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校正光学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249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彩校正光学薄膜。
背景技术
:光学膜组件广泛应用于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手机显示屏等领域。光学膜组件一般包括由上而下层叠的上扩散膜、增量膜、下扩散膜、导光板、反射膜组成。现有技术中的光学薄膜组件其显示清晰度效果还有待提升。技术实现要素:为了克服现有光学薄膜组件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其与现有的光学薄膜组件配合使用可使其显现出鲜明的红色、绿色、蓝色色彩,从而提高显示清晰度。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包括色彩校正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由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组成;所述色彩校正层的两面分别复合有用于防止色彩校正层氧化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进一步,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色偶氮化合物,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色偶氮化合物,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色偶氮化合物;或者: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色醌类化合物,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色醌类化合物,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色醌类化合物;或者: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光量子点,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光量子点,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光量子点。进一步,所述的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为5~20:5~20:1:1:1。进一步,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与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完成。进一步,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均包括基层和涂布在所述基层一面的涂布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涂布层之间;所述的涂布层为混合胶水,所述的混合胶水由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组成;所述的混合胶水涂布到所述的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在50℃~130℃下烘干60秒~180秒,烘干后再进行UV固化处理。进一步,所述的有机粒子为PMMA粒子或PBMA粒子或PU粒子或尼龙粒子或PET粒子。或者: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均包括基层和涂布在所述基层一面的涂布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涂布层之间;所述的涂布层为混合胶水,所述的混合胶水由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组成;所述的混合胶水涂布到所述的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在50℃~130℃下烘干60秒~180秒,烘干后再进行UV固化处理。进一步,所述的无机粒子为SiO2粒子或Al2O3粒子。进一步,所述的基层为厚度在10微米到250微米之间的PET膜或PC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色彩校正层且该色彩校正层包括有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使用时将本发明的色彩校正光学薄膜置于上扩散膜的上方,使LED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组件及本发明的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后,可显现出鲜明的红色、绿色、蓝色色彩,因此显示效果更清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包括色彩校正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由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色偶氮化合物,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色偶氮化合物,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色偶氮化合物。热固性树脂可采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或环氧树脂,或热固性聚酰亚胺,或呋喃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为10:10:1:1:1。所述色彩校正层的两面分别复合有用于防止色彩校正层氧化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热固性树脂和UV树脂用于与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之间形成复合连接,从而使上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下阻隔层形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均包括基层和涂布在所述基层一面的涂布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涂布层之间,基层采用10微米到250微米之间的PET膜或PC膜。所述的涂布层为混合胶水,所述的混合胶水由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组成,有机粒子可采用PMMA粒子,或PBMA粒子,或PU粒子,或尼龙粒子,或PET粒子。溶剂可选用丁酮,或甲苯,或乙酸丁酯,或环己酮,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可随意配置,但是为了达到较好阻断水分、氧气的作用,并兼顾光学性能,按照下列方式配置上述混合胶水:每一升溶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总质量500g,其中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的质量比为10:3:2:1:0.5。所述的混合胶水涂布到所述的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在100℃下烘干90秒,烘干后再进行UV固化处理,即完成上阻隔层、下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与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完成。色彩校正层包括有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使用时将色彩校正光学薄膜置于上扩散膜的上方,使LED发出的光经过光学膜组件及本发明的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后,可显现出鲜明的红色、绿色、蓝色色彩,因此显示效果更清晰。混合胶水涂布到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再在一定的烘干温度下进行一定烘干时间的烘干,实施例二~实施例九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的的不同,其余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相同。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在下表中简称为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实施例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秒)实施例二5:15:1:1:15070实施例三8:5:1:1:190120实施例四20:7:1:1:160170实施例五15:18:1:1:112060实施例六17:20:1:1:170180实施例七6:19:1:1:1130100实施例八12:13:1:1:1110150实施例九18:17:1:1:180130实施例十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包括色彩校正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由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色偶氮化合物,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色偶氮化合物,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色偶氮化合物。