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781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灯具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灯具散热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发光二极管为光源的灯具上,能达到改善废热排放效率的灯具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由于对灯具要求高亮度,故大多使用高功率、大尺寸的照明光源,如白炽灯泡、水银灯等发光体,但照明效率较差,使电能耗损严重。在这个能源日趋拮据且珍贵的时候,实非一时之选。且采用高功率、大尺寸的照明光源时,所产生的热,难以由壳体散热,造成壳体的温度过高或照明光源烧毁,需经常维修更换,浪费人力、物力及时间。[0003]在全球节能议题日愈发酵及各国政府未来将陆续禁用白炽灯泡的政策下,发光二极管(LED)挟其高效率、节能与可调旋光性等优势在照明市场已逐渐形成风潮,其在灯具、车灯、户外照明、情境照明等应用已是全球瞩目的焦点。[0004]尽管如此,目前利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照明用途时,由于灯具需要较高的光线照度,因此通常采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源,通过施加较高的电流于发光二极管上,已获得较高的光线照度;然而在光线亮度及照度提高的同时,无可避免提高了其所产生的热量。若不实时将其产生的热量排出,不仅容易造成发光二极管周围积存热量,而导致发光效率的降低,并造成光衰,更可能直接影响发光二极管的寿命。实用新型内容[0005]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改善灯具的废热排放效率的灯具散热结构。[000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0007]—种灯具散热结构,至少包括一用于收纳发光二极管及供电模块的灯壳座和一罩件,所述罩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壳座的外侧,且所述罩件相对于所述灯壳座外侧设有复数个穿孔,所述复数个穿孔沿着所述灯壳座横向排列布置形成横向散热通道。[0008]由上可见,所述复数个穿孔沿着所述灯壳座横向配置形成了横向风洞的散热通道,可双向引导大量的气流通过灯壳座,并将发光二极管及相关供电模块的废热带出灯壳座,使灯具得以长效维持应有的工作效能,有效的改善了灯具的废热排放效率。[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壳座上设有复数个沿着所述灯壳座纵向布置的纵向散热通道,所述纵向散热通道设置在供所述发光二极管安装区域的上方处,且所述纵向散热通道内表面·形成有复数个凸肋,各所述凸肋沿着所述灯壳座的纵向布置。所述纵向散热通道构成了纵向风洞,配合横向风洞可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流量,进一步提高废热的排放效率。此外,加设的凸肋进一步增加了灯壳座的散热表面积,进一步加速灯具废热的排除。[001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灯壳座可为铝挤一体成型,亦或锻造、铸造或其它方式成型。灯壳座上的纵向散热通道可与灯壳座一体成型制作。[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壳座顶面形成有一用于容置所述供电模块的容置室,所述容置室的底面设有一用作所述发光二极管安装区域的平直部。同时,所述灯壳座相对所述平直部两侧的下方朝内部还可以延伸有用于固定所述灯罩的挡边,令灯具的灯罩得以覆盖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区域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壳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屏蔽,与所述第一屏蔽相对立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屏蔽。所述第一屏蔽和第二屏蔽可作为收纳发光二极管及供电模块的机械结构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置室与所述第一屏蔽之间设有一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一屏蔽之间,且所述止挡件设有导通纵向散热通道和外界的通孔,其所述通孔可供所述灯壳座可安装于管径较小的灯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壳座与所述第一屏蔽、第二屏蔽之间分别对应设有用作穿设固定件的固定孔,可通过穿设固定件将所述第一屏蔽和第二屏蔽可拆卸的固定在所述灯壳座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壳座的顶面为弧面,且所述弧面上至少设有一用于与灯具固定座相套接的装配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灯具散热结构主要利用横向散热通道和纵向散热通道引导大量的气流通过灯壳座,并由通过灯壳座的气流将发光二极管及相关供电模块的废热带出灯壳座,以加速灯具的废热排放,使灯具得以长效维持应有的工作效能。尤其,还在所述灯壳座的且所述纵向散热通道内表面形成有复数个沿着灯壳座纵向布置的凸肋,以增加整个纵向散热通道的散热面积,进一步加速了灯具的废热排放。

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横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的组装外观立体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一加设凸肋时的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一灯壳座与灯杆结合的横断面结构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三的组装外观立体结构图。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灯壳座10 ;纵向散热通道11 ;容置室12 ;平直部13 ;挡边14 ;罩件15 ;穿孔151 ;横向散热通道152 ;固定孔16 ;凸肋17 ;止挡件18 ;通孔181 ;装配孔19 ;发光二极管20 ;灯罩21 ;供电模块30 ;第一屏蔽40 ;第二屏蔽50 ;灯杆60 ;灯具固定座70 ;长槽孔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实施例一:图1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纵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横向断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灯具散热结构,采用一灯壳座10作为收纳发给二极管灯具及供电模块的机械结构体,其中,灯壳座的一侧供
