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冷轧薄带钢断带的动态增厚轧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165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控制冷轧薄带钢断带的动态增厚轧制法的制作方法
治疗结果对所有病例手术后体温的变化做了详细记录。以体温降至37.5℃及以下并且没有出现反弹作为一条界限,记录各病例出现此指征的时间,对两组进行分析比较。表1两组病例术后体温降至指征内的时间统计
表1表明,在实施割治疗法后各时间段,药物组体温降至指征内的病例数均多于非药物组,说明应用本发明药物配合割治疗法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好于单纯的割治疗法。
除体温恢复正常的趋势外,与发热相伴随的其它症状的消失和缓解,药物组也略早于非药物组。
本发明药物的临床可应用性从本实验例中得到证实。
实验例2 临床应用个案记录病例女,4岁,近两年每年发作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3次,每次发作体温达39~40℃,白细胞在12000~14000/m3,先后曾在多家医院给抗菌素治疗和输液等支持疗法,一般治疗达3~4天才开始体温减退,5~6天后扁桃体肿胀减退,体温恢复或接近正常。每次医疗费在1000元左右。最近一次发作后由本发明人给以耳屏部小针刀治疗,每侧耳屏做2点,待压迫止血后,在伤口处涂以按实施例1方法制作的粉剂药物约1克。病儿于治疗当天体温开始减退,第3天体温接近正常,扁桃体肿胀减退,脓性分泌物消失。随访一年来未再发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针对多机架冷连轧机的技术特点,开发了一种控制冷轧薄带钢断带的动态增厚轧制法。它是利用冷连轧机现有的焊缝跟踪系统,准确测量带钢的焊缝位置,其特征是针对焊缝前后带钢容易发生断带的现象,在焊缝前后50米范围内,将带钢厚度增加到原目标厚度的1.0-1.5倍,并通过两个楔形轧制过程来实现经济、实用、高效地生产高质量的薄规格冷轧宽带钢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生产厚度小于0.5mm冷轧薄带钢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将控制冷连轧带钢焊缝前后的断带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核心是在焊缝前后某一范围内,把带钢厚度轧制成高于设定值的某一数值,如将0.3mm的带钢轧制成0.45mm,从而降低这段长度带钢的张力系数N值,降低断带风险,减少断带。张力系数N值越高,带钢断带的趋势越强;当某一波动造成瞬间的张力系数N值大于1时,就会发生断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依据冷连轧机的带钢张力设定计算公式,即 T=B·h·N·Rm (1)从公式(1)导出 N=T/B·h·Rm (2)式中B-带钢的宽度;h-带钢的厚度;N-张力系数,一般在0.2-0.3;Rm-带钢的抗拉强度。
从公式(2)可以直观看出,作用在带钢上的张力T减小、带钢宽度B增大、厚度h增加、强度Rm提高,都会减少带钢的断带风险。
在焊缝前后某一范围内,利用冷连轧机现有的焊缝跟踪系统,准确测量焊缝的位置。当焊缝距第1机架的距离为L(L<50m)时,按公式(3)开始启动第一个楔形轧制过程--厚度增加的过程;即h1=h0+K·∫0tv·dt---(3)]]>
式中h1-目标厚度,h1<0.85mm;h0-设定厚度,h0<0.85mm;K-斜率,K=(h1-h0)/L,K<1;v-轧机的轧制速度,v<5m/s;焊缝进入第一机架后,按公式(4)启动第二个楔形轧制过程—厚度减少的过程,控制带钢的长度同样为L;即h2=h1-K·∫0tv·dt---(4)]]>式中 h1-目标厚度,h1<0.85mm;h2-目标厚度,通常h2=h0,h2<0.85mm;K-斜率,K=(h1-h0)/L,K<1;v-轧机的轧制速度,v<5m/s;将上述参数自动计算并传递到控制系统中,利用现有的焊缝跟踪系统,焊缝到达1#机架前距离为L米时,启动第一个楔形轧制过程;焊缝到达1#机架时,第一楔形轧制过程关闭,第二个楔形轧制过程开启;当焊缝通过1#机架距离为L米后,停止第二个楔形轧制过程,系统切换到正常的厚度控制程序。
