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警示灯固定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0179发布日期:2019-09-13 23:02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警示灯固定底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底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警示灯固定底座。



背景技术:

警示灯常用于警用车辆、工程车辆、救护车辆、施工位置附近等上,用于起到提醒附近的人或者给附近的人发出警报、通知等。另外,警示灯还常安装在电气设备等的设备上,用于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危险情况时,向设备的使用者或者维护人员发出警报。

目前大多数警示灯的安装比较单一,而且由于警示灯设计体积的要求,警示灯底部安装孔位较少,将警示灯安装于车顶后,其固定性较差,而且警示灯底部的安装孔位固定,因此如果车顶上的孔位与警示灯的孔位不对应时,则需要在车顶上另外开设孔位,以便于安装警示灯,其安装极不方便,安装后的螺丝五金零件裸露在外侧,长期使用后,五金零件容易生锈,导致拆卸警示灯难以拆卸,另外对于有外接供电线的警示灯,在将该警示灯安装于车顶后,供电线往往裸露在外侧,容易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受外力扯断,存在损坏警示灯的危险,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多孔位且便于警示灯出线的固定底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警示灯固定底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警示灯固定底座,它包括固定座、对位套接于固定座上的装饰盖、设置于固定座上方用于固定警示灯的置物机构;

所述固定座下端开口且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位,所述固定座的任一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给警示灯提供出线的第一排线槽,所述装饰盖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排线槽对位配合的第二排线槽。

优选的,所述装饰盖的内侧壁上向外形成有若干用于增加固定座与装饰盖之间摩擦力的第一凸条。

优选的,所述置物机构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上用于固定警示灯的固定套筒,所述壳体的下端向下凸出形成一转轴,所述固定座和装饰盖上均对位开设有旋转孔位,所述壳体的转轴对位插接于两个旋转孔位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壳体上任意一面与底面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的上端与第一缺口相连通,与开设有所述第二缺口的侧壁相邻的另一面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轴孔,与开设有所述第一轴孔的侧壁相对称的另一面侧壁的内侧上开设有与第一轴孔对位分布的安装滑槽,所述固定套筒的下端伸置于第一缺口内,所述固定套筒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轴孔对位分布且贯穿固定套筒的第二轴孔,所述安装滑槽下端开口。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二缺口的下方向外凸出形成一卡块,所述卡块上设置有固定盖,所述固定盖的下端与卡块的下端转动连接且上端盖合于第二缺口上。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两侧均向外突出形成一摩擦凸起。

优选的,所述置物机构还包括一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设置于开设有第一轴孔的侧壁和固定套筒之间,所述限位块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轴孔对位分布且贯穿限位块的第三轴孔,所述限位块的上端且位于固定套筒的一侧以第三轴孔为轴心形成有第一限位齿,所述固定套筒的下端形成有与第一限位齿对位啮合的第二限位齿。

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的上端内周壁环周形成有若干用于增加固定套筒与警示灯之间摩擦力的第二凸条。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警示灯固定座,通过在固定座上开设多个安装孔位,利用多孔位以适合多种不同的安装方法,同时为了便于隐藏五金零件,防止五金零件裸露在外,使其腐蚀速度加快,在固定座上设置一个装饰盖,将五金零件隐藏在装饰盖内,减少五金零件与空气的接触空间,减缓五金零件的腐化速度,进而防止五金件长期使用后腐蚀导致难以拆卸警示灯,若干个第一排线槽和相应的第二排线槽对位配合,当警示灯固定于置物机构后,供电线等导线可通过若干个第一排线槽和相应的第二排线槽进行出线设置,防止供电线等导线裸露于固定座外,进而防止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供电线等导线受外力扯断,损坏警示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饰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警示灯固定底座,它包括固定座10、对位套接于固定座10上的装饰盖20、设置于固定座10上方用于固定警示灯的置物机构30;固定座10下端开口且开设有若干安装孔位A,固定座10的任一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给警示灯提供出线的第一排线槽B,装饰盖20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与第一排线槽B对位配合的第二排线槽C。

基于以上结构,警示灯常用于警用车辆、工程车辆、救护车辆、施工位置附近等上,用于起到提醒附近的人或者给附近的人发出警报、通知等。因此每个生产警用车辆等生产商,在车顶上预留的警示灯安装孔位A的标准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孔位排布标准),且警示灯制造商在警示灯底部开设的安装孔位A也不同,因此不利于将警示灯安装于车顶上,同时也不利于将警示灯安装于施工位置附近。本实用新型警示灯固定座10,通过在固定座10上开设多个安装孔位A,以方形固定座10为例,可在固定座10的四个边角开设安装孔位A,同时也在固定座10的中心处开设3个环周分布的安装孔位A,也可在侧边增设安装孔位A,利用多孔位以适合多种不同的安装方法,同时为了便于隐藏五金零件,防止五金零件裸露在外,使其腐蚀速度加快,在固定座10上设置一个装饰盖20,将五金零件隐藏在装饰盖20内,固定座10上的安装孔位A可采用沉头孔方式开孔,便于将螺栓等在安装后固定在沉头孔内,使装饰盖20能够完全与固定底座套接在一起,减少五金零件与空气的接触空间,减缓五金零件的腐化速度,进而防止五金件长期使用后腐蚀导致难以拆卸警示灯,若干个第一排线槽B和相应的第二排线槽C对位配合,当警示灯固定于置物机构30后,供电线等导线可通过若干个第一排线槽B和相应的第二排线槽C进行出线设置,防止供电线等导线裸露于固定座10外,进而防止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供电线等导线受外力扯断,损坏警示灯。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装饰盖20与固定座10之间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装饰盖20的内侧壁上向外形成有若干用于增加固定座10与装饰盖20之间摩擦力的第一凸条21。基于以上结构,装饰盖20的侧壁上向外凸出形成微小厚度的第一凸条21,当装饰盖20套接于固定座10的过程中,第一凸条21受力发生挤压,增加了固定座10与装饰盖20之间的摩擦力,使固定座10与装饰盖20之间的配合为过盈配合,提高装饰盖20与固定座10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警示灯固定座10进行出线操作,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置物机构30包括壳体31和设置于壳体31上用于固定警示灯的固定套筒32,壳体31的下端向下凸出形成一转轴311,固定座10和装饰盖20上均对位开设有旋转孔位D,壳体31的转轴311对位插接于两个旋转孔位D内。基于以上结构,转轴311可使整个置物机构30绕旋转孔位D的轴线进行360度旋转,当警示灯固定于固定套筒32内后,为了便于出线,防止导线缠绕,可通过将壳体31进行适应性旋转,使导线更好的顺着相应的第一排线槽B和第二排线槽C的方位,便于警示灯导线的出线操作。

