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直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298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LED直管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要求2015年09月1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510595173.7、实用新型名称为“LED直管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要求2015年10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510716899.1、实用新型名称为“LED直管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要求2015年10月30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510726365.7、实用新型名称为“LED直管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0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510868263.9、实用新型名称为“LED直管灯”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扩散膜片的LED直管灯。



背景技术:

LED照明技术正快速发展而取代了传统的白炽灯及萤光灯。相较于充填有惰性气体及水银的萤光灯而言,LED直管灯无须充填水银。因此,在各种由像是传统萤光灯泡及灯管等照明选项所主宰的家用或工作场所用的照明系统中,LED直管灯无意外地逐渐成为人们高度期待的照明选项。LED直管灯的优点包含提升的耐用性及寿命以及较低耗能。因此,考虑所有因素后,LED直管灯将会是可节省成本的照明选项。

已知LED直管灯一般包括灯管、设于灯管内且带有光源的电路板,以及设于灯管两端的灯头,灯头内设有电源,光源与电源之间通过电路板进行电气连接。然而,现有的LED直管灯仍有以下几类质量问题需解决:

第一,电路板一般为刚性板,当灯管破裂后,尤其在局部破裂的时候,整根LED直管灯仍旧处于直管的状态,使用者会误认为灯管还能使用,从而去自行安装,容易导致发生漏电而触电事故。

第二,现有LED直管灯中,刚性电路板与灯头之间一般采用金属导线透过打线的方式实现电气连接,在LED直管灯的制造、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金属导线打线容易由于搬动而损坏甚而断裂,造成LED直管灯无法使用。

第三,现有的LED直管灯中,视觉上的颗粒感经常发生。位于灯管内部的电路板上所排布的多个LED晶粒属于点光源,因为其点光源的特性,未经过适宜的光学处理,整个灯管中的光照不均匀。因此对于LED直管灯的观察者而言,整根灯管呈现出具有颗粒感或不均匀照明的效果,影响视觉的舒适度,甚而窄化了出射光线的视角范围。换言话说,一般消费者的品质及美观要求将无法被满足。针对该问题,申请号为CN 201320748271.6的中国专利申请案,揭示了将一扩散管放置于玻璃管之中,以期降低视觉上的颗粒感。然而,扩散管的设置使得在光的传播路径中增加了一个接口,这将增加光在传播时发生全反射的机率,使得光的输出效率降低。此外,扩散管的吸旋光性,将导致光的输出效率降低。

再者,现有的LED直管灯的电路设计,对于符合相关的认证规范以及与现有的日光灯使用电子镇流器的驱动架构的兼容性之间,并未能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举例来说,日光灯内部并无电子组件,对于符合照明设备的UL认证、EMI的规范上相当简单。然而,LED直管灯具有相当多的电子组件于灯内,重要的是考虑各电子组件间的布局所造成的影响,而不易符合UL认证、EMI的规范。

市售常见的电子镇流器主要可分成瞬时启动型(Instant Start)电子镇流器、预热启动型(Program Start)电子镇流器两种。电子镇流器具有谐振电路,其驱动设计与日光灯的负载特性匹配,即电子镇流器在日光灯在点亮前为电容性组件,而点亮后为电阻性组件,提供对应的启动程序,而使日光灯可以正确的点亮。而LED为非线性组件,与日光灯的特性全然不同。因此,LED直管灯会影响电子镇流器的谐振设计,而造成兼容性问题。ㄧ般而言,预热启动型电子镇流器会侦测灯丝,而传统的LED驱动电路无法支持而造成侦测失败而无法启动。另外,电子镇流器等效上为电流源,做为LED直管灯的直流转直流转换器的电源时,容易造成过流过压或者欠流欠压,因而导致电子组件损坏或LED直管灯无法稳定提供照明。

再来,LED驱动所用的驱动信号为直流信号,然而日光灯的驱动信号为市电的低频、低压交流信号或电子镇流器的高频、高压交流信号,甚至应用于紧急照明时,紧急照明的电池为直流信号。不同驱动信号间的电压、频率范围落差大,并非简单进行整流即可兼容。

另外,使用者在LED直管灯尚未正确安装于灯座时可能因误触LED直管灯导电部分而触电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问题,以下提出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



技术实现要素:

在此摘要描述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许多实施例。然而所述词汇「本实用新型」仅仅用来描述在此说明书中揭露的某些实施例(不管是否已在权利要求项中),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例的完整描述。以下被描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或方面的某些实施例可以不同方式合并以形成一LED直管灯或其中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直管灯,包括灯管以及设于灯管内的光源,所述灯管上设置有扩散膜片;所述灯管的两端套接灯头。

可选的,所述扩散膜片设置于灯管外周面或内周面。

可选的,所述LED直管灯还具有电源模块和一硬式电路板,所述电源模块由所述硬式电路板承载设于所述灯管一端的灯头中或分别设于所述灯管两端的灯头中。

可选的,所述LED直管灯还具有电源模块和灯板,所述电源模块的至少部分电子组件设于所述灯板上或全部设于所述灯板上。

可选的,所述LED直管灯还具有硬式铝基板。

可选的,所述LED直管灯还具有灯板,所述光源设于所述灯板上,所述灯板设于所述硬式铝基板上。

可选的,所述灯头上设有用于散热的孔洞。

可选的,所述灯管与灯头接合的端部具有凸起区域,所述凸起区域为向内或向外的凸起。

可选的,所述灯管的内壁形成一粗糙表面。

可选的,所述灯管内壁的粗糙度Ra为0.1-40微米。

可选的,所述灯管内壁的粗糙度Ra为1-20微米。

可选的,所述灯头的内周面上具有内部突伸的支撑部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径向厚度小于所述支撑部的径向厚度。

可选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支撑部沿轴向相连。

可选的,所述凸出部为沿灯头周向延伸的环形、或者是绕着灯头的内周面沿周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凸块。

可选的,所述灯头包含有一用于安装电源的电源插槽。

可选的,所述扩散膜片的材料为PS、PMMA、PET、PC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搭配扩散粒子所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

一种LED直管灯,包括灯管以及设于灯管内的光源,所述灯管的内壁形成一粗糙表面,所述灯管的两端套接灯头。

可选的,所述灯管外周面涂覆有扩散膜片。

可选的,所述灯管内壁的粗糙度Ra为0.1-40微米。

可选的,所述灯管内壁的粗糙度Ra为1-20微米。

可选的,所述灯头的内周面上具有内部突伸的支撑部和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的径向厚度小于所述支撑部的径向厚度。

可选的,所述凸出部与所述支撑部沿轴向相连。

可选的,所述凸出部为沿灯头周向延伸的环形、或者是绕着灯头的内周面沿周向间隔排列的多个凸块。

可选的,所述灯管内周面上还设有反射膜,且沿周向占用所述灯管的部分内周面。

可选的,更包括一扩散膜片罩设于所述LED驱动模块外与所述LED驱动模块中的LED单元不接触,使所述LED单元发光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扩散膜片。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脚与所述第二接脚分别位于所述灯管的相对二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接脚与所述第二接脚位于所述灯管的同一端。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具有一第一灯头,所述第二端具有一第二灯头,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灯头中,以及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灯头中。

可选的,所述第二灯头的长度尺寸为所述第一灯头的长度尺寸的30%-80%。藉由上述的电路及结构间的布局设计,可以降低LED直管灯的EMI问题,并提高电容的寿命及整体电路的可靠度,而且减少不透光的灯头长度而增加透光灯管的长度,可以使增加灯管的发光面积以及增加LED的散热。

可选的,所述LED模块的多个LED组件设置于一可挠式电路板上,其中所述可挠式电路板包含一第一线路层及一第二线路层,所述第一线路层电连接所述多个LED组件,所述第二线路层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

可选的,所述第二线路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线路层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线路层中连接多个LED组件负极的部分的面积大于连接多个LED组件正极的部分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一线路层中同时连接多个LED组件邻接两个LED组件的正极和负极的部分的面积大于连接多个LED组件负极的部分的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一线路层电连接所述多个LED组件成一网状连接。

可选的,所述多个LED模块可分成多组n个串联的LED组件的LED单元,其中n为15-25。

藉由上述的LED灯板的设计,可以使LED组件具有良好的散热结构,而且网状连接的LED模块也不会因单一LED组件损毁而影响LED直管灯正常发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ED直管灯,包括一玻璃灯管和设于所述玻璃灯管两端部外的两个灯头,所述两个灯头的尺寸大小可以为相同或不相同。当两个灯头的尺寸大小为不相同时,可选的,所述较小灯头的尺寸为较大灯头尺寸的30%至80%。

可选的,所述灯头上设有用于散热的孔洞。

优选的,所述灯头上用于散热的孔洞为弧形。

可选的,所述灯头上用于散热的孔洞为三条大小不一的弧线。

可选的,所述灯头上用于散热的孔洞为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三条弧线。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灯管和灯头可以使用一种高导热的硅胶固定,所述高导热的硅胶导热系数≥0.7w/m.k。

