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55270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具备:主体部,其在一端侧具有平坦面;发光模块,其以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平坦面热接合的方式设置,且具备射出峰值波长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光的发光元件;反射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侧设置,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传热部,其以一端侧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且另一端侧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波长变换部,其以覆盖所述发光模块且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传热部热接合的方式,从所述发光元件分离设置。
【专利说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取代白炽灯泡(灯丝灯),而光源使用发光二极管(LED ;Light EmittingDiode)的照明装置逐渐实用化。
[0003]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由于寿命长,而且,消耗电力也少,因此可期待与已存的白炽灯泡置换的情况。
[0004]在这种使用了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中,希望发光效率的进一步的提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散热性,且能够抑制发光元件射出的峰值波长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光被主体部吸收的情况而对其进行反射,因此能够提高发
光效率。
[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具备:主体部,其在一端侧具有平坦面;发光模块,其以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平坦面热接合的方式设置,且具备射出峰值波长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光的发光元件;反射部,其在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侧设置,对从所述发光元件射出的光进行反射;传热部,其以一端侧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且另一端侧与所述主体部连接;波长变换部,其以覆盖所述发光模块且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传热部热接合的方式,从所述发光元件分离设置。
[0007]根据该照明装置,能够提高散热性,能够抑制发光元件射出的峰值波长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光由主体部吸收的情况而对其进行反射,因此能够提高发光效率。
[0008]另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所述平坦面以与所述照射装置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式设置,所述反射部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的板状体,以使所述发光元件从所述开口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侧露出的方式设于所述平坦面。
[0009]根据该照明装置,能够高效率地使发光元件的光射出及反射,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使发光效率提高。
[0010]另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所述反射部配置在所述平坦面上,在外端部具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朝向一端侧。
[0011]根据该照明装置,能够抑制峰值波长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光由主体部吸收的情况而对其进行反射,并且能够将光向波长变换部的另一端侧供给,因此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并扩宽配光。
[0012]另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从所述照明装置的中心轴的位置到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侧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平坦面到所述照明装置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L,从所述照明装置的中心轴的位置到所述反射部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所述反射部到所述照明装置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I时,满足下式。[0013]r>R.1/L
[0014]根据该照明装置,能够抑制发光元件射出的光由主体部吸收的情况而对其进行反射,因此能够提高发光效率。
[0015]另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从所述照明装置的中心轴的位置到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侧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平坦面到所述照明装置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L,从所述照明装置的中心轴的位置到所述反射部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所述反射部到所述照明装置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I时,满足下式。
[0016]r≤ R.1/L
[0017]根据该照明装置,能够将在发光元件射出的光向波长变换部的另一端侧供给,因此能够扩宽配光。
[0018]另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所述波长变换部在从所述反射部到所述照明装置的顶点之间,具有从所述照明装置的中心轴的位置到内表面为止的尺寸比所述尺寸R大的最大径部,并且,位于所述反射部的外端侧的部分的从所述照明装置的中心轴的位置到其内表面为止的尺寸比所述尺寸R大,且比所述最大径部小。
[0019]根据该照明 装置,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并扩宽配光。
[0020]另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所述波长变换部以所述传热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外气接触的方式与所述传热部的外端侧的面连接。
[0021]根据该照明装置,能够对从波长变换部传来的热量进行散热,能够抑制向主体部侧传递的情况,因此能够提闻发光效率。
[0022]另外,在上述照明装置中,优选,所述传热部具备:第一板状体,其以所述另一端侧与所述主体部的外端部连接且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照明装置的顶点突出的方式设置;第二板状体,其所述另一端侧连接在与所述第一板状体不同的位置的所述主体部的外端部,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照明装置的顶点向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侧突出,在所述顶点附近与所述第一板状体连接,所述波长变换部具备第一波长变换部和第二波长变换部,所述第一波长变换部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板状体和所述第二板状体划分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波长变换部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板状体和所述第二板状体划分的第二区域。
[0023]根据该照明装置,通过将波长变换部分割构成为多个,能够提高散热性,并使向传热部的安装容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示意立体图。
[0025]图2是用于例示反射部7的尺寸与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尺寸的关系的示意图。