进一步地,为了使警示灯固定座10更符合警示灯的使用习惯,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壳体31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缺口E1,壳体31上任意一面与底面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缺口E2,第二缺口E2的上端与第一缺口E1相连通,与开设有第二缺口E2的侧壁相邻的另一面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轴孔F,与开设有第一轴孔F的侧壁相对称的另一面侧壁的内侧开设有与第一轴孔F对位分布的安装滑槽G,固定套筒32的下端伸置于第一缺口E1内,固定套筒32的下端开设有与第一轴孔F对位分布且贯穿固定套筒32的第二轴孔H,安装滑槽G下端开口。基于以上结构,第一缺口E1和第二缺口E2形成一个供警示灯旋转的转动区,固定套筒32伸置于第一缺口E1内,使固定套筒32的第二轴孔H与壳体31第一轴孔F对位分布,可利用螺栓穿过第二轴孔H与第一轴孔F,螺母通过安装滑槽G移动至与第一轴孔F对位分布的位置,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将固定套筒32铰接于壳体31上,通过调节螺栓和螺母,调节固定套筒32与壳体31之间的紧固性,当无需使用警示灯时,只需调松螺栓和螺母,即可将固定套筒32绕第一轴孔F的轴线旋转至第二缺口E2处,当需要使用警示灯时,将固定套筒32绕第一轴孔F的轴线旋转至第一缺口E1处,并调紧螺栓和螺母,将固定套筒32与壳体31进行固定,通过以上设计,使本实用新型警示灯固定底座更符合警示灯的使用习惯。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固定套筒32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壳体31的侧壁上且位于第二缺口E2的下方向外凸出形成一卡块312,卡块312上设置有固定盖313,固定盖313的下端与卡块312的下端转动连接且上端盖合于第二缺口E2上。基于以上结构,卡块312可根据固定套筒32的形状而进行相应的设置,例如可将卡块312上端开设为圆弧结构,圆弧的半径大小与固定套筒32的外周半径相同,便于固定套筒32向第二缺口E2旋转后可以平稳地放置于卡块312上,另外,固定盖313的下端与卡块312的下端转动连接(固定盖313与卡快可以过盈配合方式进行卡合固定),当固定套筒32向第二缺口E2旋转后,固定盖313向下旋转打开,使固定套筒32平稳地放置于卡块312上,当固定套筒32固定警示灯后竖直防止,除了通过螺栓固定壳体31与固定套筒32外,还可通过将固定盖313旋转扣合在卡快上,以此进一步提高固定套筒32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卡块312与固定盖313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卡块312的两侧均向外突出形成一摩擦凸起3121。基于以上结构,在卡快两侧设置摩擦凸起3121(摩擦凸起3121的厚度较小,防止固定盖313无法盖合在卡快上),摩擦凸起3121的作用主要在于提高卡块312与固定盖313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固定盖313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受震动而打开,提高卡块312与固定盖313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固定套筒32与壳体31之间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的置物机构30还包括一限位块33,限位块33设置于开设有第一轴孔F的侧壁和固定套筒32之间,限位块33的上端开设有与第一轴孔F对位分布且贯穿限位块33的第三轴孔M,限位块33的上端且位于固定套筒32的一侧以第三轴孔M为轴心形成有第一限位齿321,固定套筒32的下端形成有与第一限位齿321对位啮合的第二限位齿331。基于以上结构,限位块33可固定与壳体31侧壁上,通过第一限位齿321与第二限位齿331啮合,螺栓通过第一轴孔F、第二轴孔H以及第三轴孔M将限位块33与固定套筒32进行紧固锁紧,提高固定套筒32与壳体31之间的稳定性;另外,调节固定套筒32的角度,并通过第一限位齿321与第二限位齿331啮合,也可实现固定套筒32多角度防止,丰富警示灯的使用方式。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警示灯与固定套筒32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固定套筒32的上端内周壁环周形成有若干用于增加固定套筒32与警示灯之间摩擦力的第二凸条322。基于以上结构,当警示灯放置于固定套筒32内的过程中,第二凸条322受力发生挤压,增加了警示灯与固定套筒32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使警示灯与固定套筒32之间为过盈配合,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防止警示灯因震动脱离固定套筒32,提高警示灯与固定套筒32之间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