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8224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11)包括:发光单元(29),一侧配设着光源(40);光传感器(31),配置于发光单元(29)的另一侧,不会因接收到光源(40)的放射光而运行,且感测周围的亮度;点灯装置(30),根据光传感器(31)的感测来使光源(40)点灯;以及装置本体(12),收容发光单元(29)以及光传感器(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照明装置,可防止因光源的放射光而将光源的点灯状态控制成所不期望的状态。
【专利说明】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了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1de, LED)或有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EL)等光源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安全灯、街灯或路灯等而言,有根据周围的亮度(照度)来对光源的点灯状态进行控制的。也就是,利用光传感器来感测周围的亮度,在白天等周围明亮时使光源熄灯或减光,在周围变暗时使光源点灯。而且,在装置本体内,光传感器配置在光源的背面侧以不会感测到光源的放射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13-125674号公报(第5页,第I图)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7]然而,例如,当在装置本体的外表面侧积雪时,会存在如下问题:光源的放射光因雪而受到反射并入射到光传感器中,光传感器感测亮度,从而使光源熄灯或减光。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因光源的放射光而将光源的点灯状态控制成所不期望的状态的照明装置。
[0009][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包括发光单元,一侧配设着光源;光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另一侧,不会因接收到所述光源的放射光而运行,且感测周围的亮度;点灯装置,根据所述光传感器的感测来使所述光源点灯;以及装置本体,收容所述发光单元以及所述光传感器。
[0011]进一步地,所述光传感器在波长260nm?400nm中具有感度。
[0012]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包括光源;光传感器,感测亮度;以及点灯装置,在所述光传感器感测到的亮度为规定值以下时使所述光源点灯,为规定值以上时熄灯;且所述光传感器设置成不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或其反射光进行感测。
[0013][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光传感器不会因接收到光源的放射光而运行,且感测周围的亮度,从而可期待并非因光源的放射光而对光源的点灯状态进行控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图1的侧剖面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图1的纵剖面图。
[0018]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LED的光谱的说明图。
[0019]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光传感器对波长的感度的说明图。
[0020]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太阳光的光谱的说明图。
[0021]符号的说明:
[0022]11:照明装置
[0023]12:作为装置本体的筒状盖
[0024]13:基端部
[0025]14:基体部
[0026]15:臂部
[0027]16:筒状盖的顶部
[0028]17:开口部
[0029]18:筒本体
[0030]19:凸缘部
[0031]20:照明部
[0032]21:罩部
[0033]22:壁部
[0034]23:台阶部
[0035]24:导线
[0036]26:通孔
[0037]27:安装螺钉卡止用的钟形孔
[0038]28.28A.28B:收容空间
[0039]29:发光单元
[0040]30:作为点灯装置的点灯电路
[0041]31:光传感器
[0042]32:槽部
[0043]33:闭合部
[0044]34:0 型环
[0045]35:闭合板
[0046]36:配线部
[0047]37:防水衬套
[0048]38:圆筒台阶部
[0049]39:发光基板
[0050]40:作为光源的LED
[0051]41:散热部件
[0052]42:壳体
[0053]43:中心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的一例的立体图。图1中表示照明装置为安全灯的情况。照明装置11包含作为装置本体的透光性的筒状盖12、安装在筒状盖12的基端部13侧的基体部14、以及臂部15。
[0055]筒状盖12的顶部16闭合,基端部13侧形成着开口部17,整体上形成筒状。筒状盖12包含顶部16侧的筒本体18与基端部13侧的凸缘部19,基端部13的凸缘部19的外周部为圆筒形,其内侧的开口部17的轮廓也为圆形状。筒本体18从凸缘部19向顶部16侧延伸而形成,且以比凸缘部19的外径稍小的圆筒形状而一体地设置在凸缘部19上。
