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镗刀加长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893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精镗刀加长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机床上所用的刀具配件,具体讲是一种精镗刀加长杆。
背景技术
精镗刀是一种用于在金属板上对圆孔加工的刀具,使用精镗刀加工的圆孔不仅光洁度较好,且真圆度较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目前,刀具厂生产的精镗刀都是标准长度(最长260MM),当需要加工的圆孔深度超过精镗刀长度时,则无法正常工作;如果使用线切割或者铣刀加工圆孔,则效率较低,圆孔的光洁度较差,真圆度无法保证;如果使用专门定制的加长型精镗刀来加工圆孔,不仅延长了产品的生产时间,而且增加了成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不影响圆孔光洁度和真圆度的情况下,用于加工深度较深的圆孔,且成本较低的精镗刀加长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精镗刀加长杆,它包括加长杆本体,所述加长杆本体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加长杆本体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包括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一孔通过第二孔与第三孔连通,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第三孔的孔径,所述第三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所述加长杆本体的一端端面上设有长条形凹槽,所述长条形凹槽两端在圆周面上设有开口,且长条形凹槽的中心线与加长杆本体的一端端面直径重合,所述加长杆本体的另一端设有与精镗刀连接的连接机构,所述中心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直径大于第二孔的孔径,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直径小于第二孔的孔径,所述固定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一孔内,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杆位于第三孔内。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是:加长杆本体通过固定螺栓与精镗刀机构连接,使得精镗刀的加工长度随着圆孔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影响加工圆孔的光洁度和真圆度,操作方便,同时加长杆本体结构简单,使得制造方便,成本较低。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孔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通孔,加长杆本体通过固定通孔与精镗刀连接,使得精镗刀牢固的固定在加长杆本体上,在加工圆孔的过程中位置不易发生变化,从而保证加工圆孔的真圆度和光洁度。作为优选,所述固定通孔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固定通孔的中心线均在同一横截面上,足够数量的固定通孔更加保证了精镗刀在加工时的稳定度,在同一横截面上的固定通孔也使得加长杆本体和精镗刀连接稳定。作为优选,所述加长杆本体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定位盲孔,所述定位盲孔用于确定精镗刀连接的固定位置,使得精镗刀与加长杆本体连接方便,同时增加了精镗刀与加长杆本体连接的稳定性,保证精镗刀在加工圆孔的过程中不脱离加长杆本体,保证了加工时的安全性。作为优选, 所述加长杆本体的长径比的范围为0. 2.4:1,经过多次试验得出加长杆本体的长径比范围,使得加长杆本体在精镗刀加工圆孔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防震性,从而减小了精镗刀加工圆孔的误差,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作为优选,所述加长杆本体的长径比的范围为广2:1。作为优选,所述加长杆本体的长径比为1.6: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精镗刀加长杆的剖面图。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为沿图1中B方向的视图。如图所示:1-加长杆本体,2.1-第一孔,2.2-第二孔,2.3-第三孔,3-长条形凹槽,4-固定螺栓,5-固定通孔,6-定位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一种精镗刀加长杆,它包括加长杆本体I,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加长杆本体I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包括第一孔2.1、第二孔2.2和第三孔
2.3,所述第一孔2.1通过第二孔2.2与第三孔2.3连通,所述第一孔2.1的孔径大于第三孔2.3的孔径,所述第三孔2.3的孔径大于第二孔2.2的孔径,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一端端面上设有长条形凹槽3,所述长条形凹槽3两端在圆周面上设有开口,且长条形凹槽3的中心线与加长杆本体I的一端端面直径重合,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另一端设有与精镗刀连接的连接机构,所述中心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4,所述固定螺栓4的头部直径大于第二孔2.2的孔径,所述固定螺栓4的螺杆直径小于第二孔2.2的孔径,所述固定螺栓4的头部位于第一孔2.1内,所述固定螺栓4的螺杆位于第三孔2.3内。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第一孔2.1的外周壁上设有两个(本实施例为两个,也可以为三个、四个等等)固定通孔5,所述固定通孔5的中心线均在同一横截面上,加长杆本体I通过固定通孔5与精镗刀连接,使得精镗刀牢固的固定在加长杆本体上,在加工圆孔的过程中位置不易发生变化,从而保证加工圆孔的真圆度和光洁度,足够数量的固定通孔5更加保证了精镗刀在加工时的稳定度,在同一横截面上的固定通孔5也使得加长杆本体和精镗刀连接稳定。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定位盲孔6,所述定位盲孔6用于确定精镗刀连接的固定位置,使得精镗刀与加长杆本体I连接方便,同时增加了精镗刀与加长杆本体I连接的稳定性,保证精镗刀在加工圆孔的过程中不脱离加长杆本体1,保证了加工时的安全性。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长径比为1.6:1 (本实施例的长径比为1.6:1,也可以为
0.7:1,1.1: 1,1.9:1,2.4:1等等),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具体长度为100CM,直径为60CM,经过多次试验得出加长杆本体I的长径比,使得加长杆本体I在精镗刀加工圆孔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防震性,从而减小了精镗刀加工圆孔的误差,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精镗刀加长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加长杆本体(1),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加长杆本体(I)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包括第一孔(2.1)、第二孔(2.2)和第三孔(2.3),所述第一孔(2.1)通过第二孔(2.2)与第三孔(2.3)连通,所述第一孔(2.1)的孔径大于第三孔(2.3)的孔径,所述第三孔(2.3)的孔径大于第二孔(2.2)的孔径,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一端端面上设有长条形凹槽(3),所述长条形凹槽(3)两端在圆周面上设有开口,且长条形凹槽(3)的中心线与加长杆本体(I)的一端端面直径重合,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另一端设有与精镗刀连接的连接机构,所述中心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4),所述固定螺栓(4)的头部直径大于第二孔(2.2)的孔径,所述固定螺栓(4)的螺杆直径小于第二孔(2.2)的孔径,所述固定螺栓(4)的头部位于第一孔(2.1)内,所述固定螺栓(4)的螺杆位于第三孔(2.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镗刀加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2.1)的外周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固定通孔(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镗刀加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通孔(5)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固定通孔(5)的中心线均在同一横截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镗刀加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定位盲孔(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镗刀加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长径比的范围为0.T2.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镗刀加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长径比的范围为I 2: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精镗刀加长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杆本体(I)的长径比为.1.6:1。
专利摘要一种精镗刀加长杆,它包括加长杆本体(1),所述加长杆本体(1)的形状为圆柱形,加长杆本体(1)沿轴向设有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包括第一孔(2.1)、第二孔(2.2)和第三孔(2.3),第一孔(2.1)通过第二孔(2.2)与第三孔(2.3)连通,所述加长杆本体(1)的一端端面上设有长条形凹槽(3),长条形凹槽(3)两端在圆周面上设有开口,且长条形凹槽(3)的中心线与加长杆本体(1)的一端端面直径重合,所述加长杆本体(1)的另一端设有与精镗刀连接的连接机构,所述中心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4),固定螺栓(4)的头部直径大于第二孔(2.2)的孔径,所述固定螺栓(4)的头部位于第一孔(2.1)内,固定螺栓(4)的螺杆位于第三孔(2.3)内。
文档编号B23B29/02GK203003182SQ20132003556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2日
发明者陈顺, 侯杰 申请人:宁波富信模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