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260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冲击钻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冲击钻。
背景技术
通常,冲击钻包括动力装置、冲击装置、电钻冲击转换装置以及输出轴,其输出轴通过大齿轮连接至动力装置。这样,冲击钻经过电钻冲击转换装置的转换,输出轴能够进行电钻作业或冲击作业。由于其一机二用,从而广受欢迎。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人除冲击钻之外,还必须携带用于替代改锥的扭力钻。同时,由于扭力钻采用电源为直流电,功率小,从 而不仅造成工人携带工具多,且使用不便。为此,人们期待能够为冲击钻附带扭力钻功能。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冲击钻,它在保留电钻和冲击钻的功能之外,还具有扭力钻功能,从而具有一机三用、功能较多的特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冲击钻,包括动力装置、冲击装置、电钻冲击转换装置以及输出轴,该输出轴上间隙配合的套有大齿轮,大齿轮连接至动力装置,所述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有扭力调节装置,该扭力调节装置包括上冲击齿轮、扭力钢球、下压板、扭力弹簧,其中,该上冲击齿轮右端面上设有凸点,扭力钢球和该凸点相配,且扭力钢球通过下压板接受扭力弹簧的压力,同时,上冲击齿轮和输出轴过盈配合,大齿轮上设有扭力传递孔,扭力钢球位于该扭力传递孔内。所述扭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扭力压板和可旋转的力扭盖,其中,力扭盖中设有至少2个台阶,该台阶和扭力压板相配,且扭力弹簧的右端顶在扭力压板的左侧。所述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有扭力电钻转换装置,该扭力电钻转换装置为扭力压板联动有换挡下盖,该换挡下盖右端面设有下盖凸块,且换挡下盖右侧设有不可旋转的换挡上盖,该换挡上盖左端面设有上盖凸块,该上盖凸块和下盖凸块相配,同时,该换挡下盖左端顶紧下压板。所述冲击装置为上冲击齿轮左端面设有被动凸齿,该上冲击齿轮左侧设有下冲击齿轮,该下冲击齿轮右端面设有主动凸齿,该主动凸齿和被动凸齿相配。所述电钻冲击转换装置包括换挡组件,该换挡组件上设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上开有通孔,且该限位板顶在输出轴的左端。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一机三用、功能较多。本发明的多功能冲击钻在保留电钻和冲击钻的功能之外,如果输出轴处于电钻状态时,输出轴的输出扭矩能够进行调节,则该输出轴即具有了扭力钻的功能,而本发明的多功能冲击钻即较好的解决的了这一问题。即输出轴负荷超过设定扭矩时,大齿轮无法通过扭力钢球驱动上冲击齿轮旋转,从而输出轴无法继续旋转,进而使输出轴具有扭力钻的功能。

[0010]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见图I所示多功能冲击钻,包括动力装置12、冲击装置、电钻冲击转换装置以及输出轴2。动力装置12可以是电机。输出轴2上间隙配合的套有大齿轮8,该大齿轮8连接至动力装置12。即,动力装置12带动大齿轮8旋转,大齿轮8可以带动输出轴2旋转,且电钻冲击转换装置对电钻和冲击功能进行转换后,在冲击装置的作用下,输出轴2在旋转的同时,能够纵向串动,从而具有冲击功能。为了拓展该冲击钻的功能,该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有扭力调节装置。具体的,该扭力调节装置包括上冲击齿轮10、扭力钢球9、下压板7、扭力弹簧5。其中,该上冲击齿轮10右端面上设有凸点101,扭力钢球9和该凸点101相配。即,扭力钢球9紧压在凸点101之间的间隙内。此时,扭力钢球9通过下压板7接受扭力弹簧5的压力。当然,扭力弹簧5的压力从右至左,使扭力钢球9具有向左压紧于凸点101之间空隙内的势能。同时,上冲击齿轮10和输出轴2过盈配合,大齿轮8上设有扭力传递孔81,扭力钢球9位于该扭力传递孔81内。这样,在扭力弹簧5的作用下,扭力钢球9在输出轴2的负荷未达到设定值时,扭力钢球9不会从凸点101之间的间隙内跳出,从而大齿轮8旋转后,扭力钢球9沿输出轴2的轴心线旋转,带动上冲击齿轮10旋转,进而输出轴2旋转。当输出轴2的负荷超过设定值之后,扭力钢球9能够向右跳出凸点101之间的间隙,从而扭力钢球9和上冲击齿轮10之间产生打滑,进而使输出轴2无法继续旋转。综上所述,输出轴2具有了输出扭矩值的上限,从而具有了扭力钻的功能。优化的,扭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扭力压板4和可旋转的力扭盖I。比如力扭盖I可以纵向枢接在多功能冲击钻的机壳上,从而在外力旋动下,能够被旋转。其中,力扭盖I中设有至少2个台阶,该台阶和扭力压板4相配,且扭力弹簧5的右端顶在扭力压板4的左侧。即,扭力压板4能够和不同的台阶配合,使扭力压板4在左右方向上具有不同的位置,从而使扭力弹簧5具有不同的初始压力。这样,扭力钢球9具有了的不同的向左顶紧势能。显然,扭力钢球9具有的顶紧势能越大,扭力钢球9愈加难以从凸点101之间的间隙内跳出,进而使输出轴2所能输出的扭矩越大,该输出轴2所能承载的负荷越大。综上所述,力扭盖I的旋转,调整了输出轴2所能承受的负荷值。而力扭盖I内部台阶的数量即为输出轴2的负荷值的档位。比如,台阶可以是8级台阶,输出轴2既具有8级负荷承载值。