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706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尤其涉及使用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将板状导光体配置在二个杆状导光体之间、使得发光面积大、提高被视认性的车辆用灯具为人们所公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车辆用灯具,其包括从入光部延伸、导入来自入光部的光的第一导光体,通过与第一导光体的分叉部延伸、导入来自入光部的光的第二导光体,以及形成在第一导光体和第二导光体之间的平板状导光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014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辆用灯具中,尽管能增大发光面积,但在板状导光板内前进的光会从板状导光板的端部侧面泄漏,板状导光板的端部侧面的发光强度变高,存在不能实现均一发光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状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在设有板状导光部形成于二个杆状导光部之间的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抑制板状导光部的端部侧面的发光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某形态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光源,以及在内部一边对于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导光一边向着灯具前方射出的导光体。导光体包括:第一杆状导光部,对从入射端面入射的光进行导光;第二杆状导光部,对入射的光进行导光;以及板状导光部,形成在第一杆状导光部和第二杆状导光部之间的区域。板状导光部的端部侧面构成为使得在板状导光部内前进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着第一杆状导光部及/或第二杆状导光部全反射。

端部侧面也可以形成为朝入射端面侧凹的弯曲面。

也可以第一杆状导光部的入射端面的附近部分弯曲,同时,形成为随着靠近入射端面,直径变小。

也可以在第一杆状导光部及/或第二杆状导光部的侧面的局部,形成平坦面。

也可以第二杆状导光部形成为从第一杆状导光部分叉延伸。

也可以第二杆状导光部配置为与第一杆状导光部不相交。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在设有板状导光部形成于二个杆状导光部之间的导光体的车辆用灯具中,能抑制板状导光部的端部侧面的发光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正面图。

图2是尾灯的概略正面图。

图3是导光体的概略背面图。

图4是导光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图2所示导光体的a-a截面图。

图6是图2所示导光体的b-b截面图。

图7是表示光在导光体内前进的状态的图。

图8是导光体的入射端面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图9是第二杆状导光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10是第一杆状导光部和第二杆状导光部的分叉部的放大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正面图。

图中符号意义如下:

10—车辆用灯具

12—灯体

14—外罩

15—支持部

16—灯室

18—倒车信号灯

20,100—尾灯

21—led

23,123—导光体

24—内透镜

25,125—第一杆状导光部

26,126—第二杆状导光部

27,127—板状导光部

28—入射端面

90—平坦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灯具,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表示“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的用语场合,其意味车辆用灯具安装在车辆时姿势的方向。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10的概略正面图。图1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0是搭载在车辆后方的后组合灯。

如图1所示,车辆用灯具10包括灯体12和覆盖灯体12的前面开口部的透明的外罩14。灯体12和外罩14形成灯室16,在灯室16内,设有倒车信号灯18以及尾灯20。倒车信号灯18和尾灯20固定支持于灯体12。

如图1所示,倒车信号灯18在正面视图中配置于灯室16内的下部。倒车信号灯18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将从灯泡或led等光源射出的光在反射镜反射的反射型的灯具。

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前照灯10中,尾灯20配置于倒车信号灯18的上方。尾灯20包括作为光源的led21,一边在内部对来自led21的光进行导光、一边向着灯具前方射出的导光体23,以及控制从导光体23射出的光的红色内透镜24。在本实施形态中,构成为使用具有着色为红色的透光性的红色透明透镜作为内透镜,但是,也可以构成为使用无色透明的内透镜和红色透明外罩(透镜)。

图2是尾灯20的概略正面图。图3是导光体23的概略背面图。图4是导光体23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图2所示导光体23的a-a截面图。图6是图2所示导光体23的b-b截面图。图7是表示光在导光体23内前进的状态的图。

导光体23包括第一杆状导光部25,第二杆状导光部26,以及形成在第一杆状导光部25和第二杆状导光部26之间的区域的板状导光部27。在导光体23中,一体形成第一杆状导光部25、第二杆状导光部26、以及板状导光部27。导光体23可以通过挤压成形丙烯树脂等的透明树脂形成。

第一杆状导光部25在其一端面具有入射来自第一led21的光的入射端面28。在本实施形态中,入射端面28向着灯具后方地形成。配置led21,使得与该入射端面28相对。

第二杆状导光部26在入射端面28的附近,从第一杆状导光部25分叉,形成为直线状朝下方延伸。第一杆状导光部25与第二杆状导光部26分叉后,一边弯曲一边朝下方延伸。

第一杆状导光部25、第二杆状导光部26一边各自在内部对入射的光进行导光一边从沿着延伸方向的射出面25a、26a(杆状导光部的侧面之中的前面)向着灯具前方射出。在第一杆状导光部25的后面25b、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后面26b,分别沿着杆状导光部的延伸方向,形成将杆状导光部内前进的光向着射出面25a、26a反射的多个台阶25c、26c。各台阶25c、26c的形状可以是三角柱状。

板状导光部27在第一杆状导光部25和第二杆状导光部26之间的区域,从第一杆状导光部25和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分叉部延伸直到倒车信号灯18(参照图1)的上缘部附近。板状导光部27在第一杆状导光部25、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侧面,能透过光地接合。板状导光部27的厚度形成为比第一杆状导光部25、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厚度薄。

如图3、图4所示,在板状导光部27的背面,形成用于使得在板状导光部27内前进的光向着灯具前方反射的多个台阶27a。多个台阶27a可以例如用点刻构成。又,在板状导光部27形成固定孔27b。如图6所示,从灯体12(参照图1)延伸的支持部15插入该固定孔27b,导光体23相对灯体12固定。

