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泡壳的LED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31509发布日期:2018-06-30 10:3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泡壳的LED泡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泡灯,特别是指一种双泡壳的LED泡灯。
背景技术
:传统的白炽灯发光角度比较大,但是相对LED灯来说,能耗高使用寿命短,现在欧美地区的市场很需要大角度的LED泡灯来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同时希望外形与传统的白炽灯相似。LED是一种采用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制作而成,具有电压低、效能高、单色性好、适用性强、稳定性好、响应时间短、寿命长、不污染环境等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照明、装饰等领域中。一种基于LED芯片的LED泡灯便应运而生,该种LED泡灯与传统白炽泡灯的一个重要区别点是将泡灯内的发光体由LED芯片替代。但是LED芯片的发光角一般只有120度左右,并且大都存在刺眼的问题,要达到较大的发光角度,需通过透镜的发散让角度变大,但是通过透镜发出的光一般不均匀,视觉上会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因此,普通的LED灯达不到市场的要求。为了改善现有LED泡灯发光角度小,发光不均匀的缺陷,业界进行了各种改革,如申请号为201410032322.4的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泡壳的LDE灯,该灯的灯体一端设有灯头,另一端安装有小泡壳以及罩在该小泡壳外侧的大泡壳,该灯体的内部空间安装有电器元件;在该小泡壳的底面处安装有LED芯片,且小泡壳的底面高于大泡壳的底面一定距离。该结构使LED芯片的光线经过两层泡壳的逐次扩散作用,可以扩大整灯的发光角度。由于LED芯片散热是决定发光效率与寿命的问题,上述具有双层泡壳的LED灯为保证良好的散热,其灯座需设置较大的体积以保证LED的散热效率,因此,上述具有双层泡壳的LED灯的灯体显得较为厚重,与传统的白炽灯泡灯在外形上仍存在较大的区别。其次,上述具有双层泡壳的LED灯的LED芯片经两层乳白泡壳的逐渐扩散,整灯的有效流明会严重亏损,且扩散角度也只能达到250度左右,即使增加反光杯,其发光角度也只能达到270度左右。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具有双层泡壳的LED灯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射角度大,以LED为光源且外形与白炽灯外形更相近的双泡壳的LED泡灯。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双泡壳的LED泡灯,其包括灯头、配合在灯头顶部的灯座、驱动LED芯片工作的线路板、设置在灯座顶部的柱状基座、设置柱状基座外圈的内泡壳、以及设置在内泡壳外圈的外泡壳,,柱状基座外圈设置有至少一LED灯条,LED灯条上分布有多个LED芯片。进一步,所述柱状基座为下宽上窄设置、上下等宽设置或者下窄上宽设置的任意一种散热铝件。进一步,所述外泡壳的顶端设有通风口,所述灯座上设有导风口。进一步,所述外泡壳的顶端未设置通风口,所述灯座上未设置导风口,所述柱状基座的底端直接延伸至灯头处。进一步,所述外泡壳的顶端设有通风口,所述灯座上未设置导风口。进一步,所述外泡壳的顶端未设置通风口,所述灯座上设有导风口。进一步,所述内泡壳的顶端设有与柱状基座的散热通道相通的出风口,该内泡壳的底部设有连通柱状基座的导热孔。进一步,所述内泡壳的顶端未设置出风口,该内泡壳的底部未设置导热孔。进一步,所述内泡壳的顶端设有与柱状基座的散热通道相通的出风口,该内泡壳的底部未设置导热孔。进一步,所述内泡壳的顶端未设置出风口,该内泡壳的底部设有连通柱状基座的导热孔。进一步,所述内泡壳对应柱状基座外周未设置LED灯条的部位进行镂空设置,形成多个使柱状基板连通外泡壳的镂空部。进一步,所述内泡壳为对应柱状基座外周设置的圆柱体或圆锥体。进一步,所述柱状基座的外周等间距纵向设置有至少三列LED灯条,各LED灯条上的LED芯片与内泡壳的间距D>0。进一步,所述内泡壳对应各LED灯条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外凸区,该内泡壳对应相邻两LED灯条之间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内凹区,各内凹区与外凸区圆弧过度。进一步,所述内泡壳的外凸区为一弧面。