[0056]筒状盖12的内部形成着与开口部17连通的收容空间,该收容空间为不与开口部17以外的部分连通的实质性封闭的空间。该收容空间中收容着后述的发光单元29以及作为点灯装置的点灯电路30。
[0057]筒状盖12由丙烯酸或聚碳酸酯等透光性树脂一体成形,整体上具有透光性。而且,向成形筒状盖12的透光性树脂中添加白色颜料或光扩散材料,从而整体上具有乳白状的外观。另外,筒状盖12可整体为透明,也可为一部分具有透光性的形态。
[0058]筒状盖12的筒本体18中,下方侧作为向照射面即路面透过照射光的照明部20发挥功能,上方侧作为罩(shade)部21发挥功能。在罩部21的凸缘部19侧的上方,突出形成着剖面为U字状的壁部22。该壁部22以其前端对齐且平坦的高度而形成。
[0059]在筒状盖12的筒本体18的宽度方向的周围,连续地以带状形成着台阶部23,该台阶部23向比照明部20以及罩部21的外周面稍外侧突出。通过该台阶部23向外侧伸出,而台阶部23作为照明部20的檐部发挥功能,从而降雨时的水滴不易流到照明部20,污物不易附着于照明部20的表面。而且,筒本体18的长边方向的周围连续地形成着台阶部23,由此筒本体18的机械强度也得到提高。
[0060]基体部14配备于筒状盖12上,将筒状盖12的开口部17闭合,并且连接着导线24,该导线24向收容在筒状盖12的内部的发光单元29供给电力。也就是,基体部14如后述那样具有配线部36,从导线24经由配线部36而向点灯电路30供给电力。
[0061]而且,臂部15利用螺钉等可拆装地安装在基体部14上,利用该臂部15,配备着基体部14的筒状盖12安装于设置在路面的电线杆等灯杆上。臂部15具有将剖面为U字状的金属片的中间部弯曲成大致L子状而成的弯曲部25,在弯曲部25的后端部形成着卷绕在电线杆上的安装带的通孔26及安装螺钉卡止用的钟形孔(bell-shaped hole) 27。
[0062]此时,筒状盖12的长轴方向以利用臂部15的弯曲部25而顶部16侧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约20°?50°而设置。因此,筒状盖12的开口部17在筒状盖12的设置状态下一直朝向约20°?50°下方,降雨所形成的水滴不易浸入到开口部17内,从而防水性能提高。进而,通过使筒状盖12的顶部16侧朝向上方,表面积较大的罩部21内的对流与热交换的效率提闻,因而也可提闻散热特性。
[0063]此处,臂部15的前端部以与罩部21的壁部22的前端形成微小间隙的方式而配设。该前端部发挥功能,使得即便对于被用作灯杆上的作业人员的立足处的情况下的负载而言也可保持充分的强度。
[0064]图2是图1的侧剖面图。如图2所示,筒状盖12的筒本体18成为随着朝向顶部16而外径减小的前端变细形状的筒体。尤其,筒本体18的上下方向的外径尺寸比起宽度方向的外径尺寸,朝向顶部16减少的比例大,顶部16附近的筒本体18的剖面形状为以宽度方向为长径的扁平的大致椭圆形状。
[0065]筒状盖12的内部形成着与开口部17连通的收容空间28,该收容空间28收容着发光单元29、作为点灯装置的点灯电路30、以及光传感器31。点灯电路30及光传感器31安装在发光单元29上。
[0066]在筒状盖12的台阶部23的内侧,形成着用以在收容空间28内配备发光单元29的槽部32。该槽部32至少沿着筒状盖12的长边方向而分别设置在宽度方向上,从开口部17观察时形成着一对槽部32。在将发光单元29配备于筒状盖12的内部时,一对槽部32对发光单元29的插入进行引导,且配设在比筒状盖12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剖面的中心位置靠下侧的位置。因此,当将发光单元29配备于筒状盖12时,发光单元29位于比筒状盖12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剖面的中心位置靠下侧处。
[0067]基体部14具有将筒状盖12的开口部17闭合的闭合部33,基端部13侧形成为有底筒状。闭合部33的底侧插入到凸缘部19的内部,且经由O型环34而抵接在基端部13的接合部分。O型环34被闭合部33推压而发生弹性变形,开口部17的内侧成为水密结构,从而确保了防水性。
[0068]在闭合部33的前端侧,设置着将开口部17闭合的闭合板35,该闭合板35与发光单元29的端部抵接从而将发光单元29加以固定。闭合板35上设置着供导线24插通的配线部36,该导线24向发光单元29供电。该配线部36上设置着防水衬套37,通过向该防水衬套37插入导线24而确保配线部36的防水性。在基体部14的后端侧,直径与凸缘部19大致相同的圆筒台阶部38与闭合部33—体地形成,臂部15利用省略图示的螺钉而固定于该圆筒台阶部38上。
[0069]发光单元29具有发光基板39,在该发光基板39的主面侧安装着作为光源的LED(发光二极管)40。省略图示的配线图案与LED 40的端子连接用的焊盘由铜箔而形成在发光基板39的主面侧。发出白色光的多个LED 40隔开规定间隔而安装在发光基板39的主面侧。例如,I列为4个的LED 40安装有2列(总计8个)。
[0070]发光单元29具有铝制的散热板等散热部件41,在该散热部件41的一侧(一面侧),利用省略图示的螺钉等可导热地安装着发光基板39。发光基板39的LED40中的发热经散热部件41而向筒状盖12内散放。另外,发光基板39与散热部件41也可一体地设置。而且,作为散热部件,也可使用散热鳍片等。
[0071]在散热部件41的另一面侧设置着作为使LED 40点灯的点灯装置的点灯电路30。点灯电路30在金属制壳体42的内部收容构成恒定电流电路等的省略图示的电路基板而构成。壳体42利用螺钉等而安装在散热部件41的另一侧(另一面侧),由此点灯电路30安装在散热部件41上。
[0072]发光单兀29以发光基板39向下的状态插入到一对槽部32中,该一对槽部32是在筒状盖12的收容空间28内设置着散热部件41的周缘部而成,由此所述发光单元29支撑于筒状盖12。而且,散热部件41的前端部也卡合在与顶部16侧相连的槽部32中。这样,筒状盖12的收容空间28由发光单元29的散热部件41而被实质分割为照明部20侧与罩部21侧。
