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及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5349发布日期:2020-07-21 12:4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及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led插拔管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及电路。



背景技术:

插拔管灯采用插拔的形式组接电源,方便快捷,使用广泛。目前,插拔管灯的灯头有g24d(2针)和g24q(4针),外观类似,但使用环境区别较大。g24d和g24q的区分,通俗的说法是两针和四针的区别,g24d是两针,g24q是四针。

现阶段,g24d和g24q在实际使用时终端客户较难区分使用,中间商为满足市场需要,要库存两种产品,增加了库存种类和周转压力,而且终端用户不够专业会很容易买错装错。现有技术中还不存在一种整合于一个产品上能够实现2针、4针互变的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技术方案,基于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实现2针和4针互变,还需要在对应的电路上进行创新,以使切换电路能够适应2针和4针互变带来的功率变化。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及电路,在一个产品上能够实现2针、4针互变,终端客户根据需要进行切换灯头类型即可,同时内部的线路设计配合灯头的切换实现两种情形下的电路适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包括灯头主体、旋转部、固定针部、活动针部和切换部;所述旋转部连接于所述灯头主体的下部,旋转部和灯头主体之间设有限制所述旋转部进行转动的定位件;所述固定针部连接于所述灯头主体,固定针部从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所述活动针部预先从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或预先隐藏于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

当所述活动针部预先从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时,所述切换部阻挡所述活动针部缩回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当所述活动针部预先隐藏于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时,所述切换部阻挡所述活动针部从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

所述旋转部相对于所述灯头主体转动解除所述切换部对所述活动针部的阻挡状态,所述活动针部的阻挡状态解除后使所述灯头主体呈现双针或四针状态。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灯头主体的顶部连接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的两侧设有卡扣;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设有通孔,所述活动针部通过所述通孔从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或所述活动针部通过所述通孔由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上缩回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的优选方案,所述旋转部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台,所述切换部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部的内侧上方;所述活动针部包括套筒、挂台和针体,所述挂台形成在所述套筒的侧部,所述针体连接于所述套筒的顶部,所述活动针部通过所述挂台与所述限位台接触。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切换弹簧;

当所述活动针部预先从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时,所述切换弹簧置于所述套筒的内部,切换弹簧呈压缩状态,所述挂台接触于所述限位台的顶部,所述旋转部相对于所述灯头主体转动解除所述切换部对所述活动针部的阻挡状态,且所述挂台移动到所述限位台的底部使所述活动针部缩回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的优选方案,还包括切换弹簧;

当所述活动针部预先隐藏于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时,所述切换弹簧置于所述套筒的上方并套设在针体的外围,切换弹簧呈压缩状态,所述挂台接触于所述限位台的底部,所述旋转部相对于所述灯头主体转动解除所述切换部对所述活动针部的阻挡状态,且所述挂台移动到所述限位台的顶部使所述活动针部从所述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的优选方案,所述灯头主体的下端连接有配合筒,所述活动针部置于所述配合筒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包括模拟灯丝检测电路、高低频整流电路、恒流振荡电路、系统管制电路和高频触发电路;所述模拟灯丝检测电路与所述高低频整流电路电连接,模拟灯丝检测电路与所述系统管制电路电连接,模拟灯丝检测电路与所述系统管制电路之间连接有灯座输入端口;所述高低频整流电路与所述恒流振荡电路电连接;所述系统管制电路与所述恒流振荡电路电连接;所述高频触发电路与所述系统管制电路电连接,高频触发电路与恒流振荡电路之间连接有led负载。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的优选方案,所述模拟灯丝检测电路包括灯座输入端口dn1、灯座输入端口dn2、灯座输入端口dn3和灯座输入端口dn4,所述灯座输入端口dn1连接有电容c2,所述电容c2并联有电阻r2,所述灯座输入端口dn4连接有电容c1,所述电容c1并联有电阻r1,所述电容c1、电阻r1并联后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c2、电阻r2并联后的输出端之间电连接有可变电阻器vr1,所述灯座输入端口dn2与可变电阻器v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灯座输入端口dn3与可变电阻器vr1的另外一端电连接。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的优选方案,所述高低频整流电路包括整流桥bd1、电位器rv1、二极管d4、电容c6、电感l1、电感l2和电容c7,所述整流桥bd1第一管脚连接到所述可变电阻器vr1的一端;所述整流桥bd1第二管脚连接到所述可变电阻器vr1的另外一端;所述电位器rv1连接于所述整流桥bd1的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之间;所述二极管d4连接所述电位器rv1一端;所述电容c6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4和整流桥bd1的第四管脚之间,所述电感l1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感l2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外一端,所述电感l1并联有电阻r10,所述电感l2并联有电阻r9;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电容c7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的优选方案,所述恒流振荡电路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9、电源管理芯片u1、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1、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感耦合绕组t1a、电感耦合绕组t1b、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和射级电容ce1;所述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串联,电阻r11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3与所述电容c7的另外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连接于所述电阻r12和电阻r13之间,所述电阻r14电连接所述电阻r15,所述电阻r16电连接所述电阻r15,所述电容c9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5;所述二极管d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二极管d5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和电感耦合绕组t1a,所述电阻r18连接所述电阻r17,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五引脚连接到所述电阻r15和电阻r16,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连接到所述电阻r17和电阻r18之间,电阻r13、电阻r17和电容c9共同连接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二引脚;

