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灯除湿防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97498发布日期:2019-11-12 21:31阅读:4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灯除湿防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干燥领域,用于解决车灯起雾问题。



背景技术:

汽车的车灯内部结构较为复杂,局部空气不流通,存在冷区,当热区(光源、发动舱高温)空气与冷区空气相遇时,冷凝现象在灯罩面形成凝结,形成雾气。车灯交变工作或受环境影响(发动机升温、太阳暴晒),灯内温度变化形成正负压差异,当环境湿度大时,水汽会负压吸入车灯,灯内湿度大无法排出,灯内局部温差大家时形成起雾。灯具的构成材料具有吸湿性,受热后材料内水分挥发至灯内,导致灯具内湿度增加,开灯后会立即起雾。

目前行业内有一些防雾方法:方法1:如使用防雾涂层:利用亲水基在涂膜表面形成防雾膜,使水蒸气在灯罩内表面形成平整的水膜;或利用疏水涂层让形成的水滴滚落,阻止雾气的产生。缺点:a、湿度较大时会形成流挂和积水。 b、防雾涂层有效期短。c、成本高,仍不能有效解决车灯起雾问题。

方法2:减小灯具内湿度:使用干燥剂。风险:物理干燥剂吸湿率普遍较低,短效,有条件可逆;化学干燥剂吸湿率普遍较高,但不可逆、有时效性,仍不能有效解决车灯起雾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灯除湿防雾装置,能够保持车灯内空气干燥,有效解决车灯内起雾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车灯除湿防雾装置,包括制冷片、冷凝片、散热片、散热风扇、集水器、排水管,所述制冷片一侧固定冷凝片,制冷片另一侧固定散热片,冷凝片下端设置集水器,集水器下部设置排水管,散热片一侧设置散热风扇。

所述制冷片通过外壳限位,所述散热风扇和集水器都是固定在外壳上。

所述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高效:除湿器开启后,保持车灯内空气干燥,无法构成起雾条件。高耐久性:相比防雾漆、干燥剂工艺只有 1-3年的寿命现状,该除湿器可靠性寿命可达8年。环保:车灯不再使用防雾漆、干燥剂,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优:综合成本优于防雾漆+干燥剂:灯内湿度降低后,灯内LED等元器件寿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车灯除湿防雾装置,包括制冷片2、冷凝片1、散热片3、散热风扇4、集水器5、排水管6。制冷片2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其通上汽车电源后,在正反两面分别产生冷和热,形成冷面和热面,在其冷面用螺钉固定铝型材挤压成型的冷凝片1,冷凝片1传导到低温,接触到车灯内的高湿气体时,通过冷凝现象,凝结水珠在其表面,凝结在冷凝片表面水珠,因重力流淌,收集到集水器5中,集水器5中集聚的水,通过排水管6排出车灯,达到车灯内空气干燥的目的。

半导体制冷片工作过程中,反面会产生热,热面需要及时将热量散出,否则会影响半导体制冷片的制冷效率,因此在其热面用螺钉固定铝型材挤压成型的散热片3。

在散热片3上方安装散热风扇4,其产生的风吹散热片表面,增强散热效果,使半导体制冷片持续发挥制冷效果。

制冷片2设置在外壳9上,通过外壳9限位,散热风扇4和集水器5也都是固定在外壳9上。

采用上述设计方案,可以解决传统的车灯防雾方法:使用防雾漆、干燥剂的可靠性低、寿命短问题,在车灯使用寿命周期内,长期保持车灯防雾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