[0026]图3是用于例示波长变换部的形状与配光角的关系的示意图,Ca)是波长变换部15的形状为半球状的情况,(b)是波长变换部25的形状接近于整球状的情况。
[0027]图4中,(a)~(d)是用于例示在传热部9的台阶设置的台阶部9f的示意局部放大图。
[0028]图5是用于例示反射层的反射率的坐标图。
[0029]图6是用于例示构成传热部91的板状体的示意立体图,Ca)是用于例示将2个板状体19a、19b —体形成的板状单元191的示意立体图,(b)是用于例示板状体19c的示意立体图。
[0030]图7是用于例示由连接用的槽部和突起部进行的连接的示意俯视图。
[0031]图8是用于例示设于传热部9的开口部9g的示意图,(a)是用于例示设于传热部9的开口部9g的示意图,(b)是用于例示设置开口部9g的效果的示意坐标图。
[0032]图9是用于例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示意局部剖视图。
[0033]图10是用于例示板状体的厚度尺寸的示意坐标图。
[0034]图11是用于例示传热部与基板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a)及(C)是未考虑热阻力的减少的情况,(b)及(d)是实现了热阻力的减少的情况。
[0035]图12是用于例示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置的突起部的示意图,(a)是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有I个突起部的情况,(b)是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有多个突起部的情况。
[0036]图13是用于例示俯视下的传热部9和发光元件3b的配置的示意图,Ca)是用于例示俯视下的传热部9和发光元件3b的配置的示意图,(b)是用于例示俯视下的传热部9和发光元件3b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0037]图14是用于例示按照由传热部9划分的各区域而分割的波长变换部5a的示意立体图。
[0038]图15是用于例示屏蔽部49的示意立体图,(a)是用于例示屏蔽部49的示意立体图,(b)是用于例示传热部9的顶部的示意立体图。
[0039]图16是用于例示未设置传热部9的照明装置的散热的情况的示意图,(a)是用于例示照明装置的温度分布的示意图,(b)是用于例示主体部2的端部2a附近的温度分布的示意图。
[0040]图17是用于例示设有传热部9的照明装置的散热的情况的示意图,(a)是波长变换部5的内表面与传热部的端面接触的情况,(b)是传热部9的端面从波长变换部5露出的情况。
[0041]图18是用于例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反射部27的示意立体图。
[0042]图19是用于例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b的示意剖视图。
[0043]图20是用于例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c的示意剖视图。
[0044]图21是用于例示透镜14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例示。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对于同样的结构要素,标注同一符号,适当省略详细说明。
[0046]图1是用于例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示意立体图。如图1所示,在照明装置I设有主体部2、发光模块4、波长变换部5、灯头部6、反射部7、基板8、及传热部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简便起见,相对于主体部2,将波长变换部5所处的方向称为一端侧,将灯头所处的方向称为另一端侧,并将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垂直且朝向外侧的方向称为外端侧进行说明。
[0047]主体部2在一端侧具备平坦面21。平坦面21能够以一端侧的面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正交的方式设置。而且,在主体部2的一端侧可以形成向照明装置I的一端侧突出的突出部22。[0048]另外,主体部2可以形成为例如随着从灯头部6侧朝向波长变换部5侧而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积渐增的各种形状。在主体部2的侧面也可以设置散热片。但是,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根据光源3或波长变换部5等的大小、灯头部6的大小等而适当变更。这种情况下,若形成为近似于白炽灯泡的颈部分的形状,则能够使与已存的白炽灯泡的
置换容易。
[0049]主体部2例如可以由导热率高的材料形成。主体部2可以由例如铝(Al)、铜(Cu)、它们的合金等金属形成。但是,并未限定于此,可以由氮化铝(A1N)、氧化铝(Al2O3)等无机材料、高导热性树脂等有机材料等形成。
[0050]发光模块4具备在基板8及基板8的一端侧的面上安装的光源3,基板8的另一端侧的面与主体部2的平坦面21连接。在主体部2形成突出部22时,发光模块4与突出部22的一端侧的平坦面21连接。
[0051]在光源3设有发光元件3b。设于光源3的发光元件3b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只要根据照明装置I的用途或发光元件3b的大小等而设置I个以上的发光元件3b即可。
[0052]发光元件3b例如可以形成为发出蓝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蓝色的光是峰值波长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光。
[0053]在光源3设置多个发光元件3b时,能够以矩阵状、锯齿状、放射状等的方式形成为规则的配设方式,也可以形成为任意的配设方式。
[0054]在光源3设置多个发光元件3b时,除了发出蓝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之外,也额可以混在发出其他的颜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例如,除了发出蓝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之外,也可以混杂发出红色的光的发光二极管(红色发光二极管)。这样的话,能够提高彩色再现性(显色性)。光源3可以形成为将发出蓝色的光的发光元件3b在基板8上安装多个,并利用透明的树脂等将这多个发光元件封固的所谓COB (Chip On Board)方式的光源。
[0055]波长变换部5覆盖光源3而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侧。即,波长变换部5在主体部2的端部2a从发光元件3b隔离设置。波长变换部5可以具有向光的照射方向突出的曲面。
[0056]波长变换部5也作为球形容器发挥功能。波长变换部5优选形成为如下的形状:在从反射部7到照明装置I的顶点为止之间,尤其是在其中间附近,具有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波长变换部5的内表面为止的尺寸比尺寸R大的最大径部,并且具有位于反射部7的外端侧的部分的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其内表面为止的尺寸比尺寸R大且比最大径部小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尺寸R是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主体部2的一端侧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参照图2)。
[0057]波长变换部5按照由传热部9划分的区域分割设置,传热部9的端面9e从波长变换部5露出,即与外气接触。
[0058]这样的话,能够容易地组装散热性高的照明装置I。
[0059]波长变换部5具有透光性,能够使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向照明装置I的外部射出。波长变换部5可以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波长变换部5可以由例如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形成。波长变换部5也可以由光扩散性优异的材料形成。
[0060]另外,波长变换部5吸收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一部分,发出具有规定的波长的荧光。波长变换部5例如可以在内部包含荧光体(使荧光体练入透光性的材料),或者在内表面涂敷荧光体。
[0061]例如,荧光体可以吸收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蓝色的光的一部分,而发出黄色的荧光。作为突光体,可以例示例如YAG (Yttrium Aluminum Garnet)系的突光体。这种情况下,未由荧光体吸收的蓝色的光与从荧光体发出的黄色的光混色而成为白色的光。