显然,当多功能冲击钻处于扭力钻功能时,该多功能冲击钻不可处于冲击状态。进一步,该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有用于转换电钻功能和扭力钻功能的扭力电钻转换装置。具体的,该扭力电钻转换装置为扭力压板4联动有换挡下盖6,该换挡下盖6右端面设有下盖凸块61,且换挡下盖6右侧设有不可旋转的换挡上盖3。其中,扭力压板4联动换挡下盖6的方式可以是扭力压板4轴心处设有凹槽、换挡下盖6外侧表面设有和凹槽相配的凸棱。这样,扭力压板4旋转后,换挡下盖6同步旋转,且换挡下盖6能够左右位移。该换挡上盖3左端面设有上盖凸块31,该上盖凸块31和下盖凸块61相配。即,当上盖凸块31和下盖凸块61的最高点相顶时,换挡下盖6和换挡上盖3具有最大的距离;当上盖凸块31顶在下盖凸块61之间的间隙内时,换挡下盖6和换挡上盖3具有最小的距离。同时,该换挡下盖6的左端顶紧下压板7。即,换挡下盖6和换挡上盖3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下压板7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换挡下盖6和换挡上盖3具有最大的距离时,下压板7处于相对最左端,从而无移动空间;换挡下盖6和换挡上盖3具有最小的距离时,下压板7处于相对最右端,从而具有移动空间。这样,通过适当调整,使下压板7处于无移动空间时,下压板7能够限制扭力钢球9从凸点101之间的间隙内跳出,使输出轴2不再具有扭力设定和调节功能,从而输出轴2仅可进行电钻或冲击作业。冲击装置可以采取多种常见的方式,其用于使输出轴2产生纵向串 动,从而使输出轴2具有冲击功能。优化的,该冲击装置为上冲击齿轮10左端面设有被动凸齿;该上冲击齿轮10左侧设有下冲击齿轮11,该下冲击齿轮11右端面设有主动凸齿,该主动凸齿和被动凸齿相配。即,主动凸齿和被动凸齿处于旋转状态的接触后,即可使输出轴2纵向串动而形成冲击力。当然,电钻冲击转换装置用于转换该多功能冲击钻的电钻功能和冲击功能,其可以采取多种常见的方式。优化的,该电钻冲击转换装置包括换挡组件13。该换挡组件13上设有限位板131,且限位板131上开有通孔1311,且该限位板131顶在输出轴2的左端。这样,当输出轴2顶在限位板131上时,上冲击齿轮10和下冲击齿轮11分尚,从而无法产生冲击力;当输出轴2顶在限位板131上的通孔1311内时,上冲击齿轮10和下冲击齿轮11接触,从而产生冲击力。冲击钻目前已广泛使用,其它结构和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1.多功能冲击钻,包括动力装置(12)、冲击装置、电钻冲击转换装置以及输出轴(2),该输出轴(2 )上间隙配合的套有大齿轮(8 ),该大齿轮(8 )连接至动力装置(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有扭力调节装置,该扭力调节装置包括上冲击齿轮(10)、扭力钢球(9)、下压板(7)、扭力弹簧(5),其中,该上冲击齿轮(10)右端面上设有凸点(101),扭力钢球(9)和该凸点(101)相配,且扭力钢球(9)通过下压板(7)接受扭力弹簧(5)的压力,同时,上冲击齿轮(10)和输出轴(2)过盈配合,大齿轮(8)上设有扭力传递孔(81),扭力钢球(9)位于该扭力传递孔(81)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扭力压板(4)和可旋转的力扭盖(1),其中,力扭盖(I)中设有至少2个台阶,该台阶和扭力压板(4)相配,且扭力弹簧(5)的右端顶在扭力压板(4)的左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有扭力电钻转换装置,该扭力电钻转换装置为扭力压板(4)联动有换挡下盖(6),该换挡下盖(6)右端面设有下盖凸块(61),且换挡下盖(6)右侧设有不可旋转的换挡上盖(3),该换挡上盖(3)左端面设有上盖凸块(31),该上盖凸块(31)和下盖凸块(61)相配,同时,该换挡下盖(6)左端顶紧下压板(7)。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装置为上冲击齿轮(10)左端面设有被动凸齿,该上冲击齿轮(10)左侧设有下冲击齿轮(11),该下冲击齿轮(11)右端面设有主动凸齿,该主动凸齿和被动凸齿相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冲击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钻冲击转换装置包括换挡组件(13),该换挡组件(13)上设有限位板(131),且限位板(131)上开有通孔(1311),且该限位板(131)顶在输出轴(2 )的左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冲击钻,包括动力装置、冲击装置、电钻冲击转换装置以及输出轴,该输出轴上间隙配合的套有大齿轮,大齿轮连接至动力装置,所述多功能冲击钻包括有扭力调节装置,该扭力调节装置包括上冲击齿轮、扭力钢球、下压板、扭力弹簧,其中,该上冲击齿轮右端面上设有凸点,扭力钢球和该凸点相配,且扭力钢球通过下压板接受扭力弹簧的压力,同时,上冲击齿轮和输出轴过盈配合,大齿轮上设有扭力传递孔,扭力钢球位于该扭力传递孔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一机三用、功能较多。
文档编号B23B45/16GK202779910SQ20122041477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0日
发明者金应太 申请人:金应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