安装发光二极管。本实施例的灯具散热结构至少包括:一用于收纳发光二极管20及供电模块30的灯壳座10和一罩件15,罩件15固定设置在灯壳座10的外侧,且罩件15相对于灯壳座10外侧设有复数个穿孔151,复数个穿孔151沿着灯壳座10横向排列布置形成横向散热通道152。结合图4至图6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的实施方式,灯壳座上设有复数个沿着灯壳座10纵向布置的纵向散热通道11,纵向散热通道11设置在供发光二极管20安装区域的上方处,且纵向散热通道11内表面形成有复数个凸肋17,各凸肋17沿着灯壳座10的纵向布置。纵向散热通道11构成了纵向风洞,配合形成横向风洞的横向散热通道152可进一步提闻气流的流量,进一步提闻废热的排放效率。此外,各凸肋17可为银齿状,亦可以为凸点状、或是阶梯状,加设的凸肋进一步增加了灯壳座的散热表面积,进一步加速灯具废热的排除。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具体实施方式
,其中,本实施例的灯壳座10为铝挤一体成型,具体的本实施例的灯壳座10及其罩件15、纵向散热通道11为铝挤一体成型。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灯壳座10还可以是锻造、铸造或其它方式成型。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具 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和图3所示,灯壳座10顶面形成有一用于容置供电模块30的容置室12,容置室12的底面设有一用作发光二极管20安装区域的平直部13。同时,灯壳座10相对平直部13两侧的下方朝内部还可以延伸有用于固定灯罩21的挡边14,令灯罩21得以覆盖在发光二极管20的区域上。如图4、图5以及图7所不,灯壳座10的一侧设有第一屏蔽40,与第一屏蔽40相对立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屏蔽50。容置室12与第一屏蔽40之间设有一止挡件18,止挡件18设置在供电模块30与第一屏蔽40之间,可防止供电模块30从灯壳座10上脱离,且止挡件18设有导通纵向散热通道和外界的通孔181,可将灯壳座10安装在管径较小的灯杆60,灯杆60插设在通孔181内,而且通孔181可供大量冷空气进出,加速了灯具的废热排放。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图4和图5所示,灯壳座10与第一屏蔽40、第二屏蔽50之间分别对应设有用作穿设固定件的固定孔16,可通过穿设固定件将第一屏蔽40和第二屏蔽50可拆卸的固定在灯壳座10上。本实施例的灯具散热结构在应用时,结合图5所示,横向散热通道152与纵向散热通道11构成双向风洞,引导大量的气流通过灯壳座10,并由通过灯壳座10的气流将发光二极管20及供电模块30的废热带出灯壳座,加速了灯具废热的排放,使得灯具得以长效维持应有的工作效能。实施例二:图8为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一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灯壳座10的顶面为弧面,且所述弧面上至少设有一用于与灯具固定座70相套接的装配孔19。加设装配孔进一步扩展了本灯具散热结构的适用范围,通过在装配孔上设置灯具固定座70即可将本实施例的应用本灯具散热结构的灯具做为探射灯使用,如在灯具固定座70上形成有与装配孔19适配的长槽孔71,还可以调整灯具与灯具固定座70之间的相对固定角度,以此来调整灯具的照射角度。[0039]实施例三:[0040]图9为实施例三的组装外观立体结构图。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所示,灯壳座10与两侧安装的第一屏蔽40和第二屏蔽50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使气流可有所述间距进出通过灯壳座10,有助于将发光二极管20及供电模块30的废热带出灯壳座10,加速灯具的废热排放。[0041]由上可见,本实施例一、实施二或实施例三的灯具散热结构,具体为利用横向散热通道和纵向散热通道引导大量的气流通过灯壳座,并由通过灯壳座的气流将发光二极管及相关供电模块的废热带出灯壳座,以加速灯具的废热排放,使灯具得以长效维持应用的工作效能。尤其是,在纵向散热通道的表面形成有复数个沿灯壳座纵向配置的凸肋,以增加整个的散热面积,达到快速排放灯具废热的有益效果。再者,本实施例的灯具散热结构是由散热通道引导大量气流通过灯壳座来实现散热的,无需再增加任何散热设备例如风扇等,即能达到散热效果故能达到较佳的节能功效。[004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用于收纳发光二极管及供电模块的灯壳座和一罩件,所述罩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壳座的外侧,且所述罩件相对于所述灯壳座外侧设有复数个穿孔,所述复数个穿孔沿着所述灯壳座横向排列布置形成横向散热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座上设有复数个沿着所述灯壳座纵向布置的纵向散热通道,所述纵向散热通道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安装区域的上方处,且所述纵向散热通道内表面形成有复数个凸肋,各所述凸肋沿着所述灯壳座纵向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座顶面形成有一用于容置所述供电模块的容置室,所述容置室的底面设有一用作所述发光二极管安装区域的平直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座相对所述平直部两侧的下方朝内部延伸有用于固定灯罩的挡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具固定座,所述灯壳座的顶面为弧面,且所述弧面上至少设有一用于与所述灯具固定座相套接的装配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座的一侧设有第一屏蔽,与所述第一屏蔽相对立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屏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室与所述第一屏蔽之间设有一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在所述供电模块与所述第一屏蔽之间,且所述止挡件设有导通纵向散热通道和外界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灯具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所述灯壳座与所述第一屏蔽、第二屏蔽 之间分别对应设有用作穿设所述固定件的固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灯具散热结构,至少包括一用于收纳发光二极管及供电模块的灯壳座和一罩件,所述罩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灯壳座的外侧,且所述罩件相对于所述灯壳座外侧设有复数个穿孔,所述复数个穿孔沿着所述灯壳座横向排列布置形成横向散热通道。本实用新型所述复数个穿孔沿着所述灯壳座横向配置形成了横向风洞的散热通道,可双向引导大量的气流通过灯壳座,并将发光二极管及相关供电模块的废热带出灯壳座,使灯具得以长效维持应有的工作效能,有效的改善了灯具的废热排放效率。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3115919SQ20132010927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罗清元 申请人:罗清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