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0086发布日期:2020-12-22 10:31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领域,特别涉及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照明可以改善隧道内路面状况,改善隧道内视觉享受,减轻驾驶员疲劳,有利于提高隧道通行能力保证交通安全;

而现有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在夜视状态下,无法很好地对隧道内的车辆进行拍摄,同时长时间使用,由于隧道内潮湿,会给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带来一定的潮气,减少使用时间,同时防眩性能不理想,为此,我们提出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包括照明灯主体,所述照明灯主体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灯座,且照明灯主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led灯,所述led灯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红外摄像头,所述灯座的外表面设置防眩镜片,且灯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灯柱,所述灯座的上端靠近led灯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板,所述红外摄像头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壳,且红外摄像头的内部靠近前端位置固定安装有菲涅尔滤光片,所述红外摄像头的内部靠近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热释电元件,且热释电元件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主芯片,所述红外摄像头的下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led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发光组件,且发光组件的上端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铝基板,所述发光组件的上端靠近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硅树脂,且发光组件的下表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晶片,所述蓄电池板的输出端与led灯、发光组件和红外摄像头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摄像头的输出端与热释电元件、光敏元件和主芯片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发光组件的输出端与硅树脂、晶片和铝基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发光组件的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器和信号接收器,中央处理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储器。

优选的,所述led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led晶片,led晶片的数量为若干组。

优选的,所述防眩镜片的内表面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目数为10目。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板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整流器,且蓄电池板的下端靠近中间设置有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灯柱的内部设置有导线,导线数量为若干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通过安装红外摄像头,在夜视状态下,其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便于对隧道内的车辆通行情况及时记录与储存,同时该照明装置填充硅树脂,其具有电绝缘性质,具有耐温及防水的效果,可延长照明装置的使用时间,同时防眩镜片能够减少会车时驾驶员的灯光刺激,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的图2中a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发光组件的剖析图。

图中:1、照明灯主体;2、灯座;3、led灯;4、红外摄像头;5、防眩镜片;6、灯柱;7、蓄电池板;8、保护壳;9、菲涅尔滤光片;10、热释电元件;11、光敏元件;12、主芯片;13、接线端子;14、发光组件;15、铝基板;16、硅树脂;17、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包括照明灯主体1,照明灯主体1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灯座2,且照明灯主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led灯3,led灯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红外摄像头4,灯座2的外表面设置防眩镜片5,且灯座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灯柱6,灯座2的上端靠近led灯3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板7,红外摄像头4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壳8,且红外摄像头4的内部靠近前端位置固定安装有菲涅尔滤光片9,红外摄像头4的内部靠近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热释电元件10,且热释电元件1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光敏元件11,光敏元件1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主芯片12,红外摄像头4的下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设置有接线端子13,led灯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发光组件14,且发光组件14的上端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铝基板15,发光组件14的上端靠近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硅树脂16,且发光组件14的下表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晶片17,蓄电池板7的输出端与led灯3、发光组件14和红外摄像头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红外摄像头4的输出端与热释电元件10、光敏元件11和主芯片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发光组件14的输出端与硅树脂16、晶片17和铝基板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发光组件14的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器和信号接收器,中央处理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储器;led灯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led晶片,led晶片的数量为若干组;防眩镜片5的内表面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目数为10目;蓄电池板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整流器,且蓄电池板7的下端靠近中间设置有支撑架;灯柱6的内部设置有导线,导线数量为若干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安装红外摄像头4,在夜视状态下,其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便于对隧道内的车辆通行情况及时记录与储存,同时该照明装置填充硅树脂16,其具有电绝缘性质,具有耐温及防水的效果,可延长照明装置的使用时间,同时防眩镜片5能够减少会车时驾驶员的灯光刺激,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包括照明灯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主体(1)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灯座(2),且照明灯主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led灯(3),所述led灯(3)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红外摄像头(4),所述灯座(2)的外表面设置防眩镜片(5),且灯座(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灯柱(6),所述灯座(2)的上端靠近led灯(3)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板(7),所述红外摄像头(4)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壳(8),且红外摄像头(4)的内部靠近前端位置固定安装有菲涅尔滤光片(9),所述红外摄像头(4)的内部靠近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热释电元件(10),且热释电元件(10)的下方固定安装有光敏元件(11),所述光敏元件(1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主芯片(12),所述红外摄像头(4)的下表面靠近两端位置均设置有接线端子(13),所述led灯(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发光组件(14),且发光组件(14)的上端靠近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铝基板(15),所述发光组件(14)的上端靠近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硅树脂(16),且发光组件(14)的下表面靠近中间位置设置有晶片(17),所述蓄电池板(7)的输出端与led灯(3)、发光组件(14)和红外摄像头(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红外摄像头(4)的输出端与热释电元件(10)、光敏元件(11)和主芯片(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发光组件(14)的输出端与硅树脂(16)、晶片(17)和铝基板(15)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4)的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器和信号接收器,中央处理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存储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led晶片,led晶片的数量为若干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镜片(5)的内表面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的目数为1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板(7)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整流器,且蓄电池板(7)的下端靠近中间设置有支撑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柱(6)的内部设置有导线,导线数量为若干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包括照明灯主体,所述照明灯主体的中间固定安装有灯座,且照明灯主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LED灯,所述LED灯的前端固定安装有红外摄像头,所述灯座的外表面设置防眩镜片,且灯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灯柱,所述灯座的上端靠近LED灯一侧位置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隧道防眩晕照明装置,通过安装红外摄像头,在夜视状态下,其发出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光线去照亮被拍摄的物体,便于对隧道内的车辆通行情况及时记录与储存,同时该照明装置填充硅树脂,其具有电绝缘性质,具有耐温及防水的效果,可延长照明装置的使用时间,同时防眩镜片能够减少会车时驾驶员的灯光刺激,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宋军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兴化市广盛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01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