[0073]图3是图1的纵剖面图。如图3所示,发光单元29以位于比筒状盖12的与长边方向正交的剖面的中心位置43靠下侧处的方式收容在筒状盖12。由此,以筒状盖12的罩部21侧的收容空间28A的容积增大为照明部20侧的收容空间28B的容积的2倍?3倍方式,而由发光单元29加以划分。因此,罩部21侧的收容空间28A的热容量也增大,可进行充分的对流,因而可通过利用了罩部21的外表面的热交换作用,使来自散热部件41或点灯电路30的壳体42的热得到良好地散放。另外,图3中,光传感器31虽未在剖面上示出,但为了表现横方向的位置关系,仅作为参考,而由虚线来表不该光传感器31。
[0074]另一方面,照明部20侧的收容空间28B变得相对狭窄,安装在发光单元29的发光基板39上的LED 40与筒状盖12的照明部20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获得发光单元29的放射光有效地从照明部20向所期望的方向照射的光学特性。就发光单元29的LED 40与筒状盖12的照明部20之间的距离而言,理想的是保持来自照明部20的出射光不会产生眩光的程度及不会产生作为光源的LED 40的点状感程度的距离。
[0075]而且,发光单元29的散热部件41的侧缘部载置并安装在一对槽部32上,以将该散热板41的侧缘部向比筒状盖12的照明部20的外周面更外侧伸出的方式而配置,由此照明部20侧与罩部21侧被实质分割。由此,来自发光单元29的LED 40的光不会进入到筒状盖12的罩部21侧的收容空间28A内。
[0076]而且,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光传感器31而言,为了不以因接收到作为光源的LED 40的放射光而使LED 40熄灯或减光的方式运行,而使用具有在LED40的放射光谱中不输出规定的检测结果的特性的光传感器。也就是,如图5所示,光传感器31使用的是在波长250nm?400nm的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区域具有感度的光传感器。如图4所示,LED 40的放射光主要在400nm?800nm的波长范围内放射可见光区域的光,所述400nm?800nm的波长范围在465nm处具有峰值波长。因而,光传感器31中即便入射来自发光单元29的LED
40的放射光,也几乎不会感测到该放射光。与此相对,如图6所示,太阳光中混合存在波长400nm以下的紫外线区域侧的光。光传感器31感测太阳光的波长400nm以下的光。
[0077]然后,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叙述。
[0078]在白天,光传感器31入射已透过筒状盖12的筒本体18的罩部21的太阳光(外光)。光传感器31感测太阳光的波长400nm以下的光。该感测信号被输入到点灯电路30中。点灯电路30使发光单元29的LED 40熄灯。
[0079]而且,到傍晚时,入射到光传感器31的太阳光减弱,或太阳光不再入射,从而光传感器31不再感测光。点灯电路30使发光单元29的LED 40全光点灯(full lightlighting)ο
[0080]而且,即便在白天,当降雪而周围变得阴沉并且筒状盖12的筒本休18的罩部21积雪时,光传感器31中不再入射太阳光的光。点灯电路30使发光单元29的LED 40全光点灯。
[0081]而且,当筒状盖12的筒本体18上积雪时,有时来自发光单元29的LED40的漏光会因雪而反射并入射到光传感器31。然而,光传感器31因对LED 40的放射光不具有感度,所以不会感测到来自LED 40的光,从而不会因接收到LED40的放射光而运行。光传感器31不会因LED 40的放射光而误运行,由此,不会将LED40的点灯状态控制成所不期望的状态。
[008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照明装置11,光传感器31不会因接收到发光单元29的LED 40的放射光而运行,且感测周围的太阳光的亮度,因而具有如下效果,即,防止例如在降雪时因LED40的放射光而将LED40的点灯状态控制成所不期望的状态。
[0083]而且,光传感器31因在波长250nm?400nm的波长区域具有感度,所以具有不会因来自其他照明装置的照明光而误运行的效果。
[0084]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实施方式作为示例而提示,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可由其他各种形态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所述实施方式或其变形皆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或主旨内,并且包含在其均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单兀,一侧配设着光源; 光传感器,配置于所述发光单元的另一侧,不会因接收到所述光源的放射光而运行,且感测周围的売度; 点灯装置,根据所述光传感器的感测来使所述光源点灯;以及 装置本体,收容所述发光单元以及所述光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传感器在波长260nm?400nm中具有感度。
3.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 光传感器,感测亮度;以及 点灯装置,在所述光传感器感测到的亮度为规定值以下时使所述光源点灯,为规定值以上时熄灯; 且所述光传感器设置成不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或其反射光进行感测。
【文档编号】F21V23/04GK204164986SQ201420541778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8日
【发明者】户田雅宏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