,且与该副发光二极管电连接,所 述金属夹片的另一端夹持住对应的该导体,该副发光二极管通过所述导体与该灯座的导电 体电连接。上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中,所述主发光二极管上盖设有一透
境 ο上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中,所述副发光二极管上盖设有一透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藉由该锥状反射体的作用, 而反射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源,并形成能散发出360度的光源,该灯具结构包括一中 空管体,其中该中空管体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其内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形成一容置空间,该 容置空间中容纳有至少一个锥状反射体,且当该锥状反射体的数量为多个时,相互串联固 定,而且,该锥状反射体的外侧表面披覆有一反光层,该外侧表面距离该锥状反射体的中心 轴的径向长度为沿着中心轴的方向由该锥状反射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递增,且该锥状反射体 的一端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还设有一固定部,另外,一灯座的一第一侧面组装至该中空管 体的开口,且能与该锥状反射体的固定部串联成一体,该第一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发光二极 管,该灯座的一第二侧面上则设有二导电体,以提供电源予该发光二极管,令该发光二极管 发出光线,并使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能经由该锥状反射体的外侧表面的该反光层被 反射至该中空管体的外侧,且以该中空管体的中心轴为中心散发出360度的光源,如此,藉 由该锥状反射体的反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即能制作出如传统日光灯管规格般的灯 具,以该中空管体的中心轴为中心散发出360度的光源,令使用者不需要特别改变原有传 统日光灯管的日光灯罩座体的结构。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在利用了锥状反射体的反射效果后,将具有如 下的优点(1)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结构在使用具省电、环保及长使用寿命的发光二极管的情 况下,仍然能够制作出如同传统日光灯管规格般的灯具,亦即能以中空管体的中心轴为中 心,散发出360度的光源,而非如其它传统日光灯管规格的发光二极管灯具般,仅具有180 度的发光源,因此,使用者在将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安装至传统的日光灯罩座体时,完全无需 担心因安装方向错误,而造成灯具朝非预定的方向发出光源;(2)本实用新型的灯具具有360度的光源,使用者能直接将该灯具结构组装至传 统日光灯罩座体上,有效利用该日光灯罩座体的反射效果,以提高灯具的发光亮度,使该日 光灯罩座体能发挥原有的反射效果,而无需特别针对该日光灯罩座体进行额外的变更结 构;(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灯具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光源先行经过该锥状反射体的反 射后才投射至该中空灯管的外侧,因此,该灯具所散发出的光源不仅较为柔和,且能避免使 用者在不经意注视到该灯具时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而产生眼睛不适的问题;(4)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的光源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所产生,且经该锥状反射体的反 射后,才投射至该中空灯管的外侧,因此,既使某些发光二极管的光源色温较差,但经过该锥 状反射体的反射过程,使不同光源的光线彼此混合后,仍会在该中空灯管的外侧投射出均勻 混合的光线,以有效降低发光二极管质量不稳定对灯具的整体光源色温的负面影响;及(5)本实用新型的灯具能够因应使用者或使用环境的不同需求,藉调整发光二极 管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以改变该灯具的整体亮度及色温,以大幅提高该灯具对使用者或使 用环境的亲和性或应用性。

图1为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爆炸图;[0025]图2为现有的发光二极I 灯具的剖面图;[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实施例的爆炸图;[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0028]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锥状反射体的左侧视图;[0029]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锥状反射体的前视图;[00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二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及[00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O[0032]主要元件标号说明[0033]现有技术[0034]1 