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0128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迎宾灯安装在汽车后视镜的底部,其包括一主壳体,主壳体内沿灯光方向依次设置有灯源、聚光透镜组以及光学透镜组,聚光透镜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平凸透镜以及第二平凸透镜,所述第一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与第二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相对,所述光学透镜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薄透镜、第二薄透镜以及第三薄透镜,所述聚光透镜组和光学透镜组之间设置有一菲林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光源发出光线依次通过聚光透镜组中的平凸透镜,将光源发出的光会聚后投射到菲林片上,再依次通过光学透镜组中的薄透镜,将菲林片上的图像放大并均匀投射到地面上,达到投影的理想光学效果。
【专利说明】—种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门灯,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尤其设置一种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

【背景技术】
[0002]为了解决天色昏暗或晚上乘员下车时无法看清地面的情况,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困扰,迎宾灯应运而生。当打开车门时,迎宾灯自动点亮,照亮车门旁边的区域。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乘员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上下车时,由于看不清车门两侧地面情况而造成的不便。
[0003]但目前市场上现有迎宾灯一般安装于车门底部,而此处容易进水,又防水措施的限制,往往会影响车门迎宾灯的正常使用,缩短其使用寿命。
[0004]据此,一些车主直接将车门迎宾灯安装于后视镜底部,离地距离的增大,避免了浸在水中工作,迎宾灯的使用寿命延长。但车门迎宾灯设计的投影距离一般为65cm,且离地面40cm时效果最佳,而后视镜距地面一般大于65cm。因此,无法保证照明亮度,照明效果并不理想。有人提出增加迎宾灯光源的数量,但因后视镜内空间有限,迎宾灯光源一般只能选择I到2颗LED灯,且伴随着光源数量的增加,其散热也更加复杂,故通过增加光源的数量的方法并不可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既能提高使用寿命又能保证照明亮度的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有效地解决了离地距离增大而带来的照明亮度低的问题,并且将带有LOGO的图案投影到地面上,增加驾驶乐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乘用车的档次。
[000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所述迎宾灯安装在汽车后视镜的底部,其包括一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沿灯光方向依次设置有灯源、聚光透镜组以及光学透镜组,所述聚光透镜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平凸透镜以及第二平凸透镜,所述第一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与第二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相对,所述光学透镜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薄透镜、第二薄透镜以及第三薄透镜,所述聚光透镜组和光学透镜组之间设置有一菲林片。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灯源为LED芯片。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连接在所述主壳体尾部的导热灯座,所述LED芯片设置在所述导热灯座上。
[00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灯座与所述主客体通过螺纹连接。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凸透镜与第二平凸透镜之间设置有一用以调整两者间距的第一定位环,所述第一定位环的第一端面顶在所述第一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上,其第二端面顶在所述第二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上。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薄透镜与第二薄透镜之间设置有一用调整两者间距的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环的第一端面顶在所述第一薄透镜与第二薄透镜相对的端面上,其第二端面顶在所述第二薄透镜与第一薄透镜相对的端面上。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薄透镜与第三薄透镜之间设置有一用调整两者间距的第三定位环,所述第三定位环的第一端面顶在所述第二薄透镜与第三薄透镜相对的端面上,其第二端面顶在所述第三薄透镜与第二薄透镜相对的端面上。
[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以及第三定位环的厚度各不相同。
[0015]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光源发出光线依次通过聚光透镜组中的平凸透镜,将光源发出的光会聚后投射到菲林片上,再依次通过光学透镜组中的薄透镜,将菲林片上的图像放大并均匀投射到地面上,达到投影的理想光学效果。
[0017]2、导热灯座可将光源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延长了光源的使用寿命。
[0018]3、定位环的厚度各不相同,可通过调整定位环之间的顺序,适应各类车后视镜的高度,以获得最佳的投影距离,使得投影的光学效果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拆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汽车后视镜上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敬请参见图1和图2,图中给出的一种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10,该迎宾灯10安装在汽车后视镜20的底部,如图3所示,其包括主壳体100、导热灯座200、灯源300、聚光透镜组、菲林片500、光学透镜组600以及定位环710、720、730。
[0025]导热灯座200优选地以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主壳体100的尾端110上,使得导热灯座200与主壳体100形成一整体。灯源300为一 LED芯片,该LED芯片安装在导热灯座200预设的凹槽210中,导热灯座200可将LED芯片通电后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延长了 LED芯片的使用寿命。
[0026]聚光透镜组、菲林片500以及光学透镜组600沿灯光方向依次设置在主壳体100内。其中,聚光透镜组包括同轴设置的平凸透镜410、420,平凸透镜410的外凸侧面411与平凸透镜420的外凸侧面421相对;光学透镜组包括同轴设置的薄透镜610、620、630 ;菲林片500上可设计图案,图案可根据需要选择。
[0027]定位环710设置在平凸透镜410、420之间,用以调整平凸透镜410、420的间距,定位环710的第一端面711顶在平凸透镜410的外凸侧面411上,其第二端面712顶在平凸透镜420的外凸侧面421上。定位环720设置在薄透镜610、620之间,用以调整薄透镜610、620的间距,定位环720的第一端面721顶在薄透镜610的端面611上,其第二端面722顶在薄透镜620的端面621上。定位环730设置在薄透镜620、630之间,用以调整薄透镜620、630的间距,定位环730的第一端面731顶在薄透镜620的端面622上,其第二端面732顶在薄透镜630的端面631上。定位环710、720、730的厚度各不相同,可通过调整定位环710,720,730之间的顺序,适应各类车后视镜的高度,以获得最佳的投影距离,使得投影的光学效果更好。
[0028]本实用新型的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通电后,LED芯片作为发光元件发出光线,依次通过聚光透镜组中的平凸透镜410、420,将光源发出的光会聚后投射到菲林片500上,再依次通过光学透镜组中的薄透镜610、620、630,将菲林片500上的图像放大并均匀投射到地面上,即通过一系列的光学反应达到理想的光学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所述迎宾灯安装在汽车后视镜的底部,其包括一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沿灯光方向依次设置有灯源、聚光透镜组以及光学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平凸透镜以及第二平凸透镜,所述第一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与第二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相对,所述光学透镜组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薄透镜、第二薄透镜以及第三薄透镜,所述聚光透镜组和光学透镜组之间设置有一菲林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源为LED芯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连接在所述主壳体尾部的导热灯座,所述LED芯片设置在所述导热灯座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灯座与所述主客体通过螺纹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凸透镜与第二平凸透镜之间设置有一用以调整两者间距的第一定位环,所述第一定位环的第一端面顶在所述第一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上,其第二端面顶在所述第二平凸透镜的外凸侧面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透镜与第二薄透镜之间设置有一用调整两者间距的第二定位环,所述第二定位环的第一端面顶在所述第一薄透镜与第二薄透镜相对的端面上,其第二端面顶在所述第二薄透镜与第一薄透镜相对的端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透镜与第三薄透镜之间设置有一用调整两者间距的第三定位环,所述第三定位环的第一端面顶在所述第二薄透镜与第三薄透镜相对的端面上,其第二端面顶在所述第三薄透镜与第二薄透镜相对的端面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LOGO的新型车用迎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以及第三定位环的厚度各不相同。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4042673SQ20142044161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6日
【发明者】徐 明, 包爱忠, 储亚婷, 赵宗勇 申请人:上海干巷车镜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