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管型灯以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66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管型灯以及照明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在直管罩(cover)内收容光源的直管型灯(lamp)以及使用该灯的照明器具。
技术背景以往多使用直管型的荧光灯以及使用该荧光灯的照明装置,所述荧光灯在两端分别突出有一对G13型灯头的灯脚(pin)。近年来,提出一种外形为以往的直管形状且光源使用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直管型灯,以取代所述直管型的荧光灯。例如,直管型灯有时是将安装有LED的基板配设于支撑板(plate)上并收纳至直管罩内。此时,为了使由光源产生的热散发到灯外,有时使配设有光源的支撑板嵌合于直管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10-40504号公报但是,在使支撑板嵌合于直管罩时,将支撑板插入直管罩内的作业变得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直管型灯以及使用该灯的照明器具,所述直管型灯的将光源收容至直管罩内的作业容易,并且将由光源产生的热散发到外部。实施方式的直管型灯具有配设有光源部的光源单元(unit)。在所述光源单元的两端分别固定着灯头。且所述直管型灯具有以下述方式构成的直管罩,即至少在前表面具有透光部,且以从该透光部出射放射光的方式收容所述光源单元,并且在两端受到支撑并使前表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与后表面的两端部侧与所述光源单元的间隔相比,后表面的中央部侧与所述光源单元的间隔更窄。(实用新型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可期待将光源收容至直管罩内的作业容易,并且将由光源产生的热散发到外部。

图I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型灯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型灯的A-A剖视图。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型灯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型灯的使前表面朝向下方的安装状态下的中央部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型灯的使前表面朝向下方的安装状态下的端部的剖视图。[0017]图6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型灯的使后表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的中央部的剖视图。图7是表示使用第I实施方式的直管型灯的照明器具的立体图。符号的说明I :直管型灯10 :透光性罩IOa :卡止部IOb :后表面 IOc :前表面20 :光源单元21 :光源部22 :基板23 :支撑体23a :安装面23b :背面23c :底座部23d :配光控制部23e :卡合部23f :安装部24 :安装构件24a :底端24b :保持部30:供电用的灯头31 :本体部31a :底面部31b:侧面部31c :贯穿孔32:供电端子32a :轴部32b :连接部33 :端子40:接地用的灯头50:固定机构100:照明器具110:器具本体120:点灯装置130、140:灯座LI :后表面IOb的中央部侧与光源单元20的间隔L2 :后表面IOb的两端部侧与所述光源单元20的间隔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參照图I至图6来说明第I实施方式。如图I至图3所示,直管型灯I以与直管型荧光灯的发光管为同程度的管长以及管径而形成为直管型,且具有作为直管罩的透光性罩10,具有透光性;光源単元20,被收容在该透光性罩10内;以及供电用的灯头30、接地用的灯头40,分别固定于该光源単元20的两端。光源単元20包括作为光源部的LED21 ;长条状的基板22,沿长边方向具有规定间隔地安装多个LED21 ;以及支撑体23,安装基板22。作为LED21,可使用板上芯片(Chip On Board, COB)方式,即,将LED元件或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元件等的多个半导体发光元件安装于基板22上,例如可采用下述结构利用黄色的荧光体层来覆盖安装在基板22上的蓝色的半导体发光元件,从 而出射白色光。而且,LED21也可采用下述方式,即,在基板22上安装搭载有LED芯片的附连接端子的多个表面安装元件(Surface Mount Device, SMD)封装体(package)。基板22可使用陶瓷(ceramic)基板、环氧玻璃(glass epoxy)基板、金属基板等。支撑体23是利用导热性良好的金属,例如铝材的挤出成形而形成。支撑体23包括底座(base)部23c,ー侧具有配设基板22的安装面23a,而在另ー侧具有背面23b,所述背面23b形成为与透光性罩10的内面大致同形状的半圆柱状;一对配光控制部23d、配光控制部23d,从底座部23c的两侧缘沿斜向突出形成,且以彼此扩开的方式而设;以及卡合部23e、卡合部23e,沿着支撑体23的长边方向而分别设在背面23b与配光控制部23d、配光控制部23d之间。