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声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0193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吸声灯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室内照明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声灯具。



背景技术:

现有灯具市场上没有对真正意义上的吸声灯具产品,也没有对灯具进行针对性吸声降噪设计的方案。

然而,在很多中大型的室内空间(如大中型会议室、学校的大教室和中教室、大型宴会厅、大型中餐厅等),普遍存在开会讲话时由于混响声过于严重而无法听清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般要在室内设置额外地安装一定数量的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这样就可以吸收到这部分混响声,但是,采取这种方式会增加施工成本,并且在设置吸声材料或结构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然而在这些室内场所通常都会安装数量较多或体积较大的的灯具,若这些灯具也具有吸声功能的话,将会大幅节约工程成本,并可减小施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吸声功能的灯具,以摒弃在室内额外地安装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的方案,从而节约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吸声灯具,包括灯盘和透光板,所述透光板安装在所述灯盘内,所述灯盘与所述透光板围成一个封闭的空腔,在所述灯盘及所述透光板上均排布有多个与所述空腔连通的微孔,所述微孔与所述空腔形成微孔吸声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灯盘及透光板的数量均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所述灯盘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透光板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的所述透光板依次叠加且相间排布在所述灯盘内,所述空腔被所述透光板分割成若干个腔室;当所述透光板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灯盘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两个以上的所述灯盘依次叠加且相间排布,所述透光板盖住每个灯盘的开口,所述空腔被所述灯盘分割成若干个腔室;当灯盘及透光板的数量均为两个以上且数量相同时,每个灯盘依次叠加且相间排布,每个透光板均对应地安装在每个灯盘内,且每个透光板依次叠加且相间排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灯盘及透光板的穿孔率为1%-2.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灯盘及透光板的穿孔率为1.5%-2.5%。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2mm-0.8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微孔的孔径为0.35mm-0.65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腔的厚度为25mm-10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腔的厚度为50mm或100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灯盘及透光板的厚度为0.5mm-2m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灯盘及透光板的厚度为0.6mm-1.2mm。

本实用新型的吸声灯具,在灯盘与透光板围成一个密闭的空腔,并在灯盘及透光板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微孔,使得微孔与空腔形成一个吸声结构,当声波到达灯具时,将会使微孔内的空气发生振动,空腔内的空气反复压缩和膨胀,使得微孔内的空气与微孔的孔壁发生摩擦,从而消耗了声波的能量,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吸声灯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吸声灯具的剖面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吸声灯具的剖面简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吸声灯具的剖面简化结构示意图。

其中,1、灯盘;2、透光板;3、空腔;4、LED灯珠;5、控制器;6、吊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声灯具,其包括灯盘1和透光板2,LED灯珠4及控制5均安装在灯盘1的顶壁的内表面,在灯盘1的顶壁的外表面设有吊脚6,用于将灯具安装在天花板上或吊在天花板下,透光板2安装在灯盘1内,灯盘1与透光板2围成一个封闭的空腔3,在灯盘1及透光板2上均排布有多个与空腔3连通的微孔(未图示),微孔与空腔3形成微孔吸声结构。

微孔吸声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声波到达灯具时,将从微孔进入到空腔3内,由于空腔3为密闭空腔(由于声速瞬时传播的距离远大于灯具尺寸,因此可以忽略声波到达灯具每个微孔的时间差,因此可以认为声波是同时到达每个微孔的),空腔3内的空气被压缩,然后声波又被反射出微孔,如此反复循环,此时空腔3相当于弹簧的作用,不断地被压缩然后又恢复,使微孔内的空气发生往复振动,微孔内的空气与微孔的孔壁发生摩擦,从而消耗了声波的能量,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结合图2至图4所示,可以将灯盘1及透光板2的数量设为一个或两个以上;当灯盘1的数量为一个且透光板2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以上,这些透光板2依次叠加且相间排布在灯盘1内,使空腔3被透光板2分割成若干个腔室;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使吸声结构的相互叠加,以逐层递进的方式来吸收声波能够的能量,从而可以增加单元吸声灯具吸收声波的能量,使得声波吸收更加彻底。

如图3所示,当透光板2的数量为一个且灯盘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这些灯盘1依次叠加且相间排布,透光板2盖住每个灯盘1的开口,空腔3被灯盘1分割成若干个腔室;这样设置也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吸收声波的能量,使得声波吸收更加彻底。

如图4所示,当灯盘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时,可以将透光板2的数量设置成与灯盘1的数量相同,每个透光板2均对应地安装在每个灯盘1内,且每个透光板2依次叠加且相间排布;这样设置也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吸收声波的能量,使得声波吸收更加彻底。

经过试验证明,灯盘1及透光板2的穿孔率为1%-2.5%的范围时,微孔吸声结构能够吸收发声频率范围比较宽的声波,若穿孔率高于2.5%后,随着穿孔率的增加微孔吸声结构能够吸收的发声频率范围将越来越窄;而若穿孔率低于1%,随着穿孔率的降低,将会逐渐失去吸声功能;作为优选,灯盘1及透光板2的穿孔率为1.5%-2.5%的范围时,能够使微孔吸声结构能够吸收最宽发声频率范围的声波。

同样,经过试验证明,微孔的孔径为0.2mm-0.8mm的范围时,能够使微孔吸声结构能够吸收比较宽发声频率范围的声波,当微孔孔径过大时,将会失去吸声功能;作为优选,当微孔的孔径为0.35mm-0.65mm的范围时,能够使微孔吸声结构能够吸收最宽发声频率范围的声波。

空腔3的厚度同样也会影响微孔吸声结构的吸声效果,试验证明,当空腔3的厚度为25mm-100mm时,能够使微孔吸声结构获得较佳的吸声效果,空腔3的厚度过高时,会使空腔3的“弹簧”较软,不能很好地激发微孔内的空气振动,空腔3的厚度过低时,会使空腔3的“弹簧”较硬,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微孔内的空气振动,上述两种情形都会削弱微孔吸声结构的吸声功能;作为优选,空腔的厚度为50mm或100mm,可以使微孔吸声结构达到较佳的吸声效果。

当然,灯盘1及透光板2的厚度同样也会影响微孔吸声结构的吸声效果,试验证明,当灯盘1及透光板2的厚度为0.5mm-2mm时,能够使微孔吸声结构获得较佳的吸声效果;若灯盘1及透光板2的厚度过高时,将对声波进入空腔3内具有阻碍作用,使得大部分声波还没到达空腔3内即被微孔反射回去,削弱了微孔吸声结构的吸声效果;而若灯盘1及透光板2的厚度过低时,微孔内的空气与微孔孔壁摩擦的行程较短,同样也会削弱了微孔吸声结构的吸声效果;作为优选,灯盘及透光板的厚度为0.6mm-1.2mm的范围时,可以使微孔吸声结构达到较佳的吸声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