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及其检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24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及其检测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包括基座和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基座包括壳体、发光单元、致能电路和出光元件,壳体具有出光通道,且该出光通道沿着一个光轴方向延伸;发光单元设置于上述壳体,包括复数至少具有两种彼此相异发光频率的发光元件;致能电路用于致能上述发光单元;出光元件设置于上述出光通道中;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相对于上述基座,并沿着上述光轴方向枢转;当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对应至上述发光元件之一时,被对应的上述发光元件被致能发光,其所发出的光束经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至少部分反射至上述出光元件出光。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检测组件,前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组设于该遮光罩内。
【专利说明】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及其检测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领域、且能快速切换之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

【背景技术】
[0002]人命关天的概念长期深植民心,因此只要国内发生任何杀人案件,总会成为社会嘱目的焦点,自然地杀人案件就成为国内民众评量治安良麻、警察办案能力及政府效能的指标性案件,如处理不当或迟未侦破,恐将造成严重影响。为确认犯罪对象,过往多以采集到的指纹作为主要证据,随着社会高度发展,犯罪手法亦伴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媒体报导而不断翻新,传统所依赖的指纹、DNA等迹证在部分智能型犯罪中,可能已经无法发挥有效的功能。
[0003]犯案的过程中,加害者可能会受到被害人的强力抵抗而受伤,留下少许的血液迹证,导致犯罪者即便穿戴有手套等脱罪设备,犯罪现场仍会残留皮屑、毛发与血液,甚至唾液。其中,血液乃一种难以清洗的物质,只要不经过特别处理(以漂白水擦拭),就会残留于犯罪现场,鉴识人员只需朝向四周喷洒鲁米诺(Luminol)和激发剂溶液(例如:过氧化氢)的混合液,此时被喷洒到的血液,藉由血红素中所含有的铁离子催化鲁米诺的发光反应,在约为30秒的时间内会持续发出蓝色光芒,鉴识人员便能有效掌握相关的犯罪左证。然而,以鲁米诺来作为采证手段容易有破坏物证的疑虑,也会受到前述的漂白水影响,使得鉴识人员在使用上必须更加仔细处理。
[0004]为彻底摒除前述疑虑,鉴识人员目前改以多波域光源灯(Alternative lightsource)作为主要的鉴别器材,多波域光源灯系由多个灯源组合而成、且每一灯源分别具有一个相应的波长,例如:照明用的纯白光源(400-700nm)、找寻残留血液的蓝光光源(约为450nm)及用于搜寻唾液之长波长的紫外光源(约为365nm),并共同收纳于手提箱中。鉴识人员在进行采证时,针对不同的需求分别独立操作各种灯源,一旦有复合检验需求,鉴识人员就必须手持多种灯源,相当不具便利性。
[0005]实用新型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结合多颗频率灯源、且透过枢转反射的方式,分别独立控制致能发光单一灯源,避免因喷洒鲁米诺而损坏微弱迹证,能有效提升检测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并提供前述多频检测光源的检测组件。
[0007]根据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包括基座和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其创新点在于:
[0008]基座包括壳体、发光单元、致能电路和出光元件,壳体具有出光通道,且该出光通道沿着一个光轴方向延伸;发光单元设置于上述壳体,包括复数至少具有两种彼此相异发光频率的发光元件;致能电路用于致能上述发光单元;出光元件设置于上述出光通道中;
[0009]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相对于上述基座,并沿着上述光轴方向枢转;当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对应至上述发光元件之一时,被对应的上述发光元件被致能发光,其所发出的光束经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至少部分反射至上述出光元件出光。
[0010]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中,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具有枢轴及反射镜。
[0011]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中,每一前述发光元件分别具有彼此相异的发光频率,且每一前述发光元件共同位于一个垂直上述光轴的平面处。
[0012]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中,该出光兀件包括滤镜及光学镜片。
[0013]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中,该发光兀件为发光二极管。
[0014]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中,进一步包括与该致能电路电气连接的供电单元。
