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无线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5919发布日期:2019-09-12 10:02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无线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照明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无线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照明是指利用计算机、无线通讯数据传输、扩频电力载波通讯技术、计算机智能化信息处理及节能型电器控制等技术组成的分布式无线遥测、遥控、遥讯控制系统。具有灯光亮度的强弱调节、灯光软启动、定时控制、场景设置等功能,并达到预定的特点。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3995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红外遥控智能家用照明系统,该照明系统包括电源模块、按键模块、红外信号接收模块、控制器、灯光控制模块以及显示模块,电源模块采用AMS1117-3.3作为主芯片,该电源模块分别与红外信号接收模块、灯光控制模块、按键模块、控制器以及显示模块相连,用于向各模块供电,红外信号接收模块采用红外一体化接收头HS0038,按键模块与控制器相连,该键盘模块采用键盘控制芯片HD7279A,将接收到的输入键值发送给控制器,灯光控制模块中包括滤波器电路、恒压电路以及恒流电路。该照明系统兼容性好,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但是,现有的智能家用照明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当使用者晚上回到家中的时候需要摸黑找到开关才能将照明系统打开,才能提供照明,造成很大不便并且存在安全隐患,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无线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其具有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预先将家中的照明系统打开,无需摸黑寻找开关从而更加便捷和提高安全系数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无线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包括LED灯珠、灯罩、电路板和电源模块,所述LED灯珠焊接在电路板上,所述电源模块通过电线电连接在电路板上,所述灯罩包裹在电路板的外侧,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电源模块控制连接,所述控制芯片信号连接有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无线传输模块焊接在电路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线传输模块的设置使得照明系统可以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从移动终端那里获得控制的信号,从而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在使用者在回到家之前就打开照明系统,提高了照明系统使用的便利性,同时也提高了安全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环境光传感器,所述环境光传感器与控制芯片信号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境光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环境的光照强度,便于控制芯片收集室内的光照情况,从而在室内光照强度高于预设值的时候做出响应。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蜂鸣报警装置,所述蜂鸣报警装置与控制芯片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蜂鸣报警装置的设置便于在光照强度高于预设值的时候提醒操作人员将照明系统关闭,从而节约用电。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远离灯罩的一侧设置有灯壳,所述灯壳上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内转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远离固定底座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底座、固定板和固定杆的设置便于将照明系统悬挂或者固定在墙壁或者屋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底座靠近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槽,所述固定杆位于固定槽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块和转动槽相互配合,使得转动块在转动槽内可以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使得照明系统的照射角度便于通过转动块和转动槽来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槽侧壁螺纹连接有锁止杆,所述锁止杆一端设置有操作块,另一端与转动块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操作块,操作块带动锁止杆转动,锁止杆与转动块相抵,以将锁止块与锁止槽抵紧,从而使得锁止块与锁止槽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操作块外侧壁套设有旋转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把手的设置增大了操作块的力矩和外侧壁的摩擦系数,以便于转动操作块。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槽内侧壁设置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的设置增大了转动槽与转动块之间的摩擦系数,更便于锁止杆对转动块的锁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在照明系统中加入无线传输模块的技术,从而产生便于使用者进行远程控制,从而预先将照明系统打开,提高了便捷性与安全系数的效果;

2、采用了在照明系统中加入环境光传感器的技术,从而产生在室内环境光照强度高于预设值的时候及时反馈提醒关灯以节约用电的效果;

3、采用了转动槽和转动块相配合的技术,从而产生便于调节照明系统照射角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无线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固定底座处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用于展现转动槽与转动块处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中:1、LED灯珠;11、灯罩;111、灯壳;2、电路板;21、电源模块;22、控制芯片;23、无线传输模块;24、环境光传感器;25、蜂鸣报警装置;3、固定底座;31、转动槽;311、锁止杆;312、操作块;3121、旋转把手;313、橡胶垫;4、固定杆;41、固定板;42、转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无线控制的智能照明系统,参照图1,其包括LED灯珠1、灯罩11、电路板2和电源模块21,LED灯珠1通过电路板2上的焊点焊接在电路板2上,电源模块21通过电线电连接在电路板2上,电源模块21为整流器,灯罩11包裹在电路板2的外侧,灯罩11为PVC塑料制成。

