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47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方便地变化为各种不同态样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照明装置通常包含一灯座、一装设于该灯座的灯头,及一固定于灯座与灯头的连接位置并用以罩覆灯头的灯罩。该灯座用以连接至一固定式电能供应源,并将电能传递至灯头供灯头进行照明,同时利用罩覆于灯头的灯罩使灯头发出的光线较为和缓,并增加照明装置的装饰性。然而,现有照明装置的灯头规格相当繁多,灯头的形状通常呈现远离灯座的一端的宽度大于固定于灯座的一端的宽度,且灯头的最大宽度大于灯座的宽度。因此,在需要替换不同的灯罩以变化照明装置的装饰性时,需要先将灯座与灯头分离,才能使灯罩不被灯头所阻挡而与灯座和灯头的连接位置分离或固定,在替换上十分耗时不便,不利进行灯罩的变换作业。此外,现有照明装置的灯座与 灯头通常为直接对应连接以传递电能,因此一个照明装置只能呈现单一的态样,无法配合使用者的不同需求产生如形状、高度等形态的改变。另外,现有照明装置一般是连接到一个固定式的电源以获得能量进行照明,在没有固定式电源的环境中便难以使用。因此,现有照明装置确实还存在有待改良的空间。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择地加装一灯罩且能方便地替换不同灯罩的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选择地加装一支撑单元以变化为各种不同形状、高度等态样的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可携式电源供应器以方便移动的照明
>J-U装直。于是,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包含一底座及一可拆卸地装设于该底座的灯头单元。该底座包括一座本体及一设于该座本体顶面的第一连接模块。该第一连接模块具有一第一结合部及一第一导接部。该灯头单元包括一基座、一设于该基座的主体,及一罩覆该主体并固定于该基座的灯壳。该基座具有一可与该座本体的顶面抵接的底面,及一设于该底面的第二连接模块。该第二连接模块具有一可分离地与该第一结合部结合的第二结合部,及一可与该第一导接部电连接的第二导接部。该主体具有一与该第二导接部电连接的发光组件,该灯壳的最大宽度小于或等于该基座的最大宽度,且该灯壳的最大宽度形成于邻近该基座的一端。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还包含一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包括一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的支撑本体、一设于该顶端的另一第一连接模块,及一设于该底端的另一第二连接模块;该支撑单元的第一连接模块经由支撑本体与该支撑单元的第二连接模块电连接;借由该支撑单元的第二连接模块可分离地与该底座的第一连接模块结合,且该支撑单元的第一连接模块可分离地与该灯头单元的第二连接模块结合,使该支撑单元可拆卸地与该底座和该灯头单元相连接,且通过该支撑单元使该底座和该灯头单元形成电连接。较佳地,该支撑单元的支撑本体还具有一具有可挠性的挠性段。较佳地,该第一结合部为一螺杆,且该第二结合部为一与该螺杆配合锁接的螺孔。较佳地,该第一导接部沿该第一结合部的轴心凸伸出该第一结合部并呈圆柱形。较佳地,底座还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该座本体的可携式电源供应器,及一设于该座本体且与该可携式电源供应器电连接的充电接头。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还包含一灯罩;该灯罩包括一围绕该灯头单元的罩体,及一装设于该罩体并可分离地固定于该灯头单元的灯罩连接件。较佳地,该灯头单元的基座还具有一第一接合部;该灯壳具有一用以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的第二接合部。较佳地,该灯头单元的主体还具有一连接于该基座的散热器,及一连接该散热器并供该发光组件装设的电路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该灯壳的最大宽度形成于邻近该基座的一端且小于或等于该基座的最大宽度,使一固定于基座的灯罩在装设或拆解时,不须先将灯头单元或灯壳与底座分离,也不会造成灯头单元妨碍灯罩替换的情况。此外,由于底座与灯头单元是通过彼此能方便地分离的第一连接模块与第二连接模块相连接,因此底座与灯头单元能迅速地拆装,并可选择地并与一支撑单元相连接,使照明装置可依用户的需求,产生各种不同的变化态样。另外,利用底座包括可携式电源供应器的设计,使照明装置能方便地任意移动。

图1是一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组合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组合态样;图3是一分解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还包含一支撑单元;图4是一组合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该支撑单元的组合态样;图5是一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6是一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及图7是一分解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底座1、一灯头单元3、一支撑单元4,及一灯罩5。