板状导光部27具有与倒车信号灯18(参照图1)的上缘部接近的端部侧面27c。端部侧面27c是形成在第一杆状导光部25的末端附近和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末端附近之间的板状导光部27的侧面。在本实施形态中,板状导光部27的端部侧面27c构成为使得在板状导光部内前进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着第一杆状导光部及/或第二杆状导光部全反射。具体地说,端部侧面27c在导光体23的入射端面28侧形成为凹的弯曲面。弯曲面可以是凹圆柱状。

下面,参照图5至图7,说明光在导光体23内前进的状态。

如图5所示,从led21射出的光从入射端面28入射到导光体23内。该光分开到第一杆状导光部25和第二杆状导光部26,一边反复全反射,一边在导光体内前进,在前进期间,在形成于杆状导光体的后面的台阶反射,朝灯具前方射出(参照图5的光线l1)。

又,在杆状导光部内前进的光的一部分进入板状导光部27内。该光一边反复全反射,一边在板状导光部27内前进,在前进期间,在形成于板状导光部27的后面的台阶27a反射,朝灯具前方射出(参照图6的光线l2)。

在板状导光部27内前进的光不会全部在台阶27a反射朝灯具前方射出,其一部分到达板状导光部27的端部侧面27c。如图7所示,入射到端部侧面27c的中央部分的光l3从端部侧面27c射出到外部。另一方面,入射到从端部侧面27c的中央部分偏离的位置的光l4、l5在端部侧面27c全反射,向着第一杆状导光部25、第二杆状导光部26。

假如将端部侧面27c设为平坦面场合,到达端部侧面27c的光大多从端部侧面27c射出到外部。该场合,端部侧面27c的发光强度变高,存在不能实现均一发光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尾灯20中,入射到端部侧面27c的光的一部分(图7的l4、l5)在端部侧面27c向着第一杆状导光部25、第二杆状导光部26全反射,因此,从端部侧面27c射出的光变少,能抑制端部侧面27c的发光强度。其结果,能提高发光的均一性。

图8是导光体23的入射端面28周边的放大截面图。如图8所示,第一杆状导光部25中的入射端面28的附近部分向着灯具后方弯曲。若这样在第一杆状导光部25存在弯曲部分,则入射到导光体内的光的一部分在弯曲部分不能全反射,存在漏出到外部的可能性。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8所示,第一杆状导光部25的入射端面28的附近部分形成为随着靠近入射端面28,直径变小。更具体地说,切除第一杆状导光部25中的入射端面28的附近部分的一部分。在图8中,用虚线表示切除部分80。通过这样形成,如图8的光线l6所示,从入射端面28入射到第一杆状导光部25内的光的一部分在因切除部分80形成的面81全反射,在第一杆状导光部25内前进。这样,根据本实施形态,即使入射端面28的附近部分弯曲场合,从入射端面28入射到第一杆状导光部25内的光难以泄漏到外部,能提高光利用效率。

图9是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放大截面图。如上所述,在第二杆状导光部26内前进的光在形成于后面26b的台阶26c反射,从射出面26a朝灯具前方射出(参照光线l7)。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9所示,在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侧面的局部,形成平坦面90。该平坦面90使得来自台阶26c的光向着灯具侧方反射(参照光线l8)。这样,通过在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侧面的局部形成平坦面90,不仅灯具前方、而且灯具侧方也能射出光,能扩展灯具的视认角。

图10是第一杆状导光部25和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分叉部的放大图。如上所述,第一杆状导光部25在与第二杆状导光部26分叉后,一边弯曲,一边朝下方延伸。另一方面,第二杆状导光部26与第一杆状导光部25分叉后,形成为直线状朝下方延伸。这样分叉场合,若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端部全部与第一杆状导光部25连接,则从led21入射到第一杆状导光部25的光大多进入第二杆状导光部26,存在进入第一杆状导光部25的光变少的可能性。于是,本实施形态中,仅仅使得第二杆状导光部26的端部的一部分26d与第一杆状导光部25连接,剩余部分26e与第一杆状导光部25不连接,设为开放状态。通过这样形成,能抑制从led21入射到第一杆状导光部25的光过于进入第二杆状导光部26,能增加进入第一杆状导光部25的光。

图1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用灯具的概略正面图。图11所示的尾灯100设有导光体123。该导光体123也与上述实施形态的尾灯20同样,包括第一杆状导光部125,第二杆状导光部126,以及形成在第一杆状导光部125和第二杆状导光部126之间的区域的板状导光部127。来自第一led121的光入射到第一杆状导光部125的入射端面,来自第二led122的光入射到第二杆状导光部126的入射端面。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尾灯100在配置为使得第二杆状导光部126与第一杆状导光部125不相交这一点上与上述实施形态涉及的尾灯20不同。

本实施形态的板状导光部127也与上述实施形态的板状导光部27同样,端部侧面127c在入射端面侧形成为凹的弯曲面。由此,入射到板状导光部127的端部侧面127c的光的一部分在端部侧面127c向着第一杆状导光部125、第二杆状导光部126全反射,因此,从端部侧面127c射出的光变少,能抑制端部侧面127c的发光强度。其结果,能提高发光的均一性。

上述根据实施形态说明本发明。这些实施形态是例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理解,各构成要素或各处理方法的组合具有各种各样变形例,且这些变形例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例示led作为光源,但是,光源并不局限于led,也可以是例如半导体激光器或灯泡等。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