所述电阻r11、电阻r14、电阻r19、二极管d6、射级电容ce1和电阻r22共同连接有led负载;所述电容c11、二极管d6和电感耦合绕组t1b共同连接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四引脚,所述射级电容ce1、电感耦合绕组t1b和电阻r22共同连接有led负载;

所述电阻r20和电阻r21并联后连接于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的优选方案,所述系统管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4、电容c3、电阻r5、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容c4;所述三极管q1的第一管脚与所述电阻r4电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阻r3并联,所述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zd1串联后再与所述电容c3并联;所述二极管d1一端与电阻r5电连接,二极管d1另外一端与二极管d2电连接,电容c4与二极管d2电连接;

电阻r3、电容c3、稳压二极管zd1和二极管d2共同与三极管q1的第三管脚电连接。

作为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的优选方案,所述高频触发电路包括二极管d3、电阻r6、稳压二极管zd2、电容c5、电阻r7、电阻r8和场效应管q2;所述二极管d3一端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容c4的公共端电连接,二极管d3另外一端与电阻r6、电容c5、电阻r7、电阻r8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与电阻r6串联;所述电阻r8与场效应管q2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电容c5和电阻r7共同与场效应管q2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灯头中,旋转部连接于灯头主体的下部,旋转部和灯头主体之间设有限制旋转部进行转动的定位件;固定针部连接于灯头主体,固定针部从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活动针部预先从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或预先隐藏于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当活动针部预先从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时,切换部阻挡活动针部缩回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当活动针部预先隐藏于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以下时,切换部阻挡活动针部从灯头主体的接触面上伸出;旋转部相对于灯头主体转动解除切换部对活动针部的阻挡状态,活动针部的阻挡状态解除后使灯头主体呈现双针或四针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系统中,模拟灯丝检测电路与高低频整流电路电连接,模拟灯丝检测电路与系统管制电路电连接,模拟灯丝检测电路与系统管制电路之间连接有灯座输入端口;高低频整流电路与恒流振荡电路电连接;系统管制电路与恒流振荡电路电连接;高频触发电路与系统管制电路电连接,高频触发电路与恒流振荡电路之间连接有led负载。本技术方案在一个产品上能够实现2针、4针互变,同时内部的线路设计配合灯头的切换实现两种情形下的电路适应,终端客户根据需要进行切换灯头类型即可,不会出现买错装错的问题,减少中间商的库存种类,简化终端产品选择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去掉旋转部后的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旋转部和切换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旋转部、活动针部和切换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旋转部、活动针部和切换部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电路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头主体;2、旋转部;3、固定针部;4、活动针部;5、切换部;6、配合筒;7、定位件;8、接触面;9、插接部;10、卡扣;11、通孔;12、限位台;13、套筒;14、挂台;15、针体;16、切换弹簧;17、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8、高低频整流电路;19、恒流振荡电路;20、系统管制电路;21、高频触发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提供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包括灯头主体1、旋转部2、固定针部3、活动针部4和切换部5;所述灯头主体1的下端连接有配合筒6,所述活动针部4置于所述配合筒6的内部;所述旋转部2连接于所述灯头主体1的下部,旋转部2和灯头主体1之间设有限制所述旋转部2进行转动的定位件7;所述固定针部3连接于所述灯头主体1,固定针部3从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所述活动针部4预先从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当所述活动针部4预先从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时,所述切换部5阻挡所述活动针部4缩回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下。所述旋转部2相对于所述灯头主体1转动解除所述切换部5对所述活动针部4的阻挡状态,所述活动针部4的阻挡状态解除后使所述灯头主体1呈现双针状态。