可选的,所述玻璃灯管也可以用热缩管包住玻璃灯管,对玻璃灯管进行绝缘处理。可选的,所述热缩管的厚度范围为20μm至200μm,较佳的厚度范围为50μm至100μm。

可选的,所述玻璃灯管还包括一扩散膜,所述光源产生的光线通过所述扩散膜后穿出所述玻璃灯管。

可选的,所述扩散膜为扩散涂层,覆盖于所述玻璃灯管的内周面或外周面。

可选的,所述扩散膜为扩散涂层,覆盖于所述光源表面。

可选的,所述扩散膜的厚度范围为20μm至30μm。

可选的,所述扩散膜为扩散膜片且罩设于光源外,与光源不接触。

可选的,所述扩散膜具有85%以上的透光率。

可选的,所述扩散膜的透光率为92%至94%且厚度范围为200μm至300μm。

可选的,所述玻璃灯管内周面上还设有一反射膜,且沿周向占用所述玻璃灯管的部分内周面。优选的,所述反射膜沿所述玻璃灯管周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玻璃灯管内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3至0.5。

可选的,所述玻璃灯管的内壁形成一粗糙表面,玻璃灯管的外表面为光滑面,也就是说,玻璃灯管内壁较玻璃灯管外表面的粗糙度大。玻璃灯管内壁的粗糙度Ra为0.1-40微米,较佳的,玻璃灯管内壁的粗糙度Ra为1-20微米。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LED直管灯,包括:一玻璃灯管和一设于所述玻璃灯管一端的灯头;一电源,设于所述灯头内;一灯板,设于所述玻璃灯管内,所述灯板上设有一光源;所述光源和所述电源之间通过所述灯板电气连通;所述灯板为一可挠式电路软板且为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可选的,所述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的厚度范围为10μm至50μm,较佳的厚度范围为25μm至35μm。

所述光源设于所述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上,所述光源通过所述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与所述电源电气连通。所述介电层设于所述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与光源相背的一侧,并固定于所述玻璃灯管的内周面。

可选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沿所述玻璃灯管周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玻璃灯管内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3至0.5。

可选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表面还包括一层电路保护层。

可选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与所述电源之间通过导线打线连接。

可选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设于所述反射膜上。

可选的,沿所述玻璃灯管的周向方向,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位于所述反射膜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反射膜设于所述灯板两侧且沿所述玻璃灯管周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玻璃灯管内周面或外周面上可覆盖有粘接膜,用于在玻璃灯管破裂后对玻璃灯管的外部和内部进行隔离。

可选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沿玻璃灯管轴向的两端不固定在玻璃灯管的内周面上。

可选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沿玻璃灯管轴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一自由部,自由部向玻璃灯管内部弯曲变形。

可选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亦可以不具备自由部而透过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直接与电源做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源可以为单个体(即所有电源模组都集成在一个部件中),并设于玻璃灯管一端的灯头中;或者电源也可以分为两部分,称为双个体(即所有电源模组分别设置在两个部件中),并将两部分分别设于玻璃灯管两端的灯头中。

可选的,所述灯头中包含有一用于安装电源的电源插槽。

可选的,所述电源一端具有一金属插针,灯头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的空心导电针。

可选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直接与所述电源焊接。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LED直管灯,包括:一玻璃灯管和一设于所述玻璃灯管一端的灯头;一电源,设于所述灯头内;一灯板,设于所述玻璃灯管内,所述灯板上设有至少一光源;所述光源和所述电源之间通过所述灯板电气连通;所述电源包含一短电路板及一电源模组,所述灯板包含一长电路板,所述长电路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短电路板的长度,所述短电路板及所述长电路板彼此贴合构成一电路板组合件。

优选的,所述短电路板的长度约为15毫米至40毫米,更优选为19毫米至36毫米,所述长电路板的长度可为800毫米至2800毫米,更优选为1200毫米至2400毫米。所述短电路板和长电路板的比例可以为1:20至1:200。

可选的,所述短电路板为一硬式电路板,以达到支撑电源模组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电源模组和所述长电路板皆位于所述短电路板的相同一侧表面,所述电源模组直接与所述长电路板电气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源模组和所述长电路板系分别位于所述短电路板的相背对两侧表面,所述电源模组透过所述短电路板和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的线路层电气连接。

可选的,所述长电路板包含一线路层及一介电层,所述电源模组透过所述短电路板与所述线路层电气连接。

可选的,所述长电路板包含一线路层及一介电层,所述电源模组直接与所述线路层电气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源模组采用垂直的方式焊接固定在所述短电路板端部上方。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LED光源,所述光源包括一具有凹槽的支架,LED晶粒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支架具有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低于所述第二侧壁。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内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面向所述凹槽的外部。

可选的,所述斜面为平面。可选的,所述斜面为弧面。优选的,所述平面与所述凹槽底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5度至165度。更优选的,所述平面与所述凹槽底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度至150度。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LED直管灯,包括一LED光源以及一用于容纳所述光源的玻璃灯管,所述光源包括一具有凹槽的支架以及一设于所述凹槽中的LED晶粒;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支架具有沿所述玻璃灯管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侧壁,以及沿所述玻璃灯管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低于所述第二侧壁。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LED直管灯,包括一LED光源以及一用于容纳所述光源的玻璃灯管,所述光源包括一具有凹槽的支架以及一设于所述凹槽中的LED晶粒;至少一个光源的所述支架具有沿所述玻璃灯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以及沿所述玻璃灯管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低于所述第二侧壁。

可选的,所述光源具有多个,多个光源排布成一列或多列,每列光源沿所述玻璃灯管的长度方向排布。

可选的,所述多个光源的支架中,沿所述玻璃灯管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有第二侧壁在同一条直线上。

可选的,对于沿所述玻璃灯管宽度方向位于最外侧的两列光源,每列的多个光源的支架中,沿所述玻璃灯管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有第二侧壁在同一条直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进一步地,长短灯头的设计,可以增加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弹性。

进一步地,玻璃灯管和灯头使用一种高导热的硅胶固定的设计,可以提高安装的效率与方便性。

进一步地,灯头中电源插槽的设计,可以提高电源安装的效率与方便性。

进一步地,透过灯头针脚的设计,可以增加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弹性。

进一步地,透过灯头散热孔的设计,可以解决电源散热问题并提升产品的外观美感。

进一步地,透过用热缩管包住玻璃灯管,对玻璃灯管进行绝缘处理,可以增加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弹性。

进一步地,透过在玻璃灯管的内壁形成一粗糙表面,可以有效减少全反射的发生。

进一步地,玻璃灯管内设有一扩散膜,当光线透过扩散膜时能够发生漫射,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最终使得从玻璃灯管的亮度均匀分布。通过在玻璃灯管内壁设置一扩散膜的形式,可以减小用户观察时的颗粒感,提升视觉舒适度;且扩散膜的厚度可以非常小,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光的输出效率。

进一步地,在玻璃灯管内设一反射膜,一方面,当从侧面看玻璃灯管时,由于有反射膜反射,可以让使用者从其他角度看到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另一方面,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反射膜的反射作用,可以控制玻璃灯管的发散角,使得光线更多地朝向未涂有反射膜的方向照射,使得LED直管灯以更低的功率获得相同的照射效果,提高节能性。

进一步地,透过光源直接于玻璃灯管内周面进行贴合,可以增加发管角度并提升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在玻璃灯管内周面或外周面上覆盖粘接膜,可帮助在玻璃灯管破裂后对玻璃灯管的外部和内部进行隔离而提高安全性。

灯板采用一可挠式电路软板,使得玻璃灯管在破裂后,例如断裂呈两截时不能保持直管状态,使得使用者不会认为玻璃灯管还能使用而去自行安装,从而避免触电事故。

进一步地,可挠式电路软板沿玻璃灯管轴向的两端分别形成一自由部,自由部向玻璃灯管内部弯曲变形,如此一来可以以提升组装制造的方便性。

进一步地,可挠式电路软板直接焊接在灯头的电源输出端,在搬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透过所述灯板为一可挠式电路软板且为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的设计,可以增加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弹性。

进一步地,透过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亦可以不具备自由部而透过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直接与电源做电性连接的设计,可以增加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弹性。

进一步地,电源透过一长短电路板的组合件与灯板电气连通,可以强化其结构而不容易发生断裂。

进一步地,透过利用不同形式的电源模组,可以增加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弹性。

进一步地,光源包括具有一凹槽的支架,支架具有包围所述凹槽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LED晶粒设于凹槽中,第一侧壁沿所述玻璃灯管宽度方向排布,第二侧壁沿所述玻璃灯管长度方向排布。通过在支架中设置沿所述玻璃灯管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二侧壁,使得用户从侧面观察玻璃灯管时,LED晶粒能够被第二侧壁遮挡,减少颗粒感,提高视觉的舒适度;设置支架的第一侧壁低于第二侧壁,使得LED晶粒发出的光线能够越过第一侧壁而照射出去,增加光照强度,提高节能效果。

