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折加工机及其间隙调节装置、螺旋仓机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286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弯折加工机及其间隙调节装置、螺旋仓机制作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弯折加工机及其间隙调节装置、螺旋仓机制作系统。公开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旋转螺杆的一端为具有螺纹的螺纹段,另一端为卡止段,且卡止段中,中间部分的直径小于两端部分的直径;第二旋转柱设置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柱的中心线垂直的卡止槽,且卡止槽在所述第二旋转柱的下端面上具有开口;第一旋转柱和第二旋转柱分别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旋转配合;所述螺纹段与所述第一旋转柱的径向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卡止槽卡在所述卡止段的周面上。利用该间隙调节装置,可以更容易地调节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
【专利说明】一种弯折加工机及其间隙调节装置、螺旋仓机制作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筒仓的制造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还涉及一种包括该间隙调节装置的弯折加工机,还涉及一种包括该弯折加工机的螺旋仓机制作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螺旋筒仓包括筒状的仓身,仓身可以由卷板沿预定的螺旋线旋转并咬合形成。请参考图1,该图为卷板形成仓身的原理示意图。卷板110沿预定螺旋线以螺旋方式旋转,形成上下相邻的多个螺旋。图中,螺旋111和螺旋112上下相邻,且螺旋111的下侧边与螺旋112的上侧边咬合相连,形成咬合连接边。更多个螺旋顺序相连可以形成具有预定高度的圆筒状的仓身,该仓身可以称为螺旋仓身,该螺旋仓身形成一个轴向中心线。
[0003]当前,一般可以利用螺旋仓机制作系统制造螺旋仓身。请参考图2,该图为螺旋仓机制作系统制造螺旋仓身的原理示意图。螺旋仓机制作系统可以包括配合使用的开卷机21和两个弯折加工机22、23。开卷机21能够将卷板110展开。第一个弯折加工机22包括在卷板110行走方向上顺序排列的多个加工机组,该加工机组可以对卷板110的上侧边和下侧边进行弯折,使卷板110的上侧边和下侧边形成相应的折边。第二个弯折加工机23也包括在卷板110行走方向上顺序排列的多个加工机组,每个加工机组可以使上方螺旋111的下侧的折边与下方螺旋112的上侧的折边咬合形成咬合连接边,使卷板110卷成筒状的螺旋仓身。
[0004]请参考图3,该图为已知的一种弯折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弯折加工机的多个加工机组201呈扇形排列;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的头端(靠近卷板110旋转中心线的一端)之间通过竖向铰接轴铰接相连,尾端(远离卷板110旋转中心线的一端)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调节相邻的加工机组尾端的间隙,就可以调节卷板110旋转半径,以获得不同直径的螺旋仓身。为了调节加工机组尾端的间隙,弯折加工机还包括间隙调节装置。请参考图4,该图为图3中1-1部分放大图。间隙调节装置包括一个调节螺杆202和四个螺母203、204、205,206o调节螺杆202两端分别穿过两个加工机组的调节孔。螺母203、204将调节螺杆202的一端固定在一个加工机组上,螺母205、206将调节螺杆202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加工机组上,这样可以使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保持固定。在增加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时,可以松开螺母205,旋转螺母206 ;减小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时,可以松开螺母206,旋转螺母205。
[0005]上述间隙调节装置虽然可以实现对相邻加工机组尾端间隙的调整,由于调节过程中,两个加工机组之间的相对运动为旋转运动,进而容易导致调节螺杆202弯曲;这样,在调节过程中,旋转螺母就需要克服调节螺杆202弯曲变形产生的弯曲力,使得旋转螺母所需的扭矩较大,增大了调节难度。如果将调节螺杆202设置为弧状结构,就无法保证调节螺杆202与相应螺母之间的配合,也会增加旋转螺母所需的扭矩,增大了调节难度。
[0006]因此,如何更容易地调节弯折加工机中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基于上述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利用该间隙调节装置,可以更容易地调节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
[0008]在提供上述间隙调节装置的基础上,还提供一种包括该间隙调节装置的弯折加工机及包括弯折加工机的螺旋仓机制作系统,调节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更加容易。
[000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螺杆、第一安装座、第一旋转柱、第二安装座和第二旋转柱;
[0010]所述旋转螺杆的一端为具有螺纹的螺纹段,另一端为卡止段;所述卡止段中,中间部分的直径小于两端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二旋转柱设置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柱的中心线垂直的卡止槽,且所述卡止槽在所述第二旋转柱的下端面上具有开口 ;
