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32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精度钻孔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辅助工装结构设计和应用技术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外壁通常为横截面形状完全相同的光滑圆形的或者正六边形。其不利于装夹,且夹紧定位后不够可靠,技术效果不佳。因此,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更好的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其具体由基体I和固定在其上的夹紧头2构成,其中基体I为管状结构;夹紧头2设置在基体I的一端,其内径与基体I内径相同,夹紧头2外径大于基体I外径;夹紧头2和基体I内部为同轴线且半径相同成一整体的孔结构4 ;其特征在于在远离夹紧头2所在的一端的基体I和夹紧头2连接处还设置有固定槽3,固定槽3为环状槽,其具体为由多段曲线和直线顺序连接的表面平滑的内凹槽,固定槽3槽底最靠近夹紧头2所在的一端的距离小于夹紧头2的轴线尺寸至少3_。所述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的轴向总长度为25mm,基体I部分的外表面直径为18mm,孔结构4的横截面直径为10mm。所述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中,孔结构4的两端出口处分别设置有锥形倒角,倒角角度相对于轴线的范围是40-65°。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使用阶梯性的外部结构设计和外径相对较小的固定槽3设计,其具有装夹方便,且夹紧定位后稳定可靠,技术效果优良的突出特点。


图I为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如附图I所示,一种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其具体由基体I和固定在其上的夹紧头2构成,其中基体I为管状结构;夹紧头2设置在基体I的一端,其内径与基体I内径相同,夹紧头2外径大于基体I外径;夹紧头2和基体I内部为同轴线且半径相同成一整体的孔结构4 ;在远离夹紧头2所在的一端的基体I和夹紧头2连接处还设置有固定槽3,固定槽3为环状槽,其具体为由多段曲线和直线顺序连接的表面平滑的内凹槽,固定槽3槽底最靠近夹紧头2所在的一端的距离小于夹紧头2的轴线尺寸至少3_。所述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的轴向总长度为25mm,基体I部分的外表面直径为18mm,孔结构4的横截面直径为10mm。所述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中,孔结构4的两端出口处分别设置有锥形倒角,倒角角度相对于轴线的范围是40-65° :本实施例中具体是45°或60°。[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施例使用阶梯性的外部结构设计和外径相对较小的固定槽3设计,其具有装夹方便,且夹紧定位后稳定可靠,技术效果优良的突出特点。
权利要求1.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其具体由基体(I)和固定在其上的夹紧头(2)构成,其中基体(I)为管状结构;夹紧头(2)设置在基体(I)的一端,其内径与基体(I)内径相同,夹紧头(2)外径大于基体(I)外径;夹紧头(2)和基体(I)内部为同轴线且半径相同成一整体的孔结构(4);其特征在于在远离夹紧头(2)所在的一端的基体(I)和夹紧头(2)连接处还设置有固定槽(3),固定槽(3)为环状槽,其具体为由多段曲线和直线顺序连接的表面平滑的内凹槽,固定槽(3)槽底最靠近夹紧头(2)所在的一端的距离小于夹紧头(2)的轴线尺寸至少3mm。
2.按照权利要求I所 述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的轴向总长度为25mm,基体(I)部分的外表面直径为18mm,孔结构(4)的横截面直径为10mnin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其特征在干所述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中,孔结构(4)的两端出口处分别设置有锥形倒角,倒角角度相对于轴线的范围是40-65。。
专利摘要孔加工用辅助引导轴套,其具体由基体(1)和固定在其上的夹紧头(2)构成,其中基体(1)为管状结构;夹紧头(2)设置在基体(1)的一端,其外径大于基体(1)外径;夹紧头(2)和基体(1)内部为同轴线且半径相同成一整体的孔结构(4);其特征在于在基体(1)和夹紧头(2)连接处还设置有环状的固定槽(3),其具体为由多段曲线和直线顺序连接的表面平滑的内凹槽。本实用新型使用阶梯性的外部结构设计和外径相对较小的固定槽3设计,其具有装夹方便,且夹紧定位后稳定可靠,技术效果优良的突出特点。
文档编号B23B49/02GK202367243SQ20112041702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季历程 申请人:南通天华和睿科技创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