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以及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0029发布日期:2018-07-31 21:33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以及智能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智能机器人,通常会在其壳体内安装一指示灯,同时还会设置导光组件来罩盖该指示灯,该指示灯在智能机器人处于开启状态时点亮,该指示灯在智能机器人处于关机状态时熄灭。然而,现有的智能机器人的指示灯和导光组件是相对设置的,当指示灯点亮时,指示灯发出的光径直的传至导光组件上,这样就会使得导光组件正对指示灯的位置的亮度要高于导光组件其他位置的亮度,进而使得导光组件在指示灯点亮时会出现亮斑。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旨在避免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出现亮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其包括:内壳,呈环形设置;外壳,呈环形设置,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以与所述内壳共同围设形成沿着所述内壳或者外壳的轴向延伸并沿着所述内壳或者外壳的径向倾斜设置的安装通道;以及,导光体,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导入光源,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自所述安装通道的另一端伸出。优选地,所述安装通道包括沿着所述外壳或者内壳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腔体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并沿着所述外壳或者内壳的径向倾斜延伸的第二腔体;所述导光部的形状与所述安装通道的形状相适配。优选地,所述导光部与所述安装通道的内壁面贴合设置。优选地,所述安装通道的内壁面为高光面。优选地,所述导光体还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封盖部,所述封盖部与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固定连接并罩盖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沿其轴向的一端设置。优选地,所述封盖部的顶面为磨砂面。优选地,所述外壳邻近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的端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定位筋,所述第一环形定位筋用以与智能机器人的壳体上的第一环形定位槽插接配合。优选地,所述内壳邻近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的端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定位筋,所述第二环形定位筋用于与智能机器人的壳体上的第二环形定位槽插接配合。优选地,所述内壳、外壳以及所述导光体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内壳邻近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的端面凸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柱,多个所述安装柱均用以与智能机器人的壳体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机器人,其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灯板以及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以将所述灯板发出的光导出,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还包括:内壳,呈环形设置;外壳,呈环形设置,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以与所述内壳共同围设形成沿着所述内壳或者外壳的轴向延伸并沿着所述内壳或者外壳的径向倾斜设置的安装通道;以及,导光体,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内,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导入光源,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自所述安装通道的另一端伸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外壳套设于内壳外,以与所述内壳一同围设形成一安装通道,所述安装通道沿着所述内壳或外壳的轴向延伸的同时还沿着所述内壳或所述外壳的径向倾斜延伸,通过将导光体呈环形设置的导光部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内,以使得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自所述安装通道的一端显露出,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自所述安装通道的另一端伸出,这就使得智能机器人的光源发出的光可以自所述导光部的入光侧进入导光部内,并通过多次折射和反射后,再从所述导光部的出光侧射出,由于所述导光部并非沿着所述内壳或者外壳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这就使得智能机器人的光源发出的光并非径直的通过所述导光体13的导光部导出,从而确保了所述导光体13的导光部的出光端不会出现亮斑的问题,进而使得导光体13整体发光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机器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智能机器人132封盖部10导光组件20壳体11内壳21容置槽12外壳30光源13导光体121第一环形定位筋14安装通道22第一环形定位槽131导光部111第二环形定位筋141第一腔体23第二环形定位槽142第二腔体112安装柱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解决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出现亮斑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请参照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机器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2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导光组件10包括内壳11、外壳12以及导光体13;其中,所述内壳11呈环形设置;所述外壳12呈环形设置,其套设于所述内壳11并与所述外壳12间隔设置,以与所述内壳11一同围设形成沿着所述内壳11或者外壳12的轴向延伸并沿着所述内壳11或者外壳12的径向倾向设置的安装通道14,所述安装通道14的一端朝向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设置,所述安装通道14的另一端显露于外设置;所述导光体13包括呈环形设置导光部131,所述导光部131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14内,并且所述导光部131的入光侧自所述安装通道14的一端伸出,以导入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发出的光,所述导光部131的出光侧自所述安装通道14的另一端伸出,以使得通过所述导光部131的入光侧进入所述导光部131内的光线导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壳11的形状有很多种,其可以是呈圆环形,也可以呈椭圆环形,还可以呈其他环形设置,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所述外壳12的形状也有很多种,其可以是呈圆环形,也可以呈椭圆环形,还可以呈其他环形设置,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较佳地,所述内壳11和所述外壳12的形状相同,如此可确保所述外壳12套设于所述内壳11时,所述外壳12与所述内壳11各处的间距是一致,同时还能够确保由所述内壳11和所述外壳12围设形成的安装通道14的形状是规则的,从而保证了所述导光体13的导光部131是规则的,进而有便于所述导光体13的生产制造。