[0011]所述第一旋转柱和第二旋转柱分别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旋转配合;所述螺纹段与所述第一旋转柱的径向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卡止槽卡在所述卡止段的中间部分的周面上;所述第一旋转柱的旋转中心线和第二旋转柱的旋转中心线均竖向延伸,并与所述旋转螺杆的中心线垂直。
[0012]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竖向延展的安装立板和两个横向延展的安装横板;所述第二旋转柱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横板旋转配合。
[0013]可选的,所述卡止段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横板之间。
[0014]可选的,所述卡止槽的底部为与所述卡止段的中间部分的周面配合的圆弧面。
[0015]可选的,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还包括定位块和安装卡环;所述第二旋转柱外周设置有第一卡环槽,所述定位块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卡环槽;
[0016]所述定位块的两个侧面分别与所述卡止槽的两个侧壁配合;所述定位块的定位面为与所述卡止段的周面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安装卡环卡在所述第二旋转柱的第一卡环槽和所述定位块的第二卡环槽中。
[0017]可选的,所述第二旋转柱上端设置有卡边,所述卡边卡在所述第二安装座的上表面上。
[0018]可选的,所述旋转螺杆还包括与所述卡止段相对固定的旋转段,所述旋转段截面为六边形。
[0019]可选的,所述旋转螺杆还包括与所述卡止段相连的旋转把手。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包括多个呈扇形排列的加工机组,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的头端之间通过竖向铰接轴铰接相连;还包括上述任一种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上。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螺旋仓机制作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开卷机和弯折加工机,所述弯折加工机为上述任一种弯折加工机。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所述螺纹段与所述第一旋转柱的径向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卡止槽卡在所述旋转螺杆的卡止段的中间部分的周面上;且所述第一旋转柱的旋转中心线和第二旋转柱的旋转中心线均竖向延伸,并与所述旋转螺杆的中心线垂直。这样,可以使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相连;使旋转螺杆旋转,第二旋转柱与旋转螺杆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动,第一旋转柱相对于旋转螺杆在旋转螺杆的延伸方向上移动,这样就可以调节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尾端的间隙;由于所述第一旋转柱和第二旋转柱分别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旋转配合;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距离减小或增加时,旋转螺杆相对于加工机组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时,第一旋转柱和第二安装柱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旋转,进而第一旋转柱和第二安装柱可以适应旋转螺杆的位置改变,避免旋转螺杆弯曲变形;这样,调节旋转螺杆就不需要克服旋转螺杆弯曲变形产生的弯曲力,进而使调节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更加容易。
[00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及螺旋仓机制作系统,由于包括上述间隙调节装置,可以比较容易地调节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卷板形成仓身的原理示意图;
[0025]图2为螺旋仓机制作系统制造螺旋仓身的原理示意图;
[0026]图3为已知的一种弯折加工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放大图;
[002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旋转螺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第二旋转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图5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
[0036]卷板110、螺旋111、螺旋112
[0037]开卷机21、弯折加工机22、弯折加工机23
[0038]加工机组410
[0039]间隙调节装置420
[0040]旋转螺杆421、螺纹段4211、卡止段4212
[0041]第一安装座422
[0042]第一旋转柱423
[0043]第二安装座424、安装立板4241、安装横板4242
[0044]第二旋转柱425、卡止槽4251、卡边4252
[0045]定位块426、侧面4261、端面4262、定位面4263
[0046]安装卡环427
【具体实施方式】