具体的,所述灯头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插接部9,所述插接部9的两侧设有卡扣10;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设有通孔11,所述活动针部4通过所述通孔11从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所述活动针部4通过所述通孔11由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上缩回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下,从而实现由初始的四针状态切换为二针状态。

具体的,所述旋转部2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台12,所述切换部5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部2的内侧上方;所述活动针部4包括套筒13、挂台14和针体15,所述挂台14形成在所述套筒13的侧部,所述针体15连接于所述套筒13的顶部,所述活动针部4通过所述挂台14与所述限位台12接触。此外,还包括切换弹簧16;当所述活动针部4预先从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时,所述切换弹簧16置于所述套筒13的内部,切换弹簧16呈压缩状态,所述挂台14接触于所述限位台12的顶部,所述旋转部2相对于所述灯头主体1转动解除所述切换部5对所述活动针部4的阻挡状态,且所述挂台14移动到所述限位台12的底部使所述活动针部4缩回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下。

实施例2

参见图7、图8、图9和10,提供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灯头,包括灯头主体1、旋转部2、固定针部3、活动针部4和切换部5;所述灯头主体1的下端连接有配合筒6,所述活动针部4置于所述配合筒6的内部;所述旋转部2连接于所述灯头主体1的下部,旋转部2和灯头主体1之间设有限制所述旋转部2进行转动的定位件7;所述固定针部3连接于所述灯头主体1,固定针部3从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所述活动针部4预先隐藏于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下。当所述活动针部4预先隐藏于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下时,所述切换部5阻挡所述活动针部4从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所述旋转部2相对于所述灯头主体1转动解除所述切换部5对所述活动针部4的阻挡状态,所述活动针部4的阻挡状态解除后使所述灯头主体1呈现四针状态。

具体的,所述灯头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插接部9,所述插接部9的两侧设有卡扣10;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设有通孔11,所述活动针部4通过所述通孔11由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下伸出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上,从而实现由初始的二针状态切换为四针状态。

具体的,所述旋转部2的内壁上形成有限位台12,所述切换部5固定连接于所述旋转部2的内侧上方;所述活动针部4包括套筒13、挂台14和针体15,所述挂台14形成在所述套筒13的侧部,所述针体15连接于所述套筒13的顶部,所述活动针部4通过所述挂台14与所述限位台12接触。此外,还包括切换弹簧16;当所述活动针部4预先隐藏于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下时,所述切换弹簧16置于所述套筒13的上方并套设在针体15的外围,切换弹簧16呈压缩状态,所述挂台14接触于所述限位台12的底部,所述旋转部2相对于所述灯头主体1转动解除所述切换部5对所述活动针部4的阻挡状态,且所述挂台14移动到所述限位台12的顶部使所述活动针部4从所述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

实施例3

参见图11和图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包括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高低频整流电路18、恒流振荡电路19、系统管制电路20和高频触发电路21;所述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与所述高低频整流电路18电连接,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与所述系统管制电路20电连接,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与所述系统管制电路20之间连接有灯座输入端口;所述高低频整流电路18与所述恒流振荡电路19电连接;所述系统管制电路20与所述恒流振荡电路19电连接;所述高频触发电路21与所述系统管制电路20电连接,高频触发电路21与恒流振荡电路19之间连接有led负载。

