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3324发布日期:2019-01-18 19:3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灯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灯具,其构成为通过投影透镜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配光控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车辆用灯具,已知存在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22929 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结构。

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灯具包括壳体和投影透镜,所述壳体由后壁和从后壁向前方延伸的环状周壁构成,投影透镜支承于所述周壁端部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沿上下方向旋转。在后壁的中央配置有光源,从而从光源射出的光经由投影透镜在左右方向上均匀地扩散。

通常在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左右两端分别配置有灯具。在将上述专利文献1 所述的车辆用灯具应用于车辆时,由于来自光源的光被左右均匀地扩散,所以来自两边的车辆用灯具的光的配光会在车宽方向内侧重叠,存在配光过多而浪费的情况。而在车宽方向的外侧,由于仅有单个灯具照射光,所以往往会出现配光不足的情况。即,对于车辆整体而言,配光过多地集中于车宽方向内侧,而导致车宽方向外侧配光不足。因此,对于这样的车辆用灯具还存在改进的余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使来自光源的光向车宽方向外侧更多扩散的车辆用灯具。

即,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灯具构成为利用投影透镜对来自光源单元的光进行配光控制,所述车辆用灯具包括:

壳体,其由后壁部和从所述后壁部向灯具前方延伸的环状的周壁部形成;

透光罩,其与所述周壁部的端部连结,并与所述壳体一起形成灯室;

透镜架,其支承所述投影透镜,并绕沿车宽方向延伸的转动轴线可转动地支承于所述壳体;

在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上,所述光源单元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位置。

通过将所述光源单元设置在相对于所述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向所述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位置,能够使来自光源单元的出射光经由投影透镜扩散后,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最大扩散角比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最大扩散角大。从而在将这样的车辆用灯具配置于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时,与出射光均匀扩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配光,并增加车宽方向外侧的配光。而由于在车宽方向内侧,由来自左右两侧的灯具的出射光照射,所以仍能保证配光需求。对于车辆整体而言,扩大了在车宽方向上的配光范围,避免配光集中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情况。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车辆用灯具还包括光轴调整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使所述透镜架绕所述转动轴线转动,

在所述壳体的后壁部上形成有用于吸收所述灯室内的压力变动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相对于所述车宽方向位于所述光源单元和所述光轴调整部之间。

当透镜架相对于壳体转动时,会导致灯室内的压力变化。通过设置通气孔,能够吸收灯室内的压力变动,保持灯室内的压力平衡。通过将通气孔配置在光源单元和光轴调整部之间,能够在实现使光源单元相对于后壁部的中心位置偏置配置的同时,保证通气孔的配置空间,实现结构上的紧凑化。

相对于与所述车宽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所述通气孔位于所述光源单元上方。

通过使通气孔位于光源单元的上方,不仅保证了通气孔的配置空间,还能够利用对流作用将灯室内的水分有效排出,保持灯室内的干燥。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后壁部上形成有向后方突出的凸台部,所述通气孔形成于所述凸台部,

在所述凸台部的后端部安装有帽,形成使所述灯室内经由所述通气孔而与外部连通的迷宫式的通气通路。

通过对通气孔设置帽,并形成迷宫式的通气通路,在满足灯室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灰尘、水等侵入灯室内。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通气通路中设置有过滤部件,

所述过滤部件具有防水性和湿气扩散性,以防止水进入所述灯室内,并将所述灯室内的湿气排出。

通过设置具有防水性和湿气扩散性的过滤部件,能够在保证灯室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同时,防止水侵入灯室内,并且还能够利用过滤部件本身吸收灯室内的水分,保持灯室内的干燥。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帽包括有底筒状的帽主体和嵌入所述帽主体内部的环状部件,所述帽以所述凸台部的后端部插入所述环状部件内的方式安装,

在所述环状部件的外周面形成有不连续的凸台,

所述过滤部件被夹在所述环状部件与所述帽主体的内部底壁之间。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简单地将过滤部件设置帽内,结构简单而且安装方便。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通气孔包括:形成于所述凸台部的上半部且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部、在所述凸台部的下半部向灯具后方侧开口的深孔部、将所述深孔部的下部切开而形成的缺口部,

所述过滤部件嵌入所述帽的内部,

所述灯室内依次经由所述贯通部、所述过滤部件、所述深孔部、所述缺口部而与外部连通。

根据上述结构,只需将过滤部件嵌入帽内部并安装到通气孔上,形成迷宫式的通气通路,并且在通气通路内设置了过滤部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俯视剖视图。

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后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帽的俯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的与图2对应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用灯具