灯具11 中空管体111 开口[0035]12 发光二极管灯条121 基板122 发光二极管[0036]14 灯座141 导电接脚16:日光灯罩座体[0037]本实用新型[0038]2、3、4 灯具结构 21、31 中空管体210,310 开口[0039]211 容置空间23,33 锥状反射体231,331 固定部[0040]233,34 副发光二极管25,35 灯座250 定位孔[0041]251、351:导电体 27、37:主发光二极管332 金属夹片[0042]333 导体38 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传统日光灯管本身能够散发出360度光源,且其所使用的日光灯罩座体亦具 有反射层,从而将投射至该反射层的光源再反射出去,因此,为了让使用者使用发光二极管 灯具时,不需要特别改变原有传统日光灯管的日光灯罩座体,且不必特别注意灯具的安装 方向,所以设计人特别针对原有的发光二极管灯具重新进行改进,请参阅图3所示,在本实 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该灯具结构2包括一中空管体21、至少一个锥状反射体23、至少一 个灯座25及多个主发光二极管27,其中该中空管体21设有一开口 210,其内对应于该开口 210的位置形成一容置空间211,以能容纳该灯具结构2的必要元件,另外,该锥状反射体23 容纳至该容置空间211,且该锥状反射体23的外侧表面披覆有一反光层,该外侧表面距离 该锥状反射体23的中心轴的径向长度为沿着中心轴的方向由该锥状反射体23的一端向另 一端递增,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锥状反射体23呈圆锥体,但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 实施例中,该锥状反射体可呈三角锥体或多角锥体。承上,请再参阅图3所示,该锥状反射体23的一端对应于该开口 210的位置设有 一固定部231,该固定部231朝远离该锥状反射体23的方向延伸,而且,该锥状反射体23的 另一端设有多个副发光二极管233,这些副发光二极管233与该固定部231电连接,以接收 该固定部231所传来的电能,并发出光线。在实施上,该固定部231内能够设有多条导线, 并连接至副发光二极管233的正、负接点,以传送电源。但在实施上并非仅限于前述方式, 而能依从业者的不同电路结构,而具有多种方法。另外,该灯座25的一第一侧面上设有主
6发光二极管27,其一第二侧面上则设有二导电体251,这些导电体251能插接外部的电源, 并将接收到的电能提供给这些主发光二极管27,令这些主发光二极管27发出光线,在该第 一实施例中,这些导电体251与主发光二极管27之间是直接或间接地电连接的,由于其彼 此间的电路关系并非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故不予赘述,只要这些导电体251所接收到的电 能能够传输至这些主发光二极管27,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灯座25及主发光二极管27间 的连接关系。另外,在图3中,这些导电体251显示为导电接脚,但在其它实施例中,这些导 电体251可以为导电插座,只要其能够接收外部电能,即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体251。 而且,该灯座25的第一侧面组装至该中空管体21的开口 210,且能与该锥状反射体23的固 定部231串联成一体,如此,请参阅图4所示,这些主发光二极管27所发出的光能经由该锥 状反射体23的外侧表面的反光层而反射至该中空管体21的外侧,且以该中空管体21的中 心轴为中心,散发出360度的光,如此,使用者即不必担心因安装方向错误而造成该灯具结 构2所发出的光源非朝向预定的方向,且当使用者将该灯具结构2安装至传统日光灯管的 日光灯罩座体后,由于该灯具结构2仍会有光线投射至日光灯罩座体,再经由日光灯罩座 体的反射而射至预定的发光方向,故能提高整体亮度,亦能够发挥该日光灯罩座体的作用。 为能详细介绍锥状反射体的固定部的定位方式,在该第一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 3,该固定部231为一柱体,其一端能嵌卡至该锥状反射体23的一端,且该灯座25的第一侧 面上设有一定位孔250,使得该固定部231的另一端能嵌卡在其内,并与该灯座25的导电体 251形成电连接,意即导电体251所接收的电源能够传送至副发光二极管233上,又,请参阅 图4所示,当从业者为提高该灯具结构2的整体亮度而将多个锥状反射体23相互串联时, 锥状反射体23彼此间皆是通过固定部231进行连接固定,使外部电源能够依序经由所述导 电体251、固定部231而传输至各个副发光二极管233,且各个副发光二极管233所投射的 光线能够经由对应的锥状反射体23而反射至该中空管体21的外侧(如图4中的虚线)。 另外,除前述仅设有单一固定部的方式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尚有其它固定 部的设置方式,请参阅图5A、5B所示,其中图5A为锥状反射体33的左侧视图,图5B为锥状 反射体33的前视图,该锥状反射体33的外侧表面距离其中心轴的径向长度,沿着中心轴的 方向,由该锥状反射体33的一端向另一端递增,邻近另一端的位置设有一固定部331,该固 定部331包括二金属夹片332,所述金属夹片332彼此相对应,各金属夹片332的一端与至 少一个副发光二极管34的正、负极相电连接,其另一端则分别夹持住对应的一导体333,以 能接收各导体333所传来的电源,并使该副发光二极管34在接收到电源后能够发光,如此, 请参阅图6所示,当从业者将多个锥状反射体33置入一中空管体31中,且分别在该中空管 体31的二开口 310组装上一灯座35后,导体333会将锥状反射体33及灯座35相串联,且 与导电体351相电连接,此时,灯座35上的导电体351即会将外部的电源传送至灯座35上 的主发光二极管37及副发光二极管34,并使主发光二极管37及副发光二极管34发光,此 时,主发光二极管37及副发光二极管34所发出的光线会投射至对应的锥状反射体33上, 并经由锥状反射体33的外侧表面的反射层而反射至外界(如图6的虚线所示),且形成360 度的光源。