具体的,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是为了更符合镇流器输出特性而设置的模拟对灯丝的一个预启动电路;高低频整流电路18是交流电路(低频和高频)的一个全波整流电路;恒流振荡电路19是一个降压式的高频振荡恒流电路;系统管制电路20用于高低频的漏电大小和利用其漏电原理进行对上述恒流振荡电路19管制的一个线路;高频触发电路21为判断为高频电路后接入的主负载的电子开关线路。

具体的,所述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包括灯座输入端口dn1、灯座输入端口dn2、灯座输入端口dn3和灯座输入端口dn4,所述灯座输入端口dn1连接有电容c2,所述电容c2并联有电阻r2,所述灯座输入端口dn4连接有电容c1,所述电容c1并联有电阻r1,所述电容c1、电阻r1并联后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容c2、电阻r2并联后的输出端之间电连接有可变电阻器vr1,所述灯座输入端口dn2与可变电阻器vr1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灯座输入端口dn3与可变电阻器vr1的另外一端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高低频整流电路18包括整流桥bd1、电位器rv1、二极管d4、电容c6、电感l1、电感l2和电容c7,所述整流桥bd1第一管脚连接到所述可变电阻器vr1的一端;所述整流桥bd1第二管脚连接到所述可变电阻器vr1的另外一端;所述电位器rv1连接于所述整流桥bd1的第三管脚和第四管脚之间;所述二极管d4连接所述电位器rv1一端;所述电容c6连接于所述二极管d4和整流桥bd1的第四管脚之间,所述电感l1连接所述电容c6的一端,所述电感l2连接所述电容c6的另外一端,所述电感l1并联有电阻r10,所述电感l2并联有电阻r9;所述电容c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电容c7的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2。

具体的,所述恒流振荡电路19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9、电源管理芯片u1、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容c11、二极管d5、二极管d6、电感耦合绕组t1a、电感耦合绕组t1b、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和射级电容ce1;所述电阻r11、电阻r12和电阻r13串联,电阻r11与所述电容c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13与所述电容c7的另外一端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八引脚连接于所述电阻r12和电阻r13之间,所述电阻r14电连接所述电阻r15,所述电阻r16电连接所述电阻r15,所述电容c9一端连接到所述电阻r14和电阻r15;所述二极管d5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6,二极管d5另外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8和电感耦合绕组t1a,所述电阻r18连接所述电阻r17,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五引脚连接到所述电阻r15和电阻r16,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七引脚连接到所述电阻r17和电阻r18之间,电阻r13、电阻r17和电容c9共同连接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二引脚;

所述电阻r11、电阻r14、电阻r19、二极管d6、射级电容ce1和电阻r22共同连接有led负载;所述电容c11、二极管d6和电感耦合绕组t1b共同连接到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四引脚,所述射级电容ce1、电感耦合绕组t1b和电阻r22共同连接有led负载;

所述电阻r20和电阻r21并联后连接于电源管理芯片u1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之间。

具体的,所述系统管制电路20包括三极管q1、电阻r3、电阻r4、电容c3、电阻r5、稳压二极管zd1、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容c4;所述三极管q1的第一管脚与所述电阻r4电连接,所述电阻r3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所述电容c3与所述电阻r3并联,所述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zd1串联后再与所述电容c3并联;所述二极管d1一端与电阻r5电连接,二极管d1另外一端与二极管d2电连接,电容c4与二极管d2电连接;

电阻r3、电容c3、稳压二极管zd1和二极管d2共同与三极管q1的第三管脚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高频触发电路21包括二极管d3、电阻r6、稳压二极管zd2、电容c5、电阻r7、电阻r8和场效应管q2;所述二极管d3一端与二极管d1、二极管d2和电容c4的公共端电连接,二极管d3另外一端与电阻r6、电容c5、电阻r7、电阻r8的公共端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与电阻r6串联;所述电阻r8与场效应管q2电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2、电容c5和电阻r7共同与场效应管q2电连接。