进一步地,每列的多个光源的支架中,第二侧壁沿玻璃灯管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沿玻璃灯管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有第二侧壁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降低光线在沿玻璃灯管长度方向照射时的损耗,同时第二侧壁排列形成一面墙,能够更好地阻挡用户的视线看到光源。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ED直管灯;

图1A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LED直管灯的玻璃灯管两端的灯头具有不同尺寸;

图2是一立体分解图,显示图1的LED直管灯;

图3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ED直管灯的灯头的前部及顶部;

图4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玻璃灯管沿轴向方向的内部结构,其中两个反射膜分别在灯板两侧沿玻璃灯管周向延伸;

图5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LED直管灯的玻璃灯管沿轴向方向的内部结构,其中反射膜仅在灯板一侧沿玻璃灯管周向延伸;

图6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LED直管灯的玻璃灯管沿轴向方向的内部结构,其中反射膜位在灯板下且在灯板两侧沿玻璃灯管周向延伸;

图7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LED直管灯的玻璃灯管沿轴向方向的内部结构,其中反射膜位在灯板下且仅在灯板一侧沿玻璃灯管周向延伸;

图8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LED直管灯的玻璃灯管沿轴向方向的内部结构,其中两个反射膜分别邻接于灯板的两侧且沿玻璃灯管周向延伸;

图9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ED直管灯的灯板为可挠式电路软板且其末端爬过玻璃灯管的过渡部而与电源的输出端焊接连接;

图10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具双层结构;

图11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的用与电源的印刷电路板焊接连接的焊盘;

图12是一平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的焊盘配置;

图13是一平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具有3个呈一列并排的焊盘;

图14是一平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具有3个呈两列并排的焊盘;

图15是一平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具有4个呈一列并排焊盘的焊盘;

图16是一平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仍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具有4个呈两列并排的焊盘;

图17是一平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的焊盘上具有孔洞;

图18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利用图17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的焊盘与电源的印刷电路板的焊接过程;

图19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利用图17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的焊盘与电源的印刷电路板的焊接过程,其中焊盘上的孔洞靠近可挠式电路软板的边缘;

图20是一平面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的焊盘具有缺口;

图21是一平面剖视图,显示沿图20中A-A'线的局部放大剖面;

图22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灯板的可挠式电路软板与电源的印刷电路板结合成一电路板组件;

图23是一立体图,显示图22的电路板组件的另一配置;

图24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直管灯的光源的支架结构;

图25是一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直管灯中的电源。

图26A-F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有保护开关灯头的数种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LED直管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玻璃灯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LED直管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以及上述问题。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下列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叙述仅是为了说明而为例示,并不表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特定实施例。

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LED直管灯,其包括:一玻璃灯管1、一设于玻璃灯管1内的灯板2,以及分别设于玻璃灯管1两端的两个灯头3。所述灯头的尺寸大小为相同或不同。请参照图1A,在所述灯头的尺寸不相同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较小灯头的尺寸为较大灯头尺寸的30%至80%。进一步地,所述玻璃灯管和灯头可以使用一种高导热的硅胶固定,所述高导热的硅胶导热系数≥0.7w/m.k(图未示)。

可选的,所述玻璃灯管也可以用热缩管包住玻璃灯管,对玻璃灯管进行绝缘处理。可选的,所述热缩管的厚度范围为20μm至200μm,较佳的厚度范围为50μm至100μm(图未示)。

可选的,所述玻璃灯管的内壁形成一粗糙表面,玻璃灯管的外表面为光滑面,也就是说,玻璃灯管内壁较玻璃灯管外表面的粗糙度大。玻璃灯管内壁的粗糙度Ra为0.1-40微米,较佳的,玻璃灯管内壁的粗糙度Ra为1-20微米。表面粗糙度可以使用机械加工法或化学法形成的,机械加工法,例如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零件表面间的摩擦、切屑分离时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等,化学法例如化学腐蚀法。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迹的深浅、疏密、形状和纹理都有差别,可以依实际LED所需要的发光设计。

请参照图2、3,在其他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灯头上设有用于散热的孔洞304。藉此,让位于灯头内部的电源模组产生的热能够散去而不会造成灯头内部处于高温状态,以避免灯头内部元件的可靠度下降。进一步地,灯头上用于散热的孔洞为弧形。进一步地,灯头上用于散热的孔洞为三条大小不一的弧线。进一步地,灯头上用于散热的孔洞为由小到大逐渐变化的三条弧线。进一步地,灯头上用于散热的孔洞可以为上述弧形,弧线的任意搭配所构成。

在其他实施例中,灯头中包含有一用于安装电源模组的电源插槽(图未示)。

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玻璃灯管1内除了紧贴于玻璃灯管1的灯板2(或可挠式电路软板)外,还包括扩散膜13,光源202产生的光线通过扩散膜13后穿出玻璃灯管1。扩散膜13对光源202发出的光起到扩散的作用,因此,只要能使得光线透过扩散膜13后再穿出玻璃灯管1,扩散膜13的布置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扩散膜13可以涂覆或覆盖于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或者涂覆于光源202表面上的扩散涂层(图中未示出),或者作为一个外罩而罩(或遮盖)在光源202外的扩散膜片。

请再次参照图4,当扩散膜13为扩散膜片时,其可罩在光源202外,且与光源202不接触。扩散膜片的一般用语是光学扩散片或光学扩散板,通常用PS聚苯乙烯、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C(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来搭配扩散粒子,所形成的一种复合材料,当光线透过该复合材料时能够发生漫射现象,可修正光线成均匀面光源以达到光学扩散的效果最终使得从玻璃灯管的亮度均匀分布。

当扩散膜13为扩散涂层时,其主要成分可以是碳酸钙、卤磷酸钙以及氧化铝其中之任一种,或其中任二种的组合,或三种的组合。当利用碳酸钙为主要材料搭配适当的溶液所形成的扩散涂层,将具有绝佳的扩散和透光(有机会达到90%以上)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在调配时,扩散涂层的组成成分包括碳酸钙、磷酸锶(例如CMS-5000,白色粉末)、增稠剂,以及陶瓷活性炭(例如陶瓷活性碳SW-C,无色液体)。具体地,当扩散涂层以碳酸钙为主材料,搭配增稠剂,陶瓷活性碳以及去离子水,混合后涂覆于玻璃玻璃灯管的内周面上,涂覆的平均厚度落在20至30μm之间。采用这种材料形成的扩散膜13,可以具有约90%的透光率,一般而言,透光率的范围约为85%至96%。另外,这种扩散膜13在除了具有扩散光的效果之外,还能起到电隔离的作用,从而使得当玻璃灯管破裂时,降低用户触电的风险;同时,这种扩散膜13可以使得光源202在发光时,让光产生漫射,往四面八方射出,从而能够照到光源202的后方,即靠近可挠式电路软板的一侧,避免在玻璃灯管1中形成暗区,提升空间的照明舒适感。此外,当选择不同材料成分的扩散涂层时,有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采用扩散膜厚度范围为200μm至300μm,且透光率控制在92%至94%之间,也会有另一番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扩散涂层也可以碳酸钙为主材料,搭配少量的反射材(如磷酸锶或硫酸钡)、增稠剂,陶瓷活性碳以及去离子水,混合后涂覆于玻璃灯管的内周面上,涂覆的平均厚度落在20至30μm之间。由于扩散膜的目的是让光产生漫射,漫射现象在微观而言,是光线经颗粒的反射作用,磷酸锶或硫酸钡等反射材的颗粒粒径大小会远大于碳酸钙的粒径,因此,选择在扩散涂层中加入少量的反射材,可有效地增加光线的漫射效果。

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用卤磷酸钙或氧化铝为扩散涂层的主要材料,碳酸钙的颗粒的粒径大约落在2至4μm之间,而卤磷酸钙和氧化铝的颗粒的粒径大约分别落在4至6μm之间与1至2μm之间,以碳酸钙为例,当透光率的要求范围落在85%至92%时,整体以碳酸钙为主要材料的扩散涂层需涂覆的平均厚度约在20至30μm,在相同的透光率要求范围(85%至92%)下,卤磷酸钙为主要材料的扩散涂层需涂覆的平均厚度会落在25至35μm,氧化铝为主要材料的扩散涂层需涂覆的平均厚度会落在10至15μm。若透光率需求更高时,例如92%以上,则以碳酸钙、卤磷酸钙或氧化铝为主要材料的扩散涂层厚度则需更薄。

也就是说,依玻璃灯管1的使用场合,而选择不同的透光率需求,即可选择所欲涂覆扩散涂层的主要材料、对应的形成厚度等等。需补充说明的是,扩散膜的透光率越高,使用者看到光源的颗粒感会越显着。