12 壳体

12a 周壁部

12b 后壁部

12c、12c’ 通气孔

12c1’ 贯通部

12c2’ 深孔部

12c3’ 缺口部

12d、12d’ 凸台部

14 透光罩

14A 罩主体部

14B 外周缘部B

20 光源单元

22 发光元件

26 灯座

30 配光控制单元

32 投影透镜

32A 透镜主体部

32B 外缘部

34 透镜架

34L、34R 脚部

34La、34Ra 支点突起部

34B 突起片

34Ba 槽

40 光轴调整螺钉

40a 螺纹部

40b 轴部

40c 螺丝刀插入孔

50、50’ 帽

51 帽主体

52 环状部件

53、53’ 过滤部件

Ax 光轴

Ax1 转动轴线

Ax2 旋转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在车辆的左前端部设置的雾灯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的俯视剖面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II-II线的侧视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灯具的后视图。

在附图中,X表示的方向作为灯具的“前方”(也作为车辆“前方”);Y表示的方向是与“前方”正交的“左方向”,也作为车辆的车宽方向上的“左方向” (但正面观察灯具时为“右方向”),同时对于在车辆的左前端部设置雾灯的本实施方式来说,也是车辆的车宽方向的内侧方向;Z表示的方向是与车宽方向正交的竖直方向上的“上方”。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0由具有作为灯体的功能的壳体12和安装于壳体12的前端开口部的透明状的透光罩14形成。

透光罩14具备罩主体部14A和外周缘部14B,罩主体部14A具有正面观察灯具时横向较长的长圆形的外形形状,外周缘部14B位于罩主体部14A 的外周侧,但该罩主体部14A以正对车辆正面方向的状态配置,在与车辆前后方向正交的竖直面上支承于壳体12。

壳体12具有正面观察车辆用灯具10时与透光罩14的外形形状相同的外形形状。壳体12具备后壁部12b和从所述后壁部向灯具前方延伸的环状的周壁部12a。透光罩14通过与周壁部12a的端部连结而支承于壳体12,从而透光罩14和壳体12构成灯室。

在灯室内收纳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22和用于对来自该发光元件22的光进行配光控制的配光控制单元30。

在壳体12的后壁部12b上形成有用于安装光源单元20的开口部。该光源单元具备搭载上述发光元件22的基板和支承该基板的灯座26。发光元件 22为三个白色发光二极管沿车宽方向(即左右方向)相邻配置的结构,从而具有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发光面。而且,该发光元件22以使其发光面朝向灯具正面方向的状态配置。

光源单元20是旋转安装式的光源单元,通过使其灯座26相对于壳体12 的开口部从灯具后方侧插入并顺时针旋转规定角度而安装于壳体12的后壁部12b。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在后壁部上,光源单元20形成于从后壁部12b 的中心位置向右侧(即车宽方向内侧)偏置的位置。这里所述的“中心位置”是指在从灯具前方观察后壁部的情况下,关于后壁部的周缘的几何中心位置或重心位置,即,表示遍及后壁部的周缘范围内的算数平均位置。

配光控制单元30具备投影透镜32和透镜架34,投影透镜32对来自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偏向控制,透镜架34支承该投影透镜32。

投影透镜32由无色透明的丙烯树脂等构成,其光轴Ax在发光元件22 的下方附近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

该投影透镜32具备:前表面形成为凸面状且后表面形成为平面状的透镜主体部32A;在该透镜主体部32A的外周侧与该透镜主体部32A的后面共面且形成为环状的外缘部32B。该投影透镜32具有正面观察灯具时横向较长的椭圆形的外形形状,在其外缘部32B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向透镜架34嵌入的凹凸部。投影透镜32在其投影主体部32A将来自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以稍稍向下且在车宽方向上大幅扩散的方式向灯具前方射出,由此形成雾灯用配光图案。

由于光源单元20相对于后壁部12b的中心位置向车看方向内侧偏置,所以,使来自光源单元20的发光元件22的出射光经由投影透镜32扩散后,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的最大扩散角比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最大扩散角大。在将这样的车辆用灯具配置于车辆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时,与出射光在车宽方向上均匀扩散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配光,并增加车宽方向外侧的配光。而由于在车宽方向内侧,由来自左右两侧的车辆用灯具的出射光照射,所以仍能保证配光需求。对于车辆整体而言,扩大了在车宽方向上的配光范围,避免配光集中于车宽方向内侧的情况。

另外,透镜架34在形成为环状的主体部分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朝向灯具后方延伸的一对脚部34L、34R。该左右一对脚部34L、34R以相同的长度形成,在其后端部的外侧面分别形成有支点突起部34La、34Ra。

而且,右侧的脚部34R的支点突起部34Ra插入在壳体12的周壁部12a 右侧形成的支点卡合凹部12a1,并且,其左侧的脚部34L的支点突起部34La 插入在壳体12的周壁部12a左侧形成的支点卡合凹部12a1,由此,透镜架 34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壳体12绕沿着车宽方向的转动轴线Ax1转动。

