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736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灯具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LED灯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斑不均、暗斑、暗圈、余光、杂光和角度精度难控制等的问题。该LED灯具包括散热器和LED光源;散热器包括壳体和散热结构,散热结构包括多个散热片;LED灯具还包括透镜和反光杯,LED光源、透镜与反光杯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利用透镜与反光杯组合结构,使透镜之灯罩的厚度变薄,避免因灯罩厚度过厚而使光损严重;通过透镜收光和控光后再由反光杯折射出来,保证LED光源发出的余光得到有效控制,经反光杯将LED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出来,避免出现光斑不均匀、暗斑和暗圈等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LED灯具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灯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具。

【背景技术】
[0002]发光二极管简称LED,其由镓与砷、磷的化合物制成,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LED光源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具有寿命长、节能环保、光色变化多等特点,其应用范围广,在照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0003]现有LED灯具通常会设置反光杯,由于反光杯受现有技术及生产设备的限制,在光斑处理上会出现光斑不均、暗斑、暗圈、余光、杂光和角度精度难控制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斑不均、暗斑、暗圈、余光、杂光和角度精度难控制等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灯具,包括散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内的LED光源;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散热结构,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放置所述LED光源的容置腔,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环绕所述LED光源的多个散热片;所述LED灯具还包括罩设于所述LED光源上方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底部的透镜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透镜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反光杯,所述LED光源、所述透镜与所述反光杯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LED光源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底部的基板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LED灯珠;所述透镜包括与所述基板相对设置的固定座、沿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基板延伸并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的安装脚以及沿所述固定座拱起并罩设于所述LED灯珠出光面一侧的灯罩;所述反光杯包括与所述容置腔之腔壁相对设置的杯体以及具有安装口且与所述杯体一体成型而制成的杯底,所述灯罩沿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反光杯内。
[000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延伸且相间隔布置,相邻两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壳体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空气出口。
[0007]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固定连接的固定端,所述壳体于靠近固定端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壳体侧壁间隔布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的杯体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之间具有与所述缺口相通的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缺口形成所述散热器的空气入口。
[0009]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利用透镜与反光杯组合结构,使所述透镜之灯罩的厚度变薄,避免因所述灯罩厚度过厚而使光损严重;通过所述透镜收光和控光后再由所述反光杯折射出来,保证所述LED光源发出的余光得到有效控制,经所述反光杯将LED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出来,避免出现光斑不均匀、暗斑和暗圈等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具的分解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3]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具包括散热器10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器10内的LED光源20 ;所述散热器10包括壳体11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1上的散热结构12,所述壳体11内具有用于放置所述LED光源20的容置腔110,所述散热结构12包括环绕所述LED光源20的多个散热片121 ;所述LED灯具还包括罩设于所述LED光源20上方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10底部的透镜30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透镜30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110内的反光杯40,所述LED光源20、所述透镜30与所述反光杯40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LED光源20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10底部的基板21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基板21上的LED灯珠22 ;所述透镜30包括与所述基板21相对设置的固定座31、沿所述固定座31朝向所述基板21延伸并与所述基板21固定连接的安装脚32以及沿所述固定座31拱起并罩设于所述LED灯珠22出光面一侧的灯罩33 ;所述反光杯40包括与所述容置腔110之腔壁相对设置的杯体41以及具有安装口 420且与所述杯体41 一体成型而制成的杯底42,所述灯罩33沿所述安装口 420设置于所述反光杯40内。
[0014]根据透镜30结构,对于小角度,尤其是角度小于15°的情况,透镜30壁厚通常较厚,容易造成光损严重、炫光和角度精度难以控制等问题,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具利用透镜30与反光杯40组合结构,使所述透镜30之灯罩33的厚度变薄,避免因所述灯罩33厚度过厚而使光损严重。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具通过所述透镜30收光和控光后再由所述反光杯40折射出来,保证所述LED光源20发出的余光得到有效控制,经所述反光杯40将LED光源20发出的光反射出来,避免出现光斑不均匀、暗斑和暗圈等问题。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灯具利用所述透镜30与所述反光杯40组合以控制所述LED光源20发出的光的传播,使LED光源20发出的光按可控方向和可控角度进行传播,且使LED光源20的出光角度控制得比单一透镜30或者反光杯40更高,且不产生炫光问题,扩大了所述LED灯具的使用场合。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散热器10将LED光源20在发光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部空气中,LED光源20产生的热量聚集于所述壳体11的容置腔110内,容置腔110内的空气受到热量的影响,温度升高、密度间隙16,容置腔110内的热空气通过散热片121导出,从而降低了容置腔110内空气温度,散热器10的散热速度快、效果好。
[0018]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片121沿所述壳体11高度方向延伸且相间隔布置,相邻两所述散热片121与所述壳体11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空气出口 13。可以理解地,所述高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是指所述散热器10竖直放置时,LED光源20朝下方照射。利用多个散热片121将所述容置腔110分割成多个小腔体,各小腔体环绕所述LED光源20底部布置,且每个小腔体对应有一个空气出口 13,这样的结构对流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提升了散热器10的散热效果。
[0019]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器10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40固定连接的固定端14,所述壳体11于靠近固定端14的一侧设有缺口 15,所述缺口 15沿所述壳体11侧壁间隔布置。可以理解地,利用固定环将所述散热器10与所述反光杯40固定连接,优选地,利用螺纹连接方式实现固定安装。通过在散热器10上设置多个缺口 15,以使外界空气经过所述缺口 15进入所述容置腔110内,而且每个方向的空气都可沿相应方向的缺口 15流入容置腔110内,散热效果更加均衡,以对所述LED光源20进行冷却。
[0020]请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40的杯体41与所述容置腔110的腔壁之间具有与所述缺口 15相通的间隙16,所述间隙16与所述缺口 15形成所述散热器10的空气入口 17。可以理解地,所述容置腔110内的热空气可以通过空气出口 13流出所述容置腔110外,外界空气通过空气入口 17进入容置腔110内以使所述容置腔110内的空气形成对流,带走了容置腔110内的热量并由于外界空气的温度相对于容置腔110内的空气温度低,从而降低了容置腔110内的温度。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LED灯具,包括散热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散热器内的LED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散热结构,所述壳体内具有用于放置所述LED光源的容置腔,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环绕所述LED光源的多个散热片;所述LED灯具还包括罩设于所述LED光源上方并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底部的透镜以及固定安装于所述透镜上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反光杯,所述LED光源、所述透镜与所述反光杯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LED光源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底部的基板以及多个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LED灯珠;所述透镜包括与所述基板相对设置的固定座、沿所述固定座朝向所述基板延伸并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的安装脚以及沿所述固定座拱起并罩设于所述LED灯珠出光面一侧的灯罩;所述反光杯包括与所述容置腔之腔壁相对设置的杯体以及具有安装口且与所述杯体一体成型而制成的杯底,所述灯罩沿所述安装口设置于所述反光杯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沿所述壳体高度方向延伸且相间隔布置,相邻两所述散热片与所述壳体侧壁的上端之间形成空气出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还包括与所述反光杯固定连接的固定端,所述壳体于靠近固定端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沿所述壳体侧壁间隔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的杯体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之间具有与所述缺口相通的间隙,所述间隙与所述缺口形成所述散热器的空气入口。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3979927SQ201420271879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6日
【发明者】潘泳任 申请人:深圳市金曼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