[0062]需要说明的是,荧光体并未限定为YAG系的荧光体。荧光体可以根据照明装置I的用途等而适当变更。例如,通过选择荧光体的种类,而能够从照明装置I照射颜色温度为2800K以上且3000K以下(灯泡色)的光。
[0063]这种情况下,仅通过对波长变换部5进行更换,就能够变更从照明装置I照射的光的颜色或光的色调。
[0064]在此,在从发光兀件3b照射的光的一部分由突光体吸收时,吸收的光的能量的一部分成为热量。因此,如将发出一般的蓝色的光的发光元件与发出黄色的荧光的荧光体组合而由树脂封装的白色LED那样,使包含荧光体的波长变换部与发光元件3b密接设置时,不仅有由发光元件3b产生的热量,而且还有由荧光体产生的热量,发光元件3b的温度可能会升高。其结果是,无法使向发光元件3b投入的电力增加,无法实现发光效率的提高。
[0065]在本实施方式中,波长变换部5从发光元件3b隔离而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而且,成为发热源的波长变换部5的外表面成为散热面,而且通过传热部9能够将波长变换部5的热量向主体部2传递。因此,在波长变换部5产生的热量难以向发光元件3b传递,并且能够将热量高效率地排放,因此能够使向发光元件3b投入的电力增加。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发光效率的提闻。
[0066]灯头部6设置在与主体部2的波长变换部5所设置一侧相反侧的端部2b。灯头部6可以设为具有能够向装配白炽灯泡的插口安装的形状。灯头部6可以形成为例如与按照JIS规格确定的E26形或E17形等同样的形状。但是,灯头部6并未限定为例示的形状而能够适当变更。例如,灯头部6可以形成为具有在荧光灯中使用的销形的端子,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在卡挂天花板中使用的L字形的端子。
[0067]图1例示的灯头部6具有:具有螺纹牙的筒状的壳体部6a ;在与壳体部6a的主体部2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设置的扣眼部6b。在壳体部6a及扣眼部6b电连接有未图示的控制部。
[0068]在主体部2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控制部。控制部可以具有向发光元件3b供给电力的点灯电路。而且,控制部可以具由用于进行发光元件3b的调光的调光电路。
[0069]反射部7可以形成为圆环状的板状体。
[0070]反射部7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对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反射。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部7在中央具备开口 71,在外端附近具备螺纹孔72及收容传热部9的一部分尤其是后述的安装部19al、19bl、19cl的收容孔73,在开口 71附近的另一端侧具备凹陷(未图示)。并且,从反射部7的一端侧向螺纹孔72插入螺钉,并向主体部2的一端侧的螺纹孔(未图示)拧入螺钉,由此将反射部7固定于主体部2。此时,通过反射部7的凹陷将基板8固定于平坦面21。即,发光模块4由主体部2和反射部7夹持。而且,反射部7在外端部具备倾斜面74。倾斜面74的一端侧向接近照射装置I的中心轴Ia的方向倾斜。反射部7以倾斜面74朝向一端侧的方式配置在平坦面21的上方。由倾斜面74和沿着中心轴Ia的轴划分的倾斜部分的角度α优选与由沿着中心轴Ia的轴、照明装置I的顶点、主体部2的一端侧的外端部划分的角度β同等或比之大。(参照图2)
[0071]圆环状的反射部7以包围光源3的方式设置。即,在反射部7的中央形成的开口71配置光源3,使发光元件3b从反射部7露出。此时,为了减少遮光产生的影响,发光元件3b的一端侧的面优选从反射部7的一端侧的面向照明装置I的顶点的方向突出。
[0072]反射部7由反射率(尤其是对于峰值波长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光的反射率)高的材料形成。作为反射率高的材料,可以例示例如白色的树脂材料。而且,作为反射率高的材料,优选为对于光源3产生的热量的耐性高的材料。因此,作为反射率高的材料,优选为例如白色的聚碳酸酯树脂等。
[0073]图2是用于例示反射部7的尺寸与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尺寸的关系的示意图
[0074]在图2中,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端部2a的周端为止的尺寸为R,从端部2a到照明装置I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L。而且,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反射部7的周端为止的尺寸为r,从反射部7的上表面(反射面)到照明装置I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I。
[0075]根据本
【发明者】们得到的见解,判明了根据主体部2与反射部7的相对的尺寸而能够实现具有所希望的特性的照明装置的情况。
[0076]例如,在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主体部2的一端侧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主体部2的平坦面21到照明装置I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L,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反射部7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反射部7到照明装置I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I时,通过满足 下式,尤其是极力减少由主体部2吸收的蓝色的光,能够实现高效率的照明装置。
[0077]r>R.1/L
[0078]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尺寸r为尺寸R以上,且与波长变换部5的内表面产生些许间隙的程度的尺寸。
[0079]另一方面,通过满足下式,而能够向波长变换部5的另一端侧引导光,能够实现宽配光的照明装置。
[0080]r ^ R.1/L
[0081]即,优选对应于所希望的特性,而如上述那样调整反射部7等的尺寸。而且,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反射部7都优选在端缘具有倾斜面74。这是因为,若具有倾斜面74,则对于主体部2能够有效地遮挡蓝色的光,并且能够向波长变换部5的另一端侧引导蓝色的光。在反射部7具有倾斜面74时,尺寸r是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反射部2的另一端侧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尺寸I是从反射部2的另一端侧到照明装置I的顶点为止的尺寸。
[0082]基板8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
[0083]基板8例如可以由导热率高的材料形成。基板8例如由铝(Al)、铜(Cu)、铁(Fe)这些合金等金属形成,在表面经由绝缘层而能够形成未图示的配线图案。需要说明的是,基板8的材料并未限定为例示的情况,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基板8可以在使用了树脂的基材的表面形成配线图案。基板8可以使用由氧化铝(A1203)、氮化铝(AlN)等陶瓷材料、高导热性树脂等有机材料构成的基材。若设为由导热率高的材料形成的基板8,则容易将光源3产生的热量经由基板8及主体部2向外部排放。而且,如后述那样,容易将光源3产生的热量经由基板8、传热部9及波长变换部5向外部排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经由基板8、传热部9及波长变换部5而排放热量的详情在后面叙述。
[0084]在此,在光源3产生的热量经由基板8及主体部2向外部排放。
[0085]然而,在为了实现照明装置I的进一步的高光束化而使向发光元件3b投入的电力增加时等,仅利用从主体部2侧的散热的话,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冷却效果。
[0086]另外,若使用发光元件3b,则与白炽灯泡相比存在配光角变窄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若使波长变换部5的形状接近整球状,则能够扩大配光角。然而,如后述那样,若使波长变换部5的形状接近整球状,则主体部2的大小减小,因此仅利用来自主体部2侧的散热的话,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冷却效果。
[0087]图3是用于例示波长变换部的形状与配光角的关系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 (a)是波长变换部15的形状为半球状的情况,图3 (b)是波长变换部25的形状接近于整球状的情况。
[0088]另外,图中的箭头表示光的行进方向的一例。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变得烦杂,以配光角的说明必要的结构为代表进行记载。
