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无缝连接的壳体及使用该壳体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关于一种使用一种壳体的灯具,特别是关于一种光源具连续性、以及在灯具串联时可使光源具连续性的壳体。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灯具由于结构上的限制,在灯具装设上容易造成使用上不便之处。再者,部份的灯具虽具备可串接的功能,但其壳体结构设计复杂,造成串接上不易;再者,在灯具与另一组灯具的接合处,仍具有无光源的区域,换言之,在接合处的光源为中断且不具连续性,故在功能与外观上具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提供一种灯具,具有简易串接的功能。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提供一种灯具,具有简易装设的功能。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提供一种灯具,可透过旋转一预设角度后进行固定。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在提供一种灯具,在灯具串接处的光源具有连续性。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适用于一灯具,该壳体包含:一第一灯壳,具有一第一长轴与一第一短轴,且第一长轴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灯壳,具有一第二长轴与一第二短轴,第二长轴的长度不大于第一长轴的长度,第二长轴沿该第一方向延伸,且第二灯壳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底面与一第二底面;一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底面,自第一底面穿出并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二底面,自第二底面穿出并沿相反于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一灯壳连结于该第二灯壳,第一灯壳的两端分别超出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的边缘,且第二灯壳内缩于第一灯壳;以及,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长轴的长度总和不大于第一长轴的长度。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灯具,包含:一第一灯壳,具有一第一长轴与一第一短轴,且第一长轴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一发光装置,设置于第一灯壳的内部,用以产生光源;一第二灯壳,具有一第二长轴与一第二短轴,第二长轴的长度不大于第一长轴的长度,第二长轴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二灯壳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底面与一第二底面;一驱动装置,率禹接发光装置并设置于第二灯壳的内部;一第一连接部,设置于第一底面,且自第一底面沿第一方向延伸;一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二底面,且自第二底面沿相反于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两灯座壳体,内部具有一电源导通装置,耦接至驱动装置与发光装置,且该些灯座壳体分别具有一沟槽与一旋转结构。其中,第一灯壳连结于第二灯壳,第一灯壳的两端分别超出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且第二灯壳内缩于第一灯壳;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二长轴的总长度不大于第一长轴的长度;以及,灯座壳体外缘之间距离不大于第一长轴。故,本发明的灯具可遮蔽灯座壳体,故灯具与另一组灯具进行串接时,灯座壳体系被灯壳所遮蔽而使串接后灯具的连接处的光源不会中断,使外观更具美观与实用性。
图1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立体示意图。图1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侧面示意图。图2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座壳体侧面的示意图。图2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的连接部进入灯座壳体的侧视图。图2C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的连接部进入灯座壳体的示意图。图2D显不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的连接部固定于灯座壳体的不意图。图2E显不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的连接部固定于灯座壳体的侧视图。图3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串接的下视图。图3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座串接时的上视图。图3C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串接的下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 壳体101、102 灯壳103、104 连结部101a、102a 长轴10lb、10 短轴101c、102c 底面lla、llb、12a、12b 金属连接端13 连线Dl D3 方向01、02 中心点S1、S2 平面T 法线F1、F2灯座壳体T1、T2 旋转轴G1、G2 沟槽L透光面K偏心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同时参考图1A与图1B,图1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立体示意图,图1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壳体侧面示意图。壳体100适用于一可无缝连接的线型灯具,壳体100包含灯壳101、102、连接部103与104。在本实施例中,灯壳101具有长轴IOla与短轴101b,且灯壳101为一几何形且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除此之外,发光装置(图未示)设置于灯壳101的内部空间,灯壳101用以保护发光装置,且透过发光装置产生光源。
