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复合透光罩的线条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48971阅读:7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复合透光罩的线条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复合透光罩的线条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LED线条灯由于其照射范围广,使用寿命长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现有的LED线条灯一般采用以下的结构:包括一线条灯主体,所述线条灯主体上开设有敞口且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设置有通电能够发光的LED光源,所述容纳腔的敞口处只设置有一层透光罩。

当该类型的LED线条灯通电发光时,LED光源处的亮度最强,若用户观看该些LED线条灯,可以看到透光罩内部有许多光点,相邻光点之间有暗区,进而使得该些类型的LED线条灯的视觉效果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但出光可以更加均匀,而且可以减少明暗区的线条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有复合透光罩的线条灯,包括:

线条灯主体,所述线条灯主体上开设有敞口的容纳腔;

光源,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

所述容纳腔的敞口处设置有能够封堵该敞口的复合透光罩,所述复合透光罩包括

一个以上的内罩,所述内罩罩接于所述容纳腔的敞口处;

外罩,所述外罩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敞口处且将所有的内罩罩接在其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复合透光罩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容纳腔的敞口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与内罩之间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能够相互配合卡接的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槽和第一插接件其中一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另一侧设置于所述内罩一侧的外周缘处。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插接结构的数量为两组,两个第一插槽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相对的两侧内壁上,两个第一插接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内罩相对的两侧外周缘处。

优选地,两组第一插接结构的第一插接件为呈水平放置的凸条,该内罩的中部向上拱起以使得所述内罩的截面形状呈“Ω”形。

进一步优选,所述外罩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一组上的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卡接的第二插槽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槽和第二插接件其中一设置于所述外罩一侧的外周缘处,另一则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第二插接结构的数量为两组,两个第二插槽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相对的两侧外壁上;两个第二插接件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外罩两侧壁处。

进一步,所述外罩包括一截面呈倒V字形的顶部,所述顶部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延伸的垂直部,两个第二插接件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两个垂直部的内壁中下部处。

再进一步,所述线条灯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光源相连接的输入接头线。

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线条灯主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面相连接的安装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纳腔的敞口处设置有复合透光罩,当位于容纳腔内部的光源通电发光时,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复合透光罩的二次或多次的光学扩散、折射后,光线可以通过整个复合透光罩向外均匀出光,以使得复合透光罩的外罩呈面光源的出光效果,而不存在出光的明暗区,视觉效果更加舒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在移除其中一块端盖板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外罩的零件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一种带有复合透光罩的线条灯,包括一线条灯主体10,所述线条灯主体10上开设有敞口的容纳腔11,在这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所述线条灯主体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同时与所述容纳腔11相连通的通孔,同时该线条灯主体10的两端处分别可拆卸安装有一能够封堵该通孔的端盖板100,上述的端盖板100可以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线条灯主体10上,也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线条灯主体10上,所述所述容纳腔11中还设置有通电能够发光的光源20,同时,所述容纳腔11的敞口处设置有能够封堵该敞口的复合透光罩30,所述复合透光罩30包括一个以上的内罩31,所述内罩31罩接于所述容纳腔11的敞口处,该所述复合透光罩30还包括一外罩32,所述外罩32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的敞口处且将所有的内罩31罩接在其内。在实用新型中,上述内罩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二个、三个或多个,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自由设置。同时上述的内罩31和外罩32优选为能够对光线进行扩散和折射的扩散板。

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容纳腔11的敞口处设置有复合透光罩30,当位于容纳腔11内部的光源20通电发光时,光线先经过内罩31的一次、二次或多次的光学扩散、折射后再到达外罩32处,然后再经过外罩32的光学扩散和折射,使得光线可以通过整个复合透光罩30向外均匀出光,进而使得复合透光罩30的外罩32呈面光源的出光效果,而不存在出光的明暗区,视觉效果更加舒服。

参照图2、图3、图4在这里,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线条灯的组装生产,优选地,所述复合透光罩30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1的敞口处。

具体地,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与内罩31之间设置有一组以上的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能够相互配合卡接的第一插槽41和第一插接件42,所述第一插槽41和第一插接件42其中一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上,另一侧设置于所述内罩31一侧的外周缘处。即所述第一插槽4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上时,第一插接件42则设置于所述内罩31上;若所述第一插槽41设置于所述内罩31上时,所述第一插接件42则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上。

其中,为了使得内罩31可以更加牢固地安装于所述容纳腔11中,在这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插接结构的数量为两组,两个第一插槽41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相对的两侧内壁上,两个第一插接件42一一对应地设置于所述内罩31相对的两侧外周缘处。通过两组第一插接结构同时连接所述内罩31和容纳腔11,保证内罩31与所述容纳腔1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为了使得内罩31可以更好地对光源20通电发光时发出的光线进行光学扩散和折射,优选地,两组第一插接结构的第一插接件42为呈水平放置的凸条,该内罩31的中部向上拱起以使得所述内罩31的截面形状呈“Ω”形。通过将所述内罩31设置成上述的结构,可以使得光源20通电发光时发出的光线绝大部分都照射于该内罩31上,进而内罩31可以更好地对光线进行扩散、折射,保证光源20的出光更加均匀、柔和。

同样地,所述外罩32与所述容纳腔11的侧壁之间也设置有一组上的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插接结构包括相互配合卡接的第二插槽51和第二插接件52,所述第二插槽51和第二插接件52其中一设置于所述外罩32一侧的外周缘处,另一则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的侧壁上。即所述第二插槽51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的侧壁上时,所述第二插接件52则设置于所述外罩32一侧的外周缘处,当所述第二插槽51设置于所述外罩32一侧的外周缘处时,所述第二插接件52则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的侧壁上。

为了使得外界32可以更加牢固地与所述容纳腔11相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二插接结构的数量为两组,两个第二插槽51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1相对的两侧外壁上;两个第二插接件52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外罩32两侧壁处。

参照图3至图5,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线条灯的出光效果更好,优选地,所述外罩32包括一截面呈倒V字形的顶部320,所述顶部320两侧下端分别设置有一向下延伸的垂直部321,两个第二插接件52一一对应地设置于两个垂直部321的内壁中下部处。

参照图1至图3,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的线条灯更好地与外界电源相连接,同时便于控制所述光源20的启闭,在这里,优选地,所述线条灯主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光源20相连接的输入接头线60。因此,通过该输入接头线60可以快速与外界的电源以及信号输入线相连接,实现线条灯与外界电源的快速连接,同时便于控制线条灯的光源20的启闭。

在这里,为了便于本实用新新型的线条灯的安装,进一步优选,所述线条灯主体10上还设置有用于安装面相连接的安装支架7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