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焦镜头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2529发布日期:2019-02-11 00:03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焦镜头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组,尤其涉及一种变焦镜头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而舞台表演也是娱乐方式之一,为了让舞台表演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舞台上常常会需要舞台灯光等设备的支持,从而带动全场的氛围,体验到现场舞台表演的魅力。

目前,在舞台灯光行业中,舞台灯一直深受变焦镜头的影响,而存在一些缺陷,其中集中体现在体积大、笨重和出光角度变化范围小的特点。本领域技术人员众所周知,在舞台灯光行业中多数舞台灯都是需要高功率才能有更高的亮度,与此同时,只有更大的体积才能有更大的出光角度变化范围,这就使得追求高效果的演出舞台上只能选用高功率且笨重的舞台灯,这样的缺陷对于中小型舞台的架设十分的不便,往往需要架设多台的舞台灯才能使舞台光效覆盖到整个舞台,从而增加了架设舞台的难度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组,实现了可使用低功率灯珠也能达到高出光的效果,具有在控制了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增大光束出光角度变化范围,使得单个镜头组的舞台覆盖面积最大化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变焦镜头组,包括固定镜头、变倍镜头及调焦镜头,所述固定镜头、变倍镜头及调焦镜头沿着光轴从左至右依次排布,所述调焦镜头包括调焦镜片及包覆于变倍镜片外部的调焦镜筒,该调焦镜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一凸透镜、第二凸透镜、第一凹透镜、第三凸透镜及第四凸透镜;所述变倍镜头包括变倍镜片及包覆于变倍镜片外部的变倍镜筒,所述变倍镜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二凹透镜、第三凹透镜及第五凸透镜;所述固定镜头包括固定镜片及包覆于固定镜片外部的固定镜筒,所述固定镜片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四凹透镜及第六凸透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焦镜筒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一镜片卡设部、第二镜头片设部、第三镜片卡设部及第四镜片卡设部,所述第一凸透镜卡设于第一镜片卡设部处,所述第二凸透镜与第一凹透镜卡设于第二镜片卡设部处,所述第三凸透镜卡设于第三镜片卡设部处,所述第四凸透镜卡设于第四镜片卡设部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倍镜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环形突起部,该变倍镜筒包括第四镜片卡设部及第五镜片卡设部,所述第二凹透镜与第三凹透镜卡设于第四镜片卡设部处,所述第五凸透镜卡设于第五镜片卡设部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镜筒设置有第六镜片卡设部,所述第四凹透镜与第六凸透镜卡设于第六镜片卡设部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透镜为凸凸透镜,所述第一凸透镜的左侧凸面的凸出度小于右侧凸面的凸出度,所述第二凸透镜为凸面朝左的平凸透镜,所述第一凹透镜为凹凹透镜,所述第一凹透镜的左侧凹面的凹陷度大于右侧凹面的凹陷度,所述第三凸透镜为凸面朝右凹面朝左的凹凸透镜,所述第四凸透镜为凸面朝左凹面朝右的凹凸透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透镜为凹面朝左的平凹透镜,所述第三凹透镜为凹凹透镜,所述第三凹透镜的左侧凹面的凹陷度小于右侧凹面的凹陷度,所述第五凸透镜为凸面朝左凹面朝右的凹凸透镜,所述第三凹透镜的一侧凹面与第五凸透镜的凸面相贴合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凹透镜为凸面朝左凹面朝右的凸凹透镜,所述第六凸透镜为凸凸透镜,所述第四凹透镜的凹侧面与第六凸透镜的左侧凸面相贴合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镜头的镜头直径大小为135mm,所述变倍镜头的镜头直径大小为69mm,所述调焦镜头的镜头直径大小为6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镜头的第四凹透镜的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325mm。所述变倍镜头的第二凹透镜的左侧凸面的顶点与固定镜头的第六凸透镜的左侧凸面的顶点之间距离为10-18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集固定镜头、变倍镜头及调焦镜头于一体,通过固定镜头、变倍镜头及调焦镜头的相互配合,形成舞台灯变焦镜头组,其出光角度的可调节范围为4°-57°,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实现了可使用低功率灯珠也能达到高出光的效果,在控制了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增大光束出光角度变化范围,使得单个镜头组的舞台覆盖面积最大化,从而减少镜头组的数量,进而减少使舞台架设的难度和成本都能得到降低。同时在镜头组之间留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加入棱镜、雾化片、色片等光学器件,实现舞台灯的多功能化,实用性强。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调焦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倍组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图3及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变焦镜头组,包括固定镜头1、变倍镜头2及调焦镜头3,所述固定镜头1、变倍镜头2及调焦镜头3沿着光轴从左至右依次排布,所述调焦镜头3包括调焦镜片31及包覆于变倍镜片31外部的调焦镜筒32,该调焦镜片31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一凸透镜311、第二凸透镜312、第一凹透镜313、第三凸透镜314及第四凸透镜315;所述变倍镜头2包括变倍镜片21及包覆于变倍镜片21外部的变倍镜筒22,所述变倍镜片21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二凹透镜211、第三凹透镜212及第五凸透镜213;所述固定镜头1包括固定镜片11及包覆于固定镜片11外部的固定镜筒12,所述固定镜片11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四凹透镜111及第六凸透镜112。