如图1与图2所示,该灯头单元3可拆卸地直接装设于该底座1,或者,如图3与图4所示,亦可选择将该支撑单元4可拆卸地与该底座I和灯头单元3相连接,并且可更换另一外形的灯罩5,借此变化照明装置的整体高度及外形。兹将各构件间的连接关系具体说明如下。该底座I用以连接一电能供应源以接收电能,并包括一座本体11,及一设于该座本体11顶面而用以将该底座I接收的电能输出的第一连接模块21。该灯头单元3包括一基座31、一设于该基座31的主体32,及一罩覆该主体32并固定于该基座31的灯壳33。该主体32具有一连接于该基座31的散热器321、一能发光提供照明的发光组件323,及一连接该散热器321并供该发光组件323装设的电路板322。该基座31具有一可与该座本体11的顶面抵接的底面312,及一设于该底面312且可分离地连接该第一连接模块21的第二连接模块22,该第二连接模块22能接收该第一连接模块21输出的电能并传递至该主体32供该发光组件323使用。该基座31还具有一形成于邻近该灯壳33的一侧的第一接合部311,该灯壳33邻近该基座31的一端则形成一用以与该第一接合部311结合的第二接合部331。其中该灯壳33的最大宽度Wl形成于该第二接合部331 (即位于邻近该基座31的一端),且约等于该基座31的最大宽度W2,实际上灯壳33的最大宽度Wl也可小于该基座31的最大宽度W2而不以本实施例的态样为限。该支撑单兀4包括一具有一顶端413及一底端414的支撑本体41、一设于该顶端413的另一第一连接模块21,及一设于该底端414的另一第二连接模块22。该支撑单元4的第一连接模块21经由支撑本体41与该支撑单元4的第二连接模块22电连接。如图1及图2所示,选择将该底座I和灯头单元3直接连接时,该基座31的第二连接模块22与该底座I的第一连接模块21相连接,让底座I的第一连接模块21输出的电能通过该基座31的第二连接模块22传递至该灯头单元3,供该发光组件323获得发光所需的电能而产生照明。同时该二灯罩5其中之一被选择放置于底座I上并围绕该灯头单元3,使发光组件323发出的光线较为柔和并呈现该对应灯罩5的形状。如图3及图4所示,选择以该支撑单元4连接该底座I和灯头单元3时,该灯头单元3与底座I彼此分离而通过该支撑单元4互相电性连接。此时该支撑单元4的第一连接模块21与灯头单元3的第二连接模块22结合,且该支撑单元4的第二连接模块22与底座I的第一连接模块21结合,使该支撑单元4可拆卸地与该底座I和该灯头单元3相连接,并通过支撑单元4使该底座I和灯头单元3形成电连接,让该底座I的第一连接模块21输出的电能通过该支撑单元4传递至该灯头单元3供该发光组件323使用产生照明。同时该二灯罩5其中另一被选择装设围绕于该灯头单元3。该灯罩5除了具有一罩体51外,还具有一装设于该罩体51且可分离地固定于该灯头单元3的灯罩连接件52,因此灯罩5不需与该底座I接触便能稳固地固定于灯头单元3,并以罩体51改变该照明装置的发光形状。需特别强调的,由于该灯头单元3的灯壳33的最大宽度Wl形成于邻近该基座31的一端,因此在需要替换灯罩5时不须先将灯壳33拆除也不会使灯罩5的灯罩连接件52与灯壳33的外形相互干扰,能方便地将灯罩连接件52与灯头单元3组合或分离,达到迅速、简易替换灯罩5的功效。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连接模块21具有一第一结合部211及一第一导接部212 ;第一结合部211为一凸伸于底座I顶面的螺杆,而第一导接部212由对应的第一结合部211的轴心凸伸出该第一结合部211并呈圆柱形。每一第二连接模块22具有一可分离地与该第一结合部211结合的第二结合部221,及一可与该第一导接部212电连接的第二导接部222 ;每一第二结合部221为一与该第一结合部211配合锁接的螺孔,第二导接部222为一可供第一导接部212容置的凹槽。利用第一结合部211的外螺纹与第二结合部221的内螺纹互相配合,使第二连接模块22与第一连接模块21不须额外的工具辅助就能稳固地相互锁合固定并借由第一导接部212与第二导接部222电连接,且在需要将第二连接模块22与第一连接模块21分离时也不需通过工具就能方便迅速地完成拆除。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底座I还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该座本体11的可携式电源供应器13,及一设于该座本体11且与该可携式电源供应器13电连接的充电接头12。该充电接头12可连接另一电能供应源(图未示),使该可携式电源供应器13通过该充电接头12进行充电。由于照明装置能利用该可携式电源供应器13作为其电能供应源,因此不会被限制于只能在具有电源插座等固定式电能供应源的环境使用,能依使用者的需求任意移动或设置于户外的环境,使照明装置可产生的变化形态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此外值得一提的,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4的支撑本体41具有两段位于支撑本体41两端的刚性段411,及一连接所述刚性段411且具有可挠性的挠性段412。利用支撑本体41具有挠性段412的设置,使支撑本体41可任意弯折进而改变照明装置的高度与形状,让照明装置产生更多元的变化态样。参阅图5,为本照明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而差异在于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支撑本体41不具有挠性段412的设置,因此支撑本体41整体呈一直线的刚性结构,使灯头单元3被笔直的支撑单元4支撑于底座I的正上方,呈现一立灯的态样。参阅图6,为本照明装置的第三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而差异在于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支撑本体41的刚性段411由底座I向上延伸,而挠性段412由该刚性段411远离底座I的一端向上延伸并与灯头单元3相连接,利用支撑本体41的挠性段412的弯折并配合一桌灯用的灯罩5,使照明装置呈现一如桌灯的应用态样。