[00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本文件中,方位词以间隙调节装置安装在弯折加工机上的状态为参考确定。
[0048]请参考图5,该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间隙调节装置包括旋转螺杆421、第一安装座422、第一旋转柱423、第二安装座424和第二旋转柱425。
[0049]请参考图6,该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旋转螺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旋转螺杆421的一端为具有螺纹的螺纹段4211,另一端为卡止段4212 ;卡止段4212中,中间部分的直径小于两端部分的直径,形成一个哑铃的形状。
[0050]如图7,该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第二旋转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该第二旋转柱425设置延伸方向与第二旋转柱425的中心线垂直的卡止槽4251,且卡止槽4251在第二旋转柱425的下端面上还具有开口。
[0051]再参考图5,第一旋转柱423插入第一安装座422的铰接孔,与第一安装座422形成旋转配合;第二旋转柱425也插入第二安装座424的铰接孔,与第二安装座424形成旋转配合。螺纹段4211与第一旋转柱423的径向螺纹孔螺纹配合。第二旋转柱425插入第二安装座424的铰接孔的同时,其卡止槽4251通过下端面上的开口卡在卡止段4212的中间部分的周面上;这样,在旋转螺杆421的中心线方向上,使第二旋转柱425和旋转螺杆421可以保持固定。如图所示,第一旋转柱423的旋转中心线和第二旋转柱425的旋转中心线均竖向延伸,并与旋转螺杆421的中心线垂直。
[0052]利用该间隙调节装置,可以使第一安装座422和第二安装座424分别与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相连;使旋转螺杆421旋转,第二旋转柱425与旋转螺杆421的相对位置可以保持不动,第一旋转柱423相对于旋转螺杆421在旋转螺杆421的延伸方向上移动,这样就可以调节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尾端的间隙;由于第一旋转柱421和第二旋转柱425分别与第一安装座422和第二安装座424旋转配合;在第一安装座422和第二安装座424之间距离减小或增加,旋转螺杆421相对于加工机组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时,第一旋转柱423和第二旋转柱425可以分别相对于第一安装座422和第二安装座424旋转,进而使第一旋转柱423和第二旋转柱425可以适应旋转螺杆421的位置改变,避免旋转螺杆421弯曲变形;这样,调节旋转螺杆421就不需要克服旋转螺杆421弯曲变形产生的弯曲力,进而使调节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更加容易。
[0053]请参考图8,该图为图5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第二安装座424包括竖向延展的安装立板4241和两个横向延展的安装横板4242,整体上形成一个横向开口的“U”形结构。第二旋转柱425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横板4242旋转配合。这样,可以保证第二旋转柱425与第二安装座424之间旋转配合的可靠性。同时,可以使旋转螺杆421在两个安装横板4242之间延伸,使卡止段4212位于两个安装横板4242之间。这样,第二安装座424可以在竖向方向对卡止段4212起到定位作用,保证间隙调节装置的可靠性。
[0054]同样,第一安装座422的结构可以与第二安装座424的结构相同,二者相同可以增加零部件的互换性;当然,二者也可以不同。
[0055]本实施例中,卡止槽4251的底部为与卡止段4212的中间部分的周面配合的圆弧面;这样可以增加卡止槽4251的底部与卡止段4212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卡止槽4251的底部与卡止段4212配合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旋转螺杆421的磨损。[0056]请结合图8,并参考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定位块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还包括定位块426和安装卡环427。第二旋转柱425外周设置有第一卡环槽,定位块426的端面4262上也设置有第二卡环槽。装配后,定位块426的两个侧面4261分别与卡止槽4251的两个侧壁配合;定位块426的定位面4263 (上表面)可以为与卡止段4212的中间部的周面配合的圆弧面;安装卡环427卡在第二旋转柱425的第—环槽和定位块426的第二卡环槽中。定位块426与卡止槽4251配合,定位面4263与卡止槽4251的底部结合可以拼成与卡止段4212的中间部分配合的圆孔,进而可以准确限定卡止段4212,减小卡止段4212的振动,提高间隙调节装置可靠性和稳定性。安装卡环427可以使定位块426和第二旋转柱425保持固定,避免定位块426脱落。
[0057]如图8所示,第二旋转柱425上端还可以设置有卡边4252,卡边4252卡在第二安装座424的上表面上。这样可以比较方便地使第二旋转柱425定位,方便间隙调节装置的装配。
[0058]请再参考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隙调节装置中,旋转螺杆421还包括与卡止段4212相对固定的旋转段4213,旋转段4213截面可以为六边形。通过旋转段4213可以更方便地使旋转螺杆421旋转,方便调节操作。旋转段4213可以设置有不同的位置,可以设置在旋转螺杆421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设置靠近螺纹段4211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段4213与卡止段4212相连。为了便于调节操作,旋转螺杆421还可以设置与卡止段4212相连的旋转把手。通过旋转把手也可以使旋转螺杆421旋转。
