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筒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6710发布日期:2020-01-21 22:28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筒灯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筒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筒灯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筒灯,其通过卡簧安装在天花板上,但筒灯使用一段时间后,筒灯的亮度会衰减、变暗,因而只能更换筒灯。但因为现在的筒灯为一体结构,若要更换筒灯,需要进行拆灯、拆线、接线、装灯等操作,而且拆线和接线需要专业的人士来操作,对于使用者来说,一方面是拆灯和装灯操作较为麻烦,另一方面是请专业人士来接线,会增加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我们提供一种适用于筒灯的连接结构,该种连接结构可以在更换筒灯时,无需将整个筒灯拆下,只需拆下灯体更换即可,因此无需聘请专业人士接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筒灯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头和对接部,所述接头内设有弹性复位机构和多个卡座,卡座与卡座之间设有卡槽,所述卡座的上端面设有下凹的第一卡口,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与卡座的上端面抵接,所述对接部上设有可相对于其转动的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设有多条与第一卡口卡接的第一卡条,所述第二卡环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用于抵住第一卡条的下端面的凸部,所述凸部与凸部之间形成第二卡口。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环还设有多条与卡槽配合的第二卡条。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座沿接头的内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设有第一导电片和环绕第一导电片设置的环形第二导电片,所述接头内设有与第一导电片对接的第一导电部,和与环形第二导电片对接的第二导电部。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接部包括套筒,所述第一卡环和第二卡环套设于套筒的外壁上,所述套筒的上端面设有可拆卸的限位板。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环形第二导电片设于所述限位板上。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弹簧和压环,所述压环的顶部与弹簧抵接,底部与卡座的上端面抵接。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头顶部设有可拆卸的上盖,所述上盖接有电源线,所述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与电源线电性连接。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和压环设于上盖上,所述弹簧的顶部与上盖抵接,底部与压环的顶部抵接。

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座的底端两侧设有向内的倒角。

本实用新型同背景技术相比存在的效果是: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案,筒灯采用该连接结构后,筒灯只有在首次安装才需要聘请专业人士接线固定安装,而当筒灯灯源亮度衰减或损坏时,只需要将灯体拆下即可,而无需将整个筒灯拆下,而现有的筒灯一般2-3年就会出现明显的光衰,该连接结构正好方便使用者更换筒灯的光源,采用该连接结构的筒灯,光源拆卸、安装方便快捷,安全性高且无需接线,避免了更换筒灯时损坏天花板的风险,此外,还节省了聘请专业人士接线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筒灯采用本连接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另一方向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结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定。

请参看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适用于筒灯的连接结构,其包括接头1和对接部2,所述接头1内设有弹性复位机构和多个卡座3,卡座3与卡座3之间设有卡槽4,所述卡座3的上端面设有下凹的第一卡口31,所述弹性复位机构与卡座3的上端面抵接,所述对接部2上设有可相对于其转动的第一卡环5和第二卡环6,所述第一卡环5设有多条与第一卡口31卡接的第一卡条51,具体的,所述第一卡条51间隔均匀的设置于第一卡环5的外壁上,且第一卡条51与第一卡环5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卡环6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用于抵住第一卡条51的下端面的凸部61,所述凸部61与凸部61之间形成第二卡口62

为了加强接头1和卡座3的结构稳固性,所述卡座3沿接头1的内壁周向均匀间隔设置,且接头1和卡座3为一体结构;为了更便于安装和保证凸部61能对准第一卡条51的底端面,确保第一卡条51成功卡合于第一卡口31上,所述第二卡环6还设有多条与卡槽4配合的第二卡条63;具体的,第二卡条63间隔均匀的设置于第二卡环6的外壁上,且第二卡条63与第二卡环6为一体结构。

安装原理:请参看图1,图1为筒灯采用本方案中链接结构后的结构示意图,筒灯的灯壳17与接头1的下端面连接,筒灯的灯体18与对接部的下端面连接,当灯体18需要安装于灯壳17中时,使用者将新的灯体18放入到灯壳17中,并对灯体18施加向上的力,第一卡环5和第二卡环6在力的作用下自适应转动,使第一卡条51从卡槽4处进入,当第一卡环5的上端面接触到弹性复位机构时,使用者的推力使弹性复位机构产生形变,当第一卡条51的底部超过卡座3的最顶端时,第一卡环5在使用者向上的作用力、弹性复位机构的反作用力以及凸部61的抵压的力的作用下,令第一卡环5转动,并使第一卡条51的底部卡接到卡座3的第一卡口31上,然后使用者停止施加力,弹性复位机构恢复性变,通过弹力抵住第一卡环5的上端面,使第一卡条51牢固的卡接在第一卡口31上,完成灯体的安装。安装后的灯体18与灯壳17之间基本没有缝隙,基本上看不出灯体18与灯壳17为可拆分结构,不影响外观。

拆卸原理:当灯体18的亮度随着长时间的使用而变暗或者损坏需要更换时,使用者用手抵住灯体18的下端面并用力往上推,第一卡环5挤压弹性复位机构使其压缩变形,并且第一卡环5逐步离开第一卡口31,当第一卡条51完全脱离第一卡口31时,即第一卡条51下端面高于卡座3时,第一卡环5在使用者推力、弹性复位机构反作用力以及凸部61的抵压力的作用下转动,并使第一卡条51的底部滑入第二卡口62,当使用者将灯体18推至最高点时,第一卡条与第一卡口31完全错位,并完全滑入第二卡口62中,此时,使用者停止施加力,弹性复位机构恢复变形,灯体18在弹性复位机构恢复弹力的作用以及重力的作用下,灯体18脱离灯壳17,完成拆卸。

为了便于用户安装,做到接头1和对接部2连接时无需对位安装,在该对接部2设置第一导电片7和环绕第一导电片7设置的环形第二导电片8,在接头1上设置与第一导电片7对接的第一导电部9,和与环形第二导电片8对接的第二导电部10,在安装时,用户无需对位,直接安装即可。具体的,该对接部2包括套筒11,和设置于套筒11上端面可拆卸的限位板12,该第一卡环5和第二卡环6套设于套筒11的外壁上,限位板12起到防止第一卡环5和第二卡环6滑出套筒11的限位作用,该第一导电片7和环形导电片8设于该限位板12上,

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机构包括弹簧13和压环14,所述压环14的顶部与弹簧13抵接,底部与卡座3的上端面抵接,灯体向上推时,卡环5推动压环14,从而压缩弹簧13,使弹簧13产生形变。

优选的,所述接头1顶部设有可拆卸的上盖15,所述上盖15接有电源线16,所述第一导电部9和第二导电部10与电源线16电性连接,当电源线16的火线连接第一导电部9,零线连接第二导电部10时,第一导电片7也是接火线,第二导电片8则接零线,灯体19中的光源板则按要求引出电线与第一导电片7和第二导电片8连接。

所述弹簧13和压环14设于上盖15上,所述弹簧13的顶部与上(15抵接,底部与压环14的顶部抵接。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便于将弹簧13和压环14安装于接头1内,并且简化了灯壳1的内部结构,便于加工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便于第一卡环5和第二卡环6进入接头1内部时自适应对位转动更顺畅,所述卡座3的底端两侧设有向内的倒角,使第一卡环5的第一卡条51和第二卡环6的第二卡条63更容易对位卡槽4进入。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