本发明技术适用于4机架、5机架和6机架等多机架全连续式冷连轧机,带钢在焊缝附近厚度按直线或高次曲线变化。它的应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断带率低、成材率高、机组运行效率高等优点。以本发明技术在5机架冷连轧机组应用轧制厚度小于0.5mm的带钢为例,随机选取200卷生产数据的统计结果列入表2。
表2 应用本发明轧制情况统计

从表1与表2对比可以看出,薄规格带钢的断带数量大大降低,断带率从11%降低到了4%,效果非常显著。由于断带率大大降低,厚度小于0.5mm带钢的成材率同比提高0.9%,每月因焊缝前后50米断带造成的停工时间缩短到了10小时以内,同比增加生产能力6000吨/月,从而也降低此厚度规格范围内的吨钢成本60元/吨左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在5机架冷连轧机试用,生产0.3mm的薄规格产品,控制过程及工艺参数如下1)带钢宽度B=1030mm,抗拉强度Rm=600Mpa,成品道次张力T=3078Kg;2)焊缝附近的轧制速度v=3.0m/s;3)设定带钢厚度h0、h2(h2=h0)及目标厚度h1,h2=h0=0.3mm,h1=0.45mm;4)设定控制点到焊缝的距离L,取L=10m;5)应用公式(3)、(4),计算出斜率K=1.5*10-5;6)上述参数自动计算并传递到控制系统中;7)利用现有的焊缝跟踪系统,当焊缝到达1#机架前距离为L=10m时,启动第一个楔形轧制过程;8)焊缝到达1#机架时,第一楔形轧制过程关闭,第二个楔形轧制过程开启;9)当焊缝通过1#机架距离为L=10米后,停止第二个楔形轧制过程;10)切换到正常的厚度控制程序。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冷轧薄带钢断带的动态增厚轧制法,利用冷连轧机现有的焊缝跟踪系统,准确测量带钢的焊缝位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在带钢焊缝前后50米范围内,将带钢厚度增加到原目标厚度的1.0-1.5倍,并通过两个楔形轧制过程来实现局部动态增厚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制冷轧薄带钢断带的动态增厚轧制法,其特征在于依据冷连轧机的带钢张力设定计算公式,推导出了下面的两个楔形轧制控制公式,即h1=h0+K·∫0tv·dt]]>h2=h1-K·∫0tv·dt]]>式中h-带钢的厚度;h0-设定厚度;h1-目标厚度;h2-目标厚度,通常h2=h0;K-斜率,K=(h1-h0)/L,L为控制开始点到带钢的距离;v-轧机的轧制速度。
3.一种控制冷轧薄带钢断带的动态增厚轧制法,其特征是带钢在焊缝附近厚度按直线或高次曲线变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冷轧薄带钢断带的动态增厚轧制法。它是利用冷连轧机现有的焊缝跟踪系统,准确测量带钢的焊缝位置,其特征是针对焊缝前后带钢容易发生断带的现象,在焊缝前后50米范围内,将带钢厚度增加到原目标厚度的1.0-1.5倍,并通过两个楔形轧制过程来实现局部动态增厚轧制,大大降低了薄料生产时的断带率。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断带率低、成材率高、机组运行效率高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断带率由11%降低到4%,成材率明显提高,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明显降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发明适用于4机架、5机架和6机架等多机架全连续式冷连轧机,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和价值。
文档编号B21B38/04GK1857809SQ20051004649
公开日2006年11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0日
发明者刘玠, 姚林, 于宁, 俞晓峰, 李丽霞, 胡洪旭, 曹丕智, 曹凯 申请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鞍钢新轧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