[0015]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前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中,该供电单元为电池。
[0016]根据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检测组件,包括遮光罩,其创新点在于,前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组设于该遮光罩内。
[00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透过枢转反射切换装置使致能电路能针对单一发光元件致能启动,且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会受到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限制,反射至上述出光元件出光,若要更换为另一种发光频率的发光元件,用户只需转动枢转反射切换装置,此时反射镜会随之旋转至另一颗发光元件,同时致能电路也一并会改变致能的发光元件,确保每次出光的频率单一,不会受到其余发光元件干扰出光质量。由此,有效同时应付多元的检测需求,汰换过往不易携带的多波域光源灯,也避免喷洒鲁米诺而损坏微弱迹证,提升检测过程中的便利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频检测光源的俯视剖视图(清楚表示壳体中各组件的作动关系)。
[001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频检测光源的方块图(说明供电单元与致能电路电气连接,而致能发光元件)。
[0020]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多频检测光源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说明每一个发光兀件分别设置于壳体的每一侧面)。
[0021]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检测组件之多频检测光源的前视图(说明壳体的其中一侧不设置任何发光元件)。
[0022]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检测组件的侧视图(藉以表达检测组件中的多频检测光源及遮光罩相互结合,并以螺牙锁固至相机镜头上)。
[0023]其中:1、1’为多频检测光源;2为基座;22、22’为壳体;220为光轴方向;222为出光通道;24为发光单元;242、242’为发光元件;26为致能电路;28为出光元件;282为光学镜片;284为滤镜;3为枢转反射切换装置;32为枢轴;34为反射镜;4为供电单元;5’为检测组件;6’为遮光罩;7’为照相机;72’为相机镜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改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5]实施例1
[0026]发生命案后,鉴识人员携带多频检测光源前往现场搜证,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多频检测光源,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前述多频检测光源I由一个基座2及一个枢转反射切换装置3所组成。如图2所示,基座2具有一个矩形外廓的壳体22,为使鉴识人员携带便利,同时确保多频检测光源I运作时不会过于烫手,壳体22由掺杂金属氧化物粉末的塑料制成,让鉴识人员不会受到废热而影响搜证的效率,接着壳体22形成有一个沿着光轴方向220延伸的出光通道222、且发光单兀24中的每一个彼此发光频率相异的发光元件242系共同位于一个垂直于光轴方向220的平面处,并分别设置于壳体22上之每一侧面。当然,熟悉本【技术领域】者所能轻易思及,壳体的外廓变更为其余形状的实施态样,均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0027]另一方面,枢转反射切换装置3则沿着光轴方向220并相对于基座2进行枢转,鉴识人员在选择采用的灯源波长时,只需转动枢转反射切换装置3的枢轴32,枢轴32就会带动枢转反射切换装置3的反射镜34旋转,藉此控制反射镜34的反射方向,同时基座2中的致能电路26会一并受到枢轴32枢转的限制,当反射镜34枢转至对应其中一颗在本实施例中例释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元件242时,致能电路26便会单单针对其中一颗的发光元件242致能使其发光,藉以确保多频检测光源I的出光频率不会发生偏差,而影响搜证的精确性。受到致能后的发光元件242将会发出相应发光频率的光束,且发光元件242所发出的光束会受到枢转反射切换装置3的反射镜34部分反射至架设于出光通道222上的出光元件28,其光束会依序穿过出光元件28中的光学镜片282及滤镜284而照射至欲搜证的位置,提供鉴识人员简便的搜证流程,其余穿透反射镜34的光束则会在壳体内部多次折射使能量逐渐消散,不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0028]再者,本实施例中的多频检测光源I还具有一个与基座2中致能电路26彼此电气连接的供电单元4,本实施例中的供电单元4例释为电池,藉由可拆卸地结合方式,让鉴识人员能在供电单元4储蓄的电量不足时,简单地替换新的供电单元4,确保搜证的过程不易被中断。当然,如熟悉本【技术领域】者所能知悉,本实施例中的供电单元即使改为插头而接驳市电,并不影响本实施例的实施。
[0029]透过前述实施例的描述,可以发现本实用新型的几点特色。其中,藉由枢转反射切换装置使致能电路能针对单一发光元件致能启动,且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束会受到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限制,反射至上述出光元件出光,若要更换为另一种发光频率的发光元件,用户只需转动枢转反射切换装置,此时反射镜会随之旋转至另一颗发光元件,同时致能电路也一并会改变致能的发光元件,确保每次出光的频率单一,不会受到其余发光元件干扰出光质量。由此,有效同时应付多元的检测需求,汰换过往不易携带的多波域光源灯,也避免喷洒鲁米诺而损坏微弱迹证,提升检测过程中的便利性。