进一步,各LED灯条上的各LED芯片以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为圆心O,LED芯片的发光宽度L为弦长,发光角度为120°,入射角0°≤θ1<45°,所述内泡壳弧面的弧长AB满足以下4点:①圆心为O点;②半径R=OA,且R≥L×tan30°;③OA与OB的夹角≥120°;④D>L。进一步,所述内泡壳外凸区为一平面。进一步,所述内泡壳的内凹区为一弧面。进一步,所述柱状基座由灯座往上设置,该柱状基座内部形成一散热通道。进一步,所述柱状基座的外周设有至少一软质的LED灯条,LED灯条呈螺旋状盘设在该柱状基座上。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通过柱状基座的外周设置LED灯条,可大幅度扩大发光面积,再配合罩盖在LED灯条外起到均光和防眩光作用的内泡壳,及配合在内泡壳外具有防尘及安全保护作用的透明外泡壳,这样LED芯片的光线经过内泡壳及外泡壳的逐次扩散作用,从而使整灯的发光角度大于300°,并且光线柔和均匀,符合能源之星对泡灯角度的标准。相较于现有双层泡壳的LED灯,其发光范围更广;本发明柱状基座呈纵向设置,使各LED灯条实现立体分布于双泡壳内,如此形成的泡灯不会出现厚重的灯座,因此,与传统白炽灯的外观更为接近。特别是,本发明根据涅菲尔公式、LED芯片形状和结构性价比设计出具有透镜功能的内泡壳,该功能可有效提高内泡壳的透光性,从而让整灯的发光角度大于300°,且光线柔和均匀,符合能源之星对泡灯角度的标准,同时,减少了有效流明的损失,提高整灯的光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光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图7为本发明内泡壳的第一种实施例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内泡壳的第二种实施例剖视图。图9为本发明内泡壳的第三种实施例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内泡壳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1为本发明内泡壳的第五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2为本发明内泡壳的第六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3为本发明内泡壳的第七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4为本发明内泡壳的第八种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5为本发明反射率随入射角变化的函数曲线。图16为本发明在C0-C180状态时光分布测试图。图17为本发明在C90-C270状态时光分布测试图。图18为现有双层泡壳LED-A60(内+外乳白泡壳)在C0-C180状态时所测得的光分布示意图。图19为现有双层泡壳LED-A60(内+外乳白泡壳)在C90-C270状态时所测得的光分布示意图。图20为现有双层泡壳LED-A60(无内泡壳)在C0-C180状态时所测得的光分布示意图。图21为现有双层泡壳LED-A60(无内泡壳)在C90-C270状态时所测得的光分布示意图。图22为本发明双层泡壳的LED泡灯LED-A60(无泡壳)在C45(Max)、C0-C180、及C90-C270时所测得的光分布图。图23为本发明双层泡壳的LED泡灯LED-A60(具有透镜功能的内泡壳)在C45(Max)、C0-C180、及C90-C270时所测得的光分布图。图24为本发明双层泡壳的LED泡灯LED-A60(内泡壳无透镜功能)在C45(Max)、C0-C180、及C90-C270时所测得的光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双泡壳的LED泡灯,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四个较佳实施例,四个实施例的双泡壳LED泡灯均包括灯头1、配合在灯头1顶部的灯座2、驱动LED芯片工作的线路板3、设置在灯座2顶部的柱状基座4、设置柱状基座4外圈内泡壳5、以及设置在内泡壳5外圈的外泡壳6,柱状基座4外圈等间距设置有至少一LED灯条8,LED灯条8上分布有多个LED芯片81,各LED芯片81与内泡壳5的间距D>0。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柱状基座4是呈下宽上窄设置的散热铝件,除此之外,该柱状基座4也可呈上下等宽设置或者下窄上宽设置。该柱状基座4可由灯座2往上设置,该柱状基座4内部形成一散热通道7,所述LED灯条8设置在该柱状基座4的外周,LED灯条8可采用多列的方式等间距纵向设置该柱状基座4的外周,如3列、4列、5列等等(图中各图所示均以4列示意),也可采用至少一软质的LED灯条呈螺旋状盘设在该柱状基座4的外周。