在一实例中,发光装置可由一固态发光装置所实现,于另一实施例中,发光装置亦可由发光二极体阵列所实现,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亦可以由现有或未来发展的发光装置所满足。灯壳101具有长轴IOla与短轴101b,且长轴IOla沿方向Dl延伸,灯壳101具有底面IOlc与101d(图未示)于长轴IOla两端,换言之,灯壳101之第三底面与第四底面系为底面IOlc与101d,且底面IOlc相对于底面IOld设置于灯壳101之两侧。在一实施例中,灯壳101为一几何形且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故底面IOlc与IOld分别为截面形状的底面,但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灯壳102具有长轴102a与短轴102b,灯壳102亦可为一几何形且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长轴102a的长度不大于长轴IOla的长度。另夕卜,灯壳102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图未示),驱动装置与发光装置耦接,用以驱动发光装置。除此之外,灯壳102亦可用来保护驱动装置,且长轴102a的长度为小于长轴IOla的长度。再者,长轴102a沿方向Dl延伸并平行于长轴101a,灯壳102的两端分别具有底面102c与102d (图未示),换言之,灯壳102之第一底面与第二底面系为底面102c与102d,且底面102c相对于底面102d设置于灯壳102之两侧。由于灯壳101之底面IOlc与IOld设置于长轴IOla两端,而灯壳102之底面102c与102d设置于长轴102a两端,换言之,底面102c与102d之位置相较于底面IOlc与IOld位置系为内缩于壳体100。另外,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灯壳101与10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相对应的边盖,用以封闭灯壳101与102以保护内部的电路,故底面IOlc与IOld设置于灯壳101的边盖上,底面102c与102d设置于灯壳102的边盖上。在一实施例中,灯壳102为一半圆形且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故底面102c与102d分别为半圆形的底面,但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请注意,在本实施例中,底面IOlc与IOld的形状与面积大小均相同,相对应地,底面102c与102d的形状与面积大小亦相同,但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在本发明中,灯壳101与102连结时具有一连结面(图未示),且长轴IOla的中点与短轴IOlb连线处为中心点01,而长轴102a的中点与短轴102b连线处为中心点02。当灯壳101与102进行连结时,中心点01与02为重迭,且中心点01与02在连结面上,换言之,灯壳101与102连结时,灯壳101的几何对称中心与灯壳102的几何对称中心相互重迭。除此之外,由于本发明中灯壳101的长轴IOla长度大于灯壳102的长轴102a的长度,且底面102c与102d之位置相较于底面IOlc与IOld位置系为内缩于壳体100,故当灯壳101与102连结时,灯壳101具有两平面SI与S2并分别与两底面IOlc与IOld相邻,平面SI与S2的法线T垂直于长轴IOla与短轴101b。在此请注意,壳体101与壳体102连结后的特点在于灯壳101的两端分别超出灯壳102的底面102c与102d的边缘,换言之,壳体102相较于壳体101系为内缩。连接部103设置于底面102c,且具有两个金属连接端Ila与11b,金属连接端Ila与Ilb耦接至驱动电路并用来与一灯座(图未示)进行电性连接。其中,金属连接端Ila与Ilb分别自底面102c穿出并沿方向Dl延伸。连接部104设置于底面102d,且具有金属连接端12a与12b,金属连接端Ila与Ilb耦接至驱动电路并用来与灯座进行电性连接,金属连接端12a与12b分别自底面102d沿相反于方向Dl延伸。在此请注意,在本发明中连接部103、104、以及长轴102a的长度总和不大于长轴IOla的长度,换言之,金属连接端lla、llb与壳体102连结后,其金属连接端lla、llb系位于平面SI的上方,且不超越平面SI的范围;相对应地,金属连接端12a、12b与壳体102连结后,其金属连接端12a、12b系位于平面S2的上方,且不超越平面S2的范围。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以及图2C,图2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座壳体侧面的示意图,图2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的连接部进入灯座壳体的侧视图,图2C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的连接部进入灯座壳体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灯具10包含壳体100、灯座壳体Fl与F2。由图示可以了解,灯座壳体Fl具有沟槽Gl与旋转结构Tl,相同地,灯座壳体F2具有沟槽G2与旋转结构T2。除此之外,灯座壳体Fl与F2系面对面设置,换言之,沟槽Gl的开口方向与旋转结构Tl的开口方向系垂直于长轴IOla设置于壳体101的一端,沟槽G2的开口方向与旋转结构T2的开口方向系垂直于长轴IOla设置于壳体101的另一端。在一实施例中,灯座壳体Fl的外缘与灯座壳体F2的外缘之间距离不大于灯壳101的长轴IOla的长度。在一实施例中,灯座壳体Fl与F2内部具有一电源导通装置(图未示),并耦接至驱动装置与发光装置,用以提供电源以使发光装置产生光源。其中,灯座壳体Fl与F2可由目前现有型号为T5灯座壳体所实现。当金属连接端Ila与Ilb沿方向D2经由沟槽Gl进入灯座壳体Fl,此时,金属连接端12a与12b亦沿方向D2经由沟槽G2进入灯座壳体F2。在一实施例,当金属连接端Ila与Ilb进入灯座壳体Fl,以及金属连接端12a与12b进入灯座壳体F2时,灯壳102的底面102c与102d分别距离灯座壳体Fl与F2 —间距,在另一实施例中,间距实质上为零。在本实施例中,灯壳101具有一透光面L,透光面L为二极体阵列产生光源时,光源由透光面L透射出光线。当金属连接端Ila与Ilb进入沟槽Gl时,且金属连接端12a与12b进入沟槽G2后,透光面L系朝向方向D3透射光源。在一实施例中,透光面L可为一光扩散外罩所实现,故发光装置产生的光源可由透光面L透射而出。在此请注意,当金属连接端Ila与Ilb进入灯座壳体Fl,以及金属连接端12a与12b进入灯座壳体F2时,此时金属连接端I la、I lb、12a、以及12b尚未与灯座壳体Fl与F2内部的电路进行电性连接,换言之,金属连接端I la、I lb、12a、以及12b尚未与电源导通装置进行耦接。接着请同时参考图2D与图2E,图2D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的连接部固定于灯座壳体的不意图,图2E显不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的连接部固定于灯座壳体的侧视图。壳体100可透过旋转结构Tl与旋转结构T2同时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角度后,使壳体100分别固定于灯座壳体Fl与灯座壳体F2。