热固性树脂可采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或环氧树脂,或热固性聚酰亚胺,或呋喃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为10:10:1:1:1。所述色彩校正层的两面分别复合有用于防止色彩校正层氧化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热固性树脂和UV树脂用于与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之间形成复合连接,从而使上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下阻隔层形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均包括基层和涂布在所述基层一面的涂布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涂布层之间,基层采用10微米到250微米之间的PET膜或PC膜。所述的涂布层为混合胶水,所述的混合胶水由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组成,无机粒子可采用SiO2粒子或Al2O3粒子。溶剂可选用丁酮,或甲苯,或乙酸丁酯,或环己酮,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可随意配置,但是为了达到较好阻断水分、氧气的作用,并兼顾光学性能,按照下列方式配置上述混合胶水:每一升溶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总质量500g,其中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的质量比为10:3:2:1:0.5。所述的混合胶水涂布到所述的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在100℃下烘干90秒,烘干后再进行UV固化处理,即完成上阻隔层、下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与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完成。混合胶水涂布到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再在一定的烘干温度下进行一定烘干时间的烘干,实施例十一~实施例十八与实施例十的区别在于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的的不同,其余实施方式与实施例十相同。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在下表中简称为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实施例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秒)实施例十一5:15:1:1:15070实施例十二8:5:1:1:190120实施例十三20:7:1:1:160170实施例十四15:18:1:1:112060实施例十五17:20:1:1:170180实施例十六6:19:1:1:1130100实施例十七12:13:1:1:1110150实施例十八18:17:1:1:180130实施例十九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包括色彩校正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由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色醌类化合物,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色醌类化合物,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色醌类化合物。热固性树脂可采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或环氧树脂,或热固性聚酰亚胺,或呋喃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为10:10:1:1:1。所述色彩校正层的两面分别复合有用于防止色彩校正层氧化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热固性树脂和UV树脂用于与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之间形成复合连接,从而使上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下阻隔层形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均包括基层和涂布在所述基层一面的涂布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涂布层之间,基层采用10微米到250微米之间的PET膜或PC膜。所述的涂布层为混合胶水,所述的混合胶水由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组成,有机粒子可采用PMMA粒子,或PBMA粒子,或PU粒子,或尼龙粒子,或PET粒子。溶剂可选用丁酮,或甲苯,或乙酸丁酯,或环己酮,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可随意配置,但是为了达到较好阻断水分、氧气的作用,并兼顾光学性能,按照下列方式配置上述混合胶水:每一升溶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总质量500g,其中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的质量比为10:3:2:1:0.5。所述的混合胶水涂布到所述的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在100℃下烘干90秒,烘干后再进行UV固化处理,即完成上阻隔层、下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与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完成。混合胶水涂布到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再在一定的烘干温度下进行一定烘干时间的烘干,实施例二十~实施例二十七与实施例十九的区别在于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的的不同,其余实施方式与实施例十九相同。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在下表中简称为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实施例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秒)实施例二十5:15:1:1:15070实施例二十一8:5:1:1:190120实施例二十二20:7:1:1:160170实施例二十三15:18:1:1:112060实施例二十四17:20:1:1:170180实施例二十五6:19:1:1:1130100实施例二十六12:13:1:1:1110150实施例二十七18:17:1:1:180130实施例二十八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包括色彩校正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由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色醌类化合物,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色醌类化合物,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色醌类化合物。热固性树脂可采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或环氧树脂,或热固性聚酰亚胺,或呋喃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为10:10:1:1:1。所述色彩校正层的两面分别复合有用于防止色彩校正层氧化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热固性树脂和UV树脂用于与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之间形成复合连接,从而使上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下阻隔层形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均包括基层和涂布在所述基层一面的涂布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涂布层之间,基层采用10微米到250微米之间的PET膜或PC膜。所述的涂布层为混合胶水,所述的混合胶水由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组成,无机粒子可采用SiO2粒子或Al2O3粒子。溶剂可选用丁酮,或甲苯,或乙酸丁酯,或环己酮,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可随意配置,但是为了达到较好阻断水分、氧气的作用,并兼顾光学性能,按照下列方式配置上述混合胶水:每一升溶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总质量500g,其中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的质量比为10:3:2:1:0.5。