本发明通过在柱状基座4的外周设置LED灯条8,再配合罩盖在LED灯条8外起到均光和防眩光作用的内泡壳5,及配合在内泡壳5外具有防尘及安全保护作用的透明外泡壳6,这样LED芯片81的光线经过内泡壳5及外泡壳6的逐次扩散作用,从而使整灯的发光角度更大,相较于现有双层泡壳的LED灯,其发光范围更广,流明更高;本发明柱状基座4呈纵向设置,使各LED灯条8实现立体分布于双泡壳5、6内,如此形成的泡灯不会出现厚重的灯座,因此,与传统白炽灯的外观更为接近。如图1至图6所示的四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散热结构的不同: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灯座2邻接灯头1的下端缘分布有导风口21,内泡壳5的顶端设有与散热通道7相通的出风口51,外泡壳6的顶端设有与出风口51相对的通风口61,当LED灯条8工作时,泡灯内的热量会通过散热铝件从散热通道7的顶部排出,散热通道7的底部与灯座2的导风口21相通,散热通道7的顶部与内泡壳5的出风口51及外泡壳6的通风口61相通,从而加快气体的流动,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散热主要是通过气流实现的,同时,灯座2也可进行散热,相对现有双层泡壳的LED灯仅采用的散热鳍片的接触散热,本发明的散热效率更高,散热效果更佳,更利于LED芯片81的使用寿命。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灯座2、内泡壳5及外泡壳6均不设置用以散热的散热孔,本实施例的散热主要是通过呈柱状设置的散热铝件直接进行散热,该柱状基座4的铝件直接延伸至灯头1处,,当LED灯条8工作时,泡灯内的热量会通过散热铝件导到灯头,散热通道7的底部与灯头1连接,使热量通过散热铝件及灯头1排出。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泡壳5、外泡壳6均不设置散热孔,灯座2邻接灯头1的下端缘分布有导风口21,当LED灯条8工作时,泡灯内的热量会通过散热铝件进入散热通道7中,散热通道7的底部与灯座2的导风口21相通,使散热通道7内的热量可通过导风口排出,为了使散热效果更加,柱状基座4的散热铝件可延伸至灯头1处,使本发明散热时,除了通过灯座2的导风口21进行散热,热量还能通过灯头1散出,提高散热效率。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灯座2未设置散热孔,而内泡壳5的顶端设有与散热通道7相通的出风口51,外泡壳6的顶端设有与出风口51相对的通风口61,当LED灯条8工作时,泡灯内的热量会通过散热铝件从散热通道7的顶部排出,散热通道7的顶部与内泡壳5的出风口51及外泡壳6的通风口61相通,从而加快气体的流动。如图7至图9为本发明内泡壳5的三种不同结构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内泡壳5对应各LED灯条8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外凸区52,该内泡壳5对应相邻两LED灯条8之间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内凹区53,内凹区53与外凸区52采用圆弧过度,本实施例中,内泡壳5的各外凸区52和各内凹区53均为一弧面。如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内泡壳5对应各LED灯条8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外凸区52,该内泡壳5对应相邻两LED灯条8之间的位置分别形成一内凹区53,内凹区53与外凸区52采用圆弧过度,本实施例中,内泡壳5的各外凸区52为一平面,各内凹区53为一弧面。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内泡壳5为套设在柱状基座4外周的中空柱体或椎体结构。如图10至图14所示,为内泡壳5的五种不同散热结构的实施例,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内泡壳5的顶端设有与散热通道7相通的出风口51,内泡壳的底部设有连通柱状基座4的导热孔54,本实施例的内泡壳5可配合设有通风口61的外泡壳6,或者不设置通风口61的外泡壳6,通过内泡壳的出风口51及导热孔54加快散热通道7内的气体流通,提高散热效率。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泡壳5的顶端及底端均未设置散热孔,该实施例的外泡壳内泡壳5可配合设有通风口61的外泡壳6,或者不设置通风口61的外泡壳6,借助外泡壳6的通风口及/或散热铝件及/或灯座直接进行散热。