[0089]在此,考虑到与已存的白炽灯泡的置换时,照明装置I的外形尺寸优选与白炽灯泡尽量同样。因此,在图3 (a)、图3 (b)中,波长变换部15、25的直径尺寸为D,照明装置的高度尺寸为H,它们与白炽灯泡的对应部的尺寸大致相同。
[0090]如图3 (b)所示,若波长变换部25的形状接近整球状,则与图3 Ca)所示的半球状的波长变换部15的情况相比,能够将光照射到更后方。因此,能够扩大配光角。
[0091]然而,若使波长变换部25的形状接近整球状,则波长变换部25的高度尺寸Hlb比波长变换部15的高度尺寸Hla增大。另一方面,由于照明装置的高度尺寸H成为恒定,因此主体部22的高度尺寸H2b比主体部12的高度尺寸H2a减小。即,若为了扩大配光角而使波长变换部5的形状接近整球状,则主体部2的大小减小,可能难以进行从主体部2侧的散热。
[0092]如此,当使高光通量化、配光角的扩大等那样的照明装置的基本性能提高时,仅利用从主体部2侧的散热的话,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冷却效果。
[009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传热部9和波长变换部5,因此能够享有以下的效果。
[0094]发光元件3b产生的热量与以往同样地,经由基板8向主体部2传递,主要利用主体部2的侧面来散热。波长变换部5产生的热量由外气直接散热。而且,由波长变换部5产生的热量向传热部9传递而从传热部9散热。或者,波长变换部5产生的热量经由传热部9或者从另一端侧直接向主体部2传递,主要由主体部2的侧面散热。即,能够使发光元件3b与波长变换部5热分离。因此,没有波长变换部5产生的热量,相应地能够使发光元件3b的温度下降。而且,没有发光元件3b的热量,相应地能够使波长变换部5的温度下降。因此,能够实现发光元件3b的长寿命化,或者,能够使向发光元件3b投入的电力增加,因此能够增加发光量。由于能够使波长变换部5的温度下降,因此能够提高波长变换效率。
[0095]另外,在传热部9的端部9b、9c的至少一部分与它们的散热面之间可以设置包含导热率高的材料的接合部80。
[0096]例如,通过焊料等将主体部2的端部2a与端部9b接合,由此能够设置接合部80。而且,例如,通过利用焊料等将基板8与端部9c接合,而能够设置接合部80。[0097]另外,可以在波长变换部5与周缘部9a之间设置包含导热率高的材料的接合部80。
[0098]例如利用添加了导热率高的陶瓷填料或金属填料等的高传热性粘接剂等将波长变换部5与周缘部9a接合,由此能够设置接合部80。
[0099]为了使传热部9的周缘部或端部与对方侧热接合,可以仅进行接触即可。然而,若经由包含导热率高的材料的接合部80使传热部9的周缘部或端部与对方侧接合,则能够使热阻力下降,因此能够提高后述的冷却效果。
[0100]另外,在将传热部9的端部与对方侧接合时存在产生间隙的情况。当产生间隙时,热阻力变大,因此即使在产生间隙时,若经由接合部80进行接合,则也能够使热阻力下降。
[0101]传热部9可以由导热率高的材料形成。传热部9可以由例如铝(Al)、铜(Cu)、它们的合金等金属形成。但是,并未限定于此,可以由氮化铝(AlN)等无机材料、高导热性树脂等有机材料等形成。
[0102]另外,可以在传热部9的波长变换部5侧的端部设置台阶。
[0103]在传热部9与波长变换部5之间,有时会产生由制造误差等引起的间隙。当在传热部9与波长变换部5之间产生间隙时,可能发生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从间隙泄漏,或处于外部的灰尘从间隙向波长变换部5的内侧侵入的情况。
[0104]因此,在传热部9的波长变换部5侧的端部设置台阶。
[0105]图4是用于例示在传热部9的台阶设置的台阶部9f的示意局部放大图。
[0106]例如图4 (a)所示,台阶部9f可以具有沿着传热部9的厚度方向(板状体的厚度方向)凹陷的凹状的方式。若形成为具有凹状的方式的台阶部9f,则在凹状的部分,能够使传热部9与波长变换部5重合。
[0107]因此,能够抑制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从间隙泄漏,或处于外部的灰尘从间隙向波长变换部5的内侧侵入的情况。此外,能够使波长变换部5的组装容易。这种情况下,传热部9的端面9e与波长变换部5的外周面5b优选成为齐面。
[0108]另外,例如图4 (b)、(C)所示,台阶部9f2可以具有沿着传热部9的厚度方向(板状体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凸状的方式。若形成为具有凸状的方式的台阶部9f2,则在凸状的部分,能够使传热部9与波长变换部5重合。
[0109]因此,能够抑制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从间隙泄漏,或处于外部的灰尘从间隙向波长变换部5的内侧侵入的情况。
[0110]这种情况下,如图4 (C)所示,传热部9的端面9e与波长变换部5的外周面5b优选成为齐面。
[0111]另外,例如图4 (d)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具有凹状的方式和凸状的方式的台阶部9f3。
[0112]S卩,传热部9可以形成为在波长变换部5侧的端部具有沿着传热部9的厚度方向(板状体的厚度方向)突出的凸状及沿着传热部9的厚度方向(板状体的厚度方向)凹陷的凹状中的至少任一方式的台阶部
[0113]在此,若在波长变换部5的内侧仅设置传热部9,则从发光兀件3b照射的光由传热部9吸收等而在波长变换部5产生的明部与暗部之差变大,照明装置I的亮度不均可能变大。[0114]因此,传热部9能够对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进行反射。
[0115]这种情况下,例如,传热部9可以具有比波长变换部5高的反射率。
[0116]传热部9例如可以在表面具有反射层60。反射层60可以是例如通过涂敷白色涂料而形成的层。这种情况下,在白色涂装中使用的涂料优选具有对光源3产生的热量的耐性和对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耐性。作为这样的涂料,可以设为例如包含氧化钛(Ti02)、氧化锌(ZnO)、硫酸钡(BaS04)、氧化镁(MgO)等的白色颜料的至少I种以上的、聚酯树脂系的白色涂料、丙烯酸树脂系的白色涂料、环氧树脂系的白色涂料、硅酮树脂系的白色涂料、聚氨酯树脂系的白色涂料、或者从它们中选择的2种以上的白色涂料组合的涂料。
[0117]这种情况下,更优选为聚酯系的白色涂料、硅酮树脂系的白色涂料。
[0118]但是,反射层60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为将反射率高的银或铝等金属,通过镀敷法、蒸镀法、溅射法等进行涂层,或与基材进行包层化而形成的层。
[0119]另外,可以由反射率高的材料形成传热部9自身。
[0120]图5是用于例示反射层的反射率的坐标图。
[0121]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中的100通过由铝(按照JIS规格确定的A1050)构成的轧制板形成的反射层时,101是通过涂敷聚酯树脂系的白色涂料而形成的反射层。
[0122]在设置反射层60或传热部9自身由反射率高的材料形成时,对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峰值波长为430nm?500nm的光的反射率优选成为90%以上。这种情况下,反射率更优选成为95%以上。
[0123]因此,反射层60更优选通过涂敷聚酯树脂系的白色涂料而形成。
[0124]若传热部9能够对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进行反射,则能够减小波长变换部5产生的明部与暗部之差,因此能够减小照明装置I的亮度不均。而且,也能够扩大照明装置I的配光角。
[0125]传热部9在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具有板状体19a (相当于第一板状体的一例)、板状体19b (相当于第二板状体的一例)及板状体19c交叉的方式。
[0126]传热部9能够设为以相对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成为旋转对称的方式配置板状体19a、19b、19c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若在相对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大致成为旋转对称的位置设置多个光源3,则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也成为照明装置I的光轴。
[0127]这种情况下,若将3个板状体19a、19b、19c 一个个地组装,则有时难以进行适当的定位。因此,可能发生组装工时增加或组装精度恶化的情况。
[0128]因此,在图1例示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一体地形成有2个板状体的板状单元,而在组装时能够容易地进行适当的定位。
[0129]图6是用于例示构成传热部9的板状体的示意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a)是用于例示一体地形成有2个板状体19a、19b的板状单元191的示意立体图,图6 (b)是用于例示板状体19c的示意立体图。即,是由板状单元191和板状体19c构成的传热部9的情况。