配光控制部23d以及卡合部23e是在使支撑体23挤出成形时沿长边方向形成。而且,在支撑体23的长边方向的各端部,分别形成有一对安装部23f。基板22通过安装构件24而固定于支撑体23的安装面23a。安装构件24从底端24a—体地构成有ー对保持部24b、保持部24b,保持部24b、保持部24b相对于底端24a而具有弾性。以下述方式将安装构件24安装于配光控制部23d,即,在将基板22配设于安装面23a的状态下,使ー个保持部24b朝卡合部23e侧配置,而另ー个保持部24b朝安装面23a侧配置。配光控制部23d构成为,在将安装构件24安装于配光控制部23d的状态下将保持部24b、保持部24b间撑开,通过其反作用,在保持部24b、保持部24b间朝彼此接近的方向产生弹性力。借助该弹性,另ー个保持部24b可将基板22按压于安装面23a。配光控制部23d例如突出至从基板22突出的LED21的高度尺寸的程度为止。借此,可使从LED21到透光性罩10为止的距离相对较短的朝向横向的光反射向前表面侧,可进行从横向观察时的眩光(glare)的抑制和配光控制。进而,配光控制部23d还具有保持安装构件24的功能。灯头30、灯头40通过螺丝等的固定机构50而安装于支撑体23的安装部23f。即,灯头30、灯头40被固定于光源单元20两端。另外,固定机构50可使用铆钉(rivet)或水泥(cement)等的粘合材料、其他公知的固定方法。图3表示图I的A-A剖视图,灯头3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本体部31,包含树脂且ー侧开ロ,且本体部31具有底面部31a以及从底面部31a的周缘一体地突出形成的侧面部31b ;以及一对供电端子32、供电端子32,从本体部31朝外方突出形成。供电端子32、供电端子32具有轴部32a,从本体部31的底面部31a突出;以及连接部32b,从轴部32a的前端朝彼此远离的方向突出。而且,灯头30在底面部31a上形成有安装固定机构50的贯穿孔31c。通过从灯头30的外侧将固定机构50安装于安装部23f,从而能够将灯头30固定于支撑体23的端部。而且,灯头40除了取代供电端子32而具有端子33以外,采用与灯头30同样的结构。即,灯头40也同样通过未图示的贯穿孔以及固定机构而固定于光源単元20的端部。另夕卜,端子33主要是将直管型灯I安装于照明器具的灯座的构件,也可用作直管型灯I的接地(earth)端子。透光性罩10为两端开ロ的直管形状,且整体包含透光性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透光性罩10由具有扩散性的半透明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所形成。在内侧设有ー对卡止部IOa,所述ー对卡止部IOa是以沿着长边方向相向的方式而一体地突出形成。如图3所示,光源单元20以卡止部IOa进入卡合部23e内的方式而收容在透光性罩10内。并且, 通过卡合部23e与卡止部IOa的卡止,光源単元20在透光性罩10内的位置受到限制。具体而言,光源单兀20朝向光出射方向的移动以及以灯的长边方向为轴的旋转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此处,在透光性罩10中,以卡止部IOa为界,将收容光源単元20的一侧设为后表面10b,将来自光源単元20的放射光所出射的一侧设为前表面10c。S卩,透光性罩10至少在前表面IOc具有透光部,且以从该透光部出射放射光的方式来收容光源单兀20。图4是直管型灯I的使前表面IOc朝向下方的安装状态下的中央部的剖视图,图5是该状态下的端部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透光性罩10的端部由从灯头30的底面部31a突出形成的支撑部31c予以支撑,透光性罩10在两端受到支撑的状态下,因自重而中央侧朝向下方向弯曲。因此,透光性罩10在两端受到支撑而使前表面IOc朝向下方的状态下,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与后表面IOb的两端部侧与所述光源単元20的间隔L2相比,后表面IOb的中央部侧与光源单元20的间隔LI更窄。在光源单元20的背面23b与透光性罩10的后表面IOb之间形成的间隙会阻碍使由光源単元20产生的热传导至透光性罩10的作用,因此间隙越小越佳。本实施方式中,由光源単元20产生的热主要从透光性罩10的大致中央部散发。此处,直管型灯I的两端部由灯头30、灯头40所闭塞,光源単元20的中央侧最易达到高温。因此,优选的是采用使光源単元20的中央部比两端部易散热的结构,S卩,使支撑体23的背面23b与透光性罩10的后表面IOb的间隔在中央部比两端部窄。本实施方式中,尤其在中央部,光源单元20的背面23b与透光性罩10的后表面IOb相接触,从而提高从中央部的散热性。图6是直管型灯I的使后表面IOb朝向下方的状态下的中央部的剖视图。透光性罩10的卡止部IOa由光源单元20的卡合部23e予以支撑,在背面23b与后表面IOb之间形成有间隙。此处,卡止部IOa与卡合部23e是沿着长边方向而形成,卡止部IOa沿着长边方向而由卡合部23e予以支撑,因此不会产生因自重造成的弯曲。即,直管型灯I通过卡止部IOa卡止于卡合部23e,从而相对于光源单兀20而朝向后表面IOb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在使后表面IOb朝向下方的状态下,在光源単元20与透光性罩10的背面IOb之间遍布长边方向而形成大致同尺寸的间隙。