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及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0897阅读:7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及其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及其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直插式的LED灯珠结构受限于结构特性,且由于其占用环境空间大,无法将LED灯珠贴装在较小的安装空间环境内;现有的四引脚RGB、六引脚RGB表面贴装型LED存在线路复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及其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包括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外封框架;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上部封装于外封框架内,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的下部露出于外封框架外部;所述外封框架内设置有碗杯;所述碗杯上安装有控制芯片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第一引脚、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分别与第二引脚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为可编程控制芯片。

其中,所述碗杯内填充有胶水。

其中,所述外封框架为环氧树脂胶体制成的壳体。

一种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若干个LED灯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及其控制电路,所述碗杯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发散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发出的光;通过安装在碗杯上的控制芯片和发光组件以及第一引脚、第二引脚之间的连线简化了电路间的复杂连线,其布线简单,结构简单,便于LED灯珠的安装;工作时,控制芯片接收控制信号,并执行对应的地址码程序来控制发光组件发出相应的光,进而控制第一发光芯片、第二发光芯片和第三发光芯片发出对应的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电路的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压电路的电路图。

在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引脚 2—第二引脚 3—外封框架

4—碗杯 5—控制芯片 6—控制器

7—第一发光芯片 8—第二发光芯片 9—第三发光芯片

10—胶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包括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和外封框架3;所述第一引脚1和第二引脚2的上部封装于外封框架3内,所述第一引脚1和第二引脚2的下部露出于外封框架3外部;所述外封框架3内设置有碗杯4;所述碗杯4上安装有控制芯片5和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第一发光芯片7、第二发光芯片8和第三发光芯片9;所述控制芯片5分别与第一引脚1、第一发光芯片7、第二发光芯片8和第三发光芯片9电连接,所述第一发光芯片7、第二发光芯片8和第三发光芯片9分别与第二引脚2电连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LED灯珠以TOP为载体;所述碗杯4具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发散第一发光芯片7、第二发光芯片8和第三发光芯片9发出的光;通过安装在碗杯4上的控制芯片5和发光组件以及第一引脚1、第二引脚2之间的连线简化了电路间的复杂连线,其布线简单,结构简单,便于LED灯珠的安装;工作时,控制芯片5接收控制信号,并执行对应的地址码程序来控制发光组件发出相应的光,进而控制第一发光芯片7、第二发光芯片8和第三发光芯片9发出对应的光;所述第一发光芯片7、第二发光芯片8和第三发光芯片9可以为RGB三原色,也可以是其他形式及颜色的发光芯片;所述控制芯片5为可编程控制芯片5;具体地,所述可编程控制芯片5为现有技术,预先将编写的带地址码的程序写入控制芯片5中从而实现当LED灯珠收到相对应的控制信号时发光。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所述碗杯4内填充有胶水10。具体地,通过在碗杯4内填充胶水10使得控制芯片5和发光组件便于贴装于碗杯4中,结构简单,保证其整体的稳定性,便于LED灯珠的安装。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结构简单的两引脚可编程的LED灯珠,所述外封框架3为环氧树脂胶体制成的壳体。

一种控制电路,包括并联的若干个LED灯珠。具体地,当送出带地址码的脉冲调制电压时,控制芯片5上电工作,LED灯珠接收调制脉冲并对其解码后执行与控制芯片5预设的地址码对应的程序来控制发光组件发光,若地址码与预设的地址码不相符的程序则不执行。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控制电路,外接有控制器6,所述控制器6上设置有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包括有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二极管D、三极管VT、电感L和电压调节器IC,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电压调节器IC的输入端连接,电压调节器IC的输入端为正极电压输入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分别与三极管VT的基极和电压调节器IC的电压控制端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二极管D的负极和电容C的第一端连接,二极管D的正极接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电压调节器IC的触发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的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电压调节器IC的调节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为负极电压输入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压调节器IC的接地端、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为负极电压输出端,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电压调节器IC的输出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压调节器IC的反馈端、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和电感L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为正极电压输出端。

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如下所示:

电压调节器IC的型号为MC1723,输入的电压经过电压调节器IC的调节与处理后,由其电压控制端加载电压至三极管VT的基极,三极管VT的集电极输出电流后经电感L再与电压调节器IC共同输出稳定的电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