在此请注意,当壳体100透过旋转一角度以固定于灯座壳体Fl与灯座壳体F2时,连结部103以及104分别与灯座壳体Fl与F2的内部电路进行电性连接,如此一来电源导通装置系供电至驱动电路以驱动发光装置产生光源,此时透光面L系朝向相反于方向D2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透过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九十角度以固定于灯座壳体Fl与灯座壳体F2,但本发明不应以此为限。在此请注意,连接部103与104分别于旋转结构Tl与T2上旋转,旋转结构Tl的中心与旋转结构T2的中心的连线为一偏心轴K,偏心轴K不通过中心点01或02,此特点与习知技术利用一同心轴进行固定方式明显不同。在一实施例中,透光面L为一弧形表面,且弧形表面的顶端具有一连线13,当壳体100固定于灯座壳体Fl与壳体F2时,连线13与方向D2垂直。另外,当壳体100进入灯座壳体Fl与F2时,灯壳101的底面IOlc与IOld的外缘不超过灯座壳体Fl与F2外缘。在另一实施例中,底面IOlc与IOld之外缘系对齐灯座壳体Fl与F2外缘。在本实施例中,灯壳101的底面IOlc与IOld的外缘系与灯座壳体Fl与F2外缘切齐,换言之,灯壳101的两端系分别与灯座壳体Fl与F2外缘切齐。如此一来,当壳体100固定于灯座壳体Fl与F2时,灯座壳体Fl与F2系被灯壳101的透光面L所遮蔽,故使用者在观看灯具10时,在视觉上是不具黑暗带,使其光源带在实质上为一完整光源带,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使用者可将灯具10与复数组灯具10灯进行连接,换言之,使用者可透过灯具10的灯座壳体Fl与F2与另一组灯具10进行简易连接。请同时参考图3A与图3B,图3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串接的下视图,图3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灯座串接时的上视图。透过灯座壳体Fl与F2的排列方式,可使灯具10进行I型串接,换言之,使用者只要将灯座壳体F2与另一组灯具10的灯座壳体F1,并透过电线使其电性连结,即可达成I型串接的功能。如此一来,不仅使用者能透过电线轻易达到串接的效果,且不需额外透过外接的转换装置进行串接。在使用者视觉角度上,由于灯座壳体Fl与F2均被灯壳101的透光面L所遮蔽,故串接后灯具10彼此光源间不具有黑暗带,可视为一完整光源带。同理,请参考图3C,图3C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灯具串接的下视图,若使用者需要L形串接,则将灯座壳体排列成L型,且灯座壳体间透过电线进行电性连接,即可完成L型的串接。若使用者需要T形串接,则将灯座壳体排列成T型,且灯座壳体间透过电线进行电性连接,即可完成T型的串接。故,不论透过使用者各种需求,灯具10皆可达成各种串接方式,并使产生光线达到无黑暗带的发光效果。综上所述,本发明灯具可与另一组灯具进行串接,且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增减串接发光装置的数量。除此之外,各灯具之间的光源在视觉上为一完整的光源带,且不具黑暗带,换言之,灯具与灯具连接区段的光源不会中断,使外观更具美观与实用性。以上虽以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该行业者可进行各种变形或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壳体,适用于一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含: 一第一灯壳,具有一第一长轴与一第一短轴,且所述的第一长轴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一第二灯壳,具有一第二长轴,所述的第二长轴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的第一长轴的长度,所述的第二长轴沿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的第二灯壳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底面与一第二底面; 一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底面,自所述的第一底面穿出并沿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一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底面,自所述的第二底面穿出并沿相反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的第一灯壳连结于所述的第二灯壳,所述的第二灯壳内缩于所述的第一灯壳,且所述的第一灯壳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的第一底面与所述的第二底面的边缘;以及,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的第二长轴的长度总和不大于所述的第一长轴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灯壳与所述的第二灯壳连结时,所述的第一灯壳的几何对称中心与所述的第二灯壳的几何对称中心相互重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更包含: 一第一灯座壳体,具有一第一沟槽与一第一旋转结构;以及 一第二灯座壳体,具有一第二沟槽与一第二旋转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外缘与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的外缘的距离不大于所述的第一长轴; 其中,所述的第一长轴的中点与所述的第一短轴的中点重合处为一第一中心点;第二灯壳具有一第二短轴,所述的第二长轴的中点与所述的第二短轴中点重合处为一第二中心点;所述的第一灯壳与所述的第二灯壳连结时,所述的第一中心点与所述的第二中心点系为重迭;以及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的第二连接部可分别于所述的第一旋转结构与所述的第二旋转结构上旋转,且所述的第一旋转结构的中心与所述的第二旋转结构的中心的连线不通过所述的第一中心点或所述的第二中心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灯壳具有一透光面,当所述的第一连结部沿一第二方向经由所述的第一沟槽进入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所述的第二连结部沿所述的第二方向经由所述的第二沟槽进入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时,所述的壳体具有一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的壳体透过所述的第一旋转结构与第二旋转结构同时旋转一角度后,使所述的壳体分别固定于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与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时,所述的壳体具有一第二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状态为所述的透光面系朝向一第二方向。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状态为所述的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的第二连结部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以及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内部的电路电性连接,此时所述的透光面朝向相反于所述的第二方向。