继续参照图4,进一步地,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还设有反射膜12,反射膜12设于具有光源202的灯板2周围,且沿周向占用玻璃灯管1的部分内周面。如图4所示,反射膜12在灯板2两侧沿玻璃灯管周向延伸,灯板2基本位于反射膜12沿周向的中间位置。反射膜12的设置具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当从侧面(图中X方向)看玻璃灯管1时,由于有反射膜12阻挡,不会直接看到光源202,从而减少颗粒感造成的视觉上的不适;另一方面,光源202发出的光经过反射膜12的反射作用,可以控制玻璃灯管的发散角,使得光线更多地朝向未涂有反射膜的方向照射,使得LED直管灯以更低的功率获得相同的照射效果,提高节能性。

具体地,反射膜12贴设于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并在反射膜12上开设与灯板2对应的开孔12a,开孔12a的尺寸应当与灯板2一致或者略大于灯板2,用于容纳具有光源202的灯板2。装配时,先将带有光源202的灯板2(或可挠式电路软板)设置于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再将反射膜12贴设在玻璃灯管内周面,其中反射膜12的开孔12a与灯板2一一对应,以将灯板2暴露在反射膜12之外。

一实施例中,反射膜12的反射率至少要大于85%,反射效果较好,一般在90%以上时,最好能达到95%以上,以获得更为理想的反射效果。反射膜12沿玻璃灯管1周向延伸的长度占据整个玻璃灯管1圆周的30%至50%,也就是说,沿玻璃灯管1的周向方向,反射膜12的周向长度与玻璃灯管1内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3至0.5。特予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仅以灯板2设置在反射膜12沿周向的中部位置为例,也就是说,灯板2两侧反射膜12具有实质上相同的面积,如图4所示。反射膜的材料可以是PET、磷酸锶以及硫酸钡其中任一种,或者其中任二种的组合,或者三种的组合,反射效果更好,厚度范围在140μm至350μm之间,一般在150μm至220μm之间,效果更佳。如图5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反射膜12可以只设于灯板2的一侧,即反射膜12和灯板2周向一侧接触,其周向单侧占据玻璃灯管1圆周的比例同样为0.3至0.5。或者,如图6、图7所示,反射膜12可以不开设开孔,装配时直接将反射膜12贴设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然后再将带有光源202的灯板2固定在反射膜12上,此处反射膜12也可以在灯板2的一侧或两侧分别沿玻璃灯管周向延伸。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各种类型反射膜12与各种类型扩散膜13可以任意搭配,而能实现单独反射,单独扩散或同时实现反射及扩散的光学效果。例如,可以只设置反射膜12,不设置扩散膜13,如图6、图7以及图8所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挠式电路软板的宽度可以加宽,由于电路板表面包括油墨材料的电路保护层,而油墨材料具有反射光线的作用,因此在加宽的部位,电路板本身便可以起到如反射膜12功能的效果。优选地,可挠式电路软板沿玻璃灯管2周向延伸的长度与所述玻璃灯管2内周面的周长之间的比例范围为0.3至0.5。可挠式电路软板外可包覆一电路保护层,电路保护层可以是一种油墨材料,具有增加反射的功能,加宽的可挠式电路软板以光源为起点向周向延伸,光源的光线会藉由加宽的部位使光线更加集中。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玻璃管的内周面上,可全部都涂上扩散涂层,或者是部分涂上扩散涂层(有反射膜12之处不涂),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扩散涂层最好都要涂到玻璃灯管1的末端区的外表面上,以使得灯头3与玻璃灯管1之间的黏接更牢固。

需补充的是,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皆可选用由扩散涂层、扩散膜片、反射膜以及粘接膜所组成之群组中的一种,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光源所发出光线的光学处理。

请继续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LED直管灯还包括粘接剂片4、灯板绝缘胶片7和光源胶片8。灯板2通过粘接剂片4粘贴于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图中所示,粘接剂片4可以为硅胶,其形式不限,可以是图中所示的几段,或者呈长条状的一段。各种形式的粘接剂片4、各种形式的灯板绝缘胶片7和各种形式的光源胶片8可互为组合而构成本实用新型之不同实施例。

灯板绝缘胶片7涂于灯板2面向光源202的表面上,使得灯板2不外露,从而起到将灯板2与外界隔离的绝缘作用。涂胶时预留出与光源202对应的通孔71,光源202设于通孔71中。灯板绝缘胶片7的组成成分包括乙烯基聚硅氧烷、氢基聚硅氧烷和氧化铝。灯板绝缘胶片7的厚度范围为100μm至140μm(微米)。如果小于100μm,则起不到足够的绝缘作用,如果大于140μm,则会造成材料的浪费。

光源胶片8涂于光源202的表面。光源胶片8的颜色为透明色,以保证透光率。涂覆至光源202表面后,光源胶片8的形状可以为颗粒状、条状或片状。其中,光源胶片8的参数有折射率、厚度等。光源胶片8的折射率允许的范围为1.22~1.6,如果光源胶片8的折射率为光源202壳体折射率的开根号,或者光源胶片8的折射率为光源202壳体折射率的开根号的正负15%,则透光率较好。这里的光源壳体是指容纳LED晶粒(或芯片)的壳体。本实施例中,光源胶片8的折射率范围为1.225至1.253。光源胶片8允许的厚度范围为1.1mm至1.3mm,如果小于1.1mm,将会盖不住光源202,效果不佳,如果大于1.3mm,则会降低透光率,同时还会增加材料成本。

装配时,先将光源胶片8涂于光源202的表面;然后将灯板绝缘胶片7涂于灯板2上的一侧表面上;再把光源202固定于灯板2上;接着将灯板2与光源202相背的一侧表面通过粘接剂片4粘贴固定于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最后再将灯头3固定于玻璃灯管1的末端区,同时将光源202与电源5电连接。或者是如图9所示,利用可挠式电路软板2透过一自由部21和电源5焊接,或者采取传统导线打线的方式让灯板2与电源5电性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LED直管灯。

本实施例中,灯板2通过粘接剂片4固定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使得灯板2贴设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这样可以增大整支LED直管灯的发光角度,扩大可视角,这样设置一般可以使得可视角可以超过330度。通过在灯板2涂灯板绝缘胶片7,在光源202上涂绝缘的光源胶片8,实现对整个灯板2的绝缘处理,这样,即使玻璃灯管1破裂,也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地,玻璃灯管1内周面或外周面上可覆盖有粘接膜(未图示),用于在玻璃灯管1破裂后对玻璃灯管1的外部和内部进行隔离。本实施例将粘接膜涂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

粘接膜的组成成分包括端乙烯基硅油、含氢硅油、二甲苯和碳酸钙。其中二甲苯为辅助性材料,当粘接膜涂覆在玻璃灯管1内周面并固化后,二甲苯会挥发掉,其作用主要是调节粘度,进而来调节粘接膜的厚度。

一实施例中,粘接膜的厚度范围为100μm至140μm。如果粘接膜厚度小于100μm则防爆性能不够,玻璃破碎时,整根玻璃灯管会裂开,大于140μm则会降低透光率,且增加材料成本。如果防爆性能和透光率要求较宽松,则粘接膜的厚度范围也可以放宽至10μm至800μm。

本实施例中,由于玻璃灯管内部涂有粘接膜,在玻璃玻璃灯管破碎后,粘接膜会将碎片粘连一起,并且不会形成贯通玻璃灯管内部和外部的通孔,从而防止用户接触到玻璃灯管1内部的带电体,以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同时采用上述配比的粘接膜还具有扩散光、透光的作用,提高整支LED直管灯的发光均匀度和透光率。本实施例的粘接膜可以与前述的粘接剂片4、灯板绝缘胶片7和光源胶片8搭配使用,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需要注意的是,当灯板2为可挠式电路软板,也可以不设置粘接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灯板2采用可挠式电路软板,这样当玻璃灯管1破裂后,即无法支撑破裂的玻璃灯管1继续保持为直管状态,以告知使用者LED直管灯已经不能使用,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因此,当采用可挠式电路软板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于玻璃管破碎而造成的触电问题。所述灯板2为一可挠式电路软板且为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

请参照图10,在一实施例中,作为灯板2的可挠式电路软板包括一层具有导电效果的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光源202设于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上,通过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与电源电气连通。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中,可挠式电路软板还可以包括一层介电层2b,与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迭置,介电层2b与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的面积相等,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在与介电层2b相背的表面用于设置光源202。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电性连接至电源5用以让直流电流通过。介电层2b在与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相背的表面则通过粘接剂片4粘接于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

在其他实施例中,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和介电层2b的外表面可以包覆一电路保护层,所述电路保护层可以是一种油墨材料,具有阻焊和增加反射的功能。或者,可挠式电路软板可以是一层结构,即只由一层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组成,然后在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的表面可以是包覆一层上述油墨材料的电路保护层或是没有。不论是一层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结构或二层结构(一层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和一层介电层2b)都可以搭配电路保护层。电路保护层也可以在可挠式电路软板的一侧表面设置,例如仅在具有光源202之一侧设置电路保护层。需要注意的是,可挠式电路软板为一层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2a或为二层结构(一层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和一层介电层2b),明显比一般的三层柔性基板(二层线路层中夹一层介电层)更具可挠性与易弯曲性,因此,可与具有特殊造型的玻璃灯管1搭配(例如:非直管灯),而将可挠式电路软板紧贴于玻璃灯管1管壁上。此外,可挠式电路软板紧贴于玻璃灯管管壁为较佳的配置,且可挠式电路软板的层数越少,则散热效果越好,并且材料成本越低,更环保,柔韧效果也有机会提升。