所述的混合胶水涂布到所述的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在100℃下烘干90秒,烘干后再进行UV固化处理,即完成上阻隔层、下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与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完成。混合胶水涂布到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再在一定的烘干温度下进行一定烘干时间的烘干,实施例二十九~实施例三十六与实施例二十八的区别在于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的的不同,其余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二十八相同。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在下表中简称为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实施例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秒)实施例二十九5:15:1:1:15070实施例三十8:5:1:1:190120实施例三十一20:7:1:1:160170实施例三十二15:18:1:1:112060实施例三十三17:20:1:1:170180实施例三十四6:19:1:1:1130100实施例三十五12:13:1:1:1110150实施例三十六18:17:1:1:180130实施例三十七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包括色彩校正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由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光量子点,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光量子点,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光量子点。热固性树脂可采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或环氧树脂,或热固性聚酰亚胺,或呋喃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为10:10:1:1:1。所述色彩校正层的两面分别复合有用于防止色彩校正层氧化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热固性树脂和UV树脂用于与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之间形成复合连接,从而使上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下阻隔层形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均包括基层和涂布在所述基层一面的涂布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涂布层之间,基层采用10微米到250微米之间的PET膜或PC膜。所述的涂布层为混合胶水,所述的混合胶水由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组成,有机粒子可采用PMMA粒子,或PBMA粒子,或PU粒子,或尼龙粒子,或PET粒子。溶剂可选用丁酮,或甲苯,或乙酸丁酯,或环己酮,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可随意配置,但是为了达到较好阻断水分、氧气的作用,并兼顾光学性能,按照下列方式配置上述混合胶水:每一升溶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总质量500g,其中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有机粒子的质量比为10:3:2:1:0.5。所述的混合胶水涂布到所述的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在100℃下烘干90秒,烘干后再进行UV固化处理,即完成上阻隔层、下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与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完成。混合胶水涂布到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再在一定的烘干温度下进行一定烘干时间的烘干,实施例三十八~实施例四十五与实施例三十七的区别在于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的的不同,其余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三十七相同。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在下表中简称为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实施例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秒)实施例三十八5:15:1:1:15070实施例三十九8:5:1:1:190120实施例四十20:7:1:1:160170实施例四十一15:18:1:1:112060实施例四十二17:20:1:1:170180实施例四十三6:19:1:1:1130100实施例四十四12:13:1:1:1110150实施例四十五18:17:1:1:180130实施例四十六色彩校正光学薄膜,包括色彩校正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由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组成。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红色发光物质为红光量子点,所述的绿色发光物质为绿光量子点,所述的蓝色发光物质为蓝光量子点。热固性树脂可采用热固性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或环氧树脂,或热固性聚酰亚胺,或呋喃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为10:10:1:1:1。所述色彩校正层的两面分别复合有用于防止色彩校正层氧化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热固性树脂和UV树脂用于与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之间形成复合连接,从而使上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下阻隔层形成一整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均包括基层和涂布在所述基层一面的涂布层,所述的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涂布层之间,基层采用10微米到250微米之间的PET膜或PC膜。所述的涂布层为混合胶水,所述的混合胶水由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组成,无机粒子可采用SiO2粒子或Al2O3粒子。溶剂可选用丁酮,或甲苯,或乙酸丁酯,或环己酮,溶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可随意配置,但是为了达到较好阻断水分、氧气的作用,并兼顾光学性能,按照下列方式配置上述混合胶水:每一升溶剂中加入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总质量500g,其中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光引发剂:无机粒子的质量比为10:3:2:1:0.5。所述的混合胶水涂布到所述的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在100℃下烘干90秒,烘干后再进行UV固化处理,即完成上阻隔层、下阻隔层、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所述的上阻隔层、下阻隔层与色彩校正层之间的复合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完成。混合胶水涂布到基层上后将色彩校正层夹于两层混合胶水之间,然后再在一定的烘干温度下进行一定烘干时间的烘干,实施例四十七~实施例五十四与实施例四十六的区别在于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的的不同,其余实施方式与实施例四十六相同。热固性树脂:UV树脂:红色发光物质:绿色发光物质:蓝色发光物质的质量比在下表中简称为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实施例色彩校正层各组分质量比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秒)实施例四十七5:15:1:1:15070实施例四十八8:5:1:1:190120实施例四十九20:7:1:1:160170实施例五十15:18:1:1:112060实施例五十一17:20:1:1:170180实施例五十二6:19:1:1:1130100实施例五十三12:13:1:1:1110150实施例五十四18:17:1:1:180130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