[0030]有鉴于鉴识人员在确认犯罪迹证的所在处后,必须将其拍摄留存,避免时光流逝而影响搜证的精准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组件是将前述多频检测光源组设至遮光罩上,再将此遮光罩与照相机相互组装,更加便利鉴识人员进行搜证。在此必须说明,前述多频检测光源的发光元件及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等动作方式均与前一实施例相同,不额外多加描述。
[0031]实施例2
[0032]当然,如熟悉本【技术领域】人士所能轻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刑事侦察范围,即使在工业检测或生物科技检测领域,也同样可以运用,尤其是在需要留下客观记录时。
[0033]请一并参考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提供的检测组件5’由多频检测光源I’及遮光罩6’组合而成,并且以生物科技的荧光蛋白检测为例。首先研究人员将多频检测光源I’调整至检测所需的例如蓝光LED作为激发绿色荧光蛋白的光源,多频检测光源I’是装设于一个照相机7’前方配置的遮光罩6’内,遮光罩6’与照相机V的相机镜头72’藉由螺牙旋转接合。
[0034]由此,研究人员就可以在实验的过程中,实时地以手中的照相机完整记录关于荧光蛋白在测试过程中的反应情况,随后在研究另一荧光蛋白时,亦可转动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枢轴,即可变更照射光束的频率为绿色光,或者是转换为白光,纪录整体实验环境状态,而所有的照光条件改变,都只需要旋转操作,有效提升研究记录的便利性。
[0035]此外,为配合相机镜头72’的外廓,本实施例中,壳体22’的外廓系例释为圆形,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242’分别夹制45度,如图所示,壳体22’的右上角不设置任何的发光元件242’,亦不设置导电回路,其余各侧面则分别设置有频率相异的发光元件242’。因此,当没有设置发光元件242’的一侧被枢转对应时,多频检测光源I’就此关机,故称该侧为关闭侦牝使得多频检测光源I’不必额外设置致能开关,藉以简化多频检测光源I’的结构外观。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其特征是,包括基座和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其中: 基座包括壳体、发光单元、致能电路和出光元件,壳体具有出光通道,且该出光通道沿着一个光轴方向延伸;发光单元设置于上述壳体,包括复数至少具有两种彼此相异发光频率的发光元件;致能电路用于致能上述发光单元;出光元件设置于上述出光通道中; 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相对于上述基座,并沿着上述光轴方向枢转;当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对应至上述发光元件之一时,被对应的上述发光元件被致能发光,其所发出的光束经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至少部分反射至上述出光元件出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其特征是,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具有枢轴及反射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其特征是,每一前述发光兀件分别具有彼此相异的发光频率,且每一前述发光兀件共同位于一个垂直上述光轴的平面处。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其特征是,该出光元件包括滤镜及光学镜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其特征是,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与该致能电路电气连接的供电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具有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的多频检测光源,其特征是,该供电单元为电池。
8.一种检测组件,其特征是,包括遮光罩和组设于该遮光罩内的多频检测光源,该多频检测光源包括基座和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其中: 基座包括壳体、发光单元、致能电路和出光元件,壳体具有出光通道,且该出光通道沿着一个光轴方向延伸;发光单元设置于上述壳体,包括复数至少具有两种彼此相异发光频率的发光元件;致能电路用于致能上述发光单元;出光元件设置于上述出光通道中; 枢转反射切换装置相对于上述基座,并沿着上述光轴方向枢转;当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对应至上述发光元件之一时,被对应的上述发光元件被致能发光,其所发出的光束经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至少部分反射至上述出光元件出光。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是,该枢转反射切换装置具有枢轴和反射镜,枢轴带动反射镜旋转,进而控制反射镜的反射方向;每一发光元件分别具有彼此相异的发光频率,且每一发光元件共同位于一个垂直上述光轴的平面处。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检测组件,其特征是,进一步包括照相机,遮光罩与照相机的相机镜头藉由螺牙旋转接合。
【文档编号】F21V14/04GK204164934SQ201420653934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4日
【发明者】杨之逸 申请人:承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