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促生长提产量的LED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259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植物的促生长提产量的LED光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植物的促生长提产量的LED光源。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各种颜色的LED灯促进植物生长的技术方案层出不穷,如申请号为201410504711.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LED植物灯,该LED植物灯包括,灯座上设有两根或者三根LED灯管,所述LED灯管至少包括红色LED灯管、蓝色灯管,所述LED灯管连接驱动控制盒。上述技术方案各种光的配比较单一,实践证明,这种单一的两根或三根LED灯管所产生的光的配比,并不能更大限度地促进植物生长,特别对于根茎类的植物,如马铃薯、淮山、大蒜、红薯类的植物,没有显著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显著地对叶类、根茎类的植物的促生长提产量的LED光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的促生长提产量的LED光源,包括LED光源本体,该LED光源本体由18*P颗LED灯珠组成,P≥1,该LED灯珠的组成配比为:

波长为450nm~470nm的蓝光LED灯珠,4*P颗;

波长为515nm~535nm的绿光LED灯珠,2*P颗;

波长为580nm~600nm的黄光LED灯珠,2*P颗;

波长为620nm~640nm的红光LED灯珠,6*P颗;

波长为650nm~670nm的深红光LED灯珠,4*P颗。

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了蓝光LED灯珠、绿光LED灯珠、红光LED灯珠、黄光LED灯珠及深红光LED灯珠配比,其中蓝光相比于其他灯珠对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吸收比例最大,对光合作用影响也最大;红光LED灯珠、深红光LED灯珠相比于其他灯珠对叶绿素吸收率低,对光合作用与光周期效应有显著影响;本发明除了提高了深红光、红光及蓝光配比的合理性,更加入了现有技术所不涉及的黄光及绿光,采用本发明的五种颜色的光按照配比同时照射在植物的冠顶,收到更突出的植物生长旺盛产量翻倍的效果。本技术方案采用了深红光、红光与蓝光的配比为4∶6∶4,提高了深红光、红光及蓝光配比的合理性,更加入了现有技术所排斥的黄光及绿光,原本被证明对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不起作用的绿光、黄光,与蓝光、红光及深红光配合,对植物特别是根茎类植物的照射,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经过实践证明,使用本发明配比的五种颜色的光照射的植物,光合作用效率高达PPFD:377μmol/m2·s,提高植物对光的吸收率,无论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或反季节栽培,都比现有技术方案表现更突出,经实践证明,有效提高农作物特别是根茎类的植物的产量1.5至2.5倍,有效降低自然灾害,抵御恶劣天气而造成的减产减收,实现植物365天全天候进行光合作用,排除太阳有害光对植物的照射,从而达到农作物的口感更好。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该蓝光LED灯珠波长为460nm;该绿光LED灯珠波长为525nm;该黄光LED灯珠波长为590nm;该红LED灯珠光波长为630nm;该深红色的LED灯珠光波长为660nm。采用本优选方案的LED灯珠,植物生长更旺盛,产量更高。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个优选方案,P=1。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LED灯珠分布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四的LED灯珠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植物的促生长提产量的LED光源,由18*P颗LED灯珠组成,P≥1,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植物的促生长提产量的LED光源,P=1,18颗LED灯珠1由下列灯珠组成:

4颗波长为460nm的蓝光灯珠11,均布在第二轨道22;

2颗波长为525nm的绿光灯珠12,均布在第三轨道23;

6颗波长为630nm的红光灯珠13,均在第四轨道24;

2颗波长为590nm的黄光灯珠14,居于轴心;

4颗波长为660的深红光灯珠15,均布在第一轨道21。

不同波长的LED灯珠1沿轴向的投影错位设置。上述LED灯珠1绕轴线同轴均布,第一轨道21、第二轨道22、第三轨道23及第四轨道24均为同轴且直径递增的圆形轨道。

选取20株形状大小相似的马铃薯苗,平分成两组做照射对比试验,第一组10株用上述LED光源做照射,每株马铃薯苗顶部1米的上方分别设置这18颗LED灯珠1,第二组的10株马铃薯苗顶部1米的上方分别设置红色LED灯管、蓝色灯管组成的促进生长灯光,在相同施肥淋水及相同的生长季节的条件下,第一组的10株马铃薯苗照射2个星期后枝繁叶茂,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照射4个星期后每株块茎密集在10块至15块之间;第二组10株马铃薯苗照射2个星期后与第一组相比,枝疏叶少,照射5个星期后每株结果6块至8块左右,有的还产生虫害。两组马铃薯的产量比较,第一组结薯期提前了约1个星期,在此期间块茎迅速膨大。第一组的产量比第二组增产三分之一,而且口感甘美。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

蓝光灯珠11的波长为450nm;

绿光灯珠12波长为515nm;

红光灯珠13波长为620nm;

黄光灯珠14波长为580nm。

深红光灯珠15的波长为650nm。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

蓝光灯珠11的波长为470nm;

绿光灯珠12波长为535nm;

红光灯珠13波长为640nm;

黄光灯珠14波长为600nm。

深红光灯珠15的波长为670nm。

实施例四

参见图2,本实施例P=2,有36颗LED灯珠1,LED灯珠1由下列灯珠组成:

8颗波长为460nm的蓝光灯珠11,均布在第二轨道22;

4颗波长为525nm的绿光灯珠12,均布在第三轨道23;

12颗波长为630nm的红光灯珠13,均在第四轨道24;

4颗波长为590nm的黄光灯珠14,居于轴心;

8颗波长为660的深红光灯珠15,均布在第一轨道21。

上述灯珠绕轴线同轴均布,第一轨道21、第二轨道22、第三轨道23及第四轨道24均为绕轴线直径递增的圆形轨道。

本实施例用于树冠较大的棚栽枇杷树做试验,同样在大棚内选取20株形状大小相似的枇杷树,平分成两组做照射对比试验,第一组10株分别用上述LED光源照射,每株枇杷树顶部1米的上方分别设置这36颗LED灯珠1,第二组的10株枇杷树顶部1米的上方分别设置红色LED灯管、蓝色灯管组成的促进生长灯光,在相同施肥淋水及相同的生长季节的条件下,第一组的10株枇杷照射3个星期后枝繁叶茂,照射5个星期后每株结果在20串至25串之间,果实颗粒饱满;第二组10株枇杷照射3个星期后与第一组相比,枝疏叶少,照射5个星期后每株结果7串至10串左右。两组盆栽枇杷的产量比较,第一组能更大限度地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用于科研。本实施例完全隔绝阳光,选取5株形状大小相似的大蒜,每株分别用上述LED光源照射三星期,然后,第一株全天候照射,第二株至第五株依次递减2个小时的照射时长,5个星期后,第一株已经成熟,第二株至第五株依次递增4天至1个星期左右的成熟日期,使得食用日期绵延接续,适用于在科研中控制成长日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