[0130]如图6 Ca)所示,若设为一体地形成有板状体19a和与板状体19a交叉的板状体19b的板状单元191,则在结构部件的阶段进行板状体19a与板状体19b的定位。并且,若先组装板状单元191,并以之为基准来组装板状体19c,则能够容易地进行板状体19a、19b、19c的适当的定位。[0131]这种情况下,若一体地形成3个板状体19a、19b、19c,则在板状体19a、19b、19c分别设置的安装部19al、19bl、19cl的安装面19all、19bll、19cll难以处于同一平面上。即,在组装传热部9时可能发生松动,或传热部9被倾斜组装。
[0132]图7是用于例示由连接用的槽部和突起部进行的连接的示意俯视图。
[0133]需要说明的是,图7中的箭头X、Y、Z表示相互正交的三方向,例如,X、Y是与主体部2的端部2a平行的方向,Z是与主体部2的端部2a垂直的方向。
[0134]如图7所示,先组装板状单元191,使突起部19e与槽部19d嵌合而从Z方向组装板状体19c。通过使突起部19e与槽部19d嵌合,而能够容易地进行Z方向和Y方向上的板状体19c的适当的定位。而且,由于从Z方向组装板状体19c,因此能够抑制在板状体19c与主体部2的端部2a的侧的散热面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传热部91与主体部2的端部2a的侧的散热面之间的热阻力增大的情况。
[0135]以上,通过3个板状体构成传热部9,但通过2个板状体或4个以上的板状体构成传热部9的情况也同样。例如,在通过4个板状体构成传热部9时,只要将一体地形成有2个板状体的板状单元191先组装,并向其一个个地组装板状体即可。而且,也可以组装一板状单元191,并向其组装另一板状单元191。而且,可以在板状单元191设置突起部19e’,并在板状体19c设置槽部19d’。
[0136]如图1所示,在传热部9设有开口部9g。
[0137]如图1例示那样,在将光源3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情况下,在遮挡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位置设置传热部9。
[0138]因此,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由传热部9遮挡,由此光的取出效率可能会下降。
[013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传热部9设置开口部9g,能抑制从发光兀件3b照射的光被遮挡的情况。
[0140]S卩,构成传热部9的板状体分别具备将各自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开口部9g。
[0141]图8是用于例示设于传热部9的开口部9g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8 (a)是用于例示设于传热部9的开口部9g的示意图,图8 (b)是用于例示设置开口部9g的效果的示意坐标图。
[0142]如图8 (a)所示,在传热部9设有高度尺寸H3的开口部9g。如前述那样,若设置开口部9g,则能够抑制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被遮挡的情况。
[0143]例如图8(b)所示,若增大开口部9g的高度尺寸H3则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 (b)中例示了使开口部9g的高度尺寸H3变化的情况,但使开口部9g的宽度尺寸W变化的情况也同样。即,即使增大开口部9g的宽度尺寸W也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
[0144]然而,若设置过大的开口部9g,则由传热部9产生的传热量进而散热量减少,因此能够向发光元件3b投入的电力减少而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量可能减少。
[0145]例如图8 (b)所示,若增大开口部9g的高度尺寸H3,则传热部9的散热量减少,因此极限电力(能够向发光元件3b投入的电力)减小。并且,若极限电力减小,则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量减少。
[0146]因此,可以考虑发光元件3b的特性、设置开口部9g引起的光的取出效率的提高、设置开口部9g引起的散热性的下降,而适当决定开口部9g的大小。[0147]另外,在图8 (a)中,例示了在传热部9的主体部2侧的周缘开口的开口部9g,但开口部9g的形状或设置的位置可以适当变更。
[0148]但是,若更接近光源3的位置设置开口部9g,则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因此,如图8 (a)例示那样,优选形成为在传热部9的主体部2侧的周缘开口的开口部9g。
[0149]图9是用于例不另一实施方式的开口部的不意局部剖视图。如图9所不,设于传热部29的开口部29g在传热部29的主体部2侧的端部和波长变换部5侧的端部开口。传热部29在中央侧与基板8接触而向波长变换部5侧(上侧)延伸,在波长变换部5的附近沿着波长变换部5的形状延伸。传热部29的包含照明装置的轴的截面的形状成为“伞状”。
[0150]在此,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一部分在波长变换部5的内侧传播、反射的情况向图9的截面投影而由单点划线(光L1、L2)表示。这种情况下,若设为在传热部29的波长变换部5侧的周缘开口的开口部29g,则如图9所示,从发光元件3b射出且在波长变换部5的内表面反射的光L1、由透镜40的端面反射的光L2朝向照明装置的背面方向照射。因此,能够提高光的取出效率,并能够扩大配光角。
[0151]传热部29由图9中的左半部分的板状体和右半部分的板状体一体形成。这2个板状体例如在图9的虚线部分所示的位置连结。
[0152]或者,传热部29中,图9中的左半部分的板状体和右半部分的板状体分体构成,由图9的虚线部分连接。
[0153]在传热部29可以还附加分体的板状体(未图示)。附加的板状体在与图9所示的虚线部分与其他的板状体相交或者进行连接,构成传热部29的一部分。
[0154]另外,可以将发光元件3b配置成圆形。在波长变换部5的附近也可以设置发光元件3b。
[0155]另外,如图9所示,设置圆环状的透镜40等光学要素的情况变得容易。
[0156]这种情况下,开口部29g没有特别限定为在传热部29的波长变换部5侧的周缘开口的位置。
[0157]但是,如图9所示,开口部29g若在更接近主体部2的位置开口,则能够进一步提高光的取出效率,并且能够进一步扩宽配光角。
[0158]如以上例示那样,开口部可以在传热部的主体部侧的周缘及传热部的波长变换部5侧的周缘中的至少任一个开口。
[0159]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例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使多个发光元件3b集合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中央部分。相对于此,在图9例示的结构的情况下,使多个发光元件3b分散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周缘附近。这种情况下,能够以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各发光元件3b为止的距离相等的方式将多个发光元件3b配置在圆周上。
[0160]另外,在反射部17设有贯通厚度方向的多个孔17a。通过将发光元件3b放入孔17a,而发光元件3b的上表面(照射面)从反射部17的上表面突出。
[0161]若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周缘附近设置发光元件3b,则能够扩大配光角。
[0162]图10是用于例示板状体的厚度尺寸的示意坐标图。如图10所示,若增厚板状体的厚度尺寸,则光的取出效率下降。另一方面,若增厚板状体的厚度尺寸,则由传热部9产生的散热量增多,因此极限电力变大。并且,若极限电力大,则能够增加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量。[0163]另外,如前述那样,当考虑与已存的白炽灯泡的置换时,优选使照明装置I的外形尺寸与白炽灯泡尽量同样。因此,配置光源3和传热部9的区域的宽度受限制,因此当使板状体的厚度尺寸过厚时,发光元件3b的个数可能减少。而且,当板状体的厚度尺寸过厚时,光的取出效率可能下降。
[0164]另外,若板状体的厚度尺寸过薄,则传热部9的制造可能变得困难。
[0165]因此,板状体的厚度尺寸优选设为考虑了基于传热部9的散热量、配置光源3和传热部9的区域的宽度、传热部9的制造性而得到的尺寸。
[0166]根据本
【发明者】们得到的见解,若将板状体的厚度尺寸设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则能够设为考虑了基于传热部9的散热量、配置光源3和传热部9的区域的宽度、传热部9的制造性这全部而得到的尺寸。而且,若将板状体的厚度尺寸设为0.5mm以上且5mm以下,则能够使光的取出效率成为90%以上。
[0167]在此,为了增大传热部9的传热量,进而增大散热量,只要降低传热部9与设置在主体部2侧的要素的连接部分的热阻力即可。
[0168]图11是用于例示传热部与基板的连接部分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1 (a)、(c)是未考虑热阻力的减少的情况,图11 (b)、(d)是实现了热阻力的减少的情况。
[0169]如图11 (a)所不,在基板18设有:由招或铜等形成的基部18a ;设直在基部18a之上的绝缘部18b ;设置在绝缘部18b之上的焊料抗蚀剂部18c ;设置在绝缘部18b之上的配线部18d。S卩,基板18是所谓金属基底基板。
[0170]焊料抗蚀剂部18c可以使用印刷法或照相法等,通过涂敷由树脂等构成的焊料抗蚀剂而形成。