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灯板2的可挠式电路软板的长度大于玻璃灯管的长度。

请继续参照图2,灯板2上设有若干光源202,灯头3内设有电源5,光源202与电源5之间通过灯板2电气连通。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电源5可以为单个体(即所有电源模组都集成在一个部件中),并设于玻璃灯管1一端的灯头3中;或者电源5也可以分为两部分,称为双个体(即所有电源模组分别设置在两个部件中),并将两部分分别设于玻璃灯管两端的灯头3中。

不管是单个体还是双个体,电源的形成方式都可以有多重选择,例如,电源可以为一种灌封成型后的模块,具体地,使用一种高导热的硅胶(导热系数≥0.7w/m·k),通过模具对电源模组进行灌封成型,得到电源,这种方式得到的电源具有高绝缘、高散热、外形更规则的优点,且能够方便地与其他结构件配合。或者,电源也可以为不作灌封胶成型,直接将裸露的电源模组置入灯头内部,或者将裸露的电源模组用传统热缩管包住后,再置入灯头3内部。换言之,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电源5可为如图9所示以单片印刷电路板搭载电源模组的形式出现,亦可为如图25所示以单个体模块的形式出现。

请参照图2并结合图25,于一实施例中,电源5的一端具有公插51,另一端具有金属插针52,灯板2的端部设有母插201,灯头3上设有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空心导电针301。电源5的公插51插设于灯板2的母插201内,金属插针52插设于灯头3的空心导电针301内。此时公插51和母插201相当于转接头,用于将电源5和灯板2电连接。当金属插针52插入空心导电针301内后,经过外部冲压工具冲击空心导电针301,使得空心导电针301发生轻微的变形,从而固定住电源5上的金属插针52,并实现电气连接。通电时,电流依次通过空心导电针301、金属插针52、公插51以及母插201到达灯板2,并通过灯板2到达光源202。然而,电源5的结构则不限于图25所示模块化的样态。电源5可以是一载有电源模组的印刷电路板,再用公插51、母插201的连接方式与灯板2电性连接。其反之亦然,于另一实施例中可以为电源的一端具有母插,灯板的端部设有公插,电源再用母插、公插的连接方式与灯板电性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任何型式的电源5与灯板2之间的电性连接也可以用传统导线打线方式取代上述的公插51及母插201,即采用一根传统的金属导线,将金属导线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另一端与灯板2电连接。进一步地,金属导线可包覆一绝缘套管以保护使用者免于触电。但导线打线连接的方式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断裂的问题,质量上稍差。

其他实施例中,电源5与灯板2之间的电性连接可以通过铆钉钉接、锡膏黏接、焊接或是以导线捆绑的方式来直接连接在一起。与前述灯板2的固定方式一致,可挠式电路软板的一侧表面通过粘接剂片4粘接固定于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而可挠式电路软板的两端可以选择固定或者不固定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

如果可挠式电路软板的两端固定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则优先考虑在可挠式电路软板上设置母插201,然后将电源5的公插51插入母插201实现电气连接。

如果灯板2沿玻璃灯管1轴向的两端不固定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如果采用导线连接,在后续搬动过程中,由于两端自由,在后续的搬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因而有可能使得导线发生断裂。因此灯板2与电源5的连接方式优先选择为焊接。具体地,参照图9,可以直接将灯板2爬过后焊接于电源5的输出端上,免去导线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此时灯板2不需要设置母插201,电源5的输出端也不需要设置公插51。

如图11所示,具体作法可以是将电源5的输出端留出电源焊盘a,并在电源焊盘a上留锡、以使得焊盘上的锡的厚度增加,方便焊接,相应的,在灯板2的端部上也留出光源焊盘b,并将电源5输出端的电源焊盘a与灯板2的光源焊盘b焊接在一起。将焊盘所在的平面定义为正面,则灯板2与电源5的连接方式以两者正面的焊盘对接最为稳固,但是在焊接时焊接压头必须压在灯板2的背面,隔着灯板2来对焊锡加热,比较容易出现可靠度的问题。如果如图17所示,将灯板2正面的光源焊盘b中间开出孔洞,再将其正面朝上迭加在电源5正面的电源焊盘a上来焊接,则焊接压头可以直接对焊锡加热熔解,对实务操作上较为容易实现。

如图1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作为灯板2的可挠式电路软板大部分固定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只有在两端是不固定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不固定在玻璃灯管1内周面上的灯板2形成一自由部21,而灯板2固定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自由部21具有上述的焊盘b。在装配时,自由部21和电源5焊接的一端会带动自由部21向玻璃灯管1内部收缩。作为灯板2的可挠式电路软板亦可以不具备自由部而透过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直接与电源5做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当灯板2及电源5连接时,焊盘b及a及灯板上的光源202所在表面朝同一方向,而灯板2上的焊盘b上形成有如图17所示的贯通孔e,使得焊盘b及焊盘a相互连通。当灯板2的自由部21朝向玻璃灯管1的内部收缩而变形时,电源5的印刷电路板及灯板2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对电源5有一个侧向的拉力。进一步地,相较于电源5之焊盘a及灯板2上的焊盘b系面对面的情况,这里的电源5的印刷电路板及灯板2之间的焊接连接部对电源5还有一个向下的拉力。此一向下拉力来自于贯通孔e内的焊料而于电源5及灯板2之间形成一个更为强化及牢固的电性连接。

如图12所示,灯板2的光源焊盘b为两个不连接的焊盘,分别和光源202正负极电连接,焊盘的大小约为3.5×2mm2,电源5的印刷电路板上也有与其相对应的焊盘,焊盘的上方为便于焊接机台自动焊接而有预留锡,锡的厚度可为0.1至0.7mm,较佳值为0.3至0.5mm较为恰当,以0.4mm为最佳。在两个焊盘之间可设置一绝缘孔洞c,避免两个焊盘在焊接的过程中因焊锡熔接在一起而造成电性短路,此外在绝缘孔洞c的后方还可设置定位孔d,用来让自动焊接机台可正确判断出光源焊盘b的正确位置。

灯板的光源焊盘b至少有一个,分别和光源202正负极电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能达到兼容性及后续使用上的扩充性,光源焊盘b的数量可以具有一个以上,例如2个、3个、4个或是4个以上。当焊盘只有1个时,灯板对应二端都会分别与电源电连接,以形成一回路,此时可利用电子组件取代的方式,例如:以电感取代电容当作稳流组件。如图13至27所示,当焊盘为3个时,第3个焊盘可以用作接地使用,当焊盘为4个时,第4个焊盘可以用来作信号输入端。相应的,电源焊盘a亦和光源焊盘b数量相同。当焊盘为3个以上时,焊盘间的排列可以为一列并排或是排成两列,依实际使用时的容置面积大小配置在适当的位置,只要彼此不电连接造成短路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是将部份电路制作在可挠式电路软板上,光源焊盘b可以单独一个,焊盘数量愈少,在工艺上愈节省流程;焊盘数量愈多,可挠式电路软板和电源输出端的电连接固定愈增强。

如图17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光源焊盘b的内部可以具有焊接穿孔e的结构,焊接穿孔e的直径可为1至2mm,较佳为1.2至1.8mm,最佳为1.5mm,太小则焊接用的锡不易穿越。当电源5的电源焊盘a与灯板2的光源焊盘b焊接在一起时,焊接用的锡可以穿过所述的焊接穿孔e,然后堆积在焊接穿孔e上方冷却凝结,形成具有大于焊接穿孔e直径的焊球结构g,这个焊球结构g会起到像是钉子的功能,除了透过电源焊盘a和光源焊盘b之间的锡固定外,更可以因为焊球结构g的作用而增强电性连接的稳固定。

如图18至图19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当光源焊盘b的焊接穿孔e距离灯板2的边缘≦1mm时,焊接用的锡会穿过所述的孔洞e而堆积在孔洞上方边缘,过多的锡也会从灯板2的边缘往下方回流,然后与电源焊盘a上的锡凝结在一起,其结构就像是一个铆钉将灯板2牢牢的钉在电源5的电路板上,具有可靠的电性连接功能。如图20及图21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焊接缺口f取代了焊接穿孔e,焊盘的焊接穿孔是在边缘,焊接用的锡透过所述的焊接缺口f把电源焊盘a和光源焊盘b电连接固定,锡更容易爬上光源焊盘b而堆积在焊接缺口f周围,当冷却凝结后会有更多的锡形成具有大于焊接缺口f直径的焊球,这个焊球结构会让电性连接结构的固定能力增强。本实施例中,因为焊接缺口的设计,焊接用的锡起到像是C形钉子的功能。