参照图1,电路板2上设置有控制芯片22,控制芯片22为STM32F103R8单片机,控制芯片22与电源模块21控制连接。控制芯片22信号连接有无线传输模块23,无线传输模块23为WIFI传输模块,无线传输模块23焊接在电路板2上。移动终端通过APP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无线传输模块23,无线传输模块23接收到信号之后将信号发送给电源模块21驱动LED灯珠1发光,从而实现移动终端对照明系统的控制。

参照图1,电路板2上设置有环境光传感器24,环境光传感器24通过焊点焊接在电路板2上,环境光传感器24通过电路板2上的集成电路与控制芯片22信号连接。环境光传感器24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高于预设值的时候将信号发送给控制芯片22,控制芯片22检测电源模块21有没有工作,从而判断LED灯珠1有没有发光,并将LED灯珠1的工作状态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3发送至移动终端。

参照图1,电路板2上设置有蜂鸣报警装置25,蜂鸣报警装置25为蜂鸣器,蜂鸣报警装置25通过电路板2上的焊点焊接在电路板2上,蜂鸣报警装置25通过电路板2上的集成电路与控制芯片22电连接。控制芯片22在环境光传感器24检测到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高于预设值并且电源模块21工作时发送报警信号给蜂鸣报警装置25,做出提醒,提醒使用者将照明系统关闭。

参照图1和图2,电路板2远离灯罩11的一侧设置有灯壳111,灯壳111为金属制圆形板。电路板2通过螺钉固定在灯壳111上,灯罩11通过卡扣固定在灯壳111上。灯壳111上设置有固定底座3,固定底座3与灯壳111一体成型,固定底座3设置在灯壳111远离灯罩11的表面上。固定底座3内转动连接有固定杆4,固定杆4为钢制圆杆,固定杆4远离固定底座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板41,以通过固定底座3、固定杆4和固定板41将照明系统固定。

参照图3,固定底座3靠近固定杆4的一端设置有转动槽31,转动槽31为半球型。固定杆4位于固定槽的一端设置有转动块42,转动块42为球型,转动块42与固定杆4一体成型。转动块42与转动槽31间隙配合,转动块42靠近固定杆4的一侧与转动槽31侧壁相抵,以通过转动槽31和转动块42调节照明系统照射的角度。

参照图3,转动槽31侧壁螺纹连接有锁止杆311,锁止杆311为金属圆杆,锁止杆311一端设置有操作块312,另一端与转动块42相抵。锁止杆311抵接转动块42,转动块42与转动槽31贴合,转动块42与转动槽31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固定。

参照图3,操作块312外侧壁套设有旋转把手3121,旋转把手3121外侧壁设置有握持槽。操作块312通过嵌固的方式固定在旋转把手3121中,操作块312与旋转把手3121之间设置有胶水固定。以便于转动操作块312,从而实现锁止杆311抵紧旋转块。

参照图3,转动槽31内侧壁设置有橡胶垫313,橡胶垫313为球型,橡胶垫313包裹在转动块42的外侧壁上,橡胶垫313与转动块42相贴合。锁止杆311与橡胶垫313相抵,橡胶垫313抵紧转动块42,从而增大转动槽31与转动块42之间的摩擦系数。

工作原理如下:

当使用者晚上回到家中的时候,通过移动终端的APP将信号发送给无线传输模块23,无线传输模块23将信号发送给控制芯片22。控制芯片22经过处理之后将控制信号发送给电源模块21,驱动LED灯珠1发光,从而提前将照明系统打开。

当环境光传感器24检测到室内的光照强度超过预设值的时候,将信号发送给控制芯片22,控制芯片22在程序的设定下将信号发送给电源模块21,检测电源模块21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当电源模块21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控制芯片22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报警装置提醒使用者关闭照明系统。同时将工作状态通过无线传输模块23发送到移动终端提醒使用者关闭照明系统。

当需要对照明系统的照射角度进行调节的时候,先通过旋转把手3121将锁止杆311拧松,然后调整LED灯珠1的照射角度。由于旋转块为球形,所以LED灯珠1可以以固定杆4为中心进行旋转。角度调整好之后,通过拧紧锁止杆311即可将转动块42抵紧在橡胶垫313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从而将转动块42固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