[0171]然而,焊料抗蚀剂部18c使用由树脂等构成的焊料抗蚀剂形成,因此传热部9与基板18的连接部分的热阻力升高。
[0172]相对于此,如图11 (b)所不,在基板8设有:基部18a ;设直在基部18a之上的绝缘部18b ;设置在绝缘部18b之上的焊料抗蚀剂部18cl ;设置在绝缘部18b之上的配线部18d。
[0173]这种情况下,在传热部9与基板8的连接部分未设置焊料抗蚀剂部IScl而将传热部9与绝缘部18b连接。因此,能够使热阻力减少焊料抗蚀剂部18cl的量。
[0174]需要说明的是,在焊料抗蚀剂部IScl的形成中,在连接传热部9的区域可以不形成焊料抗蚀剂部18cl,通过将连接传热部9的区域的焊料抗蚀剂剥离而能够形成焊料抗蚀剂部18cl。
[0175]如图11 (c)所示,在基板28设有:焊料抗蚀剂部28a ;设置在焊料抗蚀剂部28a之上的配线部28b ;设置在配线部28b之上的绝缘部28c ;设置在绝缘部28c之上的焊料抗蚀剂部28d ;以及设置在绝缘部28c之上的配线部28e。S卩,基板28是所谓树脂基板。
[0176]焊料抗蚀剂部28d可以使用印刷法或照相法等,通过涂敷由树脂等构成的焊料抗蚀剂而形成。
[0177]然而,焊料抗蚀剂部28d使用由树脂等形成的焊料抗蚀剂而形成,因此传热部9与基板28的连接部分的热阻力升高。
[0178]相对于此,如图11 (d)所不,在基板8a设有:焊料抗蚀剂部28a ;设置在焊料抗蚀剂部28a之上的配线部28b ;设置在配线部28b之上的绝缘部28c ;设置在绝缘部28c之上的焊料抗蚀剂部28dl ;以及设置在绝缘部28c之上的配线部28e。
[0179]这种情况下,在传热部9与基板8a的连接部分未设置焊料抗蚀剂部28dl而将传热部9与绝缘部28c连接。因此,能够使热阻力减少焊料抗蚀剂部28dl的量。
[0180]需要说明的是,在焊料抗蚀剂部28dl的形成中,在连接传热部9的区域可以不形成焊料抗蚀剂部28dl,通过将连接传热部9的区域的焊料抗蚀剂剥离而形成焊料抗蚀剂部28dl。
[0181]S卩,在传热部9的端部9c与基板8之间可以不设置由焊料抗蚀剂形成的焊料抗蚀剂部。
[0182]以上,在传热部9的端部9c与基板8之间未设置热阻力高的构件,但热阻力的减少并未限定于此。例如图1所示,通过设置安装部19al、19bl、19cl而增大接触面积,或者通过将安装部19al、19bl、19cl与主体部2侧螺纹紧固等而进行密接,或者在安装部19al、19bl、19cl与主体部2侧之间设置热阻力低的金属等而实现热阻力的减少。
[0183]接下来,例示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置扩散部的情况。
[0184]扩散部为了使向传热部入射的光扩散而设置。
[0185]扩散部例如可以设为在传热部的表面上设置的突起部、及在传热部的表面上设置的包含扩散剂的扩散层70 (参照图1)中的至少任一个。
[0186]图12是用于例示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置的突起部的示意图。
[0187]需要说明的是,图12 Ca)是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有I个突起部的情况,图12 (b)是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有多个突起部的情况。
[0188]若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置突起部,则能够使向传热部9入射的光扩散。若能够使向传热部9入射的光扩散,则能够扩大配光角。
[0189]这种情况下,如图12 (a)所示,在传热部9的表面可以设置一个突起部50,如图12 (b)所示,在传热部9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多个突起部50a。
[0190]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有多个突起部50a时,可以形成为规则性的配设方式,也可以形成为任意的配设方式。
[0191]另外,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有多个突起部50a时,为了避免产生干渉条纹,而突起部50a的间距尺寸P1、P2优选成为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波长的10倍以上。
[0192]需要说明的是,突起部的形状并未限定为例示的情况,可以适当变更。
[0193]以上,通过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置突起部而使向传热部9入射的光扩散,但也可以通过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置扩散层70而使向传热部9入射的光扩散。
[0194]扩散层70例如可以设为包含使光扩散的扩散剂的树脂层等。作为扩散剂,可以例示由氧化硅或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微粒子、或微粒子聚合物等。
[0195]若在传热部9的表面设置扩散层70,则能够使向传热部9入射的光扩散。若能够使向传热部9入射的光扩散,则能够扩大配光角。
[0196]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仅表示传热部9的一方的面,但突起部或扩散层也可以设置在传热部9的另一方的面上。
[0197]接下来,例示从照明装置I的上方观察时的传热部9和发光元件3b的配置,即,俯视下的传热部9和发光元件3b的配置。
[0198]图13是用于例示俯视下的传热部9和发光元件3b的配置的示意图。[0199]需要说明的是,图13 Ca)是用于例示俯视下的传热部9和发光元件3b的配置的不意图,图13 (b)是用于例不俯视下的传热部9和发光兀件3b的位置关系的不意图。
[0200]如图13 Ca)所示,若设置传热部9,则形成在俯视下由传热部9划分的区域39。
[0201]在设置多个发光元件3b的情况下,为了抑制配光不均或亮度不均,而优选使设于各区域39的发光元件3b的个数相同。这种情况下,在俯视下优选使传热部9与发光元件3b不重叠。
[0202]但是,根据本
【发明者】们得到的见解,在俯视下即使是一部分与传热部9重叠的发光元件3b,只要避免传热部9与发光元件3b的中心3al重叠,就能够抑制配光不均或亮度不均。
[0203]这种情况下,中心3al的位置在俯视下处于由传热部9划分的各区域39中的发光元件3b的个数只要按各区域39相同即可。
[0204]例如,在图13 (b)中,发光元件3b成为设于区域39a的发光元件。
[0205]另外,传热部9优选具有相对于照明装置I的光轴或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成为旋转对称的方式,但是中心3al的位置在俯视下处于由传热部9划分的各区域39中的发光元件3b的个数按各区域39若相同,则传热部也可以不具有旋转对称的方式。
[0206]另外,设置发光元件3b的位置并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发光元件3b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中央侧,或者将发光元件3b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周缘侧,或者可以将发光元件3b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整个区域。
[0207]接下来,进一步例示波长变换部5。
[0208]如图1所示,波长变换部5在传热部9的端面9e从波长变换部5露出的部分被分割。
[0209]图14是用于例示按照由传热部9划分的区域(相当于第一或第二区域的一例)分割的波长变换部5a的示意立体图。如图14所示,在分割的波长变换部5a (相当于第一或第二波长变换部的一例)的主体部2侧的端面设置突起部5c。突起部5c设置在与设于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周缘的凹部2al (参照图1)对应的位置。而且,在分割的波长变换部5a的与设置突起部5c的一侧对置的一侧设有突起部5d。突起部5d设置在与设于传热部9的顶部(板状体19a、19b、19c的连接部分的附近)的凹部9k (参照图1)对应的位置。在将分割的波长变换部5a组装时,使突起部5c与设于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周缘的凹部2al嵌合,并使突起部5d与设于传热部9的顶部的凹部9k嵌合。这样的话,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分割的波长变换部5a组装时的定位或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将分割的波长变换部5a组装时,也可以进行使用了粘接剂等的固定。
[0210]接下来,例示传热部9的顶部的屏蔽。
[0211]如前述那样,传热部9通过以使多个板状体交叉的方式连接而形成。因此,在设置连接部的传热部9的顶部,有时会产生间隙。当产生这样的间隙时,可能发生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从间隙泄漏,或处于外部的灰尘从间隙向波长变换部5的内侧侵入的情况。
[0212]因此,在传热部9的顶部设置屏蔽部49。
[0213]图15是用于例示屏蔽部49的示意立体图。
[0214]需要说明的是,图15 (a)是用于例示屏蔽部49的示意立体图,图15 (b)是用于例示传热部9的顶部的示意立体图。[0215]如图15 (a)所示,在屏蔽部49设有屏蔽体49a和连接部49b。