所述导光体13采用导光材料制成,该导光材料可以是玻璃、PC材料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列举,考虑到生产成本,所述导光体13优选采用透明的PC材料制成,PC材料具有导光性能好的优点,这样就能够保证所述导光体13的导光部131的导光效果;并且PC材料具有密封小的有点,这样还能够减小导光体13自身的重量;此外,PC材料的柔性较好,这样就能够保证导光体13具有较好的耐摔性,进而避免了所述智能机器人100跌落时,所述导光体13被摔环的问题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外壳12套设于内壳11外,以与所述内壳11一同围设形成一安装通道14,所述安装通道14沿着所述内壳11或外壳12的轴向延伸的同时还沿着所述内壳11或所述外壳12的径向倾斜延伸,通过将导光体13呈环形设置的导光部131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14内,以使得所述导光部131的入光侧自所述安装通道14的一端显露出,所述导光部131的出光侧自所述安装通道14的另一端伸出,这就使得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发出的光可以自所述导光部131的入光侧进入导光部131内,并通过多次折射和反射后,再从所述导光部131的出光侧射出,由于所述导光部131并非沿着所述内壳11或者外壳12的轴向延伸设置的,这就使得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发出的光并非径直的通过所述导光体13的导光部131导出,从而确保了所述导光体13的导光部131的出光端不会出现亮斑的问题,进而使得导光体13整体发光更加均匀,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安装通道14可以呈直线状、曲线状或者部分呈直线状部分呈曲线状,在此对所述安装通道14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所述导光体13的导光部131的形状与所述安装通道14的形状相同或者大致相同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道14包括沿所述外壳12或者内壳11的轴向延伸的第一腔体141以及与所述第一腔体141连通并沿着所述外壳12或者内壳11的径向倾斜延伸的第二腔体142;所述导光体13的导光部131的形状与所述安装通道14的形状适配。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131还与所述安装通道14的内壁面贴合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所述导光部131的固定安装,即所述导光部131可以通过所述内壳11和所述外壳12的夹持而被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通道14内;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所述导光部131和所述安装通道14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这样就能够减小光在所述导光部131和所述安装通道14的内壁面之间传播时的损耗,进而有利于提高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的利用率。显然,为了提高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利用率,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实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通道14的内壁面设置为高光面,即所述安装通道14的内壁面具有反光效果,这就使得穿过所述导光部131的光传播至所述安装通道14的内壁面上时,光会在所述安装通道14的内壁面的反射作用下再次进入至所述导光部131内,最终通过所述导光部131的出光侧射出,如此,大大地提高了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利用率。需要说明是的,所述安装通道14的内壁面为高光面,可以通过对所述内壳11面对所述外壳12的表面和所述外壳12面对所述内壳11的表面进行抛光处理、喷膜处理或者其他处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只要保证所述内壳11面对所述外壳12的表面和所述外壳12面对所述内壳11的表面能够反射光线即可。为了便于所述导光体13的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体13还包括呈环形设置的封盖部132,所述封盖部132与所述导光部131的出光侧固定连接并罩盖所述内环和所述外环沿其轴向的一端设置。如此设置,使得所述内壳11和所述外壳12分别邻近所述导光部131的出光侧的一端均被所述封盖部132封盖,这就使得所述导光组件10显露于外的一端更加平整,从而使得所述智能机器人100更加美观。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导光部131传至所述封盖部132时,所述封盖部132仅仅是其与所述导光部131的出光侧连接的部分发光。进一步地,所述封盖部132的顶面(所述封盖部132背对所述内壳11或者外壳12的表面)为磨砂面,这就使得光穿过所述封盖部132时,会在所述封盖部132的顶面进行漫反射,从而使得所述封盖部132既能够保持足够的亮度,同时还能够避免所述封盖部132的亮度过大而出现刺眼的问题。应当说的是,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设置有成环形设置的容置槽21,以供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安装,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导光组件10罩盖于所述容置槽21的槽口,以将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发出的光导出。考虑到所述导光组件10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之间若存在过大的间隙的话,则会出现漏光的问题,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外壳12邻近所述导光部131的入光侧的端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定位筋121,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凸设有沿着所述容置槽21的周向延伸的第一环形定位槽22,所述第一环形定位槽22与所述外壳12上的第一环形定位筋121插接配合。如此设置,一方面使得所述外壳12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之间的间隙是非直线型的,这样就避免了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发出的光从所述外壳12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之间的间隙射出,从而避免了出现漏光的问题;另一方面还使得所述导光组件10可以通过所述外壳12上的第一环形定位筋121与所述壳体20上的第一环形定位槽22插接配合而快速定位安装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上,从而有便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导光组件10的固定安装。考虑到所述内壳11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之间的间隙也容易出现漏光的问题,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内壳11邻近所述导光部131的入光侧的端面凸设有沿其周向延伸的第二环形定位筋111,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对应设置有环绕所述容置槽21的第二环形定位槽23,所述第二环形定位槽23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定位槽22的内侧,所述第二环形定位槽23与所述内壳11上的第二环形定位筋111配合。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避免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光源30发出的光自所述内壳11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直接的间隙射出而导致所述智能机器人100出现漏光的问题,同时还有便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导光组件10固定安装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上。为了便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导光组件10的固定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11、所述外壳12以及所述导光体13一体成型设置,即所述导光体13放置于用于制造所述内壳11和所述外壳12的模具之间,当将原料填充至用于制造所述内壳11和所述外壳12的模具内并冷却后,所述导光体13就与所述内壳11和所述外壳1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导光组件10形成一个结构件,也就是说,只要所述外壳12或者所述壳与所述壳体20固定连接即可将所述导光组件10固定安装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上。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内壳11邻近所述导光部131的入光侧的端面凸设有沿其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安装柱112,多个所述安装柱112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连接固定,这样就可以使得所述导光组件10能够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连接固定,进而便于所述导光组件10与所述智能机器人100的壳体20的组装。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智能机器人,该智能机器人包括壳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光源以及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所述智能机器人的导光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智能机器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