在透镜架34的左侧部形成有朝向灯具后方延伸的突起片34B。该突起片 34B形成为在左侧的脚部34L的下方沿与光轴Ax平行的竖直面延伸的板状,并在形成于其后部区域的后端部的内侧面形成有槽部34Ba,并在该槽部34Ba 与后述光轴调整螺钉40的螺纹部40a啮合。

在壳体12的后壁部12b上形成有向灯具后方侧伸出的伸出部,并在该伸出部内设置有作为光轴调整部的光轴调整螺钉40。

该光轴调整螺钉40为树脂制(例如聚酰胺树脂)的部件,其构成为,直径从其下端部朝向上端部而逐级变小,在其上端部形成有螺纹部40a。该光轴调整螺钉40以其螺纹部40a在灯室内露出、且其下端部向外部露出的状态在位于其中央的轴部40b位置支承于壳体12。

在该光轴调整螺钉40的下端部形成有螺丝刀插入孔40c。通过将未图示的螺丝刀插入该螺丝刀插入孔40c并旋转操作,能够使光轴调整螺钉40绕旋转轴线Ax2旋转。由于光轴调整螺钉40的螺纹部与透镜架34的突起片34B 后端部的槽部34Ba啮合,所以随着光轴调整螺钉40的转动而突起片34B的后端部能够上下移动,从而能够使透镜架34在相对于壳体绕转动轴线Ax1 转动。

在利用光轴调整螺钉40调整透镜架34的姿势时,会引起灯室内的压力变动。为了吸收这样的压力变动,在壳体12的后壁部12b上形成有贯通后壁部12b的通气孔12c。

如图3所示,该通气孔12c相对于车宽方向位于光源单元22和光轴调整螺钉40之间,并且相对于与车宽方向垂直的竖直方向,位于光源单元22的上方。

通过这样配置,能够在实现使光源单元22相对于后壁部12的中心位置偏置配置的同时,保证通气孔12c的配置空间,实现结构上的紧凑化。而且由于通气孔12c位于光源单元22的上方,能够利用对流作用将灯室内的水分有效排出,保持灯室内的干燥。

另外,如图2所示,该通气孔12c形成于从后壁部12a朝向灯具后方突出的凸台部12d。在凸台部12d上设置有帽50。该帽50包括有底筒状的帽主体51和嵌入该帽主体51内部的环状部件52。如图4的帽50的俯视剖视图所示,在环状部件52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不连续的突起,由此在帽主体51的内周面和环状部件52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了供空气流通的通路。

另外,在帽主体51的内部底壁和环状部件52之间还夹有过滤部件53。该过滤部件53为具有防水性和湿气扩散性的片状过滤部件。该过滤部件53 例如由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等几十μm厚度的片状原料构成,并构成多个微细孔(例如直径10μm以下的孔)呈网格状的结构。

通过将内部夹有过滤部件53的帽50安装于凸台部12d,而形成从灯室内部、经由通气孔12c、过滤部件53、帽主体51的内周面和环状部件52的外周面之间的通路、而到达外部的迷宫式通气通路。由此,在满足灯室内部与外部连通的同时,还能够避免灰尘、水等侵入灯室内。而且,由于在通气通路中途经过了具有防水性和湿气扩散性的过滤部件,不仅能够防止水侵入灯室内,还能够利用过滤部件本身吸收灯室内的水分,保持灯室内的干燥。此外,这样的帽和过滤部件的结构还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另外,关于通气孔和帽的结构,还具有如下变形例。图5是变形例的车辆用灯具的侧视剖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通气孔12c’同样形成于从后壁部12b’朝向灯具后方突出的凸台部12d’。

通气孔12c’包括:形成于凸台部12d’的上半部且沿灯具前后方向延伸的贯通部12c1’、在凸台部12d’的下半部向灯具后方侧开口的深孔部12c2’、将所述深孔部12c2’的下部切开而形成的缺口部12c3’。

有底筒状的帽50’在其内部嵌入有过滤部件53’,并安装到凸台部12d’上。从而该过滤部件53’覆罩上述通气孔12c’。在该情况下,形成从灯室内依次经由所述贯通部12c1’、所述过滤部件53’、所述深孔部12c2’、所述缺口部12c3’而与外部连通的迷宫式通路。

在本变形例中,过滤部件53’可以采用于过滤部件53相同的材料和结构,因此,本变形例的结构同样能够起到避免灰尘、水等侵入灯室内,并利用过滤部件本身吸收灯室内的水分,保持灯室内的干燥的优点。而且,减少了部件数量,安装更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记载的结构,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采用添加除此以外的各种变更的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