另外,为使主发光二极管37及副发光二极管34的光线能够完全地投射至该锥 状反射体33上,从业者还能分别在灯座35或锥状反射体33上增设一透镜38,该透镜38能 够完全盖住主发光二极管37或副发光二极管34,以使该主发光二极管37或副发光二极管 34的光线能确实投射至锥状反射体33的外侧表面的反射层上,以提高灯具结构3的整体发光效率。在此特别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锥状反射体的一端间的夹角角度最佳为45度, 但并非以前述角度为限,业者能够依不同的结构需求,而调整该锥状反射体的夹角角度,另 外,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除以组装方式固定于锥状反射体外,还能够一体成形地设置于该 锥状反射体上,且从业者能够单独设置导线,直接将电源输送至副发光二极管,而不经由固 定部进行传输,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实施例中,虽介绍了多个锥状反射体的灯具结 构,但从业者能够依实际的生产需求(如小型灯具),而仅设有一个锥状反射体,且本实用 新型的锥状反射体能够依不同的灯具结构而不设有副发光二极管(如图6位于中间位置的 锥状反射体),或者请参阅图7所示,从业者能够将多个灯具结构4进行组合,以达到预定的 形状,以使本实用新型的灯具结构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
,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 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灯具结构包括一中空管体,其设有至少一个开口,且其内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形成一容置空间;至少一个锥状反射体,该锥状反射体设有一固定部,且容纳至该容置空间,该锥状反射体的外侧表面披覆有反光层,该外侧表面距离该锥状反射体的中心轴的径向长度为沿着该灯具中心轴的方向由该锥状反射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递增,且该锥状反射体的一端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及一灯座,其一第一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主发光二极管,其一第二侧面上则设有提供电源予所述主发光二极管的二导电体,该灯座的第一侧面组装至该中空管体的开口,且能与该锥状反射体的固定部串联成一体,所述主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该锥状反射体的外侧表面的该反光层反射至该中空管体的外侧,所述光线以该中空管体的中心轴为中心散发360度的光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锥状反射体 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副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为一 柱体,且设在该锥状反射体的一端,并嵌卡至该灯座上的一定位孔中,该副发光二极管与该 灯座的导电体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灯具结构还 包括二导体分别与该灯座的导电体电连接,所述二导体容纳至该容置空间,该固定部包括 二金属夹片,所述二金属夹片的一端设在邻近该锥状反射体的另一端的位置,且与该副发 光二极管电连接,所述金属夹片的另一端夹持住对应的该导体,该副发光二极管通过所述 导体与该灯座的导电体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发光 二极管上盖设有一透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发光二 极管上盖设有一透镜。专利摘要一种串联锥状反射体形成的灯具结构,其包括至少一灯座、至少一个主发光二极管、至少一个锥状反射体及一中空管体,其中该锥状反射体设有一固定部,且容纳至该中空管体内,该锥状反射体的外侧表面距离其中心轴的径向长度为沿中心轴的方向由该锥状反射体的一端向另一端递增,且该锥状反射体的一端是对应于该开口的位置,该主发光二极管设在该灯座的一第一侧面上,该灯座的一第二侧面上则设有二导电体提供电源予该主发光二极管,使其发出光线,该灯座的第一侧面组装至该中空管体的开口,与该锥状反射体的固定部串联成一体,使该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线经由该锥状反射体被反射至该中空管体的外侧,且以该中空管体的中心轴为中心,散发出360度的光源。
文档编号F21S2/00GK201696916SQ20102018550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8日
发明者胡友芬, 胡诗韵 申请人:胡友芬;胡诗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