[0216]屏蔽体49a将传热部9的顶部的规定的区域覆盖。屏蔽体49a呈板状,具有与传热部9的顶部的形状对应的外形形状。而且,将屏蔽体49a向传热部9组装时,具有将屏蔽体49a的外表面49al与波长变换部5的外周面5a顺畅地连结那样的厚度方向的形状。
[0217]连接部49b从屏蔽体49a突出设置。在连接部49b的端部设有颚部49bI。颚部49bI设置在与设于传热部9的孔9h对应的位置。而且,连接部49b由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且能够弯曲。
[0218]在将屏蔽部49向传热部9组装时,使连接部49b插入而嵌合在设于传热部9的顶部的孔9j内,通过使颚部49bl与孔9h嵌合而将屏蔽部49固定于传热部9。
[0219]若在设有连接部的传热部9的顶部设置屏蔽部49,则能够防止波长变换部5错动的情况,能够对波长变换部5进行按压。因此,能够抑制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从间隙泄漏,或处于外部的灰尘从间隙向波长变换部5的内侧侵入的情况。
[0220]接下来,例示传热部9的作用、效果。
[0221]图16是用于例示未设置传热部9的照明装置的散热的情况的示意图。
[0222]需要说明的是,图16 (a)是用于例示照明装置的温度分布的示意图,图16 (b)是用于例示主体部2的端部2a附近的温度分布的示意图。
[0223]图17是用于例示设有传热部9的照明装置的散热的情况的示意图。
[0224]需要说明的是,图17 Ca)是波长变换部5的内表面与传热部的端面接触的情况(传热部的端面从波长变换部5未露出的情况),图17 (b)是传热部9的端面从波长变换部5露出的情况。
[0225]另外,图16、图17是通过模拟而求出照明装置的温度分布的图,光源3的输出为5W (瓦特)左右,环境温度为25°C左右的情况。
[0226]另外,温度分布由单调色的深浅表示,以温度越高越深,温度越低越浅的方式表
/Jn ο
[0227]在未设置传热部9时,如图16 (a)所示,虽然波长变换部5的表面温度降低,但主体部2的温度升高。
[0228]这种情况下,如图16 (b)所示,主体部2的端部2a附近的温度升高。
[0229]即,可知在未设置传热部9时,在光源3产生的热量从主体部2侧排放,来自波长变换部5侧的热量的排放少。而且,如图16 (b)所示可知,仅利用来自主体部2侧的散热的话,无法得到充分的冷却效果。
[0230]相对于此,在设置传热部9时,能够将光源3产生的热量由传热部9向波长变换部5侧传递。因此,如图17 (a)、(b)所示,通过来自波长变换部5侧的散热而能够使主体部2的温度下降。
[0231]此外,若传热部9的端面从波长变换部5露出,则如图17 (b)所示,能够使主体部2的温度进一步下降。主体部2的温度下降这样的情况是指能够抑制发光元件3b的温度上升。
[0232]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经由传热部9从波长变换部5侧排放热量,因此能够实现照明装置I的散热性的提高,进而实现发光效率的提高。而且,能够实现照明装置I的长寿命化。而且,能够使高光束化、配光角的扩大等那样的照明装置I的基本性能提高。[0233]图18是用于例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反射部27的示意立体图。
[0234]如图18所示,多个发光元件3b分散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周缘附近。而且,能够以从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各发光元件3b为止的距离相等的方式将多个发光元件3b配置在圆周上。即,多个发光元件3b配置在以照明装置I的中心轴Ia的位置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这种情况下,如图18所示,能够将多个发光元件3b配置在多个同心圆上。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8中,例示了将多个发光元件3b配置在2个同心圆上的情况,但同心圆的个数可以为I个,可以为3个以上。
[0235]例如,优选将多个发光元件3b (例如16个发光元件3b)等间隔地配置在以中心轴Ia为中心的直径28mm的圆周上。
[0236]另外,反射部27可以形成为板状体。
[0237]反射部27设置在基板8之上。
[0238]在反射部27设有贯通厚度方向的多个孔27a。通过向孔27a放入发光元件3b,而发光元件3b的上表面(照射面)从反射部27的上表面突出。
[0239]若在主体部2的端部2a的周缘附近设置发光元件3b,则能够扩大配光角。而且,在反射部27的中心部若形成向一端侧突出的凸部(例如圆锥状、圆锥台状、多边形形状、多棱台形状的凸部),则能够进一步扩大配光角。
[0240]图19是用于例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b的示意剖视图。
[0241]如图19所示,在照明装置Ib设有主体部2、发光元件3b、波长变换部35、反射部27、基板8、传热部90a或传热部91a、及球形容器45。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设有灯头部6等。
[0242]传热部90a可以与前述的传热部90相同。
[0243]传热部91a可以与前述的传热部91相同。
[0244]球形容器45覆盖波长变换部35而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侧。
[0245]球形容器45具有与波长变换部5相同的方式,但不具有荧光体。
[0246]球形容器45具有透光性,能够使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向照明装置Ib的外部射出。球形容器45可以由透光性的材料形成。而且,球形容器45可以由光扩散性的材料形成。球形容器45例如可以由聚碳酸酯等树脂材料形成。球形容器45可以在传热部9的端面9e从球形容器45露出的部分被分割,只要是收纳于开口部9g的大小即可,可以为半球状。
[0247]这样的话,能够容易地组装散热性高的照明装置lb。
[0248]波长变换部35将多个发光兀件3b覆盖而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侧。S卩,波长变换部35从发光元件3b隔离而设置在主体部2的端部2a。波长变换部35可以具有向光的照射方向突出的曲面。而且,在另一端侧形成有向外端方向突出的支腿,支腿由反射部7的一端侧和传热部9的另一端侧夹持。
[0249]波长变换部35的材料或荧光体可以与在波长变换部5中例示的情况相同。
[0250]S卩,在图1中进行了例示的波长变换部5也作为球形容器发挥功能。相对于此,波长变换部35吸收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一部分,发出具有规定的波长的荧光,与球形容器45另行设置。
[0251]另外,波长变换部35与传热部90a或传热部91a接触。如前述那样,波长变换部35成为发热源。因此,通过使波长变换部35与传热部90a或传热部91a接触,而使在波长变换部35产生的热量散热。
[0252]因此,能够将在波长变换部35产生的热量高效率地排放,因此能够使向发光元件3b投入的电力增加。其结果是,能够实现发光效率的提高。
[0253]图20是用于例示另一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Ic的示意剖视图。
[0254]如图20所示,在照明装置Ic设有主体部2、发光元件3b、波长变换部5、反射部27、基板8、传热部9及透镜14。而且,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设有灯头部6等。
[0255]透镜14具有透镜主体43和安装支腿44。
[0256]透镜主体43控制从多个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透镜主体43通过安装支腿44而安装于反射部27。
[0257]透镜14可以使用折射率为1.45?1.6的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通过一体成形而形成。
[0258]透镜主体43具有半球壳状或旋转椭圆状的第一透镜部46和半球壳状或旋转椭圆状的第二透镜部48。
[0259]第一透镜部46具有向发光元件3b侧开口的第一凹部46a。
[0260]第二透镜部48具有向与发光元件3b侧相反的一侧开口的第二凹部48a。
[0261]透镜主体43是使第一凹部46a与第二凹部48a面对而一体化的结构。
[0262]安装支腿44设置在第一透镜部46的发光元件3b侧的端部。安装支腿44可以相对于透镜14的中心轴成为旋转对象的方式设置。安装支腿44朝向第一透镜部46的外方突出。安装支腿44由反射部7和传热部9夹持。
[0263]需要说明的是,透镜主体43也可以由玻璃材料形成。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透镜主体43和安装支腿44分别形成,并将透镜主体43与安装支腿44接合。
[0264]接下来,例示透镜14的作用、效果。
[0265]图21是用于例示透镜14的作用、效果的示意图。如图21所示,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透过第一凹部46a内的空间而向第一透镜部46入射。向第一透镜部46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二凹部48a的内表面折射,向透镜14的外部射出。而且,向第一透镜部46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二透镜部48的外表面折射,向透镜14的外部射出。而且,向第一透镜部46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一透镜部46的外表面折射,向透镜14的外部射出。而且,向第一透镜部46入射的光的一部分在第二凹部48a的内表面进行全反射,向透镜14的外部射出。