请参照图22和图23,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上述透过焊接方式固定的灯板2和电源5可以用搭载有电源模组250的电路板组合件25取代。电路板组合件25具有一长电路板251和一短电路板253,长电路板251和短电路板253彼此贴合透过黏接方式固定,短电路板253位于长电路板251周缘附近。短电路板253上具有电源模组25,整体构成电源。短电路板253材质较长电路板251硬,以达到支撑电源模组250的作用。

长电路板251可以为上述作为灯板2的可挠式电路软板或柔性基板,且具有图10所示的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灯板2的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和电源模组250电连接的方式可依实际使用情况有不同的电连接方式。如图22所示,电源模组250和长电路板251上将与电源模组250电性连接的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皆位于短电路板253的同一侧,电源模组250直接与长电路板251电气连接。如图23所示,电源模组250和长电路板251上将与电源模组250电性连接的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系分别位于短电路板253的两侧,电源模组250穿透过短电路板253和灯板2的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电气连接。

如图2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组合件25省略了前述实施例中灯板2和电源5要用焊接的方式固定的情况,而是先将长电路板251和短电路板253黏接固定,再将电源模组250和灯板2的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电气连接。此外,灯板2如上述并不仅限于一层或二层电路板。光源202设于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通过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与电源5电气连通。如图23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电路板组合件25具有一长电路板251和一短电路板253,长电路板251可以为上述灯板2的可挠式电路软板或柔性基板,灯板2包括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与一介电层2b,先将介电层2b和短电路板253以拼接方式固接,之后,再将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2a贴附在介电层2b上并延伸至短电路板253上。以上各实施例,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电路板组合件25的应用范围。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短电路板253的长度约为15毫米至40毫米,较佳为19毫米至36毫米,长电路板251的长度可为800毫米至2800毫米,较佳为1200毫米至2400毫米。短电路板253和长电路板251的比例可以为1:20至1:200。

此外,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当灯板2和电源5系透过焊接方式固定时,灯板2的端部并不固定在玻璃灯管1的内周面上,无法安全的固定支撑住电源5,在其他实施例中,若电源5必须另行固定在玻璃灯管1末端区的灯头内,则灯头会相对较长而压缩了玻璃灯管1有效的发光面积。

如图2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LED日光灯的结构示意图,LED日光灯100,包含:灯管1,灯头3(为了体现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灯头设计,放大灯头与灯管的比例,实际中灯头长度约9.0mm—70mm,灯管254mm—2000mm(即1in.—8in.))。灯头3设置在灯管1的两端,灯头3上设置导电针301、伸缩装置332,灯头3内还设有微动开关334及点灯电路5模块,LED日光灯100正确的安装到灯座(图未示)时,通过伸缩装置332触发微动开关334,实现电源5与市电的电气连接,进而点亮LED日光灯100中的LED组件(图未示)。

作为上述方案中微动开关的变形,输入端电性连至空心导电针(图未示),输出端电性连至电源5(图未示),输入端与输出端间设有双向晶闸管TR,电阻R0与微动开关334的1端相连接,另2端电性连接至双向晶闸管TR的触发端。电阻R0的取值1K欧姆到10K欧姆。较佳的,电阻R0选取2K欧姆左右的阻值。流经该开关的电流由变形前的10A降到0.1A左右(这样开关的选取具有更大的范围,还可进一步的降低成本)。

保护开关包含可控硅、双向可控硅以及微动开关334,其中微动开关334可以为前述该些实施例中的任一微动开关。如图所示,保护开关的输入端电性连至LED直管灯的任一空心导电针(图未示),输出端电性连至点灯电路模块。双向可控硅的两端分别耦接输入端与输出端。可控硅与微动开关334串联。串联的可控硅与微动开关334的一端耦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则,另一端耦接输入端。

当微动开关334复位时,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未连接输入端。此时,双向可控硅为截止,使空心导电针301与电源5未电性连接。当微动开关334被触发而电性导通时,输入端经过串联的可控硅与微动开关334传送电流至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使双向可控硅被触发导通。此时,空心导电针301与电源5电性连接,使LED直管灯正常运作。

前述仅有微动开关334的保护开关之实施例,在微动开关334触发的瞬间,会有极大的瞬间电流,例如:10A以上之瞬间电流,流经微动开关334而到达电源5以及LED组件。这不仅造成微动开关334需严格的耐流要求而且其体积也较大;再者,瞬间电流也可能毁损电源5以及LED组件。本实施例的瞬间电流由可控硅所抑制,因此可以降低微动开关334的耐流要求,同时减少微动开关334的体积及降低成本。在一实施例中,电阻R0的阻值较佳为1K欧姆到10K欧姆;更佳为2K欧姆。通过这样的设计,流经微动开关的电流由可降到0.1A左右。

接下来详细的描述带有保护开关的灯头的结构。

如图26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灯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灯头3,包含:灯头本体300、电源5、具有设置于灯头本体300顶端的导电针301、可沿导电针301方向(即LED日光灯轴向)移动的一端伸出灯头的伸缩装置332、微动开关334;

伸缩装置332上设有止位部件337,通过该止位部件337控制伸缩装置332移动的幅度(即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本体的幅度);伸缩装置332上设有2个伸缩杆335,其一端连接于伸缩装置332,另一端穿插在固定部336上,其中一伸缩杆335靠近微动开关334;伸缩杆335上套有弹簧333。该灯头3正确的安装到灯座时,导电针301插入到灯座(图未示);因受到灯座的挤压,伸缩装置332沿与导电针301插入到到灯座相反方向移动,其一个靠近微动开关334的伸缩杆335触发微动开关334,实现通导电针301与电源5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日光灯的连两侧灯头可都设有该微动开关。这样极大的降低安装人员在安装LED日光灯时,因漏电流带来的伤害。也能满足安规认证的要求。

LED日光灯未安装到灯座的情况下(或LED日光灯从灯座取出时),由于的弹簧张力,伸缩装置332向灯头本体的外侧移动。微动开关334复位,实现电源5与导电针301断开。

如图26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灯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灯头3,包含:

灯头本体300、电源5(图未示)、还有具有设置于灯头顶端的导电针301a、可沿导电针301a方向(即LED日光灯轴向)移动的一端伸出灯头的伸缩装置332、微动开关334;伸缩装置332上设有止位部件337,通过该止位部件337控制伸缩装置332移动的幅度(即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本体的幅度);止位部件337上还设有固定弹簧333的固定点。弹簧333一端固定在该固定点,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部336上。该灯头3正确的安装到灯座时,导电针301a插入到到灯座(图未示);因受到灯座的挤压,伸缩装置332沿与导电针301a插入到到灯座相反方向移动,通过设置伸缩装置332上的朝向固定部336的凸起338触发微动开关334,实现通导电针301与电源5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日光灯的连两侧灯头可都设有该微动开关。上述方案中,伸缩装置332断续的套接在导电针301a的周围。

LED日光灯未安装到灯座的情况下(或LED日光灯从灯座取出时),由于的弹簧张力,伸缩装置332向灯头的外侧移动。微动开关334复位,实现电源5与导电针301a断开。

如图26C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灯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灯头3,包含:

灯头本体300、电源5(图未示)、还有具有设置于灯头顶端的导电针301a、可沿导电针301a方向(即LED日光灯轴向)移动的一端伸出灯头的伸缩装置332、微动开关334;伸缩装置332上设有止位部件337,通过该止位部件337控制伸缩装置332移动的幅度(即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本体的幅度);微动开关334设置在伸缩装置332的内部(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的凸起内),微动开关334夹在两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弹簧333a及弹簧333b)间。该灯头3正确的安装到灯座时,导电针301a插入到到灯座(图未示);因受到灯座的挤压,伸缩装置332沿与导电针301a插入到到灯座相反方向移动,因两个不同弹性系数的弹簧的作用,触发微动开关334,实现通导电针301与电源5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日光灯的连两侧灯头可都设有该微动开关。这样极大的降低安装人员在安装LED日光灯时,因漏电流带来的伤害。因LED日光灯只有正确安装,微动开关动作后,才实现实现通导电针301与电源5的连接。

上述方案中,弹簧333b一端连接于微动开关334,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部336。弹簧333a及弹簧333b在受到极小的力时即可动作。较佳的,弹簧333a在受到0.5~1N;及弹簧333b在3~4N的力即可动作。

LED日光灯未安装到灯座的情况下,由于的弹簧的张力,微动开关334动作,实现电源5与导电针301a断开。

如图26D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灯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灯头3,包含:

灯头本体300、电源5(图未示)、还有具有设置于灯头本体300顶端的导电针301、可沿导电针301方向(即LED日光灯轴向)移动的一端伸出灯头本体的伸缩装置332、2相对且有间隔的弹片334a;伸缩装置332上设有止位部件,通过该止位部件控制伸缩装置332移动的幅度(即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本体的幅度);伸缩装置332上设有伸缩杆335,伸缩杆335上述设有导电部件338;弹簧333套设于伸缩杆335,其一端固定在止位部件,另一端固定在固定部336。该灯头3正确的安装到灯座时,导电针301插入到到灯座(图未示);因受到灯座的挤压,伸缩装置332沿与导电针301插入到到灯座相反方向移动,导电部件338插入弹片334a间,两弹片334a实现电气连接,实现导电针301与电源5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日光灯的连两侧皆设置同样的灯头。这样极大的降低安装人员在安装LED日光灯时,因漏电流带来的伤害。同时满足安规认证的要求。