由于存在形成该间隙的尺寸关系,因此将光源単元20插入透光性罩10的作业容易,并且在使前表面IOc朝向下方的状态下,透光性罩10能够因自重而弯曲,光源単元20的背面23b与透光性罩10的后表面IOb的间隙能够以在中央部最小、优选的是相接触的方式构成,从而能够使由光源単元20产生的热从透光性罩10的中央部散发。图7表示直管型灯双灯用类型的嵌入型照明器具,即照明器具100,该照明器具100中使用两根直管型灯I。照明器具100具备下表面开放型的长条的器具本体110,嵌入设置在天花板面上;两组灯座130、灯座140,在该器具本体11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相向配置,分别安装各直管型灯I的端部;以及点灯装置120,配置于器具本体110中,使直管型灯I点灯。安装直管型灯I 一端侧的一端侧的灯座130为非供电侧且为接地 侧,安装直管型灯I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的灯座140为供电用。另外,接地侧的灯座130存在兼用作直管型灯I的接地连接和安装的情况、仅进行直管型灯I的安装的情况,任一情况均可。灯座130、灯座140使用通过下述方式而安装的旋转安装式,即从所述灯座130、灯座140的前端面插入端子以及供电端子32,并以直管型灯I的管轴为中心而旋转90°。而且,图7所示的点灯装置120被输入商用交流电源,将交流电カ转换成直流电力,使该直流电カ通过供电用的灯座140的一对供电端子以及直管型灯I的一对供电端子32而使LED21点灯,来自LED21的光透过透光性罩10而朝照明器具100下方的规定的照射方向照射。这些实施方式仅为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以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g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g内,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直管型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单元,配设有光源部; 灯头,分别固定于所述光源单元的两端;以及 直管罩,以至少在前表面具有透光部,以从所述透光部出射放射光的方式收容所述光源单元,并且在两端受到支撑并使所述前表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与后表面的两端部侧与所述光源单元的间隔相比,所述后表面的中央部侧与所述光源单元的间隔更窄的方式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直管型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管罩的大致中央部与所述光源单元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直管型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单元沿长边方向具有卡合部,所述直管罩沿长边方向具有卡止于所述卡合部的卡止部,通过所述卡合部以及所述卡止部,所述直管罩相对于所述光源单元而以长边方向为轴的旋转移动受到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管型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管罩通过使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卡合部,从而相对于所述光源单元而朝向后表面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并且在使所述后表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所述卡止部卡止于所述卡合部,且在所述光源单元与所述直管罩的背面之间,遍布长边方向而形成大致同尺寸的间隙。
5.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器具本体; 灯座,配设在所述器具本体中;以及 权利要求I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管型灯,安装于所述灯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管型灯以及使用该灯的照明器具。本实用新型将光源收容至直管罩内的作业容易,并且将由光源产生的热散发到外部。本实用新型的直管型灯具有配设有光源部(LED)(21)的光源单元(20)。在光源单元(20)的两端分别固定着灯头(30、40)。且所述直管型灯具有以下述方式构成的直管罩(透光性罩)(10),即至少在前表面(10c)具有透光部,以从该透光部出射放射光的方式收容光源单元(20),并且在两端受到支撑并使前表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与后表面(10b)的两端部侧与光源单元(20)的间隔相比,后表面(10b)的中央部侧与光源单元(20)的间隔更窄。
文档编号F21S2/00GK202647297SQ20122025256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贵家学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