[0266]图21例示在设有多个发光元件3b的区域的中心部分设置的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前进道路。
[0267]向第二凹部48a的内表面、第二透镜部48的外表面、及第一透镜部46的外表面入射的光中的入射角小的光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差减小,主要朝向透镜14的正面方向或侧面方向射出。
[0268]相对于此,向第二凹部48a的内表面入射的光中的入射角大的光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差增大,主要朝向透镜14的侧面方向或背面方向射出。
[0269]如此,若设置透镜14,则能够扩大从在设有多个发光元件3b的区域的中心部分设置的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配光角。
[0270]图21也例示了从在设有多个发光元件3b的区域的周缘部分设置的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前进道路。
[0271]如图21所示,向第二凹部48a的内表面、第二透镜部48的外表面、及第一透镜部46的外表面入射的光中的入射角小的光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差减小,主要朝向透镜14的正面方向或侧面方向射出。
[0272]相对于此,向第二凹部48a的内表面入射的光中的入射角大的光的入射角与折射角之差增大,主要朝向透镜14的侧面方向或背面方向射出。
[0273]如此,若设置透镜14,则能够扩大从在设有多个发光元件3b的区域的周缘部分设置的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的配光角。
[0274]向透镜14的侧面方向及背面方向射出的光进而由波长变换部5折射,因此容易朝向照明装置的侧面方向及背面方向射出。因此,通过透镜14及波长变换部5,能够使从发光元件3b照射的光从照明装置的正面方向到背面方向以广角配光。
[0275]另外,波长变换部5的主体部2侧的外形尺寸只要比主体部2的平坦面21的外形尺寸长即可,透过了波长变换部5的光更容易向照明装置的背面方向射出。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大配光角。
[0276]需要说明的是,透镜14的形状并未限定为图21例示的情况,只要具有能够使光源3产生的光向照明装置I的侧面方向及背面方向折射的形状即可。
[0277]以上,虽然例示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实施方式,没有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等。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并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而且,前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相互组合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部(2),其在一端侧具有平坦面(21); 发光模块(4),其以与所述主体部(2)的所述平坦面(21)热接合的方式设置,且具备射出峰值波长为4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光的发光元件(3b); 反射部(7),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的一端侧,对从所述发光元件(3b)射出的光进行反射; 传热部(9),其以一端侧向所述主体部(2)的一端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且另一端侧与所述主体部(2)连接; 波长变换部(5 ),其以覆盖所述发光模块(4 )且与所述主体部(2 )及所述传热部(9 )热接合的方式,从所述发光元件(3b)分离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坦面(21)以与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中心轴(Ia)正交的方式设置, 所述反射部(7 )是具有至少一个开口( 71)的板状体,以使所述发光元件(3b )从所述开口(71)向所述主体部(2)的一端侧露出的方式设于所述平坦面(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部(7)配置在 所述平坦面(21)上,在外端部具备倾斜面(74),所述倾斜面(74)朝向一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照明装置(1、lb、Ic)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所述主体部(2)的一端侧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所述主体部(2)的所述平坦面(21)到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L,从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所述反射部(7)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所述反射部(7)到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I时,满足下式。
r>R.1/L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照明装置(1、lb、Ic)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所述主体部(2)的一端侧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所述主体部(2)的所述平坦面(21)到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L,从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所述反射部(7)的外端部为止的尺寸为r,从所述反射部(7)到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顶点为止的尺寸为I时,满足下式。
r ^ R.1/L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照明装置(1、lb、lc),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变换部(5)在从所述反射部(7)到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顶点之间,具有从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内表面为止的尺寸比所述尺寸R大的最大径部,并且, 位于所述反射部(7)的外端侧的部分的从所述照明装置(1、lb、Ic)的中心轴(Ia)的位置到其内表面为止的尺寸比所述尺寸R大,且比所述最大径部小。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波长变换部(5)以所述传热部(9)的至少一部分与外气接触的方式与所述传热部(9)的外端侧的面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热部(9)具备:第一板状体(19a),其设置为所述另一端侧与所述主体部(2)的外端部连接且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顶点突出; 第二板状体(1%),其所述另一端侧连接在与所述第一板状体(19a)不同的位置的所述主体部(2)的外端部,所述一端侧朝向所述照明装置(l、lb、lc)的顶点向所述主体部(2)的一端侧突出,且在所述顶点附近与所述第一板状体(19a)连接, 所述波长变换部(5)具备第一波长变换部(5a)和第二波长变换部(5a),所述第一波长变换部(5a)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板状体(19a)和所述第二板状体(19b)划分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二波长变换部(5a)设置在由所述第一板状体(19a)和所述第二板状体(19b )划分的第二区域。
【文档编号】F21V19/00GK104006313SQ201310430240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寺崎光, 久安武志, 柴原雄右, 小林胜之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