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吊顶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4970发布日期:2019-11-13 00:04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吊顶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吊顶灯。



背景技术:

在大型的LED吊顶灯应用场合(比如教室、会议中心和演艺中心等),LED吊顶灯内的LED灯珠的应用数量比较多,排列也非常密集,随之LED灯珠会带来散热不及时而加速劣化甚至损坏的问题。进一步,目前,大部分LED灯珠与控制电路板集成在一起,LED灯珠发出的热量在电路板上,同样会加速劣化电路板,缩短其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较多数量的LED灯珠灯的存在,发出的光比较刺眼,不能达到防眩晕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吊顶灯,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吊顶灯,包括外壳、LED灯条、电路板和散热构件,所述散热构件包括一个顶板、两个侧板和两个翼板,所述顶板和侧板形成一电路板散热槽,所述翼板固接在所述电路板散热槽开口一端的两侧,所述侧板位于电路板散热槽内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插接槽,所述电路板插接槽位于顶板和翼板之间,所述翼板的下侧安装有LED灯条,上侧设置有隔离件,所述隔离件与所述外壳贴合连接时,所述散热构件与所述外壳保持有用于散热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件包括两个向上延伸的隔离肋,两个所述隔离肋形成一个用于自攻螺钉拧入的隔离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装孔,与所述吊装孔相对设置的顶板上设置有一向电路板散热槽凹陷的避空槽。

进一步的,所述翼板的下侧设置有灯槽,所述LED灯条贴合设置在所述灯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下侧可拆式安装有蜂窝状格栅,所述蜂窝状格栅和散热构件之间设置有微晶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边框和角架,所述边框为槽型构件,该边框从底面向上延伸有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边框形成用于卡接外壳边缘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肋和边框形成用于卡接蜂窝状格栅和微晶板的第二卡槽,所述角架的两端分别插接到相邻所述边框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边框和外壳通过贯穿第一卡槽的螺钉连接,所述第二肋靠近所述第一卡槽的面上设置有带有V型槽的顶块,所述螺钉的端部顶入所述V型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卡槽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格栅限位块和微晶板限位块,所述微晶板通过所述微晶板限位块卡接限位,所述蜂窝状格栅通过所述格栅限位块卡接限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吊顶灯通过一散热构件实现了LED灯条和电路板的及时散热,延长了吊顶灯的使用寿命。同时,该散热构件还可以实现LED灯条和电路板的快速安装。该吊顶灯通过安装微晶板,光线不论由任何角度射入,经由结晶微妙的漫反射方式,均可形成自然柔和的质感,毫无光污染,进一步,通过蜂窝状格栅不仅提高了灯具整体的透光率,有效的增加了发光面积,最大的程度的提高光的利用率,同时也起到了防眩光的效果。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LED吊顶灯的轴测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散热构件的轴测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外壳;2、LED灯条;3、电路板;4、散热构件;5、顶板;6、侧板;7、翼板;8、电路板散热槽;9、电路板插接槽;10、隔离件;11、隔离肋;12、隔离槽;13、吊装孔;14、避空槽;15、灯槽;16、蜂窝状格栅;17、微晶板;18、边框;19、角架;20、第一肋;21、第二肋;22、第一卡槽;23、第二卡槽;24、V型槽;25、顶块;26、格栅限位块;27、微晶板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吊顶灯,包括外壳1、LED灯条2、电路板3和铝质的散热构件4,散热构件4包括一个顶板5、两个侧板6和两个翼板7,顶板5和侧板6形成一电路板散热槽8,翼板7固接在电路板散热槽8开口一端的两侧,顶板5和侧板6垂直,侧板6和翼板7垂直,侧板6位于电路板散热槽8内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插接槽9,电路板插接槽9位于顶板5和翼板7之间的中间位置,翼板7的下侧贴合安装有LED灯条2,为了加快贴合安装的效率,翼板7的下侧设置有灯槽15,LED灯条2贴合设置在灯槽15内,提高安装定位的效率。上侧设置有隔离件10,隔离件10与外壳1贴合连接时,散热构件4与外壳1保持有用于散热的间隙,从而LED灯条2发光时散发的热量能够及时传递给散热构件4,而电路板3在安装时,只需要沿着电路板插接槽9插入即可,同时,电路板3的主要功率元器件均悬空设置,也便于其散热。通过散热构件4实现了LED灯条2和电路板3的及时散热,延长了吊顶灯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隔离件10包括两个向上延伸的隔离肋11,两个隔离肋11形成一个用于自攻螺钉拧入的隔离槽12(外壳1上对应设置有自攻螺钉插入的孔,从而将散热构件4连接到外壳1上),隔离肋11位于LED灯条2的正上方,由于向上延伸形成了类似散热翅的作用,及时逸散下方LED灯条2传递的热量。同时,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装孔13,与吊装孔13相对设置的顶板5上设置有一向电路板散热槽8凹陷的避空槽14,一方面为吊装孔13内拧螺栓提供一个防止干涉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散热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下侧可拆式安装有蜂窝状格栅16,蜂窝状格栅16和散热构件4之间设置有微晶板17,通过安装微晶板17,光线不论由任何角度射入,经由结晶微妙的漫反射方式,均可形成自然柔和的质感,毫无光污染,而通过蜂窝状格栅16不仅提高了灯具整体的透光率,有效的增加了发光面积,最大的程度的提高光的利用率,同时也起到了防眩光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对蜂窝状格栅16和微晶板17的安装固定,还包括边框18和角架19,边框18为槽型构件,该边框18从底面向上延伸有第一肋20和第二肋21,第一肋20和边框18形成用于卡接外壳1边缘的第一卡槽22,第二肋21和边框18形成用于卡接蜂窝状格栅16和微晶板17的第二卡槽23,角架19的两端分别插接到相邻边框18的第一卡槽22和第二卡槽23内。同时,边框18和外壳1通过贯穿第一卡槽22的螺钉连接,第二肋21靠近第一卡槽22的面上设置有带有V型槽24的顶块25,螺钉的端部顶入V型槽24内,进而第二肋21可以紧压在蜂窝状格栅16和微晶板17上,从而防止蜂窝状格栅16和微晶板17松动。为了防止蜂窝状格栅16和微晶板17在主平面方向的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卡槽23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格栅限位块26和微晶板限位块27,微晶板17通过微晶板限位块27卡接限位,蜂窝状格栅16通过格栅限位块26卡接限位块。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