LED日光灯未安装到灯座的情况下,由于的弹簧的张力,实现电源5与导电针301断开。

上述方案中,2相对且有间隔的弹片334a大体呈八字状或喇叭状。弹片334a较佳的,选铜材质。

如图26E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灯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灯头3,包含:

灯头本体300、电源5、还有具有设置于灯头本体300顶端的导电针301、

可沿导电针301方向(即LED日光灯轴向)移动的一端伸出灯头本体的伸缩装置332、一体成型呈开口状的弹片334a;伸缩装置332上设有止位部件,通过该止位部件控制伸缩装置332移动的幅度(即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本体的幅度);伸缩装置332上设有伸缩杆335,弹片334a设置于该伸缩杆335的端部,弹片334a的开口部朝向电源5方向,弹簧333套设于伸缩杆335,其一端固定在止位部件,另一端固定在电源5。该灯头3正确的安装到灯座时,导电针301插入到到灯座(图未示);因受到灯座的挤压,伸缩装置332沿与导电针301插入到到灯座相反方向移动,弹片334a的开口部卡接到电源5上预设的连接部,实现导电针301与电源5的电气连接。LED日光灯未安装到灯座的情况下,由于的弹簧的张力,实现电源5与导电针301断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日光灯的连两侧皆设置同样的灯头。这样极大的降低安装人员在安装LED日光灯时,因漏电流带来的伤害。同时满足安规认证的要求。

如图26F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一灯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灯头3,包含:

灯头本体300、电源5、还有具有设置于灯头本体300顶端的导电针301、

可沿导电针301方向(即LED日光灯轴向)移动的一端伸出灯头本体的伸缩装置332、一体成型呈开口状的弹片334a;伸缩装置332上设有止位部件,通过该止位部件控制伸缩装置332移动的幅度(即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本体的幅度);伸缩装置332上设有伸缩杆335,该伸缩杆335靠近电源5一侧中间部分采用镂空结构;电源5上设有簧片、该灯头3正确的安装到灯座时,导电针301插入到到灯座(图未示);因伸缩杆的镂空结构簧片通过该镂空结构接触到电源5上的触点,实现导电针301与电源5的电气连接。LED日光灯未安装到灯座的情况下,由于的弹簧的张力,使得伸缩杆335夹在簧片与触点之间,实现电源5与导电针301断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LED日光灯的连两侧皆设置同样的灯头。这样极大的降低安装人员在安装LED日光灯时,因漏电流带来的伤害。同时满足安规认证的要求。

上述方案中,伸缩杆335采用扁平的长条状结构,其中间部分采用镂空结构,LED日光灯未安装到灯座时,伸缩杆335的端部夹在簧片与触点之间,实现电源5与导电针301的物理断开。

上述方案中,设置在电源5上的簧片可设置成桥状,在桥面上设置朝向触点的簧片,通常情况下扁平的长条状的伸缩杆穿过桥拱,其端部夹在簧片与触点之间。从物理上断开电源5与导电针301。

上述的方案中,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的长度不超过该灯头的导电针的长度。较佳的,伸缩装置332伸出灯头的长度为该灯头的导电针的长度的20%~95%。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侧灯头3的长度尺寸较第一侧灯头3长度短。一般的,第二侧灯头3的长度尺寸为第一侧灯头3的长度尺寸的30%~80%。更佳的第二侧灯头3的长度尺寸为第一侧灯头3的长度尺寸的2/3。在本实施中,第二侧灯头3的长度尺寸大致为第一侧灯头3的尺寸的一半。第一侧灯头3的尺寸介于15mm~65mm(具体视应用场合而定)。

请参照图24,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光源202可以进一步改良为包括具有凹槽202a的支架202b,以及设于凹槽202a中的LED晶粒(或芯片)18。凹槽202a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凹槽202a内填充有荧光粉,荧光粉覆盖LED晶粒(或芯片)18,以起到光色转换的作用。特予说明的是,相较于传统LED晶粒(或芯片)之长度与宽度的比例约略为1:1的正方形形状,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LED晶粒(或芯片)18之长度与宽度的比例范围可为2:1至10:1,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采用的LED晶粒(或芯片)18之长度与宽度的比例范围以2.5:1至5:1为较佳,最佳范围为3:1至4.5:1,如此一来,将LED晶粒(或芯片)18 之长度方向沿着玻璃灯管1的长度方向排列,改善了LED晶粒(或芯片)18的平均电流密度以及玻璃灯管1整体的出光光形等问题。

请再次参照图24,至少一个光源202的支架202b具有沿玻璃灯管长度方向排布且沿玻璃灯管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5,以及沿玻璃灯管宽度方向排布且沿玻璃灯管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16,第一侧壁15低于第二侧壁16,两个第一侧壁15及两个第二侧壁包围凹槽202a。第一侧壁15“沿玻璃灯管1的宽度方向”延伸,只要满足延伸趋势与玻璃灯管1的宽度方向基本相同即可,不要求严格与玻璃灯管1的宽度方向平行,例如,第一侧壁15可以与玻璃灯管1的宽度方向有些许角度差,或者,第一侧壁15也可以为折线形、弧形、波浪形等各种形状;第二侧壁16“沿玻璃灯管1的长度方向”延伸,只要满足延伸趋势与玻璃灯管1的长度方向基本相同即可,不要求严格与玻璃灯管1的长度方向平行,例如,第二侧壁16可以与玻璃灯管1的长度方向有些许角度差,或者,第二侧壁16也可以为折线形、弧形、波浪形等各种形状。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一列光源中亦允许其中有一个或多个光源的支架的侧壁采用其他的排布或延伸方式。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5低于第二侧壁16,可以使得光线能够容易越过支架202b发散出去,透过疏密适中的间距设计,在Y方向可以不产生颗粒的不舒适感,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若第一侧壁不低于第二侧壁,则每列光源202之间要排列地更紧密,才能降低颗粒感,提高效能。另一方面,当用户从玻璃灯管的侧面,例如沿X方向观察玻璃灯管时,第二侧壁16可以阻挡用户的视线直接看到光源202,以降低颗粒的不舒适感。

请再次参照图24,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5的内表面15a可设置为坡面,相对于将内表面15a设置为垂直于底壁的形式来说,坡面的设置使得光线更容易穿过坡面发散出去。坡面可以包括平面或弧面,或者,坡面可以是平面和弧面的结合体。当采用平面时,该平面的坡度约在30度至60度之间。也就是说,平面形式的坡面与凹槽202a的底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20度至150度之间。优选地,平面的坡度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也就是说,平面形式的坡面与凹槽202a的底壁之间的夹角范围为105度至165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一根玻璃灯管1中的光源202具有多个,多个光源202可以排布成一列或多列,每列光源202均沿玻璃灯管1的轴向(Y方向)排布。当多个光源202排布成沿玻璃灯管长度方向的一列时,多个光源202的支架202b中,沿玻璃灯管宽度方向位于同一侧的所有第二侧壁16在同一条直线上,即同侧的第二侧壁16形成类似于一面墙的结构,以阻挡用户的视线直接看到光源202。当多个光源202排布成沿玻璃灯管长度方向的多列时,且沿玻璃灯管1的轴向方向(Y方向)排布,仅要最外侧二列的光源202(即邻近玻璃灯管管壁的两列光源202)的支架202b具有沿玻璃灯管1长度方向(Y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一侧壁15以及沿玻璃灯管1宽度方向(X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二侧壁16,也就是说,最外侧二列的光源202的支架202b具有沿玻璃灯管1的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15,以及沿玻璃灯管1的长度方向(Y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16即可,于此二列光源202之间的其他列的光源202的支架202b排列方向则不限定,例如,中间列(第三列)光源202的支架202b,每个支架202b可具有沿玻璃灯管1长度方向(Y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一侧壁15以及沿玻璃灯管1宽度方向(X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二侧壁16、或每个支架202b可具有沿玻璃灯管1宽度方向(X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一侧壁15以及沿玻璃灯管1长度方向(Y方向)排布的两个第二侧壁16、或交错排列等等,只要当用户从玻璃灯管的侧面,例如沿X方向观察玻璃灯管时,最外侧二列光源202中支架202b的第二侧壁16可以阻挡用户的视线直接看到光源202,即可降低颗粒的不舒适感。对于最外侧的两列光源,亦允许其中有一个或多个光源的支架的侧壁采用其他的排布或延伸方式。