具体的,led插拔管灯的切换电路根据输入市电低频(47-63hz)或者高频整流器的输出,进行漏电式判断。当接入低频线路时候,该漏电状态急剧弱化,不能够满足后续电路的操作,致使系统管制电路20部分失效,不能对恒流振荡电路19进行管制,整个系统电路结构由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高低频整流电路18、恒流振荡电路19和led负载组成。当接入为高频整流器电路时,系统管制电路20漏电有效,管制电路被触发,恒流振荡电路19被管制,不能形成回路,同时高频触发电路21也触发,系统电路为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系统管制电路20、高频触发电路21和led负载组成,完成对led负载的供电。

具体的,当低频线路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接入dn2和dn3时,经过整流桥bd1全波整流,交流低频电网被改变为直流,加上后级由电容c6、电感l1、电感l2和电容c7构成的π型滤波,完成了交流转直流的转换。

电源管理芯片u1通过初启动电阻r14、电阻r15和电容c9,建立初步供电系统,触发内部开关管启动,形成电感耦合绕组t1b储能和led负载,电感耦合绕组u1内部开关开通和取样电阻回路(led、t1b、u1、r20、r21)。电源管理芯片u通过电阻r20和电阻r21取样,形成反馈电路,约束开关管开通时间,达到周期恒定电流的效果。当电源管理芯片u1内部开关管关闭时候,t1b、d6、led形成新电路回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电感耦合绕组t1b的能量传送给led负载。通过取样电阻的大小,设定恒定电流的取值,系统通过取样电压和电感电流进行反馈,限制了开关的开通和关闭时间,从而完成完整周期性的一个振荡恒流系统工作。在开关的整个周期中,都有对射级电容ce1的充电状态,同时射级电容ce1放电给led负载,达到滤波平滑电压和电流的效果。电感耦合绕组t1a为电源管理芯片u1持续供电绕组,其电压为负载电压通过匝比耦合而来,经过半波整流形成直流电压供电给电源管理芯片u1。其他为辅助功能接入,比如pf的补偿,过零电压的检测以及过压保护的检测等。

在上述低频电路状态下,由于系统管制电路20的电容c4容量很小,其低频下容抗量级很大,回路呈现高阻抗状态,其漏电极弱,对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2都不能给予支持工作的电流和电压。三极管q1和场效应管q2处于断开状态,从而低频状态的电源振荡系统工作不会受其影响。

当高低频整流电路18接入dn1,dn2,dn3,dn4时候,电容c1和电容c2在高频下呈现低容抗,模拟传统荧光灯的预热灯丝,从而提高高低频整流电路18在驱动改型电路中的兼容性。同时电容c4在高频电路时候,出现合理漏电流,提供三极管q1的工作电流和场效应管q2的工作电压(开关类电子器件都有类似功能,原理上同样),三极管q1导通拉低了电源管理芯片u1的供电电压,迫使其系统停止,防止在高频电路工作模式下该系统误触发。同时场效应管q2导通,整个电路回路避开了低频的振荡系统,bd1,d4,l1,led,q2完成了高低频整流电路18接入led的工作回路(高低频整流电路18设定为恒流源)。

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灯头中,灯头主体1的下端连接有配合筒6,活动针部4置于配合筒6的内部;旋转部2连接于灯头主体1的下部,旋转部2和灯头主体1之间设有限制旋转部2进行转动的定位件7;固定针部3连接于灯头主体1,固定针部3从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活动针部4预先从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当活动针部4预先从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上伸出时,切换部5阻挡活动针部4缩回灯头主体1的接触面8以下。旋转部2相对于灯头主体1转动解除切换部5对活动针部4的阻挡状态,活动针部4的阻挡状态解除后使灯头主体1呈现双针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切换系统中,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与高低频整流电路18电连接,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与系统管制电路20电连接,模拟灯丝检测电路17与系统管制电路20之间连接有灯座输入端口;高低频整流电路18与恒流振荡电路19电连接;系统管制电路20与恒流振荡电路19电连接;高频触发电路21与系统管制电路20电连接,高频触发电路21与恒流振荡电路19之间连接有led负载。本技术方案在一个产品上能够实现2针、4针互变,同时内部的线路设计配合灯头的切换实现两种情形下的电路适应,终端客户根据需要进行切换灯头类型即可,不会出现买错装错的问题,减少中间商的库存种类,简化终端产品选择的难度。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