请参照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焦镜筒32包括从左至右依次排列的第一镜片卡设部321、第二镜头片设部322、第三镜片卡设部323及第四镜片卡设部324,所述第一凸透镜311卡设于第一镜片卡321设部处,所述第二凸透镜312与第一凹透镜313卡设于第二镜片卡设部322处,所述第三凸透镜314卡设于第三镜片卡设部323处,所述第四凸透镜315卡设于第四镜片卡设部324处。

请参照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倍镜筒22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环形突起部23,该变倍镜筒22包括第四镜片卡设部221及第五镜片卡设部222,所述第二凹透镜211与第三凹透镜212卡设于第四镜片卡设部221处,所述第五凸透镜213卡设于第五镜片卡设部222处。

请参照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镜筒12设置有第六镜片卡设部121,所述第四凹透镜111与第六凸透镜112卡设于第六镜片卡设部121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凸透镜311为凸凸透镜,所述第一凸透镜311的左侧凸面的凸出度小于右侧凸面的凸出度,所述第二凸透镜312为凸面朝左的平凸透镜,所述第一凹透镜313为凹凹透镜,所述第一凹透镜313的左侧凹面的凹陷度大于右侧凹面的凹陷度,所述第三凸透镜314为凸面朝右凹面朝左的凹凸透镜,所述第四凸透镜315为凸面朝左凹面朝右的凹凸透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透镜211为凹面朝左的平凹透镜,所述第三凹透镜212为凹凹透镜,所述第三凹透镜212的左侧凹面的凹陷度小于右侧凹面的凹陷度,所述第五凸透镜213为凸面朝左凹面朝右的凹凸透镜,所述第三凹透镜212的一侧凹面与第五凸透镜213的凸面相贴合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凹透镜111为凸面朝左凹面朝右的凸凹透镜,所述第六凸透镜112为凸凸透镜,所述第四凹透镜111的凹侧面与第六凸透镜112的左侧凸面相贴合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镜头1的镜头直径大小为135mm,所述变倍镜头2的镜头直径大小为69mm,所述调焦镜头3的镜头直径大小为61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镜头1的第四凹透镜111的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325mm。所述变倍镜头2的第二凹透镜211的左侧凸面的顶点与固定镜头1的第六凸透镜112的左侧凸面的顶点之间距离为10-181mm。

本实用新型重点主要在于: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新颖,实现了可使用低功率灯珠也能达到高出光的效果,在控制了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其出光角度的可调节范围为4°-57°,增大光束出光角度变化范围,使得单个镜头组的舞台覆盖面积最大化。从而使舞台架设的难度和成本都能得到降低。同时在镜头组之间留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加入棱镜、雾化片、色片等光学器件,实现舞台灯的多功能化,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