[0059]请参考图10和图1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在提供上述间隙调节装置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弯折加工机。该弯折加工机包括多个呈扇形排列的加工机组410,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410的头端之间通过竖向铰接轴铰接相连;还包括多个上述任一种间隙调节装置420 ;每两个相邻的加工机组410之间均可以安装一个间隙调节装置420。上述间隙调节装置420的第一安装座422和第二安装座424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410上。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座422和第二安装座424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410的尾端。
[006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螺旋仓机制作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开卷机和弯折加工机,弯折加工机可以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弯折加工机。
[0061]提供的弯折加工机及螺旋仓机制作系统,由于包括上述间隙调节装置420,也能够产生相对应的技术效果,可以比较容易地调节相邻加工机组的尾端间隙,在此不再赘述。
[006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螺杆(421)、第一安装座(422)、第一旋转柱(423)、第二安装座(424)和第二旋转柱(425); 所述旋转螺杆(421)的一端为具有螺纹的螺纹段(4211),另一端为卡止段(4212);所述卡止段(4212)中,中间部分的直径小于两端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二旋转柱(425)设置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旋转柱(425)的中心线垂直的卡止槽(4251),且所述卡止槽(4251)在所述第二旋转柱(425)的下端面上具有开口 ; 所述第一旋转柱(423)和第二旋转柱(425)分别与第一安装座(422)和第二安装座(424)旋转配合;所述螺纹段(4211)与所述第一旋转柱(423)的径向螺纹孔螺纹配合;所述卡止槽(4251)卡在所述卡止段(4212)的中间部分的周面上;所述第一旋转柱(423)的旋转中心线和第二旋转柱(42 5)的旋转中心线均竖向延伸,并与所述旋转螺杆(421)的中心线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424)包括竖向延展的安装立板(4241)和两个横向延展的安装横板(4242);所述第二旋转柱(425)的两端分别和两个安装横板(4242)旋转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段(4212)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横板(424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槽(4251)的底部为与所述卡止段(4212)的中间部分的周面配合的圆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块(426)和安装卡环(427);所述第二旋转柱(425)外周设置有第—^环槽,所述定位块(426)的端面(4262)上设置有第二卡环槽; 所述定位块(426 )的两个侧面(4261)分别与所述卡止槽(4251)的两个侧壁配合;所述定位块(426)的定位面(4263)为与所述卡止段(4212)的周面配合的圆弧面;所述安装卡环(427)卡在所述第二旋转柱(425)的第一卡环槽和所述定位块(426)的第二卡环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柱(425)上端设置有卡边(4252),所述卡边(4252)卡在所述第二安装座(424)的上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螺杆(421)还包括所述卡止段(4212 )相对固定的旋转段(4213 ),所述旋转段(4213 )截面为六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螺杆(421)还包括与所述卡止段(4212)相连的旋转把手。
9.一种弯折加工机,包括多个呈扇形排列的加工机组(410),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410)的头端之间通过竖向铰接轴铰接相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弯折加工机的间隙调节装置(420);所述第一安装座(422)和第二安装座(424)分别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加工机组(410)上。
10.一种螺旋仓机制作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开卷机和弯折加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加工机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弯折加工机。
【文档编号】B21D11/06GK203390019SQ201320393894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日
【发明者】吴友勇, 叶哲阳, 邓侃 申请人:湖南三一智能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重庆三一高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