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815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手电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手电筒。



背景技术:

手电筒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照明装置,其一般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中的照明灯、安装在壳体中的电池及安装在壳体中的控制电路板,目前,市面上的手电筒一般都采用了充电电池进行供电,且充电接口一般位于手电筒壳体的尾部,同时为了保护充电接口,手电筒的尾部一般都配备有后盖,然而目前的手电筒在进行充电时,用户需要将手电筒的后盖取下,这样一来,容易造成后盖的丢失,从而给用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手电筒充电时,能够避免后盖丢失的手电筒。

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包括壳体及螺接在壳体尾部的后盖,后盖中安装有限位环,限位环的外壁上套设有可沿限位环轴向移动且与限位环转动连接的套环,套环的两端与壳体的外壁可转动连接,限位环的上端设置有向外的用于防止套环从限位环上脱出的环形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其中,套环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位于壳体两侧的竖直边,竖直边的上端设置有向内的折弯,壳体上设置有可供折弯插入的插孔,竖直边所在处的壳体上设置有向内凹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其中,后盖上安装有按套,按套的内底部上设置有用于触动壳体尾部按钮的凸块,按套的上端设置有向外的环形凸边,限位环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环形凸边的环形凸台,限位环的内壁上过盈配合有用于将环形凸边压紧到环形凸台上的压圈。

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其中,后盖的底部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内壁上过盈配合有磁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后盖中安装限位环,限位环的外壁上套设有可沿限位环轴向移动且与限位环转动连接的套环,套环的两端与壳体的外壁可转动连接,限位环的上端设置有向外的用于防止套环从限位环上脱出的环形台阶,当手电筒需要充电时,将后盖从壳体上拧下,然后再使得套环绕壳体转动,这样一来即可将充电线连接至手电筒的尾部,实现对手电筒的充电,当手电筒充电完成后,再将后盖拧回到壳体上即可,本实用新型在充电时,由于后盖与壳体没有脱离,这样一来,能够避免后盖的丢失。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套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的手电筒,包括壳体1及螺接在壳体1尾部的后盖2,后盖2中安装有限位环3,限位环3的外壁上套设有可沿限位环3轴向移动且与限位环3转动连接的套环4,套环4的两端与壳体1的外壁可转动连接,限位环3的上端设置有向外的用于防止套环4从限位环3上脱出的环形台阶31。

套环4的两端设置有分别位于壳体1两侧的竖直边41,竖直边41的上端设置有向内的折弯42,壳体1上设置有可供折弯42插入的插孔,竖直边41所在处的壳体1上设置有向内凹的平面11。

后盖2上安装有按套5,按套5的内底部上设置有用于触动壳体1尾部按钮12的凸块51,按套5的上端设置有向外的环形凸边52,限位环3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环形凸边52的环形凸台32,限位环3的内壁上过盈配合有用于将环形凸边52压紧到环形凸台32上的压圈6。

后盖2的底部设置有通孔21,通孔21的内壁上过盈配合有磁环7。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