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套以及包胶灯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3592发布日期:2018-09-04 21:16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套以及包胶灯带。



背景技术:

LED灯带包括柔性线路板和焊接在柔性线路板上的贴片灯珠,由于柔性线路板可弯曲的特性,使得LED灯带可应用于多种场合。为了避免外界环境(雨水、灰尘等)对柔性线路板和灯珠造成破坏,通常对LED灯带整体包覆胶套,这样能提高LED灯带的使用安全性。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胶套,均是采用全贴合接触的方式包覆LED灯带,但是LED 灯带在弯曲过程中,柔性线路板和灯珠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变化,胶套全包覆的方式会限制这种位置变化的相对程度,因此会降低弯曲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胶套,该胶套能保证LED灯带的弯曲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一种胶套,用于包覆灯带,沿胶套的长度方向,所述胶套设有可容置灯带的容腔,所述容腔的底部的两侧形成有夹持腔,所述夹持腔能对灯带的柔性线路板的两侧形成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中抛弃现有技术中的全包覆方式,采用夹持腔对柔性线路板的两侧形成夹持固定,使得在灯带弯曲时,柔性线路板和贴片灯珠的相对位置变化不会受到胶套的挤压,保证了灯带的弯曲性能。

所述夹持腔的宽度为1~4mm。夹持腔的宽度过小,对柔性线路板的夹持不稳固,夹持腔的宽度过大,会导致胶套的宽度过大,不便于弯曲且成本加大。

现有技术中,贴片灯珠与胶套直接接触,并且无空隙间隔,给贴片灯珠的出光效果和散热带来极大地影响。由于贴片灯珠工作过程中发热量较大,与贴片灯珠贴合的胶套的部位容易出现变黄现象,导致灯带的发光不均匀。因此,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胶套在包覆灯带后,灯带的贴片灯珠的顶面与容腔的顶部对应的胶套内壁之间存在间隔。间隔的存在也就增加了空气介质,贴片灯珠发出的热量首先传递至空气,再传递至胶套。由于空气的存在,胶套的受热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局部老化变黄的现象。再者,间隔的存在,保证了贴片灯珠的散热,提高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间隔的厚度为0.5~5mm。通过一定间隔的设置,使得发光更加均匀。这是因为,现有技术中的灯带中,大多采用贴片灯珠相距一定间隔设置在柔性线路板上,其发光具有一定的角度,若灯珠的顶面距离胶套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隔,灯珠发出的光照射到胶套的内壁的范围会更大,相邻的灯珠照射到胶套的内壁的范围就会重叠,因此会提高发光的均匀性。若采用现有技术的全贴合接触的方式,相邻两个灯珠发出的光的范围不重叠,导致相邻的灯珠之间出现暗区,发光效果不均匀。

一种包胶灯带,包括灯带以及包覆灯带的胶套,所述灯带包括柔性线路板和设置在柔性线路板上的贴片灯珠,所述胶套为上述述及的胶套,所述柔性线路板的两侧嵌入至夹持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夹持腔对柔性线路板的两侧形成夹持固定,使得在灯带弯曲时,柔性线路板和贴片灯珠的相对位置变化不会受到胶套的挤压,保证了灯带的弯曲性能;贴片灯珠与容腔顶部对应的胶套内壁存在间隔,提供了发光均匀性和有利于贴片灯珠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包胶灯带的截面图;

图2为实施例胶套的截面图;

图3为实施例包胶灯带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包胶灯带,包括灯带以及包覆灯带的胶套100,所述灯带包括柔性线路板210和设置在柔性线路板210上的贴片灯珠220,所述胶套100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可容置灯带的容腔110,所述容腔110的底部的两侧形成有夹持腔111,所述夹持腔111对柔性线路板210的两侧(这里的两侧同样是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形成加持固定。所述夹持腔的宽度w为2mm。

如图3所示,灯带的贴片灯珠220的顶面与容腔的顶部对应的胶套内壁之间存在间隔。所述间隔d的厚度为2m。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