综合以上,当多个光源202排布成沿玻璃灯管长度方向的一列时,所有光源202的支架202b的第二侧壁16需要分别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即同侧的第二侧壁16形成类似于一面墙的结构,以阻挡用户的视线直接看到光源202。当多个光源202排布成沿玻璃灯管长度方向的多列时,沿玻璃灯管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两列的所有光源202的支架202b的最外第二侧壁16需要分别位于两条直线上,形成类似于两面墙的结构,以阻挡用户的视线直接看到光源202;而对于中间的一列或几列光源202,其侧壁的排布、延伸方式不作要求,可以与最外侧的两列光源202相同,也可以采用其他不同排布方式。

本实用新型LED直管灯于各实施例的实现已如前所述。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在各个实施例中,对于同一根LED直管灯而言,在“玻璃灯管和灯头使用一种高导热的硅胶固定”、“用热缩管包住玻璃灯管”、“灯板采用可挠式电路软板”、“可挠式电路软板为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可挠式电路软板包含一自由部或无自由部作电性连接”、“玻璃灯管内周面涂有粘接膜”、“玻璃灯管内周面涂有扩散膜”、“光源外罩有扩散膜片”、“玻璃灯管内壁涂有反射膜”、“光源具有支架”、“电源具有长短电路板的组合件”、“整流电路”、“滤波电路”、“驱动电路”、“端点转换电路”、“防闪烁电路”、“保护电路”、“模式切换电路”、“过压保护电路”、“镇流侦测电路”、“镇流兼容电路”、“灯丝仿真电路”、“辅助电源模块”、“安装侦测模块”等特征中,可以只包括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特征。

此外,其中关于“灯板采用可挠式电路软板”、“可挠式电路软板为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的内容系可选自于包含有实施例中其相关技术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其中关于“玻璃灯管和灯头使用一种高导热的硅胶固定”的内容系可选自于包含有实施例中其相关技术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其中关于“用热缩管包住玻璃灯管”的内容系可选自于包含有实施例中其相关技术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其中关于“玻璃灯管内周面涂有粘接膜”的内容系可选自于包含有实施例中其相关技术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其中关于“玻璃灯管内周面涂有扩散膜”的内容系可选自于包含有实施例中其相关技术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其中关于“光源外罩有扩散膜片”的内容系可选自于包含有实施例中其相关技术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其中关于“玻璃灯管内壁涂有反射膜”的内容系可选自于包含有实施例中其相关技术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其中关于“光源具有支架”的内容系可选自于包含有实施例中其相关技术特征的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例如,在灯板采用可挠式电路软板中,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之间通过导线打线连接或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与所述电源的输出端之间焊接。此外,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为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所述可挠式电路软板包含一自由部亦可以不具备自由部而透过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结构或是一单层图案化金属线路层再加上一层介电层的双层结构直接与电源做电性连接的设计,可挠式电路软板可以在表面涂覆油墨材料的电路保护层,并通过增加沿周向的宽度来实现反射膜的功能。

例如,在玻璃灯管内周面涂有扩散膜中,所述扩散涂层的组成成分包括碳酸钙、卤磷酸钙以及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以及增稠剂和陶瓷活性炭。此外,所述扩散膜亦可为扩散膜片且罩在光源外。

例如,在玻璃灯管内壁涂有反射膜中,所述光源可设置于反射膜上、设置于所述反射膜开孔中、或在所述反射膜之侧边。

例如,在光源设计中,所述光源包括具有凹槽的支架,以及设于所述凹槽中的LED晶粒;所述支架具有沿所述玻璃灯管长度方向排布的第一侧壁,以及沿所述玻璃灯管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低于所述第二侧壁。

例如,在电源设计中,长短电路板的组合件具有一长电路板和一短电路板,长电路板和短电路板彼此贴合透过黏接方式固定,短电路板位于长电路板周缘附近。短电路板上具有电源模组,整体构成电源。

在直流信号做为外部驱动信号时,LED直管灯的电源组件可以省略整流电路。

在电源组件的整流电路设计中,可以是具有单一整流单元,或双整流单元。双整流电路中的第一整流单元与第二整流单元分别与配置在LED直管灯的两端灯头的接脚耦接。单一整流单元可适用于单端电源的驱动架构,而双整流单元适用于单端电源及双端电源的驱动架构。而且配置有至少一整流单元时,可以适用于低频交流信号、高频交流信号、或直流信号的驱动环境。

单一整流单元可以是半波整流电路或全桥整流电路。双整流单元可以是双半波整流电路、双全桥整流电路或半波整流电路及全桥整流电路各一之组合。

在LED直管灯的接脚设计中,可以是单端双接脚(共两个接脚,另一端无接脚)、双端各单接脚(共两个接脚)、双端各双接脚(共四个接脚)的架构。在单端双接脚及双端各单接脚的架构下,可适用于单一整流电路的整流电路设计。在双端各双接脚的架构下,可适用于双整流电路的整流电路设计,且使用双端各任一接脚或任一单端的双接脚来接收外部驱动信号。

在电源组件的滤波电路设计中,可以具有单一电容或π型滤波电路,以滤除整流后信号中的高频成分,而提供低纹波的直流信号为滤波后信号。滤波电路也可以包含LC滤波电路,以对特定频率呈现高阻抗,以符合UL认证对特定频率的电流大小规范。再者,滤波电路更可包含耦接于接脚及整流电路之间的滤波单元,以降低LED灯的电路所造成的电磁干扰。在直流信号做为外部驱动信号时,LED直管灯的电源组件可以省略滤波电路。

在电源组件的LED驱动模块设计中,可以仅包含LED模块或者包含LED模块及驱动电路。也可以将稳压电路与LED驱动模块并联,以确保LED驱动模块上的电压不至发生过压。稳压电路可以是钳压电路,例如:齐纳二极管、双向稳压管等。在整流电路包含电容电路时,可以在双端的各端的一接脚与另一端的一接脚两两连接一电容于之间,以与电容电路进行分压作用而做为稳压电路。

在仅包含LED模块的设计中,于高频交流信号做为外部驱动信号时,至少一整流电路包含电容电路(即,包含一个以上的电容),与整流电路内的全桥或半波整流电路串联,使电容电路在高频交流信号下等效为阻抗以做为电流调节电路并调节LED模块的电流。藉此,不同的电子镇流器所提供不同电压的高频交流信号时,LED模块的电流可以被调节在预设电流范围内而不至发生过流的情况。另外,可以额外增加释能电路,与LED模块并联,于外部驱动信号停止提供之后,辅助将滤波电路进行释能,以降低滤波电路或其他电路所造成的谐振造成LED模块闪烁发光的情况。在包含LED模块及驱动电路中,驱动电路可以是直流转直流升压转换电路、直流转直流降压转换电路或直流转直流升降压转换电路。驱动电路系用以将LED模块的电流稳定在设定电流值,也可以根据外部驱动信号的高或低来对应调高或调低设定电流值。另外,可以额外增加模式切换开关于LED模块与驱动电路之间,使电流由滤波电路直接输入LED模块或经过驱动电路后输入LED模块。

另外,可以额外增加保护电路来保护LED模块。保护电路可以侦测LED模块的电流或/及电压来对应启动对应的过流或过压保护。

在电源组件的镇流侦测电路设计中,镇流侦测电路与等效上与LED驱动模块串联的电容并联,并根据外部驱动信号的频率来决定外部驱动信号流经电容或流经镇流侦测电路(即旁通电容)。上述的电容可以是整流电路的电容电路。

在电源组件的灯丝仿真电路设计中,可以是单一并联电容及电阻或双并联电容及电阻或负温度系数电路。灯丝仿真电路适用于程序预热启动型电子镇流器,可以避免程序预热启动型电子镇流器判断灯丝异常的问题,改善对程序预热启动型电子镇流器的兼容性。而且灯丝仿真电路几乎不影响瞬时启动型(Instant Start)电子镇流器、快速启动型(Rapid Start)电子镇流器等其他电子镇流器的兼容性。

在电源组件的镇流兼容电路设计中,可以与整流电路串联或与滤波电路及LED驱动模块并联。在与整流电路串联的设计中,镇流兼容电路的初始状态为截止,并经过设定延迟时间后导通。在与滤波电路及LED驱动模块并联的设计中,镇流兼容电路的初始状态为导通,并经过设定延迟时间后截止。镇流兼容电路可以在启动初期使瞬时启动型电子镇流器能顺利启动,而改善对瞬时启动型电子镇流器的兼容性。而且镇流兼容电路几乎不影响预热启动型电子镇流器、快速启动型电子镇流器等其他电子镇流器的兼容性。

在电源组件的辅助电源模块设计中,储能单元可以是电池或超级电容,与LED模块并联。辅助电源模块适用于包含驱动电路的LED驱动模块设计中。

在电源组件的LED模块设计中,LED模块可以包含彼此并联的多串LED组件(即,单一LED芯片,或多个不同颜色LED芯片组成的LED组)串,各LED组件串中的LED组件可以彼此连接而形成网状连接。

也就是说,可以将上述特征作任意的排列组合,并用于LED直管灯的改进。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