如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泡壳5仅于顶端设有与散热通道7相通的出风口51,本实施例的内泡壳5可配合设有通风口61的外泡壳6,或者不设置通风口61的外泡壳6。如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泡壳5仅于底端设置多个连通柱状基座4的导热孔54,本实施例的内泡壳5可配合设有通风口61的外泡壳6,或者不设置通风口61的外泡壳6。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内泡壳5对应柱状基座4外周未设置LED灯条8的部位进行镂空设置,形成多个使柱状基板4连通外泡壳6的镂空部55,本实施例的内泡壳5同样可配合设有通风口61的外泡壳6,或者不设置通风口61的外泡壳6,通过镂空部55加快柱状基座4的散热效果。上述不同实施例的内泡壳5相较于将LED芯片设计在灯座底面的现有双层泡壳的LED灯,其发光角度明显增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整灯的光效,减少流明损失,根据菲涅尔公式,由图7可知,LED芯片81的发光方式是以O点为圆心,LED芯片81的发光宽度L为弦长,角度为120°的扇形照射。根据菲涅尔公式可求出折射的能量与入射能量(正比于亮度)之比的公式,推导过程如下:设:内泡壳5的折射率为n,入射能量为I1,反射能量为I'1,折射能量I2,入射角为θ1,折射角为θ2;入射光振幅的平行分量(平行于入射光与反射光构成的平面)为Ap1,反射光振幅的平行分量为A'p1,折射光振幅的平行分量为Ap2;入射光振幅的垂直分量为As1,反射光振幅的垂直分量为A's1,折射光振幅的垂直分量为As2;亮度I同法设置上下标。根据菲尼尔公式:,,,又因为,,;以及,;所以,,,又由于有,所以同理,又因为:由此可知,光的透过率随着入射角的减小而升高。为了便于理解,如图15所示所绘的反射率随入射角θ1变化的函数曲线。这一曲线是当空气中的入射光波投射到折射率为1.73的玻璃上反射时,经计算得到的。图15中,图示表面,当θ1=0°时,即垂直入射在界面上时,光反射得最少,透射得很多,在θ1<45°的区域光反射的增加很缓慢,投射的减少很缓慢,约等于垂直入射的值。但是在45°≤θ1≤90°的区域,光反射得越来越多,折射的越来越少。总结,入射角在0≤θ1<45°时,光的透光性最高。故设计内泡壳5时,为了到达理想的透光性,光与泡壳的入射角要在0≤θ1<45°这个范围内。因此罩盖在LED芯片81外的内泡壳5设计呈圆弧为最佳(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且该圆弧AB满足以下几点:①圆心为O点;②半径R=OA,且R≥L×tan30°;③OA与OB的夹角≥120°;④D>L。如图16至图24所示,为对同样型号LED-A60(即灯的最大直径为60mm)的现有普通LED灯与本发明结构LED泡灯的发光角度的测试过程及测试结果。测试机器采用浙江三色光分布测试仪,标准采用北美工业协会标准《ANSIC78.379射灯光角度标准》,该标准规定发光角度为半光强角,即达到最大光强一半以上的位置才能算有效角度。测试过程为,将灯装在浙江三色光分布测试仪上,光线收集仪9会绕灯转一圈来收集光线,如图16所示,在灯具的C0-C180状态,光线收集仪9绕灯转一圈,就收集到了灯具在这个轴线所有的光线,呈现在测试报告C0-C180这个光分布。等这一轴线测试好后,LED灯会按命令转90度,使轴线变为C90-C270,如图17所示,光线收集仪9再绕灯转一圈,收集该轴线全部的光线,呈现在测试报告C90-C270这个光分布。另外,根据《能源之星标准》规定:1、90%的点光强度不能高或低于平均值的25%,也就是10%的点可以超过。2、在135°到180°之间,必须要超过5%的流明。根据图18至图24所测得的发分布图,可以得到测试结果如下表:灯型发光角度总流明加两层泡壳后流明透光率A60现有双层泡灯250度645lm467lm72.4%本发明A60双层泡灯(内泡壳无透镜功能)300度772lm665lm86.1%本发明A60双层泡灯(内泡壳有透镜功能)300度772lm699lm90.6%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LED灯条8呈竖直放置在泡灯的中心,可大幅度扩大发光面积,靠近该LED灯条8的内泡壳5可起到均光和防眩光的作用,设置在外部的透明外泡壳6具有防尘及安全保护作用,从而让整灯的发光角度大于300度,且光线柔和均匀,符合《能源之星》对泡灯角度规定的标准,特别是本发明的内泡壳5根据菲尼尔公式、LED芯片形状和结构性价比设计出具有透镜功能的内泡壳5,该功能可有效的提高内泡壳的透光性,从而让整灯在角度大于300度,且光线柔和均匀,符合《能源之星标准》的基础上,有减少了有效流明的损失,提高整灯的光效。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