参阅图7,为本照明装置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在第四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座I大致呈一圆球形,使灯头单元3不须与支撑单元4连接便能具有一高度,且该底座I还具有一可连接于电源插座的插头14,能稳定且持续的由一固定式电源获得电能,并通过底座I圆球形的设计产生一如桌面装饰灯的应用态样。易于了解的,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的应用态样不限于上述四个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态样,而是能配合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撑单元4、底座1、灯罩5及电能供应方式,产生各式的变化态样。仅需使灯头单元3的灯壳33的宽度能配合灯罩5使灯罩5可方便快速地替换,且底座1、灯头单元3、与支撑单元4分别具有能相配合连接而方便快速地拆装的第一连接模块21或第二连接模块22即可。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借由该灯壳33的最大宽度Wl形成于邻近该基座31的一端且小于或等于该基座31的最大宽度W2,因此在替换灯罩5时,不须将灯壳33或灯头单元3拆除也不会使灯罩5与灯壳33的外形相互干扰,便能迅速、简易地替换不同的灯罩5而改变照明装置的发光形状。此外,通过底座1、支撑单元4,及灯头单元3具有可方便相互拆装的第一连接模块21与第二连接模块22,使照明装置能自由替换各种不同形态的底座1、支撑单元4,及灯头单元3,让用户能依需求快速方便地改变照明装置的态样。另夕卜,该底座I能供可携式电源供应器13装设,更使照明装置的应用范围不受空间的限制,产生更广泛的使用形态,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发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照明装置包含一底座,包括一座本体;及一灯头单兀,可拆卸地装设于该底座,并包括一基座、一设于该基座的主体,及一罩覆该主体并固定于该基座的灯壳;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还包括一设于该座本体顶面的第一连接模块,该第一连接模块具有一第一结合部及一第一导接部;该基座具有一可与该座本体的顶面抵接的底面,及一设于该底面的第二连接模块;该第二连接模块具有一可分离地与该第一结合部结合的第二结合部,及一可与该第一导接部电连接的第二导接部;该主体具有一与该第二导接部电连接的发光组件; 该灯壳的最大宽度小于或等于该基座的最大宽度,且该灯壳的最大宽度形成于邻近该基座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支撑单元;该支撑单元包括一具有一顶端及一底端的支撑本体、一设于该顶端的另一第一连接模块,及一设于该底端的另一第二连接模块;该支撑单元的第一连接模块经由支撑本体与该支撑单元的第二连接模块电连接;借由该支撑单元的第二连接模块可分离地与该底座的第一连接模块结合,且该支撑单元的第一连接模块可分离地与该灯头单元的第二连接模块结合,使该支撑单元可拆卸地与该底座和该灯头单元相连接,且通过该支撑单元使该底座和该灯头单元形成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单元的支撑本体还具有一具有可挠性的挠性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结合部为一螺杆,且该第二结合部为一与该螺杆配合锁接的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接部沿该第一结合部的轴心凸伸出该第一结合部并呈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还包括一可拆卸地设于该座本体的可携式电源供应器,及一设于该座本体且与该可携式电源供应器电连接的充电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灯罩;该灯罩包括一围绕该灯头单元的罩体,及一装设于该罩体并可分离地固定于该灯头单元的灯罩连接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头单元的基座还具有一第一接合部;该灯壳具有一用以与该第一接合部结合的第二接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灯头单元的主体还具有一连接于该基座的散热器,及一连接该散热器并供该发光组件装设的电路板。
专利摘要一种照明装置,包含一底座及一可分离地设于底座的灯头单元。底座包括一座本体及一设于座本体顶面的第一连接模块。灯头单元包括一基座、一设于基座的主体,及一罩覆主体并固定于基座的灯壳。灯壳的最大宽度形成于邻近基座的一端且小于或等于基座的最大宽度。基座具有一可与座本体顶面抵接的底面,及一设于基座底面的第二连接模块。第二连接模块与第一连接模块可分离地结合并电连接。灯头单元的主体具有一与第二连接模块电连接的发光组件。借由灯壳的宽度设计及第一、第二连接模块可分离地稳固连接,使照明装置能轻易变换为各种态样。
文档编号F21V17/10GK202884492SQ20122052532
公开日2013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5日
发明者谢沛霖 申请人:禾财记兴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