7.如权利要 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灯壳之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三底面与一第四底面,当所述的壳体进入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与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时,所述的第一灯壳的所述的第三底面与所述的第四底面的外缘分别超过或对齐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与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的外缘。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灯壳具有两个平面并分别与两底面相邻,所述的平面的法线垂直于所述的第一长轴与所述的第一短轴。
9.如权利要求8所 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的第二连结部系分别位于所述的平面的法线上方。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光面为一弧形表面,且所述的弧形表面的顶端具有一连线,当所述的壳体固定于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与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时,所述的连线与所述的第二方向垂直。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所述的第二状态时,所述的透光面系遮蔽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与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使光源具有完整性。
12.—种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具包含: 一第一灯壳,具有一第一长轴与一第一短轴,且所述的第一长轴沿一第一方向延伸; 一发光装置,设置于所述的第一灯壳的内部,用以产生光源; 一第二灯壳,具有一第二长轴,所述的第二长轴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的第一长轴的长度,所述的第二长轴沿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的第二灯壳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底面与一第二底面; 一驱动装置,耦接所述的光装置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灯壳的内部; 一第一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底面,且自所述的第一底面沿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 一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底面,且自所述的第二底面沿相反于所述的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两灯座壳体,内部具有一电源导通装置,耦接至所述的驱动装置与所述的发光装置,且所述的灯座壳体分别具有一沟槽与一旋转结构; 其中,所述的第一灯壳连结于所述的第二灯壳,所述的第一灯壳的两端分别超出所述的第一底面与所述的第二底面,且所述的第二灯壳内缩于所述的第一灯壳;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的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的第二长轴的总长度不大于所述的第一长轴的长度;以及,所述的灯座壳体外缘之间距离不大于所述的第一长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灯壳具有一透光面,当所述的第一连结部与所述的第二连结部分别沿一第二方向经由所述的沟槽进入所述的灯座壳体时,所述的壳体具有一第一状态;以及,所述的壳体透过所述的旋转结构旋转一角度后,使所述的壳体分别固定于所述的第一灯座壳体与所述的第二灯座壳体时,所述的壳体具有一第二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状态为所述的透光面系朝向一第三方向。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状态为所述的第一连结部以及所述的第二连结部分别与所述的电源导通装置电性连接,此时所述的透光面朝向相反于所述的第二方向。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在所述的第二状态时,所述的透光面系遮蔽所述的灯座壳体,使光源具有完整性。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复数灯具进行串联时,所述的灯具的光源间不具有黑暗带 ,可视为一完整光源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体,适用于一灯具,该壳体包含一第一灯壳、一第二灯壳、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第二连接部。第二灯壳的两端分别具有一第一底面与一第二底面;第一连接部设置于该第一底面,自该第一底面穿出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二底面,自第二底面穿出并沿相反于该第一方向延伸。其中,该第一灯壳连结于该第二灯壳,该第二灯壳内缩于该第一灯壳,且该第一灯壳的两端分别超出该第一底面与该第二底面的边缘。
文档编号F21S2/00GK103196103SQ20121000443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9日
发明者陈阳成, 彭立仲 申请人:吉易高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